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企业精神 >> 经营之道 >> 正文  
  民企管理缺失面面观:从家族企业到企业家族         
民企管理缺失面面观:从家族企业到企业家族
[ 作者:佚名    转贴自:中国管理思维网    点击数:1839    更新时间:2004-06-15    文章录入:admin ]

 

    中国的民营企业特别是乡镇的民营企业绝大多数在起家时是家庭企业,自古至今,都是如此。这是因为中国文化五千年来是从家族观念上起源发展的。其中一些家庭企业也能成为百年老店,例如“王麻子剪刀”、“同仁堂药厂”等。
  在海外,英、美、日本也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家庭企业。可见,在一定条件下,家族企业有着很强的生命力。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相当多的家庭企业是短命的。少则2、3年,多则十几年就会垮掉。即使是生存了几十年,甚至近百年的家族企业,也难逃“富不过三代”的厄运,这就使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是为什么?
  俗话说,生存就是道理。家庭企业之所以得以生存,是因为比起其他企业(如国有企业),家庭企业有其固有的优点。首先,家族成员在一、两位“能人”的带领下,携手创业、利益与共、休戚相关,其次,在创业初期的艰难时刻能艰苦奋斗、不计报酬、不计得失、夜以继日地工作,另外,由于事业是自己的,因此能精打细算,因而企业能很快地成长壮大起来。
  然而,凡事有利就有弊,家庭企业一般规模较小,经不起商业大潮的冲击。家庭企业在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之后,由于家庭、亲属之间成份复杂,加之缺乏健全的制度,容易勾心斗角,甚至导致最后四分五裂。家族企业中的能人,在企业取得一定成绩后,容易居功自傲,紧接着便会独断专行、排除异己,形成一言堂,这样,在企业内部没有任何制衡和监督的情况下,一旦决策失误,企业就会陷入绝境。这是由成千上百个案例证明了的。
  为避免或减少这些家族企业悲剧的发生,目前社会上已经有了共识,简而言之就是要进行“第二次创业”。所谓第二次创业,详细说起来,要写一本大厚书。我认为,简而言之就是:
  一、引入制度――现代企业制度。
  二、引入人才――家族之外的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
  不少家族企业的领导人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不进行第二次创业,企业就不能生存,更谈不上继续发展了。因此,他们把在原来的家族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看成当务之急,而其核心就是将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值得推荐的做法是,家族成员只进董事会,公司的运作管理交由专业人士去做,即引入人才。在这方面,一些日本的家族企业的经验可以借鉴,如丰田公司、三井公司等均聘请知名专业人士执掌企业管理大权,且真正做到有职有权,大多数中、下层管理职位也外聘专业人士担任,所以一些日本老牌家族企业中老少三代人都为同一家公司打工。这些员工早已视企业为自己的家,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完成了由家族企业向企业家族的演变。中国的民营家族企业要克服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出现的再难有突破的瓶颈,必须痛下决心,任人绝不唯亲,踏踏实实走上从家族企业到企业家族之路。

 

  • 上一篇文章: 成与败就差在细节上

  • 下一篇文章: 是什么阻碍了企业家成长?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5]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8]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0]

  • 宇树科技机器人创始人王兴…[20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7]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3]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48]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0]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6]

  •  
     相 关 文 章
  • 中国家族企业在路上 "父子…[1746]

  • “全球战略”缺失危及中国…[2172]

  • 原创缺失的深层原因[2163]

  • “十万大裁官”要防止缺失…[1702]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