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几位文友对“中国有没有思想家?”、“需不需要思想家?”的争论,甚感兴趣,遂想表达自己的一点看法,和大家共同探讨这个话题。
1、首先中国到底有没有思想家呢?
现在国内国外批判中国人的很多 ,有人一棍子打死:中国从古到今从来就没有思想家,孔子不过是个教育家和伦理学家,老子不过是宗教领袖……中国找不到一个能称得上严格意义的思想家,能够理性的总结规律并为未来指出比较光辉的发展方向。
在中国,一个人失败了通常很多人会完全否定他的一切,这就是成者为王败者寇。我不知中国人何时形成这种惯性思维,但我首先必需指出这种只以成败论英雄的思考方式是错误的。我知道近百年来,咱们国家外患内扰,确实落后了,可是难道大家忘了我们国家也曾经一度领先世界诸国数千年?难道也不记得我们曾经是世界文化中心?难道我们这数千年的成功历史中就找不到思想家的光辉吗?
答案是否定的。
就孔子来讲,无论他的道德伦理体系是否一钱不值,但他有句话从古至今以至未来都在发挥作用,都是学习、工作、做学问的格言:学而不思则殆,思而不学则罔。试问世界各地有那么多思想家,其中有几个思想家的观点能像孔子这句话一样广泛传播几千年?
还有老子,老子的道家本来不是宗教,只是后人把它发展成宗教罢了,究其源头,老子的许多观点也经常被国外的许多研究者看重,无论在自身的修身养性还是对于社会发展方面,老子学说都曾经发挥过作用,甚至现在有人说辨证法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东方的老子。其实一个比较科学理论的提出,不是凭空妄想的,它们来源于古往今来许多智者的思考火花以及人们的生活、生产实践,作为早期的思考者,无论他们的思辩产物是否正确,但是他们确实积极地思考过、总结过,因此他们在思想史上的功绩无法湮没。
如果说影响中国2000多年的两大体系哲学的鼻祖不能称为思想家,那么还有几个人能获此称号?
再说孙武,一个兵法家,试问世界各地过去有哪一个人能系统理性的分析战争的内外因素,并总结出一套至今还在战场上发挥作用的作战原则?孙武现在被公认为“世界军事之父”不是偶然的,而是他的军事思想浓缩了人生与社会的精华点,能单纯的说他只是一个军人吗?不,绝不是,兵法的变通和活学活用思想本来就是打通各学科贯通障碍的有效武器。从二战时的侵华日军军校到现在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孙子兵法》一度是学员教官必修的课程,这说明什么?说明作为思想家的孙武已经属于世界。
而我们还有人怀疑中国有没有思想家!
正因为这种国人在闭关锁国之后被人用枪炮敲破大门而迷失自己进而要么盲从要么完全否定的普遍心态,导致鲁迅先生“拿来主义”的产生。有人说鲁迅只是文学家,称不上思想家,因为他没有系统的提出某个理论,他的闪光点只是在杂文随感中涌出的。需要指出的是体系哲学家目前的学说都是残缺的,都存在悖论,从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到马克思,他们都想构筑一个完美的大厦,可是结果怎样?这样的大厦还不是一个一个崩溃了,为什么?因为人类思想的火花是跃进出来的。靠感性理想化的假说或者自定几个公理来演化、构建体系本身就是对这种跃进式思维的束缚,因此存在致命缺陷。鲁迅先生的一些经典杂文随感正容易产生这些火花,所以鲁迅先生不仅是熟练驾驭语言的文豪,同时也是规律的总结者,应当称为思想家。
综上所述,从古至今,中国是有思想家的,并且长期以来一直发挥着作用,中华民族是一个聪慧的民族,这是众所周知的,问题在于我们的国家曾经一度处于弱势,国民也曾一度被侮辱为世界低等公民而受人歧视,被敌人的强大吓破了胆。比如chinese按英国民间语法是一个侮辱性的称谓,可惜至今我们还是没有人在世界范围内郑重提出更改,这说明国人还没有完全自信起来,一点风吹雨打就怀疑自己有无问鼎世界顶尖潮流的实力,这种态度是消极的。此外,思想家从社会的总体发展作用来看,他们应当有不同于常人的思维方式,现在他们伟大思想的提出可以很快的改变这个世界,因此他们的观点应当充满理性和智慧,是高于普通人的,换句话就是超人。尼采曾经鼓吹超人,最近作家贾平凹也在提超人文学家问题,这一切都说明时代呼唤超人的产生。
2、那么我们现在还有没有思想家,有没有超人,能为大家指出光辉之途呢?
我们首先来看看毛泽东的悲剧。
毛泽东应当算作民间思想家,他并不像陈独秀那样诞生于学界,而是作为一名职业革命者半途出家,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并逐步形成了他自己的思想体系。陈独秀的教条主义和右倾思想使得他在实践当中给革命群众带来巨大的损失,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当然他很快失去领导地位。 毛泽东的胜出在于每次革命的关键时刻他屡次能提出正确的主张,这说明他盛年时期的思考力度确实高出常人。
再说毛泽东的论文常引用大量的俗语、俚语,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充分显示民间思想家语言艺术运用上的优势,因而十分符合大众。相比而言,我们现在许多学院派思想者写得论文很多只适合圈子里的人看,大量引用术语以及自造的术语,呈现的是一种表象的晦涩难懂,但那并不代表深奥,普适性很差,而且文学性不足,合了古人所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毛泽东的思想早年产生于群众实践之中,又提升出来,显示真理来源于感性再上升为理性的过程,有极强的说服力。而我们一些学院派思考者多数闭门造车,素材来源于别人的资料,缺少的恰恰就是第一手的现场资料,现在有几个学院派思考者能够亲躬力行呢?
晚年的毛泽东和牛顿一样走入怪圈,新陈代谢规律本来可以原谅,但是作为当时的政治领袖、精神领袖和思想领袖的地位以及封建帝王思想在他本人及大众身上的若隐若现,还是导致了全国性的灾难。但是他早年的一些思想至今还是有生命力的,即使被视为叛徒的林彪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也说出了一语双关的话:毛主席过去说的话都是对的,可惜的是我们恰恰没有照着主席的话去做。因此象毛泽东这样的民间思考者最终出世不是偶然而是发展的必然。
毛泽东作为中华思想史上的一个英才还是成功的。他的政治悲剧其实是现代民主观念和封建帝王思想斗争未果而扭曲的悲剧,也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过程中遇到悖论无法突破的屏障,可惜毛泽东英雄迟暮已入混沌,当时其他思考者已经被打击下去,听不到正常的声音,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本人是应该承担一定的历史责任,但是对于当时的共产党中央其他决策人物包括周恩来等人还是一样要承担责任的。至于当时大部分盲目崇拜“万岁毛泽东”的广大群众显然要为这种崇拜付出代价。而像陈毅、刘少奇、彭德怀等独立思考人能在那样弱势的情况下还能坚持看法,坚持斗争,虽然他们没有毛泽东那么富有创见,但是他们这种精神还是同样值得后人敬仰。
综观毛泽东的悲剧及其晚年危害,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中国思想界的繁荣必须打破大一统,必须鼓励独立思考精神,在思想交锋时,求同存异是有必要存在的,这也是“双百方针”的思想内核。
此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占据中国思想界太久,也禁锢了中国思想界的繁荣。事实上国外研究普遍的说法表明,马克思的主要贡献还是在经济学上而不是政治思想上。像毛泽东这样百年难得一见的“创见”式人物,最终还是没有摆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悖论而突破出去,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虽然临了由邓小平推了一把,但实际演变的结果还是“四不象”。毛泽东的悲剧代表着中国思想界的悲剧,这就需要中国思想界打破常规思维探询新思想、大思想的产生。
3、思想家到底诞生于民间还是学院?
关于思想家到底产生于学院还是民间问题目前有点争议。我很赞同知原先生在《新思想家将产生于学院还是民间?》一文中的观点:“学院知识分子绝大部分是学问家,而较少是思想家”,这句话很有道理,我不否认学院派在文化继承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可是学院派过分研究别人,使得自己本人的独立思考精神有所减弱。看看学院派的论文,我们不难发现在他们的长篇巨著中,引用别人的言论很多,自己的东西太少,从相当程度上来看,他们是被同化的群体。还有目前学术界的不良风气使得新学术的建立带有很大的水分,没有什么突出的东西。
作为思想家的灵性方面,学院派也明显不如民间思考者,表现为思想僵化、语言呆板晦涩、理想主义因素过重,比如天涯网关天茶社常看到某个导师在那自言自语般地狂喊他的某个学说必将不朽。学说能否不朽那要看实践去检验,不是喊喊就不朽的,真是荒唐可笑!另外,学院派思想的主要载体是论文,论文作为自然科学方面对规律、现象、解构阐述的载体是必要的,可是对于人文社会学科其实论文往往压抑创造性思想的出现。古希腊哲学以及孔孟的语录体、伊索寓言、蒙田、培根等人的散文、尼采的诗歌、鲁迅的杂文和随感录,以及王小波、李敖等人的杂文,无不显示作为非论文阐述的思想载体更具跃进性和生命力。
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实践。学院派思考者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常用的办法是思辩,当然他们也会在长篇论著中引用一些现实材料,可惜目前中国的学院体制使得一些水平很高的研究者失去探求第一手素材的优势,因此得出的观点由于缺少现场数据而带有臆断的倾向,更别提到实践中去反复检验真知了。还有的学院派研究者在名利的诱导下,自己想都不深想,也许用习惯了引用,干脆冒天下之大不韪把国外研究者的观点复制粘贴翻译过来,堂而皇之地作为自己的东西欺世盗名。这更削弱了学院派整体的威信。
相比而言,民间思考者不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还有的就是自己生动鲜活的语言,表达形式多样,不同于学院派那样枯燥乏味晦涩艰深。
总之,学院派作为现象的发现者,其优势非常明显,但是作为大思想的创见者,我看他们未必有民间思想家来得直接。这就注定学院派中有九成是学问家,最多一成是思想家。
4、政治思想能否成为一切指导原则?
现在中国人一提思想家,马上就和政治革命联系起来,就看到白盔白甲的革命队伍,那说明什么呢?说明有些书房斗士喜欢天下大乱,一来食古不化,二来幻想着扮扮救世主,所以中国的思考者多与政治有关。殊不知,真正的思想家不仅会对社会的政治生活起到影响,也会对经济生活、治学态度、科学思路等多领域进行拓展。
政治思想只是一种实用主义的谋略,不可远推和普遍应用。每个时代的执政策略必须解决当前国计民生所面对的问题,不实用不行,因此局限性是不可避免的。
任何认知都有局限性的,牛顿发现三大定律的时候,几乎非常完美的解释了当时的物理学问题,那时大家都认为牛顿三定律是真理,是无法推翻的,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可是到十九世纪末,微观世界的研究和基本粒子世界许多实验现象用牛顿三定律解释已经出现问题,那时大家认为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遇到了危机。然后量子力学出现,直至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产生,才终于解决了这场危机。大家终于发现,牛顿力学适用于宏观物理学,不能推之微观世界,是有适用范围的。同样,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不例外。
由此可见,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许多认知只能代表一个历史阶段,我们现在认可的真理在未来人那里同样有可能被认为是朦胧的。政治思想更是如此,执政者由于要过多地考虑具体的事情、解决眼前的矛盾,因此他们提出的一些观点和主张只能适用一时,绝对不可作为金科玉律来永久推广。
5、为什么要呼唤中国思想家的诞生?
思想家在历史文明进程当中起到什么作用呢?
就是启蒙认知推动进步,而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和历史沉淀。过去那些历史文化人物说的那些话——哪怕是一句——仍然起到规律的总结作用,我们就应当承认他们是思想者,而不止一句甚至影响到一批一批人的思维方式,我们就认为他们是思想家。
思想的传播有时不象宏观自然现象那样是连续的物质波,而是有点类似于光子那样具备波粒二象性——一个时段繁荣连续发展,另一个时段又逐渐湮灭,相隔一段历史时期后,再次被后人发现又连续发展,当一种思想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足够果实后,就会产生跃迁,那时一个新的思想流派就会产生。
从这种传播方式来看,思想是一种能量流!
现在有人反复问中国目前到底有没有思想家?答案是思考者是有的,但产生广泛影响的思想家还没有完全形成。象法国解构主义大师雅克·德里达那样的人物太少。为此,我们需要一些良好的土壤来孕育大师。
思想家通常是规律的总结者,掌握了规律就可以用来指导实践,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
大思想家就是超人,一方面他们博览群书,是古今科技文化方面的集大成者,没有广博的积累,他们无法实现在应用领域内所总结出来的规律放之四海而皆准,从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另一方面他们在实践中反复检验他们发现的规律和理论,从而使得理论在未来的实践指导过程中具有广阔的普适性;第三,大思想家的悟性高于常人,他们能从繁冗芜杂的现象中一针见血地找到动因,从而对症下药创见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现在国外每产生一种思潮,其所带来的文化繁荣、经济繁荣以及区域建设速度十分明显。比如[美]珍妮特.沃斯和[新西兰]戈登.德莱顿著的《学习的革命》所带来的相关产业的繁荣和脑力风暴已经跨越了各区域和民族。而这本书的观点只是科普方面的,就产生了如此之聚的影响。还有一些企业里的思考者每提出一种概念,其所产生的社会回报就是盛况空前的,因此作为民间思考者的企业精英阶层同样不可忽视。
我们国家目前民族复兴事业方兴未艾,需要广大同胞们的努力奉献,但更需要一些有着大智慧的精英人物来推动时代的发展。为此,笔者觉得消除思想权威,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更有利于产生一些前所未有的大思想家。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国家执政阶层的实用主义理论在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修正下,暂且可以完成一点过渡作用。从国外到国内的种种迹象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历史局限性。不能当作普适性真理来禁锢中国人的思想发展,更不可把它当作思想权威来打击其他流派或者压制本土萌芽思想的产生。
没有自己的天空,永远笼罩在别人的阴霾之下,过时之不幸,只适合那些拿着朽木当大旗的人们。
中华民族呼唤着能推动时代发展的大思想家的产生。
总之,思想家是时代的推动者,而目前的中国,是需要产生自己思想家的时候了!
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出身的民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