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强国之路 >> 经济建设 >> 正文  
  比较优势论         
比较优势论
[ 作者:林毅夫    转贴自:士柏咨询网    点击数:3654    更新时间:2004-01-26    文章录入:admin ]

 

  2003年7月份,科技部长期规划战略论坛“引导性发言”

  我今天下午也是非常高兴有机会来跟各位谈谈我对技术创新方式发展阶段跟经济发展的一些问题的思考。今天下午革委会发觉我的谈话内容跟江小涓博士的谈话内容是会相当互补的,他刚刚讲了不少时政的资料,我比较从理论的层面来谈这个问题。我想谈的问题包括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技术创新是不一样的,我会强调,基本上跟江小涓博士的看法是一样的。对于一个现在最发达的国家,它所有的产业基本上都是在全世界最强的,这样的国家呢,它一定要有自己的研发技术,但是像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呢,从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讲的话,在我可能引进技术的时候,以引进技术的方式,成本会跌非常多,对于我们经济发展贡献更大,这是我们第一点想讲的。

  第二点,刚才江小涓博士也谈到了一些,我想从我们的侧面来回答一个问题说,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果它主要以引进技术为主,那么这样的国家是不是永远落后的,永远赶不上发达国家,这是大家很关心的问题,第三个问题我想回答是说,假如说一个发展中国家,它采取以引进技术来取得技术创新为主,这样的国家有没有必要在某些领域,自己搞独立的研发,这是第三个问题。第四个,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如果说我们以引进技术为主,我们有可能,比较乐观来看的话,在多少年内,我们可以赶上发达国家,到一个阶段,我们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必要来自己搞独立的研发,这是四个我想补充分析的问题。对于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我想在科技界的领导都懂,尤其是在经济学界有一个拿到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说,他把世界经济发展分成两个阶段,一个叫先现代社会的经济增长,一个叫后现代社会的经济增长,在前现代社会的经济增长基本上是以欧洲的工业革命来划界的,在工业革命之前,世界上的经济增长都是平稳的增长,国家的规模扩大,人口增加,但是人均的产量不增加,人类生活水平基本平衡。现代的经济增长当然人口继续增加,但是生活水平存量增长的很多,这种增长的方式,从前现代社会,变成现代社会,一个最关键的因素也就是技术发明创新的速度,在工业革命以后,变得非常的快。而且是以加速度在发展,刚刚江小涓博士的报告里面,也引用了一些数字,就是九十年代跟八十年代比起来,九十年代已经快了很多,为什么技术创新这么重要,但是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怎么来理解技术创新呢?我想这一点,经济学界跟经济界的理解可能不太一样。经济学所谓创新是说,在下一期生产的时候,我用的技术,比这一期生产的技术好,效益高,这是创新。不见得必须是最新的发明。对于最发达的国家呢,因为它所有的产业在全世界的产业当中,它必然是在最前面的,发达国家不可能是产业发展是落后的。全世界高收入水平的发达国家,他的产业,可以说在全世界的产业链当中,都是排头兵。既然它是排头兵的话,它在下一轮的时候,他要取得比现在的技术更好的话,他要怎么去发展新的技术,但是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在每个产业上面,我们的技术水平,不管是跟传统的产业像纺织业,或者是我们现在的信息产业,像我们联想的信息产业,跟发达国家比起来的话,都还有一个相当的技术差距,二十年,三十年,至少五年,十年的技术差距。那么既然有这个技术差距的话,那么就给我们一个机会,这个机会一方面是说,当然我们可以跟发达国家一样,来发明新的技术,取得我们自己知识的增量,这是一种方式。但是第二种方式呢,也就是利用我们跟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以引进技术的方式,包括模仿等等,让我们的技术比现在的技术好,让我们的效益比现在的效益高。这两种可能的方式当中,到底哪一种方式比较好呢?我想从促进国家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的话,那么就要问,哪一种成本比较低?发明我们大家都知道,科技界的领导跟专家们都了解,发明尤其是在现代产业上面要发明,投入是非常巨大的。比如说像IBM,每年的IND的投入五十几亿美元,摩托罗拉四十多亿美元,英特尔三十多亿美元,朗迅三十多亿美元等等,都是几十亿美元的投入,而且不仅是投入非常大,风险也非常高。在最前沿技术上面的科研投入,一百个项目立项到最后要是能有五个项目技术过关了,可以申请专利这样的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在十个申请专利的项目当中,大概只有一个或者是两个到最后有商业价值。那些没有商业价值的专利到最后对于企业来讲,对于国家的发展来讲,没有做出多少贡献。也就是说,在他一百个项目当中,最后这个项目要是成功的话,也许会有相当高的回报,如果只看这个项目,那他的回报相当薄。如果我们把那99项失败,也算是它的为了这一项成功的成本的话,那它整个在最前面的技术的投资回报率是很高的,这是刚刚江小涓博士数字里面前五百强的有核心技术的这些企业它从长久的角度里看的。整个回报率是很高的,这是我们要是想在最前沿的技术里面跟它竞争,我们根本没有这个钱可以投。引进技术,最贵的是买专利,买专利当然要成本,按照统计分析来讲,你买的专利越新,成本就越高,十年以后的专利都可以引进,引进要成本的话,有些统计分析学家说,一般你引进的成本,如果是研发这个成本的三分之一,就可以引进,而且你引进的必然是有商业价值的技术,所以你可以省掉99%的失败,一般来讲的话,这种角度来看,发展中国家从推动经济发展,以怎么样高低的成本,来取得技术进步的话,那么肯定是引进的成本,在有可能的时候,会比自己发明技术的成本,低了很多。但是如果说我们引进技术为主,这样的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不是注定就要永远落后,我想这是一个大的问题。这个问题要是不能够回答的话,即使是说,在高科技的投入成本非常的高,我们也必须投入,因为如果要是没有这些高科技的话,那我们永远都不会赶上发达国家。

  但是我们要回答一个问题,发达国家我们前面分析,它自己必须去研发技术,他要是不研发技术的话,他就没有技术创新,他整个经济就不能够发展。它的前提是说,它现在的产业,在整个世界的产业水平当中,它是最大的。所谓最高的水平,一般它都是在资本密集型的产业,技术很密集的产业,为什么他们最是在资本很密集,技术很密集的产业来生产呢?其实对于发达国家的企业来讲,这也是不得已,因为发达国家它的要素丰富,我们经济学家讲,就是资本跟劳动的相对分布程度,发达国家是资本相对丰富,劳动力相对短缺,在这种情况下,当然资金相对便宜,劳动力价格相对高。在一个企业,这样的一个要素比对的结果之下,如果它在市场当中要有竞争力,他就必须用资本替代劳动的产业,采用能够用资本来替代劳动的技术。那么这样他在竞争的市场当中才能够生存下来。这样的产业将来的技术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发达国家资本跟技术很密集的产业。但是这是整个国家的要素当中,资本相对弱,劳动相对短缺。用发展中国家如果说想赶上发达国家的话,当然必须在整个产业的水平,赶上像发达国家的水平。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到最后,我们有像发达国家一样的,在资本很密集的产业上面,是我们的核心产业,是我们整个的产业基础,但是它的前提里面,就变成了,我们先要提高我们的要素,我们要先增加,我们整个经济当中,每个劳动者所能够拥有的资本的量,我们必须先有这样的一个前提。那么怎么样才能够有这样的前提呢,怎样来提高我们整个国家的要素结构,也就是每个劳动者所拥有的资本都不一昂,因为我们知道,资本是怎么来的?资本是每一期生产当中剩下的,你生产当中扣除掉各种成本以后,那一部分,在企业就是利润。搬到马克思主义的术语,或者是整个工业经济的术语来讲,就是生产的剩余,如果这个剩余越大,你积累得越多的话,每个劳动力的可以使用的资本就增加了。用什么样的方式,可以让你在每一期的生产当中,最有竞争力,创造最多的剩余,而且可以有最高的积累,这个实际上也就是必须在每一期生产的时候,利用经济当中的比较优势,也就是说,如果现在的经济,经济要素结构当中是劳动力多,资本相对比较稀缺,在这个时候,你的产业的发展更多的利用用廉价的劳动力替代了你的资本,你采用技术来替代劳动力这个昂贵的资本。我们知道像中国处于这样的发展阶段,我们是资本资金相对稀缺,劳动力相对的丰富,所以我们就应该进入到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产业,或者是在新技术,高科技产业当中,劳动力使用比较多的产业当中,比如说信息产业可以分成四个区断,一个是研发,资本和技术最密集,第二是芯片的生产,12英寸长一条生产线两百亿人民币,第三是零部件,第四就是组装。我们作为一个资金比较稀缺的国家,我们要不然就进入到劳动力相对密集的,像家电产业,或者是劳动力比较密集的渠道,这是我们的优势。我们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市场当中就有最大的竞争力,不管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都可以占到最大的份额,而且有最大的利润水平。有最大的利润水平以后,你的剩余就最大了,而且按这种方式来发展的话,它的资金的回报就会越高。这些高科技产业,在这个资本很密集的科研活动上面做了很大的投入,他的企业的利润率也是很密集的,但是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资,一般资金的回报在20%以上并不难,一方面你有剩余最大,同时你的资金回报率最高,这样子,你愿意在剩余当中用来积累的,用来投资的积极性就会最高,既然剩余最大,投资也会最多,那么要素比重结构的提升,也就会最高。当然了,随着这种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要素评估的结构提升了,那么产业结构跟技术水平要跟着提升。那么在产业结构跟技术水平提升的时候,如果是进入到了我们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区断,或者是产业的话,通常并不是最先进的产业,也不是最高的技术水平,但是你就可以引进技术,你以很低的成本引进技术,这样的话,引进技术的成本就可以低,然后你会进入到一个新的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阶段,整个经济就会非常有竞争力。当然我们讲说,如果我们不这么做,我们一开始就想着跟发达国家来竞争,它在那个产业上面,他在哪种技术上面有竞争力,是现在他主导全世界的发展,我们就动员国家的力量来发展这样的技术,发展这样的产业,是不是会比我刚刚讲的,按照每个阶段的比较优势来发展的方式,能够更快的赶上发达国家呢?我就想了,像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政府的行政主导力量很强,一定可以动用一些资金,一些资源来发展,现在在全世界最尖端的产业,但是即使我们用国家的力量把它动员起来,把这样的产业建立起来,但是这样的产业在市场上是没有竞争力的。因为我们的资金的成本相对于发达国家的资金成本是高的,而在最尖端的产业上面,它是资金最密集的,它的生产成本当中,最重要的成本就是这些资金的成本,因此这样的产业,你把它是可以建立起来的,但是它在竞争的市场当中,是不能够盈利的。既然不能盈利的话,只有国家继续把它补贴,他才能够存在,如果国家继续补贴,它是可以存在的。问题是,这样子对于前面讲的,一个发展中国家,要赶上发达国家,并不是说,拿几个冒尖的产品上改善,是必须以国家的总体的产业水平的改善,这个前提是要素结构提升了,你才能够改善。

  如果我们动用力量来搞少数几个企业会怎么样?首先建设这些企业,这些企业的资本投入要亏损,而且并不是建成了以后,就不必再投入,因为我们现在把它建成了以后,发达国家在这个产业上面它的科技是不断的在进步,两年三年以后,你现在建成的这个技术水平的技术,两三年以后是过时的技术,你必须跟发达国家投入一样的研发成本,你才能够跟他保持同样的进步。但是我们知道,在最前沿技术上面的科技,都是十亿,二十亿,每年的投入,你说五十年代的时候,我们也建了汽车厂,也有重金重矿产业,但是我们建了以后就不管了,但是现在就不管了,如果你跟发达国家同样的资本投入,我们是投入不起的,这是一个方面。那么你把它建立起来了以后,他不能够创造利润,它就不能够创造剩余,他就对我们要素比重结构的提升不能做贡献。而且还不止这样子,我们只不过是讲整个资本是有限的,资金量是有限的,你把它用在最前沿的这些研发的话,那你剩下的能够用在我们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上的资金有多少,本来在这上面,是我们有竞争力的,在国内市场,国外市场上面,可以帮我们创造剩余的,来增加我们要素比重结构提升的。但是它要把这个竞争力发挥起来的话,它也必须有资本投入才可以。但是国家的资本是有限的,拿到去发展这些资金很密集的前沿产业以后,我们那些有竞争力的产业就拿不到资金了。我们拿一个具体的事例来讲,中国劳动力是我们的竞争优势,并不是78年改革开放以后才是这个样子,但是在78年以前,以重工业发展为主的战略影响,这些产业基本上得不到任何资金的投入,所以都没有形成有效的生产力。因此并没有发挥我们劳动力廉价这样的优势,到了79年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战略上面调整,这些劳动力比较密集的产业,或者是产业区断能够拿到资金了,我们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这样才能导致从79年到现在,二十年德时间,每年增长的速度是9.3%。最近我母校芝加哥大学,请我回去做了一个演讲,这个演讲的题目是按照经济学的理论发展中国家都可以靠引进技术得到比较快的发展,可是从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除了亚洲四条小龙,日本跟中国在1979年以后的改革开放确实这几个经济大量的缩小跟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但是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从二次大战以后,跟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这个竞争发展水平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而且还在扩大。后来我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利用1960年到2000年,将有五十个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的数据,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数据,我发现,基本上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都是想一下子发展发达国家所拥有的产业,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在印度,在中国,在南美洲,结果是发展不好,发展好的是少数的几个。基本上都是在某个阶段,充分利用这个时期的比较优势来发展,靠充分发挥这个优势发展在市场当中有剩余可以利用这个剩余,然后发展比较快。那么这样子,我们是不是真的能够赶上发达国家呢?发达国家基本上也是在发挥它的比较优势,那么我们也发挥我们的比较优势,我们是不是能够赶上发达国家呢?我觉得它也发展比较优势,他的比较优势是在资本密集型产业里面的比较优势,我们的比较优势是在劳动力比较密集的产业里面,或者是高科技产业里面的劳动力密集的产业的区断,两方面都发挥比较优势的话,发展中国家,资本积累的速度会比发达国家要快,技术进步的速度会比发达国家要快,那么这样,二十年,三十年以后,发展中国家,应该能够赶上发达国家。为什么资本积累的速度,发展中国家为什么会这么快呢,因为发达国家资本金,他在每一期生产当中所创造的剩余一个是消费,一个是投资,既然资金的回报率已经低,他愿意把剩余积累起来就低了,所以他的储蓄率就低了,我们东亚这些经济,包括我们改革开放以后,平均在我们生产出来的GDP当中,40%左右是自我积累,发达国家也就是20%左右。我们的积累会比他高一点,既然我们积累率比他高一倍,我们现在的水平,起点虽然比较低,但是长期的话,不是这样看的,二十年以后,三十年以后,我们的要素结构是大大的缩小跟发达国家的水平。

  第二,我们的技术靠引进,会比靠发明快,虽然全世界的专利大部分是发达国家发明的。但是它投入很大,风险也很大,相对于它整个的技术存量来讲的话,它每年新增加的增量是不多的。而我们发展中国家,基本上每个产业都可能从国外引进,而且引进的成本非常的低,所以经济学家讲了,如果不是从发明的角度来看,是从创新的角度来看的话,发展中国家它技术创新的速度可以比发达国家要快相当多。既然你资本积累的比较快,你的要素比重结构提升的会比较快,你的技术创新的速度会提高比较快,这样资本积累的回报率就高,发展中国家靠这样的方式,是有可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大量的缩小,跟发达国家要素比重结构的差距,接着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是有差距缩小,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样讲呢,发展中国家如果引进技术有相当大得好处,发展中国家是不是可以自己不搞发明技术,我想倒也不是,这里面刚才江小涓博士已经讲了,比如说在国防安全层面,这个产品,这个技术是不能绝对必要要搞的,没有这个就没有国防的安全,又不可能从国外引进,国外不肯卖给我们,即使卖给我们,我们也不敢买的这样的技术,当然必须我们自己来发明,每个国家都必须有国防安全,没有国防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是在这里面,我想讲,这个量要把它定得非常准,比如说像汽车产业,现在汽车产业是民用产业,像通讯产业,过去这是国防安全,但是现在通讯产业应该更多的是民用产业。在这一点上面,我想相当重要。因为往往在经济理论界有一种说法,说国防安全对于每个国家来讲都是需要,在这方面我们应该不惜代价和投资,在美国,国防安全也是美国国家由财政上面支持,每年国会的财政的拨款来支持他的国防安全。在美国,它在这些产业的发展上面,对于民用产业有一个很大的惯例性,比如说他在航天产业上的研究,相当多的这些技术就转移到他的民用航空器上面,包括它在信息产业的很多的投资,那么后来能够转移到民用上面,对于美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进步。我们可以在用国防产业他的技术可能的外溢性,然后对国防产业做更多的投资。在这里,我想做这样的一个分析,如果从国防产业的技术全球性上来讲,苏联跟美国应该是差不多的,在有些领域上面,比美国还强,但是在美国有很大的技术的外溢性,在苏联基本技术外溢性没有。为什么在美国有,在苏联没有?我看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国它总体的产业水平非常的高,技术水平非常的高,不管是民用或者是军用,它的所有的生产,都是资本密集度非常高的,技术非常的先进,因此在这种状况之下,它在军事产业上面的研发很容易就转移到民用产业上面了,因为基本上这个差距比较大。而在苏联的话,它是一个资金稀缺的,中等发达国家。它为了在军事产业上面跟美国竞争,已经把大量的资金都吸引去了,所以它整个的民用产业是非常落后的,跟军事产业的技术的密集度,资本的密集度差距很大。就导致了在军事产业这些技术在民用产业上面是很难转移。这个例子不仅是在苏联是这样子,其实在我们国内,到三线建设的时候,基本上也是这个样子的。我们三线建设应该讲起来,都是资本比较密集的,技术比较密集的,但是我们在三线建设,用我们经济学家讲的术语,都是孤岛经济,在那个地方都是大而全,小而全,从三线的企业的技术当中没有得到转移,拿到发展当中去。反而是东部沿海地区,当时这些国有企业技术水平比较低,但是改革开放以后,大量的乡镇企业可以从国有企业技术当中拿到,所以在这上面呢,我的看法是,第一个,确实是我们国防上面需要,我们一定要不惜代价,但是也不能用这个作为理由,扩大本来可以作为民用跟作为军用的。

  第二个,除了这些国防产业之外,还有一些产业,实际上不是国防产业,但是我们自己也必须来搞研发。前面我们谈了,发达国家为什么在每一个产业上面的技术创新都必须靠自己研发呢,因为发达国家来讲,基本上每个产业,在全世界的生产链当中,它都是最先进的,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有没有一些产业在全世界当中我们是最先进的,没有比我们更发达的国家,也同样在这个产业上面有优势。我想因为发达国家它基本上在劳动力比较密集的传统产业当中生产,我们还是在传统产业当中生产。如果没有的话,这个产业要发展的话,我们就必须自己搞研发。这个也是产业链转移的问题。我们可以拿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讲,一个就是我们知道家电产业,五十年代的时候,美国是最先进的,当时黑白电视机的发明,彩色电视机的发明,到六十年代以后,彩色电视机,就是转到日本了,美国退出了,当时美国已经退出了家电产业了,所以美国是最先进的。九十年代以后,彩色电视机更多的技术来自于,日本和欧洲退出,更多的家电产业的新技术,当时韩国已经成为生产家电茶叶当中最发达的,我信心也有可能到2010年的时候,中国在家电产业,尤其是彩色电视机上面,还是最大的具有竞争力的国家。当时韩国可能退出去,像越南这样的国家也可能进来,我们的水平比越南高,在这种状况之下,彩色电视机,VCD这些要开发的话,必须要靠我们自己。所以要不要搞研发,相当大的决定就是说,我们现在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有没有比我们更发达的国家,在这个产业上面有优势。如果有的话,我们可能考虑到底是吸引还是不吸引。

  第三点,如果有比我们更发达的国家在产业上面有比较优势,我们靠引进技术,但是引进技术也不是简单的拿来就能在这儿生产,我们还要必须不断的改进,所以在这种状况之下,每个企业还是要保持一个研发队伍,我们整个产业界也必须培养一个研发队伍。这个研发队伍还是相当重要的就是怎样把引进的技术消化适应国内的生产。我在这儿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我们现在的汽车产业,国外的公司到国内里,很多的技术发展了,到了日本或者是德国的汽车厂,你进去看他几个工人,他大部分都是自动化,机械在组装,在生产。拿到我们国内来讲的话,如果要是全部的机械来生产的话,资本投入太贵了,所以就用劳动力来替代资本,很多呢,在发达国家是用自动化来替代劳动力,在我们这个地方呢,我们技术改进的方向反而是用劳动力来替代这些资本化。在研究日本民智维新开始的时候,还是引进英国的产业,引到日本了以后,大部分的技术创新,都是怎么样增加劳动力的市场,所以这一点上,这是一个例子。第二个例子呢,也就是我们原来在东北的这些大农场,国有农场,在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引进了很多苏联的拖拉机,发现引进了苏联的拖拉机,大部分都不太耐用,并不是苏联的拖拉机的性质不好,也不是他故意把不好的拖拉机卖给我们,是我们在黑龙江的那些不管是小麦的单产等等,是比苏联的高了很多,我的印象要是正确的话,西里西亚在七十年代,六十年代,他们的小麦的单产很少超过一百斤,而我们这儿是一百五十斤到两百斤,我们的单产高了以后,老了卡,这样的话,你就必须改进。所以即使你可以靠引进,也必须有自己的研发队伍来改进。

  最后我谈谈看,如果我们靠以引进为主,再加上我前面讲的,在国防上面我们必须有自己的研发,在没有比我们更发达的国家,在同一个产业上面有比较优势,必须自己搞研发,要改进的时候,也必须改进,假如我们走这样的道路,我们还要多长时间能够赶上发达国家,这都是我们很关心的问题。最近呢,日本一个学者做了一个比较,他发觉我们现在的整个的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大约是日本的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水平,他做了一些比较,比如说生命的预期,每个人的生命的预期的寿命,中国目前男的是68岁,女的是72岁,日本在65年的时候,男的是68岁,女的是73岁,所以我们现在的水平大概是日本六十年代的水平。婴儿死亡率,我们现在是每一千胎儿三十个人死亡,而日本是一千个有三十七个人死亡,我们的第一产业农业加矿产占GDP的比重是15.9%,日本是16.7%,用在食品消费,我们现在是39%,日本在六十年的时候,是32.8%,我们每个人使用电率现在每人每年一千零七十一千瓦,日本是一千二百三十六千瓦,日本的经济发展,我想各位很清楚,大部分的大量的是靠引进技术,消化改进,一直到了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他跟发达国家的服务水平,技术水平,差距缩小,日本是五十年代开始发展发展到了1988年,人均收入赶上了美国,而且超过了美国。到现在人均收入超过了美国,我们要是走同样的发展道路,当然我个人不敢这么乐观地说,到了2030年我们的人均收入也超过美国。如果我们到2030年我们的人均收入达到美国的一半,我们的人口规模是美国的一倍,我们的经济的总体的规模就是美国经济的一倍半,到那时候我们拿跟美国一样的,我们国民生产总值当中的2.5%,来搞新科技的开发,我们的容量就是美国的2.5,那个时候,我们在各个领域里面,可以走在全世界的前面的,我想机会大得多,我想全世界的专利,全世界的科技界的东西,会更多的走到我们中国来。但是它的前提是我们必须先利用这个技术差距,靠引进技术,以比较低的成本,来取得技术创新,让我们比较优势能够发展,让我们能够更快的积累资金,这样我们就会走到一个我们大家共同期望的目标,谢谢!

  • 上一篇文章: 新世纪我国面临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

  • 下一篇文章: 江小娟的科技观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5]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8]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0]

  • 宇树科技机器人创始人王兴…[20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7]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3]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48]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0]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6]

  •  
     相 关 文 章
  • 谋求三大优势的适时转化[1766]

  • 发挥科技教育活动优势,培…[1712]

  • 打造独特的竞争优势[2096]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