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专题 >> [专题]和平崛起 >> 正文  
  和平崛起与大中国圈的和平整合         
和平崛起与大中国圈的和平整合
[ 作者:郑永年    转贴自:新加坡联合早报    点击数:2022    更新时间:2004-03-28    文章录入:水木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领导层开始把“和平崛起”作为制定中国国际战略的一个重要概念。这样做很重要,它表明中国领导层正在严肃关切中国崛起的外在影响。
  此前,领导层关注的更多的是如何崛起的问题,而对崛起的外在性并不在意。从世界历史来看,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必然对现存国际关系产生巨大的冲击。这似乎成了世界历史上的一条“铁律”。
  正是对这条“铁律”的担心,自90年代初以来,“中国威胁论”在西方世界一直就没有中断过,随之而来的就是“围堵中国论”。很显然,如果中国必然要成为一种威胁,那么就必须加以“围堵”,并且早“围堵”要比晚“围堵”要好。
  “中国威胁论”对中国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它实际上对中国的崛起构成了一种“围堵”。“和平崛起”的提出就是为了有效回应“中国威胁论”。很自然,这不仅仅是一个新概念的问题。与之相配合,中国近年来以经济外交为核心的国际战略已经促使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中国周边的邻居感到中国的崛起可以是不具威胁性的,相反的,中国经济上的崛起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
  但是,外在关系只是和平崛起的一部分,甚至不是最主要的部分。需要和平崛起,中国本身的内在关系应当说比外在关系来得更为重要。因为中国是和平崛起的主体,如果这个主体出了问题,就谈不上和平崛起的问题了。在方方面面的内在关系中,大中国圈的和平整合的重要性显得尤其显然。
  国家的整合问题
  大中国圈的整合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首先当然是中国本身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安全转型和整合问题。这是很多国际人士一直担心的问题。在西方世界,“中国解体论”从来就没有中断过。
  尽管“中国解体论”对多数中国人来说犹如天方夜谭,但国家的整合问题是存在着的。任何多民族国家都会面临这个问题。因为经济发展的高度不平衡,地区之间、社会群体之间的分化越来越严重。
  没有人会否认,从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角度来看,中国存在着从第一世界到第三世界的多极化。这种趋势不阻止,必然阻碍国家的整合。尽管中央政府在努力强化国家内部的整合,但这是个长期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并且因为全球化等新因素的出现,国家整合问题在一些方面正在变得越来越突出。
  大中国圈整合的第二个层面就是香港和澳门问题。香港澳门已经和平回归中国主权,但这并不是说在这两个地方,国家的整合问题已经一了百了。
  台湾问题的严峻性
  和平崛起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就是如何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了。朝鲜半岛问题、南中国海问题和台湾问题历来就被认为是影响亚太地区安全与稳定的三大热点。
  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中国扮演着一个主要角色,现在已经有了六方会谈,为和平解决提供了一个好开端。在南中国海问题上,中国的和平角色更为显著。中国已经加入了东南亚国家友好条约,和平解决各种现存的争端和问题已经成为了各国的一个共识。
  最近,中国通过美国等主要国家向“台独”力量施压,稳定了台海的局势。不过,这种稳定是不够稳定的。
  和平崛起应当是具有内、外两方面的含义。随着中国快速持续的经济成长,崛起不可避免。但这并不表明国家内部的整合和安全的转型会随着和平崛起而得到解决。如果内部整合问题解决不好,国家的转型不能安全实现,那么就会在内部制约本身的崛起。同时,内部的诸多矛盾更会成为外在力量制约中国崛起的有效力量。
  中国常说“内忧外患”,“外患”经常是通过“内忧”发挥作用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领导层应当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内部转型和国家的整合问题上。内部问题解决不好,和平的崛起会是空中楼阁。

 

  • 上一篇文章: 毛泽东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 下一篇文章: “儒学与中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综述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5]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8]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0]

  • 宇树科技机器人创始人王兴…[20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7]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3]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48]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0]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6]

  •  
     相 关 文 章
  • 中国改革的顶层设计、地方…[1000]

  •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如何破局…[1545]

  • 新加坡模式的经验及其启示…[1294]

  • 中国民族精神再现于危急时…[1491]

  • 中国制度创新的核心当为政…[2299]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