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强国之路 >> 经济建设 >> 正文  
  香港中企的致命问题         ★★★
香港中企的致命问题
[ 作者:佚名    转贴自:《香港商报》    点击数:1553    更新时间:2004-01-20    文章录入:admin ]


  中资企业的致命问题就是人的问题。中资拥有除人以外所有的有利条件和各种特殊资源,遗憾的是中资在与港资、洋行的竞争中却占不了优势。不但占不了优势,多数企业管理混乱、效益低下,近些年来破产倒闭的不曾间断。中资企业问题值得认真地思考与讨论。中资企业不应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中资企业应该是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纽带。中资企业应该是中国企业中的楷模。中资企业应为国家创造价值。

  中资企业的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股东虚置。中资企业的真正股东多数是政府和内地企业。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内地并未找出好办法。由谁来行使股东权力?如何行使股东权力?一直没有妥善解决,于是,股东形同虚设。股东权力最终落在董事会和总经理手上。股东在企业管理中是最根本的管理者,他决定企业发展路向、聘用管理层、确定利益分配。股东虚置的后果就是企业发展思路混乱,干部聘用没有原则,利益分配失去公平与公正等等。

  二是干部当家。中资企业在干部使用方面略有好转,即年轻化和专业化强了。但是,仍是干部当家。这是中资企业的致命伤。无论是没有多少专业知识的老干部,还是有些专业知识的年轻干部,毕竟是干部。干部者,公务员也。这是中国市场经济的最大误区之一。企业的主管和管理层,应由市场中最优秀的企业家和专业人士充当,这是保证企业管理质素的唯一办法。然而,由于股东虚置,没有有关心股东利益。谁来当家的问题,成了官场游戏的一个部分。因此,中资企业的管理层缺乏水平、稳定和连续性。这使得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十分顾虑,不敢放手投资中资企业。此外,干部们关心的是政治,即前途,而经营业绩对于前任的影响微不足道。于是,精力和才干主要用在处理各种非业务的关系上,这使得中资企业领导在管理方面乏善可陈,在交际方面光芒四射,形成境外企业一道奇怪的风景线。

  三是家奴待遇。这个情况近年来已经开始好转。不过这个好转只是在工资待遇方面而已。政治上的不信任依然如故。五年轮换,不许本地化等等问题仍得不到解决。有人笑问某领导,五年能够制造一个李嘉诚吗?领导说,五年以后我还不知道在哪里,是否制造李嘉诚关我何事?政治上不信任,经济上刻薄,导致管理层心理上扭曲。腐化堕落贪污贿赂层出不穷。想一想看,在业绩无足轻重的时候,管理者唯一的选择便是在五年中积累政治资本和经济资本,做日后打算。在这样的心态下,很难指望管理者在管理方面创出惊人成绩。也由于这种家奴待遇,许多中资企业领导在外风光,入内则低声下气,稍不小心,一封匿名信便了结了前程。

  解决中资企业人的问题的几点建议:

  首先,明确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就是创造价值。通俗一点说就是盈利。这是中资企业用人的根本原则。至于资历、学历、关系等等只是参考的指标。是否有创造价值的能力,要看过往在市场中的表现,而非其他。创造价值应是考核的最重要指标。

  其次,打破各种限制,包括级别、行业、地域等等的限制。史美伦出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是一个好的开始。应允许外国人、港人、中国内地的优秀企业家、专业人士竞逐中资企业的CEO和各级管理者的职位。

  再次,按劳取酬。所有人,不论是内地派出干部还是外国人、港人都应按其劳动的价值给予报酬。不应有任何的歧视。行政、管理部门应为商业行为提供便利,不要设置无数的关卡,如通行证问题,如五年期限问题,如此等等。中国如不解决家奴待遇和家奴歧视问题,中国永远不会产生世界级的企业家,中国将面临优秀人才和资产迅速流失的问题。

  最后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中资企业管理问题体现了政府行政管理问题。这里面有深刻的哲理问题。管理是为了创造价值,管理是为了提高效率,管理是为了建立秩序。管理不是为了制造权力,管理不是为了限制自由,管理不是为了安排就业。遗憾的是,由于一些基本问题都缺乏讨论和共识,这些问题的解决变得遥远和漫长。事实上,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管理如果不能跟上,必须成为绊脚石。确有必要认真思考和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 上一篇文章: 信用危机关系民族存亡

  • 下一篇文章: 朗讯的教训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52]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6]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9]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4]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9]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6]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52]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2]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6]

  •  
     相 关 文 章
  • 人的八大心理弱点[3674]

  • 中国的特色和国民性的弱点…[1991]

  • 变质的“礼尚往来”掩盖受…[1002]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