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危机处理 >> 危机对策 >> 正文  
  社会不满情绪的滋生、宣泄及其控制         
社会不满情绪的滋生、宣泄及其控制
[ 作者:王天意    转贴自: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点击数:2732    更新时间:2004-07-24    文章录入:水木

  

    内容提要:文章对社会不满情绪滋生的根源、宣泄及社会效应、调节和控制作了全面地分析和阐述。指出,不满情绪滋生的客观根源主要有五:生存危机、分配差距、安全危机、政策不当和腐败现象;分析了社会不满情绪的三种宣泄方式即牢骚式宣泄、背逆式宣泄和暴力式宣泄;在此基础上,文章对不满情绪的调节和控制作了充分地论述。

  关键词:社会不满情绪、宣泄、控制。

  作  者:王天意,男,1964年生,江西波阳人,上饶市委党校副教授,从事哲学、社会学研究。

  社会不满情绪是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综合反映,是一种危及社会稳定的社会心理现象。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各种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将会不断出现。而且,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社会还难以提供给人们以充分的满意度。因此,社会不满情绪作为一种客观现实将在我国长期存在。近些年来,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一种不满情绪的涌动,毫无疑问,正确地认识,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这种不满情绪,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不满情绪的滋生

  从我国当前的现实看,社会不满情绪滋生的客观原因主要是:

  1、生存危机导致的社会不满情绪。生存是人类最基本的权利,生存危机是人类最大的危机。面临生存危机的是指那些“绝对贫困”的人群。在我国,面临生存危机的有贫困地区的农民,也有城市的下岗职工。问题最突出的是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目前,我国正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在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有企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不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拖得半死不活,出现连年亏损,甚至破产。于是,生存危机的现实和潜在威胁便时时伴随着困难国有企业的职工:中青年职工下岗,而劳动力市场欠发达,他们的就业无着落;离退休职工工资难保,而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健全,他们难以安享晚年。养家糊口的窘迫,子女就学的困难,疾病无医的威胁,家庭纠纷的烦恼,滋生了面临生存危机的下岗职工对社会的不满。在农村,尤其是在贫困地区,农民的市场意识淡薄,致富门路少,而乡镇的集体经济薄弱,各种负担都摊派在有限的土地上,农民经营土地的成本越来越高,入不敷出,许多农民有转向“绝对贫困”的趋势。近些年来,这些“绝对贫困”的人群在渐渐地以不同的方式表现这种不满情绪,虽然还只是少数,但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警惕。

  2、分配差距导致的社会不满情绪。我国社会主义的目标是追求社会的公正平等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十五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①但近些年来,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这种状况使一些低收入的利益群体严重地感受到了“相对贫困”以及由此导致的其社会地位的江河日下,从而也导致了他们不满情绪的产生。由分配差距导致的社会不满情绪主要有两种:其一是对分配不均的不满。“不患穷,而患不均”,这是自古以来就客观存在的一种不良社会心态,对分配不均的不满情绪固然有这种平均主义的不良心态作祟,却也不尽然。我国的政策虽然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和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但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共同富裕,决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相对贫困”的问题就会越来越突出,甚至有走向两极分化的危险,这种状况既违背了我们政策的初衷,同时也孕育着深刻的社会危机。其二是对分配不公的不满。分配不公是社会不公的突出表现。改革开放后,我国出现的“脑体倒挂”、“奉公守法者贫困,贪赃枉法者暴富”、行业差距和城乡差距逐步拉大等现象,都包含着分配不公的因素。这些不公或是因为政策倾斜造成的,或是因为竞争条件不公平造成的。分配不公不仅严重挫伤了低收入阶层参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更导致了他们对社会的严重不满。

  3、安全危机导致的社会不满情绪。有无安全感,是衡量人们对社会满意度的一个重要标准。近些年来,社会治安问题已成为人们经常谈及的话题,一些地方治安状况差,社会黑势力逐步形成,犯罪率逐年攀升。在农村,黑势力常常以宗族、邪教、邦会为纽带纠集在一起,他们平日里游手好闲,横行乡里,到处惹事生非、欺压百姓,是农村社区的一大公害。在城市,非法黑邦也渐渐产生,这些黑势力与一些不法商人,有的甚至与一些重要机关党政干部中的败类相互勾结、相互利用,他们敲窄勒索、欺行霸市、杀人越货无所不为,已成为城市社会稳定的一块毒瘤。对这些黑恶势力,老百姓如见蛇蝎,敢怒而不敢言;政法部门的执法人员也见之头痛,退避三舍。一些地方渐渐形成了正气难张、邪气盛行的不良社会氛围。黑恶势力的横行扰乱了社会治安,严重地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滋生了人们对社会的不满。

  4、政策不当导致的社会不满情绪。政策是利益的调节器,是影响和调节人们对社会满意度的一个重要法码。俗话说“政通人和”。好政策出台和推行可以“得民心”,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反之,政策不当就会失去人心,导致社会不满情绪的滋生,给社会稳定埋下祸根。

  政策不当包括上级制定政策本身的失误,政策执行中的扭曲,也包括基层形形色色背离群众意愿的“土政策”。上级制定政策本身的失误事关全局,负面影响最大,由此导致的社会不满情绪往往隐藏着灾难性的后果。政策执行中的扭曲和各种各样“土政策”的负面影响是局部性的,但它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社会问题。政策不当导致的社会不满情绪在农村尤为突出,一些地方山高皇帝远,制定本地政策和执行上级政策时随意性大,“土政策、土办法”满天飞,诸如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现象有禁不止、有增无减,严重地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引起了农民的强烈不满。近些年来,因不满负担过重而以暴力对抗党政机关的事件在农村时有发生,虽然,这还只是局部性质的问题,但不有效地加以控制,小事就会变大,局部性质的问题就有可能引发全局性的危机。

  5、腐败现象导致的社会不满情绪。腐败现象是指某些特权阶层利用职权采取种种与国家法律、法规、制度和社会道德准则相违背的行为,为个人或小集团谋取私利。腐败现象是最严重的社会不公,它最能导致社会不满情绪的滋生,也往往是社会动乱的导火线。“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自古以来,多少王朝的衰落与更替,无不是从统治阶级的腐败开始的。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政权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群众衷心拥护,是因为共产党有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忠实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的。如果任由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我们就没有理由,也不可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当前,腐败现象在我国仍然存在,尤其是领导阶层和某些拥有特权的特殊行业表现尤为突出,诸如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官倒、挥霍公款、贪污受贿、敲诈勒索、任人唯亲、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等等,对于这些社会丑恶现象人们恨之入骨,这些腐败现象若不能有效地遏制,人们的社会不满情绪便会油然而生。

  二、社会不满情绪的宣泄及社会效应

  社会不满情绪作为一种社会心理,它产生以后便以不同的方式来表现和宣泄,并会造成相应的社会后果。一般地说,社会不满情绪的宣泄方式主要有三种。

  1、牢骚式宣泄。发牢骚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现象,它主要以语言、文字的形式,通过说、唱、演、写等手段来抒发心中的不满。牢骚式宣泄是社会不满情绪最基本、也是最直接的表现方式。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不满,牢骚式宣泄都伴随着它的始终。在街头巷尾,在茶余饭后,在讲坛舞台、在书报杂志、在影视电台、在网络等等,我们时时、处处可以听到、看到和感受到各种社会牢骚的存在,对诸如生存危机、社会不公、通货膨胀、政策不当、腐败现象、社会治安等等的不满,也成了牢骚式宣泄的主要话题。牢骚式宣泄不仅不能平抑人们心中的不满,相反,它能通过情绪感染推波助澜,使社会不满情绪加重,导致不良社会舆论氛围的产生,给社会不安定,甚至给动乱、暴乱提供思想准备。

  2、背逆式宣泄。背逆式宣泄是指由社会不满情绪导致的人们行为方式的背逆,这种背逆行为往往违背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纪律等社会行为规范和公共道德准则。背逆式宣泄是牢骚式宣泄的延续和升级,当牢骚式宣泄不能排遣心中的不满时,人们便会以行为的背逆来继续表现这种不满。背逆式宣泄既有隐蔽的暗中活动,又有公开的背逆行为。我们日常所见的如消极怠工、拖欠税收任务、罢工、罢课、罢市、静坐示威、肇事性越级上访、群众集体性违法犯罪等,都是背逆式宣泄的表现。背逆式宣泄的危害是直接的,它把社会不满情绪化为对社会公共道德和行为规范的背叛,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对精神文明建设,对社会的公共秩序,对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都具有一定的破坏性作用。

  3、暴力式宣泄。暴力式宣泄是指用各种暴力手段来排泄心中的不满情绪,它是社会不满情绪最为剧烈,也是破坏性最大的表现形式。社会不满情绪产生后,最初必然会以牢骚式宣泄和背逆式宣泄来表现,这也是社会不满情绪的最常见的两种宣泄方式。暴力式宣泄却不然,它只有在特殊条件下才会发生,一般地说,导致不满情绪暴力式宣泄的条件有三:其一是生存危机到了极限导致人们铤而走险;其二是政府工作失误或其他原因导致公众利益的极大损失;其三是社会不满情绪具备思想、政治、组织等各方面的准备,加之外力的舆论煽动和财力支持。这三个条件只要具备其中的任何一条,暴力式宣泄就有可能发生。在我国,社会不满情绪暴力式宣泄时有发生,群众性暴力犯罪,农民的暴力抗税,城市的动乱、暴乱和“法轮功”练习者的自焚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暴力式宣泄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它直接危害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破坏社会公共秩序,造成局部性质或全国性的社会动乱,严重的甚至可以导致政权的颠覆,社会性质的改变和国家的分裂。

  社会不满情绪的三种宣泄方式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如果说社会不满情绪是社会稳定的潜在威胁,那么,不满情绪的宣泄则构成了对社会稳定的现实威胁。

  三、社会不满情绪的调节和控制

  社会不满情绪的存在是我们必须长期面对的一种客观现实,不满情绪宣泄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要维护社会稳定,就必须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这种不满情绪,使它的危害降到最低点。

  1、建立社会良性发展机制,消除社会不满情绪滋生的客观根源。有效地调节和控制社会不满情绪,最关键、最根本的就是要建立社会良性发展机制,推进社会的良性发展,不断增加人们对社会的满意度,消除不满情绪滋生的客观根源。为此,党和政府必须下力气抓好以下五项工作:第一,把消灭“绝对贫困”作为首要任务来抓,高度重视农村扶贫工作和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建立健全包括失业救济、养老、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切实改善人民生活。第二,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在保护人们的积极性的同时,通过价格政策、税收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调整,有效地调节和控制个人之间和地区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防止两极分化,消除“相对贫困”带来的不良影响。第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加大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的力度,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第四,建立健全由领导、专家、群众三方面参加的科学决策机制,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使我们的政策既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又在实际中切实可行。第五,要深入持久地进行反腐败斗争,维护党政机关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良好形象,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2、建立健全民意监测网络,形成一个社会不满情绪的预警系统。这个监测网络和预警系统要具备及时、准确地进行上情下达和下情上报的功能,成为党和政府了解民意、人民群众了解政策法律的桥梁和纽带。为此,各级党和政府必须切实加快信访和政法调解部门的改革,改变那种“群众来访再受理、出了问题再调解、再处理”的被动式的工作方式。要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通过各种方式的调查和测验,准确地了解民意、了解社会不满情绪,拿出真实的第一手材料,为党和政府制定、调整政策,应付突发事件提前做好准备,尽可能把问题和矛盾消灭在萌芽中。

  3、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一个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舆论氛围。舆论导向,尤其是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对社会心理和公众情绪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舆论导向的失误可以使已有的社会不满情绪火上浇油,并带来灾难性的社会后果。89年政治风波前夕,“忧患意识”幌子下的舆论误导,前些年某些地方关于农民减负的煽动性宣传的教训是极为深刻的。江泽民同志说:“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②各新闻媒介在大事大非面前,要端正视角,坚持正确的导向,要从大局出发,把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社会的稳定和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神圣的职责。我们崇尚新闻自由,但决不能搞自由化;我们需要“忧患意识”但新闻媒体决不能把“忧患意识”化为公开的社会牢骚;我们追求客观公正,但决不能有意端偏视角,哗众取宠。各新闻媒体应该坚定不移地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通过卓越成效的工作尽可能化解社会牢骚,平抑社会不满情绪,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特殊的贡献。

  4、要采取“疏导”和“打击”两手相结合的办法,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社会的稳定。对社会不满情绪,对以不同方式宣泄不满的事件发生,一定要深入了解不满情绪滋生的根源,正确区分矛盾的性质,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我们的对策。一般说来,社会不满情绪及其宣泄大多数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对此,我们应该坚持“疏导”的方针,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主,以说服教育先行,并切实改进我们自身的工作,及时化解矛盾,消除其负面影响。
  但我们也必须懂得,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这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③国内极少数反动分子、国际敌对势力千方百计想利用社会不满情绪引发我国的动乱和暴乱,妄图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这也是89年政治风波和“法轮功”问题给我们的深刻教训。我们必须高度警惕,一旦不满情绪的宣泄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结合起来上升为暴力破坏行为,矛盾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既有人民内部矛盾,又包含着敌我矛盾。一方面,我们要耐心教育、劝阻、唤醒被蒙骗的群众;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运用法律的武器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严厉打击非法暴力活动和各种破坏分子,维护社会稳定,捍卫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捍卫国家的安全和统一。

  参考文献:
  ①江泽民:十五大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9月版第19页。
  ②江泽民:视察人民日报社时的讲话(1996年9月26日)《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1第269-270页。
  ③《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三中全会以来》(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787页。

  此文《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4期。2002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社会学》索引。

  • 上一篇文章: 非典灾害的理性反思

  • 下一篇文章: 机制与逻辑:关于中国社会稳定的研究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61]

  • 侯外庐西大治校[51]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56]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58]

  • 张文木:一个纯粹自由主义…[57]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王世真:握紧命运的缰绳[11]

  • 王世真:要做开创性的事[11]

  • “核医学之父”王世真[13]

  • 中国核医学之父王世真院士…[11]

  • 陈达:心远愈知宇宙宽[12]

  •  
     相 关 文 章
  • 选举是稳定的社会对话机制…[7525]

  • 无偿捐赠有别慈善投资 杨澜…[8143]

  • 专家:用最少的资源消耗支…[6233]

  • 和谐社会的不和谐音——政…[5820]

  • 徐匡迪何以怒斥“社会活动…[3357]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