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强国之路 >> 经济建设 >> 正文  
  谁是10年后中国的商业巨人?         
谁是10年后中国的商业巨人?
[ 作者:陈慧明 李英元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1518    更新时间:2004-02-23    文章录入:觉远

 

  柳传志、张瑞敏、刘永好等大佬代表着当今中国的商界高度,他们无疑是目前受人敬仰的商业巨人,但另一方面,仅有敬仰是不够的,他们需要被超越!
  那么,谁最可能超越他们?毫无疑问,超越者将主要出自已经崭露头角或正在崛起的少壮派群体,超越者将成为10年后中国的商业巨人,而这些未来巨人的发展轨迹将深刻影响中国各产业的经济走势,并最终决定未来经济格局。显然,从动态和发展的视角,他们颇值得关注。

  坐在北京的出租车上,看着窗外耸立的高楼大厦,以及还在忙于施工的各种道路及建筑,你不能不感慨于经济的发展所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因为仅仅是十几年前,中关村(相关,行情)和亚运村这两个现今著名的商业区域还仅仅是一片农田环抱下的“黑暗”世界——到了晚上就罕见灯火了。现在这两处已经成为车水马龙之地,由此带来的副作用就是交通堵塞。

  如果你能在交通堵塞的情况下,将心情跳脱于烦躁之外,并和出租车司机胡乱调侃一番,你将发现:柳传志、张瑞敏、刘永好等商人已经成为他们口边的常用辞藻,引用频率甚至超过了当红影星。这并不稀奇,因为他们是现在中国的商业巨人,尽管他们所带领的企业和国际巨头相比还略显单薄,但他们已经为中国经济的崛起付出了自己的努力。柳传志在中关村的摔打历程就是中关村的成长经过;而张瑞敏、倪润峰在家电业十几年的打拼,则彻底颠覆了国人传统的三大件理念;刘永好的道路则可以说代表了一代民营企业家的成长历史。

  回顾他们的历程,我们或钦佩、或感慨,甚至有些许惆怅——他们在好的环境下抓住了好的机会。于是,互联网热潮时,很多充满激情的创业者意识到一个新的挑战颠峰的机会来了,于是揭竿而起。一时之间中国的商业秩序风声鹤唳,人们以为将看到新老时代的更替,但这股浪潮旋即消退了。

  尽管这次消退使批量互联网精英的梦想破灭,但事实上却已经为新一代中国商业巨人的崛起埋下了伏笔,就如同五四运动曾经为中国政治环境带来的深远影响一样。

  现在,中国新一代的商人正在通过他们的努力孕育新的辉煌,而10年后他们将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商业巨人。

  高新领衔

  互联网试图发动的一场革命似乎失败,但新技术所给中国带来的变革则仍将继续,并且日渐强烈。

  李先生早在1999年就在一家国内著名的网络公司工作。过去,当别人问他在那家公司工作之时,他总是平和的说自己是做网络的,但眉宇之间有一股掩饰不住的自豪。现在,他几乎不敢说自己是一家网络公司的职员了,而改成是做程序的。李先生态度的转变在一个几近梦幻般的互联网浪潮中成为了普遍现象。但如果我们认为那是一场闹剧,那就错了。

  美国一位职业撰稿人曾经将互联网比喻成苏伊士运河,多达100年的建筑过程,众多投机者在初期失败,但100年后的苏伊士运河最终成为重要的交通要道。新技术的趋势并没有淡去,只是人们的认识更为清醒。IT技术仍在推动着人类信息处理能力的提高,这一使命并没有结束,而是刚刚开始。耐住寂寞,而后雄起的商业精英们才是最后的赢家。

  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中国内地也将出现类似于Cisco、Yahoo以及Oracle这样的IT巨头。新近异军突起的网络业新军港湾网络就具备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其在获得了华平为首的风险投资商多达6100万美元的投资之后,几乎让人们看到一个向传统网络设备制造商华为挑战的时刻,如果他能够成功,我们是不是能够看到一个中国的Cisco;而尽管百度仅仅是一家小公司,但足以和Yahoo以及Google相比拟的搜索能力,使我们有理由相信海量信息中的胜者必定不同凡响;而用友的王文京含辛茹苦十几年的努力,使其现在真正能够向软件业的核心不断挺进。

  更为重要的则是,在IT技术之后,生物技术以及新能源等众多技术含量颇高,并对人类生活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产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中国生物技术领域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差距,相比于IT业而言其实小的多。”华大基因研究中心主任杨焕明如是说。相比于仅仅在国外谋求了一个学位的IT产业创业者而言,国内新近崛起的生物技术领域的创业者则有着显著的优势:杨焕明曾经是美国生物学界的知名学者;清华大学基因研究所所长傅新元则在《自然》杂志以及《细胞》杂志上发表过多篇颇具影响力的论文;而联合基因则早在1996年就开始了基因芯片的研究工作。更何况袁隆平教授在水稻基因领域的研究本就处在世界先进水平。

  新技术未死,仅仅是从神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人。

  朝阳勃发

  日之初升,其势滔滔。新兴行业的领军人物们将赢得灿烂未来,因为他们与朝阳同行。

  打开google搜索器查询“朝阳行业”一词,你会看到“医药”、“健康”等频频出现。毫无疑问,“医药”作为产业自古便有,但它的确又是一个永远的朝阳行业,即使在医药产业极其发达的美国,它也一直保持着高速成长的态势。据有关统计,2000年排名财富500强的11家大制药公司收益率为18.6%,而500强的其它行业平均收益率只有4.9%,而且这是一种极其稳定的高增长。另有统计数据表明,50年来美国所有行业之中,唯有医药业没有经受过大的起伏波折。中国的医药企业显然有着更大的成长空间,其中的佼佼者必然将造就出未来的商业巨子。

  与医药不同,环保则是一个最近才兴起的全新行当,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中的企业不能在短期内长成参天大树。曾有一家著名机构预测称,未来全球市场将有五分之一的交易额与环保产业有关。而具体到国内市场,据估计,“十五”期间,中国环保投资共需7000亿元,约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3%,约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3.6%,其中仅大气污染防治和水污染防治的投资就约需5500亿元。随着“十五”计划的实施,加上北京主办2008年奥运会,中国环保市场的规模将持续扩大,并将在未来10-15年内持续以14%-17%的速度增长。

  新能源同样也是倍受关注的朝阳产业,区别于传统的煤炭、石油、电力,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将被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在国内市场,太阳能热水器作为一个细分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其中涌现出了如北京天普、山东皇明等领先企业,在热水器这个颇见成效的细分市场基础上,它们有机会将太阳能的商业应用充分延展,从而获得足可想象的成长空间。

  与新能源类似,新材料在其抽象面纱之下所蕴藏的也是难以估量的巨大商机,从这个角度,杨桂生所率领的杰事杰公司等一批专注新材料的企业将更多地得到媒体曝光。

  另外,娱乐、文化、出版等领域也颇值一提,国外有时代华纳和迪斯尼,中国又有谁可在该领域引一军人马打拼出自己的企业帝国呢?也许此类产业会更多受到政府政策的左右,但其中的商机是不容置疑的。

  从工业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新兴产业将层出不穷,而其中也将有更多的产业英雄横空出世。而且,这些人将更容易勃发为商界领袖,因为产业之新使得他们不会遭遇巨人阴影的笼罩。

  老骥伏枥

  衣食住行这四个字道出了传统商业的奥秘,尽管商业地位频频遭受新经济挑战,但在一定时期内,厚重产业中的龙头人物仍可在中国商业格局中不怒自威。

  2001年《福布斯》中国50大富豪的排命中,人们很容易发现,从事农业或者农业相关产业的企业家在其中占据了主要位置。排名第一的刘永好自不必再说,但一个重要的现象是:在50位富豪之中,从事肉制品加工的就多达4个。这一结果似乎出人意外,毕竟现在社会中流行的名词已经变成了IT、生物技术以及汽车等等。

  其实如果我们洗去浮华仔细思考的话,并不难看出其中端倪。衣食住行是人们生存的四大基本要素,自然也是需求拉动的潜在内因。“中国人过去几十年的拼搏就是为了解决衣食住行这几个问题,现在解决了衣食问题,未来十年解决住行问题”,这是一位业内人士对当前商业环境的一种判断,“衣食问题的解决造就了现在的商业巨人,而未来10年汽车和房地产将造就新一代的商业精英。”

  这里的衣食住行并非狭义的概念,所谓衣食,其实象征着过去20年中人们对基本物质生活的追求。《福布斯》50大内地富豪的评选之所以存在缺憾,其原因就是因为忽略了中国内地众多“隐型”富豪的存在。如果说欧亚农业的杨斌是一个奇迹,那么森达皮鞋的朱相贵则完全有资格与其媲美。更何况在浙江和广州等诸多经济发达地区,存在着一大批从事制衣、纺织以及食品、流通等解决国人衣食问题的商业精英。

  但明显的趋势则是住行必将成为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之后的下一步梦想。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信息显示:我们人均住房面积21平米,跨过了住房稀缺时代,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曾经是原野的北京中关村及亚运村则由于北京汽车以每月增长数万量的速度最终导致拥挤不堪。

  我们几乎可以看到,汽车和房地产作为未来住行的主流,就如同过去肉制品、饲料和服装一样,正在对中国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而李书福、潘石屹等依托中国汽车和房地产业的新锐企业家们,也自然而然的将随着这一趋势的不断清晰,而日渐强大。

  当然衣食的解决者也不会萎缩,他们需要的是新的飞跃。

  麦当劳、可口可乐等传统“衣食”型企业始终保持着和高科技宠儿们一样的光芒,并且让包括巴菲特等投资者大获其益。中国内地的已经看似成熟的“衣食”行业同样没有衰退,一些更加年轻且富有国际化视角的企业家们开始将他们的触角伸得更远,以便期待新的腾飞。

  浙江好孩子集团赢得了《财富》杂志多达8页的热情报道,这对于一个国内企业而言是前所未有的。这家由宋郑还领导的企业是从事童装以及儿童玩具生产的厂商,尽管在国内似乎还有些须陌生,但其在美国则早就是家喻户晓的品牌:其生产的儿童手推车占据了美国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而儿童自行车、儿童摇篮等相关产品更是拥有美国过半的市场。这是一个现今年销售额仅仅10亿人民币的企业,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他的这种海外经营策略已经成为众多国内“衣食”型企业新的发展方向,并由此展露出跨国公司的雏形。

  但“衣食”型企业并非只能走海外拓展的国际化道路,前不久均瑶集团入股武汉航空曾经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尽管持股比例仅仅18%,但这是从牛奶制品起家,逐渐转入航空业的王均瑶多年的夙愿。

  航空、铁路这两项曾经被视为国计民生的产业开始解冻,而已经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衣食”型企业正在踌躇满志的挺进其中。种种迹象表明,他们准备大干一场,而由此我们似乎看到了一种托拉斯模式在中国的开始。

  • 上一篇文章: 孤单的张瑞敏

  • 下一篇文章: 比尔盖茨:中国企业如何拥抱新经济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68]

  • 侯外庐西大治校[56]

  • 中国思想史的奠基人——侯…[56]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63]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72]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王世真:握紧命运的缰绳[16]

  • 王世真:要做开创性的事[21]

  • “核医学之父”王世真[20]

  • 中国核医学之父王世真院士…[22]

  • 陈达:心远愈知宇宙宽[23]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