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强国之路 >> 经济建设 >> 正文  
  孤单的张瑞敏         
孤单的张瑞敏
[ 作者:陈东    转贴自:中国经济时报    点击数:1599    更新时间:2004-02-23    文章录入:觉远

 

  用一部电影来描述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鲜见。也许只有中国的艺术家才会把创作精力花在这上面。
  娱乐记者们是这样描述的:10月1日至11月2日,18部今年生产完成的国产故事片将参加“迎接庆祝党的十六大国产新片展映”活动,其中影片《首席执行官》是以我国著名家电企业青岛海尔(相关,行情)集团首席执行官、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瑞敏创业图强的事迹为素材,讲述当代中国企业英才如何将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一个走向世界的大型跨国企业的真实故事。随着这部影片的广泛公映,海尔集团无疑将再次烤热人们的视线。对海尔的一些争议可能还要持续下去。

  尽管外界如此喧嚣,但是我一直觉得张瑞敏其实很孤单。张瑞敏曾说他每天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这样的心态也只有孤单的人才会有。这也许是他们这一代企业家共同的“心病”,企业家也有脆弱的时候。企业改革到今天,解决了一些问题,新问题总也不断出现。因此,对企业改制的绩效该如何评价,并不是那么简单。比如,目前再就业问题得到空前重视不能不说是前几年企业改制后出现问题的一个大爆发。张瑞敏自己也很困惑,“对国有企业怎么改革,真的是说不明白。”

  这些年,人们对张瑞敏这一代企业家尤其关注:这一代名企如果离开了张瑞敏们该咋办?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张瑞敏肯定经过了很多思考,前几天他在上海的一次演讲中说:“不能说海尔离不了我。总有人在说接班人问题,担心后来者做得不一定好。但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一直在这里做,是否会做好?因为谁都不是神,都是人,都会犯错误。”他解释为什么每天“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就是希望把每一个决策都作对,但这只是希望而已,不一定能真正做到。不管是谁在做,应该是制度大于个人。张瑞敏认为,在外界激烈竞争下,要办好企业每天身心都是备受“煎熬和摧残”。要保持平和的心态,确实很难。

  在如何保证“制度大于个人”的思考上,张瑞敏们一直是孤单的。那年,四川长虹的倪润峰本来已经做好了退居二线的准备,而把新人推上前台,后来他却又被推到前台上来,种种解释也无法掩饰“长虹如果离开了倪润峰似乎不成”。去年,青岛啤酒的彭作义意外去世时,人们也很担心没有彭作义的青啤该如何发展。这些担忧都说明我们的企业制度肯定是不完善的。

  聪明的张瑞敏不可能没思考过这些问题,他肯定知道自己不可能一辈子都在这个位置上。如何保证张瑞敏离开后海尔的发展呢?这不应该是张瑞敏一个人要考虑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都要考虑的问题。一个大型公司,远远不是地方的或者局部地区的,而是社会的。尽管有了《首席执行官》这样的宣传电影,但是电影并不能掩盖海尔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如果没有制度保证,我们的稀有资源——企业家们总会“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在大力宣传企业过去成功的同时,更要考虑这个企业的未来。未来才是企业的生命,不能把张瑞敏们长期孤单地放在高台上,任其不得不继续孤单地思考,孤单地“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力主张瑞敏们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备受“煎熬和摧残”的“劝进观点”,对海尔的发展,对整个社会、整个企业界的长远发展,并没有长期好处。正如张瑞敏自己所说,海尔希望用透明的制度,来给员工的创新精神予以保障。

  • 上一篇文章: 还是要学会超越自己

  • 下一篇文章: 谁是10年后中国的商业巨人?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5]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8]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0]

  • 宇树科技机器人创始人王兴…[20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6]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3]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48]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0]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6]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