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强国之路 >> 文化发展 >> 正文  
  关于华夏传统与人类认识——借由文化谈起         
关于华夏传统与人类认识——借由文化谈起
[ 作者:于学强    转贴自:人民网    点击数:1455    更新时间:2004-01-17    文章录入:admin ]


  愿籍此篇与所有关注祖先传统和传统文化的优秀子民同思共虑、同行共勉。攒集如下观点,以供诸位指摘或讥嘲。

  1、文化,是实践领域最广;时代象貌最真实、完整的人民大众对最贴近生活、最现实的--现实中最突出及至最不突出的;科学理念浅化到惯常状态下(随生活用品渗入)最扎实、实用的;情感交流中最敏感、深刻的直至社会体制上最细微、晦涩的……事物及其发生,取得种种狭缢浅显的或广域深邃的;或是正统、非正统;有渊源、无渊源的……有关真、善、美的感觉感悟或是洞察。当这些个人思想中的积极涌现以文字及某种范式的形式发泄并传播给另一些人时,就形成了文化。

  文化应该是包罗万象、点滴攒聚的时代写照。如果说理论或学术是思想框架,那么,文化便是覆盖其表的皮肤。前者是否完美、自然;是否历经风云变换依旧年轻、强壮,都要依赖于后者--众多受其引领、“围护”的最直接、广泛和边远的实践者,对其逐步积累、拼凑、填塞和着色从而形成可观性样貌的展示与审度。因而,文化的历史意义就在于,它对传播圈之内的种种文明进步和革命风潮初步发芽、萌荫所起的温床与晴雨表的作用。也正因如此(文化创作者、创作对象以及传播对象的现实性和广泛性),文化本身只能是嶙嶙总总、挥洒自若的社会化文字留存。它在某个时代上有总体的主流氛围和形成主流的脉搏与形式,但它本身并不具备明确的主导思想。--否则,它就不再是文化,而是上升为学说或理论的意识系统了。

  2、传统,简单而言,就是一种对某一地域的人群的存在被证明是有效和负责的精神主宰。它以零散、圆韧和普遍的形式蕴藏在生其养其并取用于其的自然领地和繁盛不衰的人群之中。它上至宗教、社稷,下至生活习俗;大到思想体系,小到格调情趣;远可追至祖先创造文字,近可随意出入五官七窍。表面上,传统是一种流淌于文字底下(如:四书五经)、散布在街景市集之中的古旧风气。实事上,传统就是一个人的血肉之躯,一种禀赋了始祖历经千万年磨砺、适择从而恒固、传延至今的优秀神经脉络。传统的根里就是一个人的思维思辨模式。

  3、人类认识发展到今天,曾经阻碍人们躯体行为的道道疆界已被自由飞翔的意识活动和知识空间彻底打破——高可攀临星系,深可撞入核内。传统的眼见为实,已被凿凿证据取而代之。足不出户,可确知脚下地球之大小、生命种类之繁盛;可获知地球体态之完美、相容链条之严整。千百年来,智慧的人类已从各局部、较单纯的武装冲突和领地扩张,完成了整体规模、全面范畴的智慧较量与溶炼。至于,谁胜谁败、孰是孰非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人类各邦都尝到了喜怒哀乐、恨透了悲欢离合。都在全身心地享用人类共创的意识财富,积极、合作地展望未来。毕竟,人们都已深深认识到地球是一个生息养息的大家园,所有的智能、非智能;生命、非生命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4、几千年、特别是近百年来,人类经过相互间对智慧所得和本性欲望的膨胀、渲泄与竞争、交融。而今,能清晰地代表世界文明源流,独树人类思维最高标帜的,无外乎东、西两方。东方以恒持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为根,西方以数度拓取物性认识的欧属民族为本。我们这方着眼于人与人的沟通,以情至德至圣,追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意欲透过人文参悟天理。西方则着眼于人与物的沟通(理解),以对现实的索取和物性创造为智力追求。前者突出整体利害、以大局为重,后者恪守个人利益、崇尚自由自在。

  5、正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河东河西,尽随天意(自然发展)。历史总归是由全体人类合力创造、共同承纳的。它不会一成不变地偏爱、适随或依赖于任何一方。随着地域性文化的千古传承和渗透,随着世界性学术交流的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随着人类认识领地的变迁与成熟。拥有着上下五千年文明传统和华夏地域禀赋的东方民族,必将因其繁盛不衰、地造根深的子民;必将因其拥有更适天然、最适现实时境的极广域思想思辨模式及其流于日常的优厚内容,而重新焕发出大统一意识的灿烂光辉、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毕竟,是世界自然的分划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本位意识,而自然的世界却无法人为分离。共同的认识追求,互补的功能与责任。时移境迁,此强则彼弱,此削则彼长。以东、西方为标帜的人类两大精神内核及其意愿,终究要完成历史性的对撞,终究能擦出希望的火花,也终究能点燃人类下一阶段同行共进的火把。

  只待时间归溯从前,让自然统划过去,“实在”必会重归本原。到那时,各观集于一面,观念贯通概念。感觉再多,只因一机;视界虽丰,渊于一理。如是,人类将会彻底沟通自然,彻底满足“意识存在”的天赋欲望。使自己以更加长远、更加全面且更加有效的设想与手段,去享用、改造和维护自然;千秋万代、生生不息地拥有、存在于这片循环、繁衍着人类躯体与梦幻的多彩世界。

  • 上一篇文章: 概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

  • 下一篇文章: 我所崇尚的对待文化的精神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大疆创始人汪滔:我欣赏乔…[52]

  • 世界第一的大疆无人机,想…[50]

  • 张文木:关于中国人口问题…[60]

  • 蔡崇信对话张忠谋|面对宏…[57]

  • 任正非:全面提升软件工程…[55]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传…[6]

  • 走向安国、人道与和平——…[9]

  • 张文木:谈文化自信,而又…[14]

  • 张文木:政治人物安危与国…[18]

  • 张文木:诱倒对手的最佳方…[15]

  •  
     相 关 文 章
  • 儒学的人文精神[1896]

  • “儒学与中华民族精神”学…[1902]

  • 儒学是中国文化的主流吗?…[2086]

  • 概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2222]

  • 中华传统文化究竟价值何在…[1812]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