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横向比较 >> 异国风情 >> 美国 >> 正文  
  我最不喜欢官僚主义         
我最不喜欢官僚主义
[ 作者:佚名    转贴自:东方企业家    点击数:1673    更新时间:2004-04-23    文章录入:水木

 

    英特尔高级副总裁罗纳德·史密斯

  Q:你在英特尔工作了多长时间?
  A:这个月,我在英特尔已经工作满24周年。我很早就出来工作了,大概是五岁时吧。(笑)
  Q:你在英特尔很多不同部门工作过,无线通信与计算产品事业这一块是英特尔公司内部相对较新的业务,是吗?
  A:事实上我们较早就涉足此领域。我们是适用于蜂窝通讯技术的闪存芯片的最大供货商,同时我们也生产PDA(个人数字助理)芯片。但我们现在最感兴趣的是新的数据处理性能,所以我们将在这方面的研发注入较多投资,如与CDMA相关的研发。
  Q:英特尔以PC机CPU生产而闻名。你认为英特尔将怎样在无线通讯领域借鉴现有的品牌和知名度呢?
  A:英特尔在无线通讯领域的品牌在同行中已经建立起了足够的知名度。今天,所有主要的手机生产商,如诺基亚、摩托罗拉、西门子、索尼,爱立信,NEC,三菱,三星等等,都在使用英特尔的技术。我们的技术,特别是在数据系统方面,已经被广泛认同和推崇。问题是我们怎样建立英特尔通讯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我们不想照搬英特尔在PC机领域的品牌,我们还在研究如何创立通讯品牌。
  Q:有人说英特尔拓展无线通讯业务是对原有核心业务不够专注,将影响公司的发展,你怎样看?
  A:不,有人这样说是因为那些人不懂得资讯世界。大概念上,并非英特尔开始涉足无线通讯领域,而是无线科技已自然而然进入英特尔技术核心涵盖的领域。
  Q:你认为手机和掌上电脑最终会合二为一吗?
  A:我想这一现象已经出现。人们对通讯的要求不光光是储存和查找新资料,还要有通话功能、多媒体娱乐功能以及能提高工作、生活质量的其它功能。比如掌上电脑不但可以是手机,也可以做采访机,这样你们记者就可以很方便,还可以随时上网查询背景资料。市场的需要促成对新产品研发的需要,而我们完全具备这方面实力。
  Q:英特尔在发展无线通讯领域事业时,采取了一些兼并动作,你能举例介绍一下你们收购的标准吗?
  A:1999年末,英特尔收购了DSP通信有限公司,他们设计和开发的基带芯片组,是设计多态/多频带无线手持设备的强大平台。英特尔在作并购决策时,最看重的是被收购公司的技术、人才和市场渠道。
  Q:在完成收购后,英特尔通常怎么来整合呢?
  A:有一系列的事情要做。首先是完成法律上的一些手续,这是相当严格的。尤其是当你收购了一家上市公司,现在它成为英特尔的一部分,在法律程序上有相当多的步骤要去完成。其次,在人员上的变化。并购一家公司不可避免会有人员功能的重复,需要消减。但重要的是能够让骨干员工有向心力,使他们更好更快地融入英特尔的环境,让他们了解公司的文化,了解自己工作的变化等。我们会采用追加股权等方法留住好的员工。其实,招聘员工时,也是并购的一个方式,只不过并购的公司只有一个人。
  Q:你的企业哲学是什么?
  A:以不断创新的技术,推动市场的发展把饼做大。
  Q:你怎样保持竞争优势?
  A:不断地学习。世界在不断地变化,我们也要以创新的方法,而不是传统的思维去解决问题。
  Q:你有什么还未达到的目标?
  A:我始终如一的目标是对世界的发展与和平有影响、有贡献。
  Q:你做过的最佳决策是什么?
  A:领导和推动人们去实现他们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
  Q:最差的决策呢?
  A:有一些决定我没有尽快做出,是我最大的失误。
  Q:你在工作中最喜欢的部分是什么?
  A:不断创新的技术、不断拓展的商业关系、国际化的人员和文化。我也很荣幸有机会成为一个杰出团队的领导者。
  Q:最不喜欢的部分呢?
  A:大公司的官僚主义。

 
  [罗纳德·史密斯]
  出生:1950年7月22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学历:盖茨堡大学学士明尼苏达大学物理学硕士博士经历:美国物理协会会员1978年加盟英特尔1996年获得了盖茨堡大学颁发的"优秀校友奖" 现职:英特尔资深副总裁无线通信与计算产品事业部总经理 

  • 上一篇文章: 股神与企业家的内在逻辑

  • 下一篇文章: 谁能继承巴菲特?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5]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8]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0]

  • 宇树科技机器人创始人王兴…[20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7]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3]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48]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0]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6]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