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教育精神 >> 教育方法 >> 正文  
  创造教育的方法         
创造教育的方法
[ 作者:黄明生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1608    更新时间:2004-03-04    文章录入:水木

 

 创造教育既有一定内容,又有一定的方法,而且具有规律性,规范性、发展性。国内外运用了许多具有广泛性、普及性、多样性的创造教育方法,如:

1.第一种是国际上包括我们国家普遍推行的STS教育,即"科学——技术——社会"。美国、加拿大、英、日、荷兰开展十分广泛。我国华东师大二附中、东北师大、北师大附中、江苏苏州、常州、辽宁鞍山、山东莱州,以及上海向明、格致、控江中学,和田路小学,结合创造性教育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还有KAS教育,即知识、能力、技能(技法)教育,这是一种把知识、基础能力、创造技法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在美国极其普遍,从学校到工厂企业,从中小学学生到成人,而且成果显著。

2.第二种是美国使用最广泛,我国正在推行的CPS教育即创造性解决问题教育和训练,它是运用创造学原理培训学生,开发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可归纳为:三阶段模式,五阶段模式,八阶段模式,十阶段模式,即,①找出问题对象;②分解对象的每一要素;③逐一寻找问题所在;④设想要求达到的目标;⑤收集有关信息资料;⑥寻找解决问题和达到目标的方法;⑦解决方法评价确定;⑧制定实施计划;⑨跟踪实施状况;⑩反馈分析研究和完善。

3.第三种是超前教育,超前学习使儿童能超越知识积累,超越学习时间上的某种限定,有所突破,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探索性地提前进入新知识学习阶段。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压缩式超前,即学习内容不减,只压缩学习时间,比常规教学提前进入新知识领域;另一种是跳跃式,即跳过某些学习内容,并可分同质超前和异质超前两种,同质超前就是可以在同一知识结构进行;异质超前是可以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跨入另一尚未涉及的知识领域中进行。

4.第四种是右脑开发训练。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工学院的罗杰、斯佩里、托乐斯坦、维塞尔、戴维、休怕乐,1981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研究以往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左右脑分工。通过①玩(结构玩具);②体育、游戏、舞蹈(险情克服)③语言训练;④大自然中参观游览;⑤动手(书法、美术、劳动、劳技)左右并举开发右脑。左右脑是由胼肌体联结,并由胼胝体里的二亿条神经纤维沟通左右脑。只有在左右脑共同发挥作用时,才能对客观事物有创造的成功。

  • 上一篇文章: 素质教育的三个似是而非

  • 下一篇文章: 人性塑造论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5]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8]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0]

  • 宇树科技机器人创始人王兴…[20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7]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3]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48]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0]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6]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