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科学精神 >> 发明发现 >> 正文  
  两院院士寄语青年:科研之路没有捷径         
两院院士寄语青年:科研之路没有捷径
[ 作者:丛峰 冯昌勇    转贴自:新华网    点击数:1781    更新时间:2004-05-14    文章录入:水木

 

    一位女大学生要求向著名科学家“拜师”;一群青年学子们簇拥着袁旦庆教授照相、签名;一个年仅九岁的小学生,为了与自己崇拜的科学家见面,操笔当起了“小记者”……
  一届科协学术年会的召开,使“科技”一夜之间成了蓉城青年人中最流行的名词。那么,青年人怎样才算成才?如何才能走上科学之路?应该树立一种什么样的科学观呢?在刚刚结束的2002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上,老科学家们的肺腑之言令人深思。
  理工生也要识刘备
  不重视基础学科,不重视全面积累,试图在某一学科领域突飞猛进创造奇迹,成名成家,这是一些热血青年常常情不自禁步入的歧途。
  “有些工科学生,竟然连刘备是谁都不知道,真让我感到不可思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北京工业大学校长左铁镛说,“思想道德是灵魂,文化素质是基础,岂可偏废。当今世界,青年学生需要掌握通识性知识,要学习思维方式,而不是简单的知识堆砌。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更要注重培养历史、文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丰富见识,开阔思路。”
  原中国科协副主席刘恕教授说,现在的年轻孩子,张口是MBA,闭口是IT,一门心思想搞高科技。其实,再高的科技,也要从基础学起。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想出科研成果就是空谈。
  在大会上因痛斥科技浮躁而成为“明星院士”的秦伯益老先生认为,现在的科学家已经不再是以前那种一副眼镜、一身瘦骨的老样子了。一个真正的科学家,首先要是一个丰富的人。他是军事科学研究院的,搞的是自然科学,可是很喜欢自助旅游。大会结束后,计划一个人去落凤坡、剑南蜀道看看,感受一下,也是学习一下,科学家的大脑里需要的不仅仅是数字。
  科学之路没有“终南捷径”
  在学术年会的发言中,一位老科学家列举了这样一幅漫画:一位青年作家,指着曹雪芹说:“我已经著作等身,你却一辈子连一部小说也没写完。”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跃然纸上。
  然而,科学永远都需要刻苦和勤奋。谈起科学路上的艰辛,33岁成为神舟飞船第一副总指挥,39岁成为神舟三号总指挥的中国“航天少帅”袁家军感慨颇多。他回忆说,当年为了建设北京空间技术研试中心,“满脑子都是工作”,因为超负荷工作,他连续一个多月失眠,甚至呕吐,最后被迫住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秦伯益指出,浮躁是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心态,科技界也未能幸免。有的人为了高速度、高指标地出成绩,脱离实际,背弃规律,竭泽而渔,导致“明年再无鱼也”。他强调说,这种妄图在科学上一夜成名、寻找“终南捷径”的做法,是青年人成才之路上最要不得的。
  秦老先生说,现在学术腐败严重,抄袭现象屡禁不止,大家都想“热锅快炒”,摆摆花架子用来顶事,这是青年学者成才之路上可怕的“瘟疫”。他说,我国科研评估体系是“应试型”的,每提一职或一级,都要以任现职级时的成果为依据,科技人员往往只能以短短的三年或四年为一个周期,安排自己的科研计划,以免在提拔时因拿不出新东西而被“划掉”。这迫使科技人员心浮气躁,不得不去搞那些“西红柿炒鸡蛋”式的短、平、快的科学研究。这种情况下,青年人一定要耐得住寂寞,甘守清贫,不能急于求成,看什么东西吃香就搞什么,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最终学有所成。
  科研不是为了当“明星”
  在中国,20年前“做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状况曾使许多知识分子黯然神伤;而在今天,“知识就是价值,科技就是进步”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当今社会流行的“知识热”、“院士热”,极大地激励了青年人投身科技事业的热情。然而,科学不是追名逐利的场所,数载的苦心钻研也不能仅仅是为了一朝成名,万众瞩目。科学家们呼吁,青年学子应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
  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志明说:“科学研究需要献身精神,它的目的不是成为明星,而是造福人类。”
  马志明说,现在中国科技界有很多优秀的年轻人,工作、为人都很出色。但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如各种评奖、考察活动等过于频繁,使年轻人不能安心科研,变得越来越浮躁。他说,作为老一辈科学家,我们有责任引导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现在国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在科技界搞青年团队,目的就是给青年人创造宽松环境,不让他们整天想着争科研经费、抢这个那个的奖项。
  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告诫青年人:要想成功,必须诚实守信。一个不讲诚信的人,社会是不会接受他的。他说,你必须有肚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有勇气去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事”,而且要有智慧去区别这两类事。
  朱校长指出,既要实现自已的宏图大志,又要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是每一名青年学子都要面临的人生课题。他说,只有不断提高综合素质,诚实守信,树立机遇意识,青年人才能在成就自我理想的同时,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任务:为中华崛起而努力奋斗! 

 

  • 上一篇文章: 实践出题、直觉判断、求异思维——冯康的创新要决

  • 下一篇文章: “不完美”推动技术进步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菜根谭》原文[57]

  • 《菜根谭》全文及译文[52]

  • 大疆创始人汪滔:我欣赏乔…[68]

  • 世界第一的大疆无人机,想…[70]

  • 大疆无人机默默崛起背后的…[58]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4]

  • 国际公法、国际私法与国际…[5]

  • 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历史使…[11]

  • 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的历史渊…[10]

  • 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和意志…[14]

  •  
     相 关 文 章
  • 徐匡迪何以怒斥“社会活动…[3362]

  • 美国的科研创新环境[2922]

  • 论青年的创新教育[2183]

  • 智慧与美丽同行——李方华…[2346]

  • 珍惜年华 笑对人生——访…[2621]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