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教育精神 >> 教育方法 >> 正文  
  理解式教育宣言!         
理解式教育宣言!
[ 作者:刘向东    转贴自:士柏咨询网    点击数:2667    更新时间:2004-01-15    文章录入:111


  理解式教育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的教育教学真正实现了和学生的心理、生理发育同步发展

  大连市沙河口区白山路小学 刘向东

  理解式教育诞生了! 
  理解式教育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新一代的智力将会得到超常的发展,标志着中国的教育教学真正实现了和学生的心理、生理发育同步发展,标志着中国的教育改革进入了实质性的发展,标志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将会具有了新的发展潜力。 
  什么是理解式教育? 
  理解式教育是指在对学生实施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的四个教育教学阶段中,突出强调理解阶段,而较为淡化巩固阶段的教育教学方式。它的根本目的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程度来加速学习的进度和扩展学习的广度,强调记忆能力和熟练能力的培养应该放在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之中去形成。 
  理解式教育主张尽可能的减少巩固性、记忆性、熟练性的习题。所节省的时间用以广博的对众多学科进行一般性的理解学习和对某些社会问题进行重点研究,强调在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强调学习和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 
  理解式教育主张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通俗易懂的理解所学内容。教材的编写要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自学,即必须有详尽的说明和注解。提倡学生以自学为主,鼓励学生在教材上和年级上跳跃式的前进。 
  理解式教育主张对于数学、语文、外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社会、音乐、美术、体育、时事、生物、木工、钳工、电工、烹饪、医学、农学、摄影、无线电、家用电器、计算机等学科实行一般的理解性学习。对于其中的一些学科例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实行理解性或深化性的选择性的学习。 
  什么是巩固式教育?巩固式教育有什么弊端?为什么必须停止? 
  理解式教育的提出,是针对以往的巩固式教育而言的。巩固式教育实行的是走一步停三步的缓慢的教育教学方式,它的优点就是使学生学习的较为扎实,例如,每理解了一个数学、物理、化学方面的例题,常常必须要附带着做完20至50道练习题来加以巩固。巩固式教育的缺点则是在不必要的巩固学习中低估了、浪费了学生宝贵的理解能力,浪费了教师和学生的大量时间和精力,造成学生的知识面较窄,这是导致学生负担和教师负担过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导致了教育教学进程落后于学生心理(对新知识容纳力的)的正常发展。这种教育方式过分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巩固阶段、记忆阶段和熟练阶段,我们估且称之为巩固式教育。 
  巩固式教育不停止,学生和教师负担过重、学生的知识面较窄、教育教学进程落后于学生心理(对新知识容纳力的)的正常发展的局面就无法改变,中国人的素质就难以进入世界先进之林。因此,巩固式教育必须予以停止。 
  理解式教育有什么特点? 
  1.理解式的教育教学追求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可调节的教学进度。是大步前进式的较快的教学进度计划。 
  2.理解式的教育教学是例题相对多,习题少。以理解为主,巩固较少。是以学生的理解能力为依据升级学习内容。 
  3.理解式的教育教学大量削减巩固性学习因而有了更多的研究和实践时间,让出了充足的时间鼓励学生的超前学习。 
  4.理解式的教育教学是提倡广博的对例如数学、语文、外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社会、音乐、美术、体育、时事、生物、木工、钳工、电工、烹饪、医学、农学、摄影、无线电、家用电器、计算机等等的众多学科的至少是一般理解式的学习。对于各科的学习,主张一般性的了解和深化式研究的多种选择的学习方式。 
  5.理解式的教育教学是以开卷为主进行考试。侧重于考核学生的理解和应用、创造能力,提倡学生进行论文式的研究和探讨。侧重于分析和研究能力的培养,提倡学生的学习应联系实际,主张形象化、创造性的学习。 
  6.理解式的教育教学力主学生以自学为主,强调教材必须适应学生自学。 
  理解式教育和巩固式教育有什么不同? 
  理解式教育和巩固式教育的教育目的是显然不同的。 
  以往的巩固式教育有一个误区,就是其目的是应试,而不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突出体现在教材中有过多的巩固性的练习、复习、记忆和考试。而这些只是和考试有关,而和真正的学习并无多大的关系,因为对于以前的知识记忆、巩固的不好,并不是继续学习的主要障碍,学生可以随时查看以前所学过的内容来联系继续学习的内容。而过分强调巩固性的练习、复习、记忆和考试,才是继续学习的一大障碍,因为它意味着学生将在某些问题上和时间上的徘徊不前,这可能也是学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另一方面,尽管以往的巩固式教育过分强调知识的巩固性,但这种并非因材施教的巩固性是盲目的,例如对于化学的巩固性学习,结果是学生们进入社会以后大约只有百分之一的人才能接触到化学,而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几乎等于白学了化学。因此,必须改变化学等学科的统一的巩固性学习为一般性的理解性学习。 
  而理解式教育的目的则显然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它强调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就因此而强调了教材的通俗易懂,强调了继续学习的重要性和知识扩展的重要性,强调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了对知识的系统性认识。虽然学生的知识巩固性相对来说要差一些,但他们在知识的进度、广度、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系统认识上的绝对优势弥补了这一不足。 
  如果用书法的形式去比喻他们之间的区别,那么巩固式教育像是正楷(速度慢、严谨而不适用)、而理解式教育则更像是行书(速度快、适意而更适用)。 
  让我们对这两种基础教育教学计划的不同处进行一下简单的比较: 
  巩固式的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去提供教材和组织教学,而是努力使学生的心理发展去适应现有的教材和组织教学,而理解式的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则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去提供教材和组织教学。 
  巩固式的教育教学强调的是年级内、班级内的学习进度的统一,而理解式的教育教学则强调年级内、班级内的因人而异的灵活发展的学习进度。 
  巩固式的教育教学实行的是走一步停三步式的较慢的教学进度计划,而理解式的教育教学则是大步前进式的较快的教学进度计划。 
  巩固式的教育教学由于强调巩固因而其教学进度难以改变, 而理解式的教育教学则追求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可调节的教学进度。 
  巩固式的教育教学是习题多,例题少。 而理解式的教育教学则是例题相对多,习题少。 
  巩固式的教育教学实行的踏步式的学习进度限制了学生的超前学习,而理解式的教育教学则让出了充足的时间鼓励学生的超前学习。 
  巩固式的教育教学由于强调巩固而被迫局限于少数学科(数学、语文、外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社会、生物等应试学科)内的学习。 
  而理解式的教育教学则是提倡广博的对例如数学、语文、外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社会、音乐、美术、体育、时事、生物、木工、钳工、电工、烹饪、医学、农学、摄影、无线电、家用电器、计算机等等的众多学科的至少是一般理解式的学习。 
  巩固式的教育教学以学生的学习巩固结果为依据升级学习内容, 而理解式的教育教学则是以学生的理解能力为依据升级学习内容。 
  巩固式的教育教学是以闭卷为主进行考试,侧重于考核学生的记忆和熟练能力, 而理解式的教育教学则是以开卷为主进行考试。侧重于考核学生的理解和应用、创造能力, 
  巩固式的教育教学习惯于限定学生死记硬背现成的答案,看重记忆能力的培养, 而理解式的教育教学则是提倡学生进行论文式的研究和探讨。侧重于分析和研究能力的培养。 
  巩固式的教育教学下的教材难以理解,学生学习依赖于教师的讲解,
 而理解式的教育教学则强调教材必须适应学生自学,力主学生以自学为主。 
  巩固式的教育教学限定学生的学习在教材内发展,多为抽象化,教条化, 而理解式的教育教学则提倡学生的学习应联系实际,主张形象化,创造性的学习。 
  巩固式的教育教学为巩固学习所困扰,基本无研究和实践时间, 而理解式的教育教学大量削减巩固学习因而有了更多的研究和实践时间。 
  巩固式的教育教学只有统一的深化式的巩固学习方式。 而理解式的教育教学对于各科的学习,主张一般性的了解和深化式研究的多种选择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心理发展、理解、容纳能力究竟有多强? 
  这本身就是一个最值得研究、最值得实践的问题。一般来说,现在的学生完全可能在小学毕业(六年级)时学会至少大部分初中(九年级)的学习内容,完全可能在初中毕业(九年级)时学会至少大部分高中(十二年级)的学习内容,也就完全可能在高中(十二年级)毕业时学会至少大部分大学(十六年级)的学习内容。这一点至少可以在一些跳级的学生身上得到验证。 
  那么,是谁阻碍了教育教学的快速发展,使得它大大落后于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呢?恰恰是多年来我们忠实执行的教育体系本身。 
  为什么必须实行理解式教育? 
  如果我们继续实行巩固式的教育教学,中国人民素质的提高只能得到常规式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素质要想赶超发达国家人民的素质,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于需要一个更加漫长的时间。要想尽快提高全体中国人民的素质,就必须尽早的实行理解式的教育教学。 
  怎样实施理解式教育? 
  首先要全面宣传理解式教育,只有思想认识上的广泛和深入,才能确保理解式教育的正确实施。 
  其次要编写适合实施理解式教育的教材,这种教材必须适合于学生的自学,应配有大量的说明和注解,也应配备辅助教材,并注意与其它学科的知识扩展性。 
  其三要因材施教,理解式教育的本质是在学生理解能力许可的情况下不断加快学习进度和扩展学习内容。这就要求学校、教师必须因材施教,在掌握大多数学生的理解进度的同时,也应积极鼓励优等生的超级发展,对后进生进行专门的辅导。可以说,理解式教育对因材施教的要求更为迫切。 
  其四,实施理解式教育后,学生在学习进度、班级组合等诸多方面将会有更多的变化。 
  实行理解式教育以后会有什么效果? 
  如果按现有的教材内容,实行理解式的教育教学,一般只需九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完成现有的十二年的学习内容。 
  如果我们真的打算“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毛泽东语),那么只要我们适当调整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在校人数,中国人普遍二十岁以前大学毕业完全成为可能。这也是以往许多仁人志士的希望所在。 
  仅就这一点来看,实行理解式的教育教学的意义就十分的伟大。中国的农村至少有80%的学生不能入高中,这里固然有其它一些原因,但是缺少校舍、设备、师资等基本建设的确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而实行理解式的教育教学,大约九年的时间就可以完成现有的十二年的学习内容,仅仅在师资方面做一些调整就可以实现普及中国农村的高中教育。 
  就是说,如果按现有的教材内容,实行理解式的教育教学,只需我们拿出普及初中的财力就可以普及高中,只要我们拿出普及高中的财力就可以普及大学。这是一个多么诱人的教育发展计划! 
  如果我们不打算改变以往年龄和年级的衔接,理解式的教育教学仍然可以极大的提高全体中国人民的素质。 
  由于理解式的教育教学可以节省大量的授课时间、因此: 
  其一,它为我们提供了扩展基础知识的时间。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木工、钳工、电工、农学、烹饪、医学、摄影、无线电、家用电器、计算机(尤其是其广泛的软件)乃至中华传统文化(这方面我们还不如台湾)都有待于我们(包括教师)去广泛的学习。 
  其二,它为我们增加广泛开展各种实践的时间。我们不是普遍认为中国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吗?现在有了充足的时间供我们准备用具、动手实践,乃至走向社会去实践。实践,既是对知识的运用过程,也是对知识的再巩固和再提高的过程。当然,这也为某些学生对原有学科的深造提供了时间。 
  其三,它为我们提供了系统的整理知识的时间。如此,初三和高三的学生也有了充足的系统的整理知识的时间。而且许多人认为,高年级的学生更容易解决他们在低年级时不易深入解决的问题。而我们以往强迫他们在低年级深入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浪费了多少时间啊? 
  当然,仅仅实行一个理解式的教育教学还是不够的。 
  其一,还必须强调教育科学是教育事业的第一生产力教育教学发展变化的根本在于是否重视改革,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教育科学就可以说是教育事业的第一生产力。一个国家、一个团体、一项事业,不进行改革就只能是落后和停滞。只有广泛开展教育改革新观念的讨论和推广,大胆进行教育教学的科学研究、实验和推广,高度重视和奖励教育教学上的发明与创造,才能促进基础教育飞速发展。多年来,基础教育界漠视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上的发明与创造,是造成基础教育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其二,必须编写适合学生自学的教材 
  教育的发展趋势是要创建自学化、学习化的社会。教材的编写要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自学,既必须有详尽的说明和注解。而当前教材的编写还不利于学生的理解,甚至于也不利于教师的理解。 具体表现在大多数教材不适合学生的自学,教师也必需借助教材参考书才能(甚至还不能)较为顺利的进行备课。 
  其三,必须编印和广泛发行能分别适合于幼儿、小学生、中学生和成年人(家庭)的基本文化生活需要的,包括生理健康、社会生活、文化常识、科学常识等公民常用的、必备的基本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系列丛书《公民必备文化丛书》。有必要根据《公民必备文化丛书》的内容摄制出相应的系列录像片,并通过各级电视台的播放和发行,使全民族受到更为广泛、深入和持久的宣传和教育。 
  总之,,哪一国先采用理解式的教育教学,哪一国人的素质就会领先超出其它国家人的素质。 
  每一个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教育事业的人都应该为此而疾呼、呐喊!

  • 上一篇文章: 平民教育与精英教育——纪念晏阳初先生

  • 下一篇文章: 知识经济的学生观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一个纯粹自由主义…[51]

  • 张文木:虚无主义与教条主…[56]

  • 冯友兰:对于人生问题的一…[81]

  • 冯友兰:人生术[56]

  • 冯友兰:哲学与人生之关系…[74]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第二大脑》出版上市,田…[4]

  • 涂子沛:我对新版GPT的体验…[5]

  • 安德罗波夫仅执掌苏联15个…[6]

  • 张文木:历史的经验值得注…[7]

  • 《求是》集中刊发5篇文化遗…[10]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