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横向比较 >> 异国风情 >> 日本 >> 正文  
  日 本 印 象         
日 本 印 象
[ 作者:马锦明    转贴自:中国青年日本行系列文章    点击数:1319    更新时间:2004-01-14    文章录入:333 ]

 


  应日本总务厅青少年对策本部的邀请,由来自全国十五个省市的二十九名成员组成的中国青年代表团于2000年11月8日至26日对日本进行了为期十八天的友好访问。作为其中一员,我有幸随团到达日本的东京、山形县、千叶县、和歌山县、长崎县等地,走访了当地的政府、学校、工厂、养老院,参观了一些风景名胜和人文古迹,还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民宿活动,较为广泛地接触了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和各阶层人士,与日本的青年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一些粗浅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我们对日本社会的总体轮廓有了一个大致的勾勒。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较高。所见所闻,不乏值得借鉴之处。
  一、 发展高新科技,不忘"以人为本"。
  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以亚太经济圈核心的情报信息基地----坐落于千叶的现代化新生城市幕张新都心为代表,日本科技发展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本次访问令人感受深刻之处,并非在于其科技的发达,而在于  其注重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使人成为技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日本的公共设施非常注重为人们提供最大程度的便捷,尽量地满足人们可能的需求。很多公共场所考虑到抱孩子的母亲、残疾人的特殊需求,设置有婴儿小床、托板和轮椅坡道;新干线的双人排座可以调整方向,既可四人小聚,也可保持两人的清静;旅游巴士的座位前一个简单而巧妙的小装置可以让矿泉水瓶找到一个稳妥的安身之所;大型的商场在屋顶设有为顾客提供的停车场,通过车道或电梯停好车后,顾客可以直接乘自动扶梯进入商场;城市地铁交通四通八达,线路名称、站点标志清晰,让我们这些头次独自乘坐的外国人也能顺利到达目的地。
  日本基本消除了城乡差别。农村交通便捷,自然环境优美,卫生状况良好,一家拥有几辆车并不稀奇,人们关于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楼房的梦想倒是在这里更容易实现。民宿期间,我住在和歌山县一个种植橘子和梅子的果树园主家庭,他们家中一对中年夫妇和两位老人过着殷实平静的生活。家中的橘树有20年的数龄,除采摘外,果树的浇水、喷药、橘子的运输、筛选全部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这样,给了他们更多的时间关注生活的其他方面。
  二、深入人心的环保意识 
  到过日本的人,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日本很干净,风景很美。
  日本国土面积不大,资源有限。所以从日本政府到普通国民都非常懂得怎样保护环境和这些珍贵的资源。日本从国外进口木材用于国家的各种需求,以保持自己的国土郁郁葱葱,植被丰厚;有污染的汽油被禁止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无污染的动力源;不仅实现了生活垃圾分类,还实现了建筑垃圾分类,加大了废旧材料的再利用,再生纸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日本还非常重视对水资源的保护,很多公共场所的水龙头都是自动感应型的,抽水马桶放水也分大小两档,以最大程度的节约资源。
  诸多努力使日本保持了较为和谐的生态状况,山清水秀,空气清新,街道整洁,自来水可直接饮用,大大提高了社会的健康程度和人民的生活质量。
  三、 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
  日本是一个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的国家。0-24岁的人群1950年占总人数的55%,而1998年下降到29%,相应的社会服务机构很受欢迎。在山形,我们参观了一所名叫NAGAMACHI庄的敬老院。敬老院环境幽雅,设备较为先进,比如对于庄内60%的重症卧床者,尤其是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有专门的设备辅助为老人洗浴。老人入所既可长期、短期,也可选择通所护理,即在一定的时间段内由敬老院负责接送并提供洗澡、饮食和季节性外出活动等的护理。敬老院还可以为独自居住的老人提供上门护理,也有一种在早晚前往确认其是否安全及护理大小便的巡视型护理。生日庆祝会、购物、卡拉OK、野外活动、制作手工等为老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丰富的色彩。七十六名员工负责照顾七十八位老人的生活,其中有我们代表团非常喜欢的曾经访问中国的清秀女孩,阿部修子。据介绍,目前日本的敬老院正面临一些变革,最终将实现由国家拨款向社会保险运作的转移。
  日本的整个服务行业非常规范,注重质量和信誉,鲜有假货,顾客被尊为上帝。顾客购物后,会得到商店热情的免费包装服务。如果得知是买给亲朋的礼物,工作人员还会请顾客挑选礼品包装式样,直到满意。宾馆的服务更为周到。我们初至东京,我们代表团成员将物品存放在Tokyo Capitol Hotel,返程时再次入住,物品已被送至房间。有团员几次将物品丢失,都被辗转送还,包括一条贵重的项链,失主收到它时,发现外面多了一层精心的包装。我们开玩笑说,不想要的物品要丢在房间里都不可能,因为它最终还会转到自己手中。

  四、 深入的国民素质教育
  日本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基本没有文盲、半文盲存在。国民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也在逐年增高,以99年的统计数字为例。96.9% 的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或技校,高中毕业生的44.2 %继续接受高等教育。此外,日本建立了提高社会教育程度的密集网络,如大量的市民公共会厅、图书馆、博物馆、儿童和青年中心、妇女教育中心等,使市民接受继续教育。高程度教育带来的裨益是整体国民的高素质。在日本,良好的文明习惯随处可见,如人们遵守交通规则,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相互之间彬彬有礼,服务行业更是顾客至上。当然,相互拳脚相见的国会议员不在此列。
  日本的教育注重多元化和立体化。在东京期间,我们参观了新宿区立四谷第六小学校。上课时,学生们不需要老老实实把手背在身后,摇晃一下桌子或发发呆也不会受到责备,个性得到自由的发展空间。他们轮流值日,值日生身着白色的外套,头戴厨师帽负责领取和分发午餐,用餐后大家会主动把餐具、剩饭、剩菜放到指定地点。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顺理成章,孩子们的卫生和劳动习惯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饭后,大家立刻把书桌搬到走廊上,分成小组,席地而坐,开始各种游戏。魔术、象棋、翻绳,最有趣的"学语言"。孩子们在卡片上画出图画,他们教我日语,我教他们汉语。尽管孩子们和我们语言不通,但他们并不怕生,有的孩子主动拿来笛子为我们演奏,有的孩子唱起了歌。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活动方式。鼓笛队仪杖式、导盲犬体验学习、演剧鉴赏音乐、烹饪品尝等丰富多彩,这些活动都在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有理想、强健、开朗、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能为他人着想。分手的时候我们依依不舍,有的孩子跟着汽车追出很远。
  日本尽管经济发达,却有着很多难以克服的社会问题。
  一、 动荡不安的政局
  日本有一个民主主义体制的政府,政府体制的基础是日本宪法,其国家立法机构被称为国会。国会有两院即众议院和参议院。不同的派别明争暗斗,政府更迭频繁,政局摇摆不定。
  在我们访日期间,正遇日本首相森喜朗的政权危机案,国民不信任率高达百分之八十。经过激烈的派别斗争,森喜朗总算保住了首相的职位,但国民对政府信心的丧失程度有增无减。幸好日本政治和经济体制分离,因而尽管政府混乱不堪,对社会生活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似乎只是给老百姓多了一些饭后的谈资。
  不管怎样,政局不稳对日本社会有很大的负面作用,尤其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二、 长期萧条的经济
  日本经济自九十年代初开始走下坡路,持续出现负增长,很多企业倒闭,失业率高居不下。日本经济一蹶不振源于多方面的原因:过高的消费税遏制了国内内需的增长;应用科学发达,基础科学相对薄弱且技术多起源于模仿使其发展缺乏后劲;发展IT行业意识和步伐的落后。
  在接待我们的日本青年中,失业者也不乏其人。这里想起一件让人非常感动的事。有一个可爱的女孩,是今年日本青年访华代表团的成员,为了来看我们并送来亲手给我们制作的美味点心,她不但赶了三小时的路程,还不得不辞去自己的工作:她的老板是不可能给她放如此长假的。

  三、 令人头痛的社会问题
  日本国民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酗酒现象普遍,自杀率居高不下。和歌山县有一处景色迷人的海边名胜,以很多人选择在此轻生而闻名。
  日本青少年的状况也十分令人担忧的。我们在访问过程中多次碰到成群的中学生,他们中的有些人或装束怪异(所谓新新人类),或精神萎靡。我们常常看到年轻人坐在街边热火朝天地跟别人煲手机。
  负责我们这次访问活动的日本总务厅青少年对策本部已把青少年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日本青少年缺乏理想和追求,不关心政治、与家庭的关系淡漠,犯罪率不断升高。青少年的问题,已引起了日本整个社会的普遍关注和深思,更引起人们对日本未来的担忧。
  本次访问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天,但给了我们一个学习高效管理经验、开拓视野、广交朋友的好机会。在看到与先进水准差距的同时,更看到了中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希望。这是我们全体代表团成员一至公认的最大收获。

  • 上一篇文章: 随地春山是故人

  • 下一篇文章: 日本民族精神透视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54]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8]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9]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20]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4]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9]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6]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54]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4]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9]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