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个人精神 >> 婚姻家庭 >> 优育 >> 正文  
  早期的教育环境最重要         
早期的教育环境最重要
[ 作者:大理    转贴自:《选择》    点击数:1759    更新时间:2004-06-01    文章录入:水木

 

    古有“养不教,父之过”之说,其实,对现代家庭来说,养是夫妻双方的事,教也是夫妻双方的事。受到良好养育而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孩子,最终也不可能会拥有成功的人生。如果因家庭教育失败而致使子女在社会上沦落,那么其父母是难辞其咎的。负咎的父母因未能处理好教与养的关系,也就常常毫不自觉地使自己陷入了人生败局之中。这,也是非常令人遗憾的。

    前不久,一位名叫北野的作家曾提出这样一个论点:即民族的较量实际是年轻女人的较量。他通过在不同国家所见到各类不同的年轻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而得出这样的结论。

    北野说有一次他到一个英国朋友家去玩,这位英国朋友有个5岁的孩子,非要跟北野一块洗澡,北野就敷衍他,你先洗,我一会儿就去。等阿姨给他洗完澡后,北野没有去,这孩子哭了,说北野骗他,孩子的妈也跟北野急了:你怎么能骗孩子呢?你既然答应和孩子一块洗澡就要跟他洗……而在中国,差不多每位年轻的母亲都会对孩子说:“乖乖别哭,妈妈给你买糖吃,听妈妈话,乖乖去上幼儿园,妈妈替你买小汽车,乖乖听话,妈妈为你……”至于自己对孩子的承诺是否能实现,那是另外一回事,管不了那么多,中国孩子几乎都是在受骗的环境中长大的。在这样的养育方式下,他将来必然形成这样一种人格——对别人充满戒备,骗别人心安理得。

    还有一次北野亲眼见到,几个中国农村小孩在一起玩,其中一个被另一个欺负了,那个被打的孩子妈妈来了,厉声吼道:“你干吗打他,再打我揍死你。”而他在英国曾见过同样的场景,那位被欺负的孩子的母亲却对另外几个孩子讲:“你为什么要欺负他呢?难道你们不友好吗?”她在跟小孩讲理,而那位中国妈妈对孩子“没有什么理可讲”。这种教育方式起码有两点不好的后果:一是使孩子养成依赖性,依赖强权,二是会养成一种非理性性格。

    有人曾问过,父母到底欠子女什么?其实什么也不欠,就只欠把好的道德品质给子女。而这,恰恰就是民族未来的命运!

    孟子小时候家住墓地附近,孟子便经常仿效做埋死人的游戏。他的妈妈感到这不行,便把家搬到集市上住。孟子整天看见商人叫卖,于是和小朋友做游戏也是学着做买卖。他妈妈感到这还是不行,又把家搬到学校附近。这一来,孟子所见所闻是读书学习,他受到感染,做游戏也是读书。于是,后来成为大学问家,成为“亚圣”。盂母三迁的故事在我国流传很广,典型地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影响。

    “孟母三迁”的故事古往今来,一直为教育学者津津乐道。从这则故事看来,孟母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也很懂得教育之道。孟子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圣人,肯定与她母亲的早期教育是分不开的。

    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由于孩子年纪尚小,思想单纯,辨别是非的能力弱,正处在学习和培养阶段,周围发生的人和事他会看在眼里放在心上,并模仿效法他们,久而久之便被同化,形成习惯。习惯一旦形成,别人的思想一旦被接受,就根深蒂固,难以改变。看来孟母是深谙环境影响之道的,所以不厌其烦,搬家多次。

    当然,我们并不是要家长也学孟母去搬迁。但我们作家长的必须明白环境的耳濡目染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日常生活中,家长们必须时常注意观察孩子经常跟什么样的人交往,交什么样的朋友,节假日经常出入什么场所。要经常加以过问,并适当地提出规则加以限制,以防患于未然,尽到做父母的责任,确保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 上一篇文章: 让孩子自理

  • 下一篇文章: 培养快乐孩子的秘诀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65]

  • 侯外庐西大治校[54]

  • 中国思想史的奠基人——侯…[52]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58]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68]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王世真:握紧命运的缰绳[15]

  • 王世真:要做开创性的事[19]

  • “核医学之父”王世真[18]

  • 中国核医学之父王世真院士…[17]

  • 陈达:心远愈知宇宙宽[18]

  •  
     相 关 文 章
  • 教育改革提案[4028]

  • 教育,为弘扬培育民族精神…[13044]

  • 爱因斯坦奇迹对中国教育的…[6646]

  • 反对教育乱收费的另类之见…[4995]

  • 谈谈教育[6384]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