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强国之路 >> 文化发展 >> 正文  
  龙舟竞渡的起源及其文化内涵         
龙舟竞渡的起源及其文化内涵
[ 作者:魏奕雄    转贴自:《乐山龙舟文化风采》    点击数:3898    更新时间:2004-01-28    文章录入:admin ]



    一提起龙舟,人们自然就会想到纪念屈原。其实,龙舟作为一种文化,它的出现比屈原所处的年代要早得多。

    龙舟是图腾崇拜的产物

    龙舟及其竞渡,实际上是蒙昧时期图腾崇拜的遗俗。那时候,由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生命安全常常受到自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生命安全常常受到自然力的威胁,人们由此产生了希冀某种具有超自然力量的生物,作为神来保护自己的愿望,于是这种生物就成为他们的图腾。古籍曾记载“鲧死……化为黄龙,是用出禹”这一传说表明,我国至迟在夏代,人们就认定其祖先鲧、禹都是崇龙的,所以国人自称“龙的传人”。

    实际上,古今中外,并无真龙这种自然动物。杨秀绿在《龙与龙文化新说》中讲,“它的生物原型,就是距今约七千至一万年的冰后高温期曾经称霸海域,尔后因自然淘汰而在内陆绝迹的海洋巨蟒”。有的学者认为是由鳄鱼形象演变而来的,也有考证为根据闪电而描绘出的形状。多数学者认为龙的形象最早是蛇,易经说:“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现代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中说,以大蛇为图腾的夏氏族,兼并吸收了其他氏族鸟、兽、鱼、虫的图腾徽像,才“画蛇添足”形成龙的形象。《尔雅·翼》说龙有九似: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括地志》载:“禹平天下,二龙降水,禹御龙行域外,即周而还。”这说明远古先民从精神上依附于龙图腾的神灵,祈求保佑,赐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把龙神化了,使龙成为芸芸众生心目中能呼凤唤雨、腾云驾雾、威力无穷的神灵。

    据《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称,早在七千年前,远古先民已用独木刳成木舟,并加上木桨划舟。《淮南子·齐俗训》:“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我国古代南方水网地区人们常以舟代步,以舟为生产工具和交通工具。人们在捕捉鱼虾的劳动中,比水产品的收获量;休闲时相约划船比速度,寓娱乐于劳动生产及闲暇中,这是远古竞渡的雏形。

    以龙为图腾的吴越居民,为了强化自己和图腾之间的联系,常在自己的身体上和日常用具上,刻画图腾的形象,求得图腾的保护。《说苑·奉使篇》:“诸发曰:‘彼越……处海垂之际,屏外蕃以为居,而蛟龙又与我争焉,是以剪发纹身,烂然成章,以像龙子者,将避水神也!’”这里说明,在水系发达的吴越之地,人们纹身的目的,在于装扮成龙子,以避免水神(龙)伤害。这是基于“同类不相残”的朴素主观意识。而舟楫天天与水神打交道,倾覆之灾时时出现,为安全起见,人们采取与纹身相同的办法,在舟身上饰以龙形,以避蛟龙之害。我国最早有关龙舟的记载,见于《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南朝肖子显《南征曲》“图蛟怯水伯,照益鸟竦江神”,明确指出画上蛟龙的形象是为了“怯水伯(水神,即龙)”。渐渐地,人们在祭祀龙图腾的节日里,用饰龙的独木舟竞渡,来敬奉欢娱神明(龙)。在这种充满神秘色彩的原始宗教文化活动中,你追我赶的表面热闹景象,掩饰着人们战战兢兢地吁请生命保障的祈求。这就是龙舟文化的最初意义。

    从乐神到乐民——龙舟文化质的变化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了解加深了,掌握命运的自信心逐渐增强。经常与水接触的南方人慢慢地有了避免水害的办法。他们渐渐地从对图腾龙的惊恐与崇拜中摆脱出来,于是龙舟竞渡宗教性祭祀的成份渐渐地减弱了,消失了,成为纯粹社会性的娱乐,只具有“竞”的性质。人们在紧张的角逐中享受着胜利的欢乐,龙舟仅仅剩下图腾的痕迹。这大约就在勾践所处的春秋时代。

    龙舟竞渡从乐神到乐民的转化,是人类破除迷信,从思想上摆脱神权桎梏的重要标志,它使龙舟文化发生了质的变化。这时候,纹身的水手演变成身穿彩衣的赛手,所以后来有些诗词就直接用“文(纹)身”来替代“彩衣”一词。唐朝张建封《竞渡歌》在结尾时写道“须臾戏罢各东西,竞脱文身请书上”。这儿就已经称“彩衣”为“文身”了。

    纪念屈原为龙舟文化注入了新质

    据晋代司马彪《后汉书·礼仪志》,夏商周龙舟竞渡都在夏至节举行。自从人们用以纪念屈原,便多在端午了。不过端午与夏至相近,1985年(乙丑)的夏至在阴历五月初四,与端午仅差一天。1993(癸酉)的夏至在阴历五月初二,只比端午早三天。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投汨罗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比这略后一点的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也有相似的记载:“五月五日竞渡,俗谓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故命舟楫以拯之。”这一天,龙舟竞渡,众船齐发,表示赶去拯救屈原之意;在水上击鼓鸣锣,是为了驱赶欲食屈尸的蛟龙。其实屈原是否死于五月五日,无从查考。汉代司马迁《史记》仅说他怀石投江,并无具体日期,直到南朝《续齐谐记》才第一次载为五月五日。

    阴历五月为午月,五日为午日,故五月五日称为端午。端是初的意思。古人以午月为多灾之月,五日更是犯忌的日子,因此常以这一天为哀悼纪念的日子。汉代上虞县令度尚所立《曹娥碑》载:汉安二年五月五日,曹娥之父曹盱乘船在舜江上迎候伍神(子胥像),因风浪翻船而亡。曹娥沿江号哭寻找十七天,最后毅然投江觅尸。后人便在五月五日划船纪念之。这则资料说明,江浙一带,人们在屈原之前,曾在端午划船纪念春秋时的吴国宰相伍子胥;在屈原之后,‘也曾在这一天划船纪念汉代孝女曹娥。而四川,南宋以后的一段时期,为纪念唐代安史之乱时保卫成都有功的浣花夫人,每逢她的生日四月十九日,便由地方官率众游锦江,“倡乐导前,溯流至百花潭,观水嬉竞渡。”(元朝费著《岁华纪丽》)

    以上说明,在汉代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以龙舟竞渡纪念不同的忠臣孝女,在不同的地区并存着,时间也不一定都在端午。但是后来,渐渐地只以之纪念屈原了。它和吃粽子一起,成为端午节固定的习俗,使人们误以为龙舟起源于纪念屈原。

    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因为屈原忧国忧民的襟怀,直言敢谏的品格,对反动势力和险恶形势不妥协、不退让的斗争精神和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中,是上自宫苑君王,下至乡野百姓,一致公认的崇高道德典范。他主张实行法治、举贤授能、反对腐朽贵族势力的变革措施,至今仍只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屈原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之所以具有其他忠臣孝女无法抗衡的力量,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这种力量蕴藏于我们全民族集体意识的深处,融汇于我们民族精神的心理素质、审美意识、伦理观念以至民族精神的精髓之中。屈原精神与龙舟文化的结合,使龙舟竞渡这种古老的习俗获得了新的含义,注入了新质。所以屈原所投的汨罗江的两岸人民,竞渡时往往点上蜡烛,抬着龙头,先到“屈子祠”去祭拜一番,然后一声炮响,众船竞飞,以此表达他们对这位贤哲的哀思。

    从那以后,代代相沿,并逐渐扩展到其他地方。据《杭州府志》载,唐朝的竞渡,参赛龙舟多达几十条。唐代张建封的《竞渡歌》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当时的盛况:“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未出群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相望目如瞬。”到了宋代,皇帝经常亲临观看京城赛事,并向优胜者颁奖。明清时则向规范化发展,制订了统一的竞赛规则,具体规定了船形、大小和划手人数。

    时代赋予龙舟文化新使命

    从以上简略的考察中可以看出,龙舟文化具有历史长远的悠久性,以我国人民独特方式竞赛的民族性,有众多人员参赛和观看的群众性,奋力拼搏的竞争性,和由此产生欢愉的娱乐性等特点。随着时代的推移,龙舟活动的内容增多,由单一的竞渡,发展到驾龙舟抢鸭子,造型龙舟游江等。到了近代,龙舟竞渡由于华侨的传播,开始跨出国界,盛行于东南亚和太平洋沿岸国家,乃至其他一些地区,逐步成为一项国际体育竞赛项目。1984年5月16日,国家体委作出决定,把龙舟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公布了竞赛规划,并于当年9月,在广东佛山市举行全国首届“屈原杯”龙舟赛。1985年6月6日,中国龙舟协会在湖北宜昌市成立。这些都为龙舟文化在新时期发扬光大创造了有利条件。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总要自觉不自觉地从当时的需要出发,不断地赋予古老的文化习俗以更新的思想内容。如果说龙舟竞渡作为“抢尸”和“招魂”的象征,带有纪念屈原的含义,是千百年来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好形式的话,那么竞渡时所需要的齐心协力和奋勇拼搏,在今日则成为激励广大人民团结一致奔四化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建立市场经济机制的社会主义新时期,利用竞渡时万众会聚的机会开展经济贸易活动,是时代赋予龙舟搞活流通发展商品经济的新使命。

    文化是人类对付自然、经营生活过程中适应多种需要而创造和继承下来的业绩,它随着历史的演变而不断地丰富着自己的内涵。龙舟竞渡作为一种文化,由图腾崇拜的宗教祭祀活动而变成纯粹的体育竞赛娱乐活动,随后用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进而又为搞活经济服务,它的发展历程,完全体现了这一规律。

    (选自李吉荣、魏奕雄主编的《乐山龙舟文化风采》,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
 

  • 上一篇文章: 龙凤呈祥

  • 下一篇文章: 试论社会主义信念文化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菜根谭》原文[55]

  • 《菜根谭》全文及译文[52]

  • 大疆创始人汪滔:我欣赏乔…[63]

  • 世界第一的大疆无人机,想…[59]

  • 大疆无人机默默崛起背后的…[56]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2]

  • 国际公法、国际私法与国际…[2]

  • 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历史使…[9]

  • 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的历史渊…[8]

  • 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和意志…[12]

  •  
     相 关 文 章
  • 古老中国一条龙,龙的祖先…[2705]

  • 龙崇拜的四种文化含义[2580]

  • 龙凤呈祥[2461]

  • 众说纷纭龙起源[1581]

  • 龙崇拜——一种极其重要的…[1861]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