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中华英雄 >> 模范英雄 >> 正文  
  对话蔡振华:乒乓文化         
对话蔡振华:乒乓文化
[ 作者:朱峰    转贴自:新华网    点击数:3234    更新时间:2004-10-28    文章录入:水木

作为运动员,蔡振华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模糊的;而作为教练员,蔡振华的形象又是如此的光彩照人,执掌中国乒乓教鞭11载,硬生生将当时陷入低谷的中国乒乓球男队再次推向了顶峰。在刚结束的2001年度暨首届中国电视体育奖和2001年中国乒乓球“双十佳”评选中,蔡振华相继获得“年度最佳教练员”和“十佳教练员”殊荣。星光舞台上的少帅,笑容是那么灿烂;再回首,艰辛,困苦,欢乐,泪水……在正定训练基地蔡振华房间里,记者同他一道回顾中国乒乓球队走过的一条铺就酸甜苦辣的坎坷路。

  “中国乒乓球这棵大树,永远不能倒”
  记者:众所周知,您当年是在中国乒乓球事业陷入低谷时,从国外回来执教的。请先谈谈当时的来龙去脉吧。
  蔡振华:(习惯地点起一支烟,眼睛望着窗外,似乎又回到了当年那个难忘的时代)我是从1985年到1989年援外,到意大利当教练,一共3年半时间。那时,我当教练非常年轻,才24岁。为什么那么早呢?当时的情形是国际乒联对比赛规则作了一些修改,主要是球拍的颜色上不让随便调换,目的就是要限制中国乒乓球队的打法。作为运动员,我受的影响尤其大,继续打下去就不行了,同时我的腰也不太好。我是比较喜欢或者说非常热爱乒乓球这个事业的,所以领导上就安排我到意大利当了教练。从运动员到教练员,这是一个很大的转折,因为一个优秀的运动员,不一定是一个优秀的教练,但我适应的还是比较快。一直到1989年世乒赛上,我看到中国男队在团体赛上第一次输给了瑞典队。
  记者:你当时看着中国队失利,心里一定很难受吧。
  蔡振华:是的,那是第40届世乒赛,德国多特蒙德。(那么快的说出时间、地点,显然是刻骨铭心)我当意大利队的教练,带队去参加比赛。输完以后,心里非常沉重。

  记者:当时大家是不是都觉得中国队以后没戏了?
  蔡振华:当时我们男队从冠军上掉下来的时候,大家的感受是相同的。外国人都说中国人不行了,中国的长城已经彻底被摧跨了。包括我带的队员也是一样,也是说欧洲行了,中国人不行了。当时,给人感觉就是,中国男队多少得十年二十年才能恢复。这几年是希望不大。整个教练运动员都是没有希望。当时的马文革、王涛这些主力队员,他们就感觉生的不是时候。原来外国人老说他们生的时代不对,正赶上中国队的鼎盛时期。反过来,我们现在又说自己的时代不好,因为那时欧洲太强大了。所以,当时的国家队人心比较浮动,有成绩的运动员,比如世界冠军,包括我们这一批,小一点的,第一选择是出国。(苦笑)一算,当时能拿世界冠军的都在国外。人全跑光了。
  记者:可您却逆流而行,反而从国外回来了,当时是怎么想的?
  蔡振华:(笑)你这么说,是引导我自己吹捧自己喽。(呷了一口茶水,表情严肃)那时国家队的教练都比较老了,人才缺乏。我回来之前,也犹豫过,出国是一种潮流,况且我已经在国外,还是教练员的身份。我年龄也不大,可以考虑在国外再待几年,但国家更需要我马上回来。当时我感受最深的是,中国乒乓球这棵大树不能倒,大树竖起来,大家才能去乘凉。我跟那些去国外的就说,现在国内需要人才,你们可能还没意识到,我意识到了,那我先回去。

  “做人要实,打球要狠”

  记者:当时整个中国乒乓球的形势比较艰难,您是怎么分析总结的。
  蔡振华:(伸出右手的三个手指头)当时我归结了中国乒乓球队的几大弊病问题,一个是运动员士气低落,男团连输两届了;一个是技术落后,整个技术打法包括战术都落后于欧洲;一个是人才流失,具有世界级水平的运动员缺乏。心里感觉这三大问题是短时期解决不了的。
  记者:运动员对自己缺乏信心是最可怕的,您是采取什么措施来恢复他们的信心的?
  蔡振华:怎么说呢,因为我们大家都比较好强,可我们当时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信念,怎么去树立他们再去夺世界冠军的勇气,看到欧洲人就害怕,这不行。于是我们请老队员、老领队,将过去他们是怎样做的,中国乒乓球队的辉煌,讲给年轻队员听,提高他们的信心。我自己肯定也讲,而且讲的最多。主要是恢复他们的信心,从大道理讲叫信念,小道理就是信心。
  看到对手,队员自己就气馁了,那怎么跟人比? 我记得1991年世界杯,马文革、王涛去比赛。同行人看比赛是去看门道,运动员技术精湛在什么地方,战术使用为什么这么巧妙,不是看热闹。但那个时候马文革、王涛看比赛就像外行一样看,这个球真热闹,那个球怎么怎么样。王涛当时就说,我决不会达到他们那个水平。自己非常气馁,认为人家高不可攀。所以那时候问题比较严重。自己的顶级选手都会这么去看,情况危急,我们输了运动员的信心。
  记者:信心大约是在什么时候恢复的?
  蔡振华:1991年国家队集合后,上半年输完世乒赛,下半年有一个世界杯团体赛,现在已经没了,那时有。我们那次的实力,说实话是不具备拿冠军的。世界杯团体赛上,我们仍然是这批人,打入决赛,争夺冠军又是和瑞典,但那时瓦尔德内尔没上,他们用其他人,看不起中国人。
  巧合的是,我们在上半年世乒赛的四分之一决赛中遇到了捷克队,2:3输掉了,这次又在四分之一决赛中遇到捷克,赢的是3:0。半决赛又赢了朝鲜,最后赢了瑞典,拿了冠军。短短半年间,有这么一个飞跃,是对一个教练组的肯定。你讲的多么有道理,最实惠的是在短时间内让他们拿冠军,水平提高了,他才服你,你讲什么他都听你的。那次世界杯是一个转折点。无论是对教练还是队员,都是一个振奋,又让队员看到了希望。队伍开始正常工作起来,不象以前那么难了。确实是奇迹般的。接着我们就准备92年奥运会,男队从那个时候开始恢复信心了。
  记者:您刚才还提到我们的技术也落后了。
  蔡振华:(一提起技术,蔡指导来了精神)我多次说过,做人要实,但打球要狠、要毒、要刁。技术上,我们首先抓的是对弧圈的认识。原来对中国运动员来讲,弧圈是最顶端最高级的一个技术。明知道它也有弱点,但一看到外国人拉弧圈,我们就紧张害怕。所以,我们那时最主要就是抓对弧圈的认识。我们一些教练就开始研究,因为当时外国队员全靠弧圈压制中国,你不解决这个问题,其他的也就无从谈起。对弧圈的理解是一个过程,从真正了解弧圈的规律,到追上外国人的水平,直到超过他们。
  另一个,教练的指导思想也和原来不一样了。中国队的传统是直板快攻,所以训练计划都是以直板快攻为主,这样的计划就相对粗糙一些。我们把原来的训练计划改变了,目标是要在保持速度的基础上,打出弧度来,即创造进攻的先决条件,在反攻的能力上比外国人做的更好。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一些改变。还有其他一些细的东西,控制反控制,第四、六板的衔接等等。原来我发完球后就要进攻,一旦没控制好,就不能再进攻,现在我第一板被遏制了,我下一板接着攻。从进攻的概率上,我们增大了。(未完待续......)
  “外国运动员背后是个人,中国运动员背后是祖国”

  记者:您觉得中国选手和外国选手最大的差别在哪里?
  蔡振华:我们和外国选手比较的话,差别最大的一点是在对信念的理解上。在外国,无论是对于教练还是队员,乒乓球只是一个职业,单干的比较多。在中国,我们把它当作事业,干一番事业是需要集体的力量的。我们虽然是一个人在打比赛,但背后有多少人在支持啊!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语调高了起来)中国整个国家力量强大了,外国人就感觉我们是不可战胜的。我们这个队伍是一个集体,背后则倚靠着一个国家。
  国家对我们的支持是全方位的,从中央领导人到各级地方政府,从老百姓的欢迎程度到媒体的报道,还有我们的待遇,我们有专门的科研人员,光我们国家队的队医就有四个,我们的专职教练在全世界也是最多的,外国不
  可能这样。所以说,我们打球不是靠一个人,背后是全国的力量。


  记者:您的队员们是不是都能理解这一点?
  蔡振华:有一段时间他们还有些情绪。当时队员有成绩后,他们和外国人比,更多的是比待遇。外国人奖金多少,收入多少,光想着人家好的地方,而我们拿了冠军还得交多少税,给国家多少。这些想法对队伍冲击不小,包括一些陪练的无名英雄,认为到国外也能挣大钱,而留在国内没有发展机会。当时大家都是拿钱拿物质来衡量,走入偏差。
  那时候,我比较着急,也费了一番工夫去做思想工作。我说我给你们算笔帐,从你们为什么能成为世界冠军算起,你们怎么成长的,资本从何而来。你们从小打球,都是国家掏钱,训练场地、服装、教练,所有的安排都靠国家。在国外,球拍自己买,衣服自己买,交训练费、灯光费,一切都是个人投资,所以他们拿了冠军后得了奖金是自己的,那是他们的投资得到了回报。你们从小是国家培养,当然要报效国家,没有国家,你一事无成。我甚至讲,我们有多少运动员,国家投资了,还没有出成绩,那是不是得要你们赔偿要你们拿钱啊。运动员们听后还是受到了震动,人心稳定下来。对陪练队员,我们对他们以后的去向,包括去外国打球,都做了合适的安排,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我和黄飙领队都是行伍出身,相对在思想教育方面抓的紧一些。后来,一些新闻界的朋友就把这升华为理论,叫“祖国培养”意识。
  记者:光靠说也不行,据我所知,您还经常组织一些活动来激励队员。
  蔡振华:今年国家队刚开始集训的时候,我就带队员们去了河北省高平地道站遗址参观,让他们体验过去老一辈奋斗的不易。我们经常开展这种活动,原来我们组织去过天安门看升国旗,去西柏坡参观革命胜地,还在内蒙古建立了希望小学,国家队集训前拉到部队有名的“老虎团”军训……队员们也都踊跃参加。这对激发运动员们的为国争光意识,磨练他们的拼搏精神,有很好的效果,也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


  “当个好教练,关键是要身先士卒”
  记者:您的腰有伤,刚才听队医讲不能长时间站立,可我看您在指导队员训练时几乎从头站到尾。
  蔡振华:整个队伍我们有这么个规定:训练时,教练必须站着。原来讲“教练的头脑,运动员的躯体”,好像教练动动脑子就可以了。现在我们讲,进入训练场地后,教练必须站着,随时指点队员,这才是全身心投入。你要想做训练出好队员,你必须起一个表率的作用。从这一点联系起来,教练做好了,队员才会跟着做好,实际行动比说教的作用要大的多。我们队伍的一个原则是讲做不讲说。
  记者:大家都在站着是不是还可以拉近教练员和队员之间的距离,有助于更好的开展工作?
  蔡振华:我们和运动员的关系就犹如父子关系。你在他们心目中的印象,是在你平常的言行中体现出来的。在他们思维里面,你教练怎么做,他们就跟着怎么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我也知道我们的教练年纪挺大,不方便的时候也挺多,一天站几个小时也不容易。可我的想法是,队员训练时你教练坐在那儿,总会让他们心里感觉有那么一点不舒服。你站在那儿无形中也激发队员的斗志。
  近距离产生灵感,这灵感不能放弃,放弃了它会让你失去很多东西。你坐在那里,精神再一疲乏,往往捕捉不到一些细节问题。你站在那里是活动的,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走过去纠正,减少失误率。因为一支高水平的队伍,要少犯错误或者不犯。
  所以对教练的要求要相对严格。早晨出操或者值班,谁都不想那么早起,但不能因为你是教练就不遵守规定,大家必须一视同仁。教练迟到了也得罚,是教练就可以自己原谅自己?显然不可以。教练做好了,可以带动整个队伍向好的方面转变。
  记者:您现在的腰伤球迷们比较关心,怎么会这么严重呢?
  蔡振华:(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腰)这腰的问题还是在96年奥运会备战前夕,算是劳累过度吧,加上又腰椎盘突出,必须要做手术。当时开刀做手术可是经过了好多人的审批,包括袁伟民等一些体委领导,包括家人,因为这开刀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有个说法是“十个开九个瘫”,最后还是做了。做完手术后,本来必须要躺在床上休息很长一段时间。可队伍马上要出发了,时间不等人,那时我就想自己不可能就这么躺在床上。医生告诫我如果你现在不养,以后就很可能会瘫痪。当时我没考虑那么多,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宁愿以后一辈子躺在床上,我现在也得带队伍打好比赛,不能站着,我躺在那儿也要看着他们。我现在想想,自己都觉得当时确实挺感人。我还开玩笑说这是不幸中的万幸,如果在奥运会上出现这种情况,你就完了,你连看比赛都看不见,老天爷还是让我去参加比赛。
  这也可能是自然的一种反应,我蔡振华怎么样,换成其他教练也会这样。从小就在党和国家这种培养底下,很自然的一种表现。自发的,内在的。

  “越是球星,越要严格管理”

  记者:您是乒乓球队内公认的权威,队员提起你时好像都有一种敬畏感,对他们管的是不是挺严?
  蔡振华:严是肯定的。为什么要以严治队?原因很简单,一支队伍如果没有一个严明的纪律,就会涣散无力。只有敢于管理、严于管理,队伍才有战斗力。有一次,刘国梁在国内公开赛上输了球,一气之下把球拍摔到球台上。比赛结束后,我召集全队开会,直接就这么训他:“刘国梁,你有什么了不起!报纸捧你,电视抬举你,那是人家在给男队打气。你不就是会玩几下子发球,玩几下子直拍横打?可你的正手,你的侧身攻球很差。今天你不要打球了,回房间好好想想。”刘国梁很伤心,中午粒米未进,闭门思过一下午。有人劝我不要批评得太重了。可我心里清楚,这小伙子很灵,球感特好,是一块打乒乓球的料子。我要是不狠,不给他敲榔头,只让他出风头,就会毁了这棵好苗子。
  记者:对主力队员也毫不心软?
  蔡振华:对,越是球星越要严格管理。这种例子很多,上一次,孔令辉刚访欧归来,身体有点疲惫,在训练中表现出松懈,我发现了这个情况,让他在球场旁边罚站2个小时。有个小朋友过来让孔令辉签名,他说:“我犯错误了,在被罚站,不能给你签名。”主力队员必须要做个榜样。我们队伍规定,队员不准迟到,不准吸烟,不准赌博;业余时间不准无故外出……若有违犯,处罚严厉,如发现一根烟头罚款200元;如发现一次夜不归宿者,主力队员罚款10万至30万元,二队队员就除名回原来省队。像王晨、杨影等主力队员,就曾被罚回过省队。
  记者:您自己有没有处罚过自己?
  蔡振华:作为总教练,我必须要以身作则。如果自己“犯了规”,当然要罚自己。教练员要敢于面对失误,勇于承担责任。第42届世乒赛,虽然取得了男团冠军,但我跟大伙说,马文革、王涛没有打进男单决赛,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俩打完团体赛后,又兼打3个单项,到最后体力和精力都跟不上了。如果我们在备战时训练强度调节得再合理一些,可能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就是我教练的失误,我来作检讨。

  “一切都成为过去,现在要从零开始,第二次创业”

  记者:我看到您特意在国家队训练馆内挂了个“二次创业”的牌子,您是怎么理解这个“二次创业”的?
  蔡振华:二次创业的实质其实就是创新、改革,过去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已过去,我们现在要从零开始。好的继承,不好的扬弃。刚才我提到关于弧圈的技术创新,不只是技术,还有管理机制上的改革。过去我们的训练都是沿用苏联的训练模式和机制,运动员进了国家队就大功告成,每天出工撞钟,自然接班,竞争性不强。现在,我们认识到了,竞争是当今时代的主流,尤其是在竞技体育中,竞争意识更是生存之本,所以我们坚决地把竞争机制引进乒乓球队。
  记者:有什么具体做法?
  蔡振华:具体做法其实也很简单,将国家队分成一队和二队,在队内定期进行循环比赛,打出名次,进行升降,展开竞争;一队前6名者有资格进入世锦赛主力阵容,后4名者则与二队实行交流;二队前4名者可上升到一队,后4名者则与省队实行交流,把过去的以训带练改为现在的以赛带练。近两年,国家队又完善了“积分制”,把比赛成绩、训练态度、比赛作风、生活管理等项内容化为分值,融为一体,统一评定。
  记者:虽然竞争激烈,但我看到队员之间都很友好,气氛相当融洽。
  蔡振华:现在我讲到名利的问题。过去,我感到最困难的是改变国家队内的一些在名和利上的错误看法。原来我们一些教练因为奖金的问题争,这不行。队伍出了成绩后发奖金,往上报教练名单的时候,我们五个教练,按规定只能报我,那时,如果就我一个人拿的话,也能说得过去。但领下钱来我们就是五个人平分,因为我觉得这个荣誉是大家的。我应该起个好头。凡是在名利上,大家都看的淡。原来两个教练争执教工作的长短,我24个月,你23个月,就为一个月争得面红耳赤,这怎么争啊。我当队员时,一百块钱还很多,亲眼看到俩人为争这一百块钱就……我当时心里就寒了。我就想,我不会。打了十几年球,大家整天在一起,为了一百块成了仇人,这图什么。人不是用钱来衡量的。也可能是我对钱看的不重。钱这个东西,想赚怎么也赚不够。
  我们队里平常不忙的时候,队员经常一起请工作人员吃个饭,这一点做的很好。我当队员那时候,最多对我们的教练表示感谢,现在他们对工作人员都很尊重照顾,大家相处和睦,活动一起参加,形成了一种温馨的氛围。
  记者:与蔡振华两个小时的对话,就像在翻看一部中国乒乓球队的奋斗史,透过它,无处不体现出“乒乓精神”的传承与发展,从而汇聚成博大精深的“乒乓文化”,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乒乓人顽强拼搏,为祖国争取一个比一个更大的崇高荣誉。离开正定训练基地,蔡振华那铿锵之语仍言犹在耳:“我们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为弘扬中国乒乓文化尽心工作着,我们倍感我们所从事的事业之神圣,我们没有理由不把这项神圣的事业做得更好。”这不正是这个先进集体之所以长盛不衰的写照吗!

  • 上一篇文章: 张艺谋的“黑色8分钟”

  • 下一篇文章: 蔡振华夫妇真诚独白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68]

  • 侯外庐西大治校[56]

  • 中国思想史的奠基人——侯…[56]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63]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72]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王世真:握紧命运的缰绳[16]

  • 王世真:要做开创性的事[21]

  • “核医学之父”王世真[20]

  • 中国核医学之父王世真院士…[22]

  • 陈达:心远愈知宇宙宽[23]

  •  
     相 关 文 章
  • 《中国文化要义》第二章从…[53]

  • 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现代文化…[8152]

  • 选举是稳定的社会对话机制…[7526]

  • 科教兴国的文化传统障碍[3064]

  • 中国传统文化的二个难题与…[6136]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