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专题 >> [专题]总论民族精神 >> 正文  
  “儒学与中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综述         
“儒学与中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综述
[ 作者:张亚宁    转贴自:中国孔子网站    点击数:1902    更新时间:2004-03-28    文章录入:水木

 

    2003年11月14日至17日,山东孔子学会在曲阜师大日照校区举办了“孔子学会第三届会暨‘儒学与中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约6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选出了新一届理事会成员,刘蔚华先生继续当选会长。会议围绕“儒学与中华民族精神”这一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先将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一、关于民族精神的界定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刘蔚华先生指出:民族精神之所以重要,之所以具有凝聚力和牢固性,就在于它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相联系,是民族根本利益的集中反映。它是漫长的历史熔铸起来的。因此民族精神就必然要融化在民族文化中、融化在民族成员的血液里,表现为民族认同感、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和捍卫民族根本利益的无畏精神与牺牲精神。
  傅永聚、韩钟文先生就中华民族精神提出了一些理论思考。1.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民族精神范畴中的一类,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有共性的一面,但肯定又有自己的特质。2.必须将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性区别开来,尽管二者之间有叠加和交织之处。中华民族精神是源于民族性和民族文化之上提炼出来的优秀成分。3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认可的、激励中华儿女自豪感和自信心的、具有保证民族生存发展和不竭创新活力的一种信仰、思想和动力源。4中华民族精神是随着中华民族形成和壮大而逐渐形成的。它具有传承性、永恒性的一面,又具有变动性、时代性的一面。片面强调传承性和永恒性的一面,便无法使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俱进;而片面强调其变动性、时代性的一面,又会淡漠乃至削弱中华民族精神中相对固定的优秀品格。
  姜林祥先生在发言中评论了学术界关于民族精神的研究和讨论,赞同所谓民族精神,就是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所谓发扬民族精神,就是发扬固有文化的优良传统的说法。同时,强调注意民族精神的传统性和永恒性以及民族精神的个体性和独特性。
  二、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安作璋先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作了以下概括: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和谐意识;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与时俱进、自强不息、变革的思想;浩然正气的正道之行和道德情操;有容乃大的开放意识和博大的胸怀;天下为公、大同小康的社会理想;天人和一。自然与社会统一性、整体性的思想。
  与会学者认为中华民族精神除以上内涵外,还应包括:仁爱宽恕、厚德载物的精神;崇尚气节的人格修养;敦实守信、忠于职守的诚实态度;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念;舍生取义、勇于牺牲的英雄精神;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孝道传统;勤俭节约得到优良风尚等。
  学者还指出,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双重性,即有精华也有缺点和糟粕,如等级制观念,目前在我过还有身深的影响,与我们的民主与法制建设背道而驰。因此,我们应该用文化的、理性的态度来审视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
  三、关于儒学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苗润田先生认为:民族精神根植于民族文化之中,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厚根基,儒学则是中华文化的主流。儒学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儒学所倡导的积极进去、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傅施爱人、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注意精神,威武不屈、舍身成仁的献身精神等,对于塑造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做出了重要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儒学,就没有我们民族精神;没有中华民族精神,也不会有儒学。
  涂可国先生认为:儒家伦理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源泉、主流和本质表征。儒家所极力诠释的伦理精神作为一种以“仁—礼”为核心、整合社会秩序及激发社会活力为圭臬、以道德自律为动力的价值体系,是维系人心、整合人心、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发展、维护社次序的主体性力量它蕴含着许多可以为优秀的民族精神所吸纳的合理内核。儒家文化及其伦理义蕴,既影响了我国文化的大传统又渗透到小传统,既介入了观念文化又钳入了行为文化,因而它从不同层面塑造了中华民族精神。
  姚春鹏先生认为:从根本上说,传统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我国先民物质生产方式的产物,与我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农耕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具体历史过程看,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我国古代的知识分子阶层特别是儒家学派的整理提升、传播灌输有直接关系,主要表现在《论语》、《大学》、《中》、《》和《周易》当中。
  郭墨兰先生认为:民族精神的形成,取决于民族文化的积淀,是民族文化精华的集中表现。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连续不断发展的历史文化,正是这一文化的精华铸就了我们民族的优秀精神。其中,儒家文化中的有为主义,在我们民族精神的形成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刘培桂先生认为:孟子思想博大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渊源之一。孟子立足中国,言必称天下、四海,主张用夏变夷,天下定于一,促进了民族的统一与融合。孟子以性善论为基础的人性学说,以仁义理智、孝梯忠信为内容的伦理学说,启发了善良的民族本性,高扬了仁爱的民族精神。大丈夫的人格标准,充塞田地的浩然之气,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铸造了民族的灵魂与背梁。
  四、关于民族精神与现代化的关系
  刘蔚华先生指出:民族精神是民族求生存、谋发展的锐利的思想武器和强大的内在动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不会过时,但是,我们所倡导的民族精神必须在继承优秀民族 传统的同时,要赋予它鲜明的现代性。这种现代性要求全球化的胸怀,要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形成,要致力于建体现民族平等、世界和平的新机制。
  涂可国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离不开继承和发展儒家伦理精神,离不开树立与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对礼、仁、孝等他人向导型的规范文化要进行结构性调整,使之既能突现团体本位、他人至上、社会整合的价值目标,又能体现个体的独立人格、感性功利和自由主义等要求,为小康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精神资源。
  丁祖豪、唐明贵先生认为:孔子重视民利的思想,在今天仍具有重要价值。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是要使人民富足,国家强盛。我们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其着眼点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党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领导人不断发展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这些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孔子重视民族思想在今天的延续。
  会议还就如何吸收儒家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另外,还讨论了其他一些问题,如儒家与意识形态问题、儒家与东亚各国民族精神的关系问题、《论语》文学表现的诗化特征问题、泰山学派与宋代儒学的复兴问题等等。

  • 上一篇文章: 和平崛起与大中国圈的和平整合

  • 下一篇文章: 和平崛起:从经济腾飞到文明复兴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大疆创始人汪滔:我欣赏乔…[52]

  • 世界第一的大疆无人机,想…[50]

  • 张文木:关于中国人口问题…[60]

  • 蔡崇信对话张忠谋|面对宏…[57]

  • 任正非:全面提升软件工程…[55]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传…[6]

  • 走向安国、人道与和平——…[7]

  • 张文木:谈文化自信,而又…[14]

  • 张文木:政治人物安危与国…[18]

  • 张文木:诱倒对手的最佳方…[15]

  •  
     相 关 文 章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9250]

  • 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凝结与…[7125]

  • 中华民族精神的实质及作用…[7331]

  • 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屹立…[7242]

  • 中华民族精神的实质及作用…[4583]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