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危机处理 >> 危机对策 >> 正文  
  “中国特色”的危机管理       
“中国特色”的危机管理
[ 作者:贾晋京    转贴自:网易    点击数:2144    更新时间:2004-07-04    文章录入:admin ]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黄河在河南开封杨桥段决口,决口处久久未能堵住,灾情严峻……奉最高领导人乾隆皇帝的派遣,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约相当于政治局常委)刘统勋亲自星夜兼程前往灾区视察。

  要说这刘统勋可是清朝历史上一个难得的廉洁有为之臣,是整个清代仅有的八个身后得到最高级别谥号——“文正”的大臣之一,要知道,比他晚一百多年,对大清江山社稷有“再造之功”的曾国藩能得到的谥号也就是“文正”了。但是好像在“银屏占有率论英雄”的当今时空中,刘统勋还没他的儿子出名,他儿子是谁呢?就是头两年红得发紫的影视明星——“宰相刘罗锅”刘墉呀。不过在时下各种喜欢拿历史“幽默”一把的电视剧(比如《天下粮仓》)中,刘统勋还是有一些露脸的机会的,往往是以一个挽狂澜于既倒、救苍生于水火的及时雨、青天大老爷形象出现。

  刘统勋抵达开封灾区之后,决口仍然没有堵住。他在当地上层官员范围内多方了解情况,却始终未能搞清楚决口迟迟未能堵住的原因何在。于是,刘统勋一气之下,决定演一回“微服私访记”了。一天傍晚时分,日色将暗,刘统勋头戴毡笠(就是电视剧《水浒传》里林冲戴的那种帽子),身披一袭“大茧袍”(大约相当于前几年流行的“军大衣”吧),就步行走出了衙门,独自往黄河决口处去了。

  到了离决口处“数百步”远的地方,刘统勋看到用于堵塞决口的材料刍茭、秸秆等物堆积如山,数百辆牛车、马车七零八落地乱停乱放着,人们有的站着,有的坐着,也有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说话的,一副戚戚惨惨的样子,更有躲在角落里哭泣的……总之,就是没一个干活儿的。刘统勋感到非常诧异,便想问个究竟。看到一个白胡子老大爷坐在一棵大柳树下嗟叹不已,柳树上还栓了两头牛、一辆车,刘统勋便凑上去进行“访谈”——原来,这堆积如山的秸秆等材料,是当地县衙为了堵塞决口,从本县以及临近州、县“订购”来的。说是订购,是因为制度有规定,为了河工(黄河防汛工程)需要,从百姓手里购买的物资,是由财政款项支付费用的。在黄河不发水的时候,日常防汛物资订购量也很大,因此,交售秸秆等物料就成了黄河附近百姓的一项义务。如今决口了,物资订购量就突然变得异常之大,周边的秸秆量不够,就需要从远处购买。于是,前来交售物资的车马,有很多来自很远的地方,老大爷自己就来自三百里外的荥泽县(现已并入郑州市荥阳县),这还不算最远的,四五百里之外来的大有人在。而且来了都有很长时间了,像老大爷自己就来了十天了。每辆大车用两头、三头、四头牛不等,也有用马车拉的,这样每人每天的口粮以及牲口的麸草消耗,就是一项很大的开销,折合成官方收购价,接近一两银子(这笔银子相当于现在的大约二百块钱),日子耽搁得久了,秸秆却仍然未能交售,大家连吃口粮的铜板儿都没见到个影儿,又不知道这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般傻盼银子的日子何时才能到头,因而伤心落泪。

  刘统勋问:既然决口仍没有堵住,那为什么秸秆却在河边堆着不派用场,甚至连交售手续都没有完成?

  老大爷说,由于交售秸秆等防汛物资是老百姓的义务,如果完不成就要受到各种刁难,因此,主管收购的主簿们(相当于县政府的科级头头)便趁机刁难,向交售秸秆的农民兄弟索取各种巧立名目的杂费,交不出来的,他们就拼命压低秸料的数量和等级。老大爷拉了一大车秸料而来,由于交不起各种名目的费用,一大车秸料过秤之后,监收的主簿居然说分量只有九十七斤!讲到激动处,老大爷指着自己的两头牛说了一句气话:“像这俩牲口,我养了他们好几年,每天饭量倒是不小,要吃草料数升、秸数束,可是到头来没想到虚弱至此,拉东西不满百斤!”

  这般操作,怎能不导致决口现场的混乱无效局面?

  中国是自古农业为主的大国,因此,水利对于经济运行便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治水便是传统中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政府组织的安排也以能够高效指挥水利资源的分配、运转为原则。这从清代政府设立了三个专门管理水利的总督级别高官——直隶河道总督(简称北河总督,驻天津,由直隶总督兼任)、河东河道总督(简称东河总督,驻济宁)、江南河道总督(简称南河总督,驻青浦,往往由两江总督兼任)就能够看得出来。套用今天的标准,河道总督相当于政治局候补委员级别,而由直隶总督和两江总督兼任,就是政治局委员级了。

  美国社会学家卡尔·魏特夫把中国传统社会称为“治水社会” ,在《东方专制主义》一书中,魏特夫指出,由于兴修水利、治理河道都是对于传统社会来讲异常浩大的工程,需要大规模的人力、物力动员,组织协调起来难度非常大,因此,中国早早就有了决策高度集中的政治机构。这样的机构在指挥大工程方面非常能干,但是由于机构庞大而且僵化,在处理临时和突发事务上便显得力不从心。

  在刚才这个例子里我们可以看到,日常的防汛物资采用政府采购,而不是大规模储备的方式,未尝不是一种可以简化政府机构、缩小财政开支的合理制度安排。但是,这样的组织结构,一旦遇到突发事件,便显得运转不灵了。既没有准备好制度化的应急处理方案,也没有防止有关官员趁机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措施。

  大清帝国把一切精力都用在了统治秩序的日常运转方面,主动选择了机构的僵化,这样才能使机构运转程式化,从而保持稳定。而对于危机管理所需要的灵活、弹性、富有应变能力的组织结构,则深惧而力避之。因此,一旦危机出现,只好指望刘统勋这样的青天大老爷突然降临了——刘统勋听到了事情缘故,大为震怒,连夜命令河南巡抚(省委书记)把负有直接责任的县丞(副县长)“绑来”,并且当众宣称该县丞营私舞弊,应该直接杀头。一时郁闷了十来天的农民兄弟们欢声雷动,群情振奋。幸亏几位大员求情,才改为先在决口处戴枷示众,再“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第二天只用了半天时间,几百车的秸料就收购完成,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三天之内,决口处就合龙完工了。

  需要及时雨式的英雄来处理危机,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危机管理。

  • 上一篇文章: 全球化与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机制建设(八条建议)

  • 下一篇文章: 危机时刻的反思——许纪霖教授采访录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61]

  • 侯外庐西大治校[53]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56]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58]

  • 张文木:一个纯粹自由主义…[59]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王世真:握紧命运的缰绳[11]

  • 王世真:要做开创性的事[11]

  • “核医学之父”王世真[13]

  • 中国核医学之父王世真院士…[13]

  • 陈达:心远愈知宇宙宽[15]

  •  
     相 关 文 章
  • 中、美、日的管理哲学[2349]

  • 中国大陆的社会转型与社会…[4780]

  • 书评:《狼图腾》对团队和…[2542]

  • 鼓励——管理的最佳艺术[2223]

  • 中国2010年进入危机多发期…[2811]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