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教育精神 >> 教育方法 >> 正文  
  知识经济的学生观         ★★★
知识经济的学生观
[ 作者:佚名    转贴自:中国改革论坛    点击数:911    更新时间:2004-01-23    文章录入:admin ]

 

  一.学生是具有生命意义的人
  传统的教育思想把学生当成可以利用的工具和容纳知识的容器,学校普遍流行注入式的教学模式,把正常的师生关系即人与人的关系扭曲为人与机的关系,因此,出现了教育领域里见物不见人的怪现象历史发展的今天,应该看到,学生时代是人一生中最富生命力、生命色彩最丰富斑斓,生命成长最为迅速、最为重要的一段时间,我们没有理由不归复学生应有的生存自由和正常的生命角色。学生,作为学校教育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人的因素,他有血有肉,充满智慧和活力,富于想象和情感,是集生活、学习、审美为一体的完整的、活生生的人。视学生为僵化的工具,抑或视为充满活力的人,这两种学生观鲜明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工具性向生命性转变,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大转折和革新,是历史进步和人类文明的标志,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的深切呼唤。
  二.学生是具有发展意义的人
  知识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劳动者对知识的不断获取、不断更新和不断运用,即自我发展能力。学校教育必须树立终身发展的学生观,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智能结构,培养其开拓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确立发展变化的学生观,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潜能发展观
  每个学生都是一片有待开发或进一步开垦的土地,其身上都存在着“不完善”和“未确定性”。教育工作者应视之为教育的资源和财富,加以开发和利用,通过教育不断培育和扶植他们身上的“生长点”,把他们存在着的多种潜在发展可能变成现实。不能把学生看死、定型化,要坚信,即使是最差的学生,只要我们为之创造条件,其潜能终将会被开发,其素质也将得以完善。
  2.动态发展观
  它要求教育工作者不能孤立静止地看待学生,而应着眼于学生整个人生的成长,站在人生发展的制高点对其动态生成进行智慧的选择和高超的把握,对他每一个可能素质作出有效指导,使之转化为现实素质,并促进下一步素质向更高现实转化,依此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成持续发展的巨大动力,推动个体综合素质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3.全面发展观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大量与之相适应的具有全面素质的综合性人才;而人的全面发展会推动知识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认真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确立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发展的全面素质,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学生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
  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理然,学生也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学生是社会系统不可分割的一分子,他既作用于社会,也反作用于社会。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是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作为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的学校教育,不仅要着眼于让学生适应现代社会,更重要的是放眼长远,而向未来,面向世界,强化时代和社会发展意识,确立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特续发展、终身发展的社会价值观,克服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隔离的缺陷,广开校门,大胆引进,有选择地吸收来自社会的各种积极因素的影响,使学校教育赶上和超过社会发展的节拍。
  学生不仅属于学校,更属于社会,对学生进行合理定位,突破校园四角天空的束缚,置学生于社会大熔炉之中,让其学习、生活、成长,走在时代发展的最前列,提高学生个体与自然及未来社会协调发展的能力,这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
  四.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他不是包括家长、老师、同学在内的任何一个人的依附。学生的独立意义具体表现为:
  1.能动性。老师并非学生的拐仗,要坚信甩掉拐仗,学生也一定能走路。脱离了老师过多、过细的指导,学生同样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从而体现出较强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2.差异性。纵向而言在不同的教育情境中,学生个体每时每刻都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此时与彼时不会相同;横向而言,不同姓名、不同性别、不同的成长经历使学生群体中的每一个体都迥然各异,此人与彼人也绝不会雷同。
  3.创造性。创造是人类的本质,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不断否定、不断创新的过程。学生身上蕴藏着无限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教育的核心内容,教师要充分认识每一个学生所具有的独立意义,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就是有个性的人,有个性的人一定是有价值的人,有价值的教育一定是高度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我们要高度重视学生个性,关于发现个性,研究个性,培养个性,发展个性,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灵活多变的措施和策略,分类分层施教育,使之“各尽其能”、“人尽其才”,从而培养出符合知识经济时代需求的,多种类型的创造性人才。

  • 上一篇文章: 理解式教育宣言!

  • 下一篇文章: 素质教育的新领域——休闲教育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66]

  • 侯外庐西大治校[55]

  • 中国思想史的奠基人——侯…[54]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58]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7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王世真:握紧命运的缰绳[15]

  • 王世真:要做开创性的事[19]

  • “核医学之父”王世真[18]

  • 中国核医学之父王世真院士…[19]

  • 陈达:心远愈知宇宙宽[19]

  •  
     相 关 文 章
  • 教育改革提案[4028]

  • 教育,为弘扬培育民族精神…[13044]

  • 爱因斯坦奇迹对中国教育的…[6646]

  • 反对教育乱收费的另类之见…[4995]

  • 谈谈教育[6384]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