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专题 >> [专题]总论民族精神 >> 正文  
  弘扬民族精神 培育时代新人         
弘扬民族精神 培育时代新人
[ 作者:山东省枣庄市立新小学 贾相忠 华明艳    转贴自:《中小学德育》    点击数:9324    更新时间:2004-08-04    文章录入:水木

 

    一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1 .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这是对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目的、任务认识的一个重大进展。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是民族文化的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和发展着这个民族精神。我们依靠这种精神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缔造了为世人惊叹的灿烂文明。这些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在未来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必须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世世代代加以继承和发扬。

  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民族精神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把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新时期形成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当前要着重增强全国人民的爱国意识、团结意识和自强意识。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强化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牢固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自觉将个人的荣辱得失与国家的盛衰强弱紧密联系在一起。要倡导各民族、各阶层团结和睦、平等互助、共同发展,反对任何形式的危害祖国统一、危害社会稳定、危害人民团结的行为。弘扬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敢于迎接各种挑战,经受任何风浪考验,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用勤劳的双手和不懈的奋斗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祖国的美好未来。民族精神所映现的是大写的"人",是人自立于天地之间、胸怀宽阔、厚德载物、自尊自强、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柱。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正是这些坚实有力的脊梁,挺起了我们的民族之魂。这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它哺育和促使一代代、一批批仁人志士,为了中国的生存和发展,为了推动历史车轮的前进而前赴后继,奋斗不息。

  3.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紧迫性

  大家知道,在美国当国歌响起时,你只要能够听到,就应该停止一切活动,直到国歌停止。但是在我们国家的少年儿童能够做到的有几个呢?还有,在十几年前中日小朋友“模拟长征夏令营”中,中国小朋友的包中装满了食品等,而日本的学生却没有这些东西,并且最后坚持下来的孩子中,日本学生却占大半。在这个形势逼人,不进则退的时代,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赋予民族精神新内涵新活力,完成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 ,十六大报告指出:“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世纪之初,我们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局面。新科技革命的挑战,综合国力竞争的挑战,对人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将更加激烈。东西方文明的排斥和融合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强大冲击。西方敌对势力变换花样对我实行"西化"、"分化",毒害人们的灵魂。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强劲挑战,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青少年的民族精神不是自发形成的,需要引导和教育。我们一定要采取措施,加强思想教育的意识,寻找思想教育的载体,减少思想教育的痕迹,让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新一代青少年中深深扎根。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从青少年抓起。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败。我们必须从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充分认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伟大意义,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贯彻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在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

  二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实施原则

  1. 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的原则。

  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又要结合时代的特点和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内容。培育民族精神是一项长久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既要继承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立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世界文化发展前沿,汲取世界各民族有益精神成果,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对凝聚全民族的意志和力量,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和现实意义。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对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注入新的内容,使之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了延安精神、红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等,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民族精神的内涵。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宝贵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吸收世界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2. 坚持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结合的原则。

  既要充分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面向世界,善于借鉴和汲取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成果。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将更加激烈。东西方文明的排斥和融合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强大冲击。西方敌对势力变换花样对我实行"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致使许多腐朽陈旧的东西借机滋生蔓延,甚至像"法轮功"这样的邪教组织甚嚣尘上,毒害人们的灵魂。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强劲挑战,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华民族,必须高举红旗,坚定不移,用崇高的精神武装起来,奋力在国际国内大竞争中发展壮大自己。正如黑格尔所说:"民族的宗教、民族的政治制度、民族的伦理、民族的法制、民族的风俗以及民族的科学、艺术以及技能,都具有民族精神的标记。"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时,既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汲取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优秀成分,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3.坚持知情同一、知行统一的原则。

  既要使中小学生了解和准确把握民族精神的实质和表现形式,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活实践。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充分认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在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要结合学校德育课程改革,充实和强化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教育;把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去,纳入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过程中。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将弘扬民族精神的教育由浅入深、坚持不懈地贯穿到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要通过选择有震撼力的教育活动,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教育效果。要充分运用重要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重大活动、节假日以及学生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基地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教育活动。

 

  三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方法措施

  (1 )营造培育民族精神的氛围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学校教育担负着重要职责。教育部部长助理李连宁认为,各级各类学校应从实际出发,制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实施纲要,把民族精神的教育贯穿到幼儿园、中小学和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的作用,把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分解、贯穿到学校德育、历史、语言文字等各学科课堂教学之中。通过日常的养成教育,让学生了解、熟悉、接受民族精神,并使之成为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组成内容。 在广大青少年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一些专家学者呼吁,人文社会科学"大学者"要写"小丛书",多写普及文章,把民族文化中的精粹向民众,向青少年传播、普及,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尽自己的力量。要加强民族精神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党委要真正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摆上议事日程,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落实。充分发挥工青妇、文化教育等部门的作用,互相协调,互相衔接,互相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要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要胸怀民族大计,保持民族气节,增强民族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要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不断地弘扬民族正气,振奋民族精神。要积极提倡和扶持弘扬民族精神各类文艺作品的创作,发挥文艺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的特殊作用。江泽民同志说:"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奋进的号角,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文艺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由此可见,文学艺术具有感染人、启发人、教育人、鼓舞人的巨大作用。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够打动观众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教育作用,焕发人们高度的爱国激情。要通过评奖等多种手段,鼓励和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努力创作一大批唱响主旋律、弘扬民族精神的精品力作,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把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集起来,把全民族的精神振奋起来。

 

  (2)加强师德建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及时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推动者,更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工作中,要强化教师的师德、师风、师表建设,是广大教师时刻牢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神圣职责,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激发广大教师做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崇高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师表形象,来感染和影响学生。

  (3)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中小学各科教学内容中含有丰富的体现民族精神的素材,各科教学都承担着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任务,各科教学应根据自身的性质与特点,深入挖掘弘扬民族精神的因素,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机地溶入到各科教学之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全社会都要关心和重视;学校教育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要与学校的德、智、体、美的教育结合起来,要溶于德、智、体、美教育的全过程中。特别要注意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不同发展阶段的成长特点,形成有针对性的、有实效性的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要充分利用各种历史的、文化的资源,丰富和发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手段;各种宣传媒体、文化场所要形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良好氛围和环境;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注重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理论和学术研究。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中华民族精神的旗帜永远飘扬。

  (4)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验、培育民族精神。

  综合实践活动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善于运用研究性学习等新的教学模式,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与家庭、社会相结合,组织与领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追寻先烈的足迹"、"家乡的巨变"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将民族精神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品格。深化"雏鹰争章"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社区两个文明建设。我们要整合各类资源,采取多种模式,大力加强社区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探索并运用青年文明社区网络信息化服务机制和社区青少年活动参与评价机制,不断创新社区青少年工作的组织方式、服务方式、活动方式和工作机制。同时,应该把"假日小队"长期坚持下去,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大教育,在实践中体会民族精神。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新的育人环境。

  环境塑造人,环境改变人。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对学生思想品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结合"校园文化景点"创建活动,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强化校园环境建设,按照"净化、硬化、绿化、美化、亮化"的要求,使校园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一墙一壁会说话,一草一木都育人。",优美的环境陶冶师生的情操;二是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栏目,在学校建设文化长廊,张贴悬挂中华民族杰出人物画像,制作体现按民族精神的雕塑、灯箱、语录牌和公益广告等手段,宣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传统;三是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努力形成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的校园精神。

  (6)充分利用校内各种教育资源,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

  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文物古迹、以及其他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工作,形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合力。要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系,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和家访的作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引导和促使家长以正确的言行来影响学生。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创造适宜的教育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内省、养成和实践,防止形式主义、空洞说教和成人化倾向。

  (7)深化手拉手活动、少年军校工作,争强民族凝聚力

  按照体验教育的思路进一步深化手拉手活动,重点开展好健康少年儿童和残疾的少年儿童手拉手活动。继续开展各民族少年志愿接待家庭活动和城乡少年手拉手助学活动,引导少年儿童充分体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增强民族凝聚力。深化中国少年雏鹰行动,把"雏鹰争章"作为体验教育重要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激发广大少年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举办第四届全国少年军校检阅式为契机,加强少年军校各项工作,推动少年军校活动机制化建设,深化青少年国防教育。

  四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目标要求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贯穿于学生品格形成的全过程,落实到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各个环节,我们根据学生认知能力、接受能力、年龄结构的不同特点,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分为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四个层次,分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突出教育的连续性、渐进性,努力构建各学段相互联系的培育体系。小学两个阶段的具体培育目标为

  (1)小学低年级要教育学生初步了解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重点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互助、诚实守信、爱学习、爱劳动、守纪律的良好品质。

  (2)小学中高年级要教育学生初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培养民族自豪感。重点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各界合作、诚实守信、坚强勇敢、乐于助人、勤奋好学、勤俭节约、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良好品质。

  (地址 山东枣庄市立新小学 贾相忠 277100)

  • 上一篇文章: 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 下一篇文章: 强国摘录(84)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陈云:毛主席一个无可比拟…[55]

  • 怀念科学巨匠竺可桢[58]

  • 吕本中:《官箴》[51]

  • 陈立夫直评蒋经国对“台独…[52]

  • 《帝范》全文[54]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任正非:全面提升软件工程…[11]

  • 任总在专委会建设思路汇报…[12]

  • 殷志峰:无为而治[13]

  • 任正非:一个职业管理者的…[11]

  • 关于AI和大模型 工信部、上…[12]

  •  
     相 关 文 章
  • 第二个公民道德宣传日:构建…[6911]

  • 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15438]

  • 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强我中华…[22063]

  • 以伟大的民族精神引领成长…[14781]

  • 建设先进文化 培育民族精…[7314]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