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科学精神 >> 科普播种 >> 正文  
  王兴兴:为科技树再添枝桠         
王兴兴:为科技树再添枝桠
[ 作者:佚名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33    更新时间:2025-03-01    文章录入:admin ]

 

编者按:

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浙江的科技型企业家们正是凭借着对科技的执着追求和不断创新,引领着浙江经济迈向新的高度。

省科协、省工商联、浙报集团、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省国有资本联合推出专题《领航新质生产力——2024浙江省科技型企业家》,聚焦浙江省科技型企业家,打造科技型企业家创新生态树立典范。他们的故事,是浙江科技型企业家群体的缩影,也是浙江经济创新发展的生动写照。

今天推出的是案例·内驱篇《王兴兴:为科技树再添枝桠》。

 

人形机器人概念大热,宇树科技成为明星企业。

步入展厅,不同版本的机器狗“一字排开”,展示着它们的强大能力。入口左侧机器狗演示碰撞摔倒后自动恢复站立能力,抬腿用力踹向机器狗,尽管十分用力,却见机器狗依然稳如泰山,只好手动将其“放倒”,模拟“四脚朝天”摔跤场景,结果机器狗自己挣扎着站了起来。这方惊叹声未歇,中央的空地上又传来“踢踢踏踏”的脚步声,人形机器人迈着有力的步伐,精准站到新朋友面前,来了一支优雅热情的硅基生物“欢迎舞”,场面一度热闹非凡。

这里,便是王兴兴的“机器人宇宙”雏形。

 

半年“从0到1”研制人形机器人

王兴兴对科技的热爱可以追溯至少年时期。从手工绘画、雕塑,到机电类的航模、电子电路、涡喷,再到化学类的充电电池等无一不涉猎,“我记得在小学时候,曾因为一时兴起拆了四驱赛车的绕线,后将拆下的线并联后重新绕制,发现电机的转速比此前快很多。再大一些,我还用铁皮、漆包线和磁铁手工制作过一只直流电机。”

这颗热爱的种子,在他心中悄然发芽。进入浙江理工大学求学,王兴兴翻阅了数本神经网络、人工智能相关书籍,爱不释手,在大一时期就独立制作出一台人形机器人,但他很快发现当时的技术水平很难驾驭复杂的机器人,于是开始转向研究四足机器人,“不过,在做科研项目的过程中,我意识到我的研究深度还不够,所以决定去读研。”

2013年,王兴兴考入上海大学,读研期间依然“死磕”机器人的研究,并开发出一款低成本、高性能的四足机器人XDog,荣获上海机器人设计大赛二等奖,引得市场高度关注。彼时,大疆曾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但王兴兴选择了同样拥有机器人梦想的个人投资者尹方鸣,并凭借他提供的200万元天使投资,成立了宇树科技,迅速在行业内崭露头角。

2017年10月,宇树科技第一款商业化四足机器人Laikago公开亮相,成为机器人科研领域首款能买得到的电驱四足机器人,高校、研究所、企业实验室纷纷前来询价采买,宇树科技也有了自己的首批商业订单。

2019年,AlienGo发布,这是宇树科技发布的能够实现后空翻的四足机器人,也是当时世界上尺寸最大且质量最重的机器人,斩获数百台订单。2020年,宇树科技发布体积更小、售价也更便宜的教育版四足机器人A1,10万元的售价击穿了当时入门款四足机器人的底价。2021年6月,宇树科技消费级四足机器人Go1发布,售价低至1.6万元,首次尝试面向大众消费市场,单年累计实现出货量近千台。2022年6月,工业级四足机器人B1发布,能够参与包括电力巡检、消防救援等行业级场景。2023年7月,Unitree Go2四足机器人发布,起售价仅9997元……

回望宇树科技的发展历程,创新力尤其引人瞩目,几乎以年为单位给世界以惊喜。进入2023年8月,宇树科技更是发布了公司首款通用人形机器人H1。而令人惊叹的是,宇树科技探路人形机器人是在2023年初,换言之,宇树科技“从0到1”研发首款双足机器人只用了半年时间。王兴兴透露,其中全职投入的研发成员只有3位,加上四足机器人团队的支援力量,总研发团队不超过10人。“这样说来,可能很多业内同行不相信,我们也时常觉得不可思议,但这其实得益于我们此前在四足机器人领域的技术沉淀。”

 

将技术储备作为习惯

值得关注的是,宇树科技一直以来都是一家习惯于储备技术的企业。

聊起“成名”,众所周知的是,宇树科技自2021年牛年央视春晚后高频亮相国内外大舞台,包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2023年Super Bowl(超级碗,美国最受关注体育赛事)的赛前表演、2023年的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等。却不知这一切的起点——在“牛年央视春晚”的亮相,颇具有偶然性与戏剧性。

当时,央视为在春晚中呈现一场机器人表演,向全国几乎所有能做机器人的公司发出邀请,提出了他们的诉求。当时只有宇树科技能够满足,“他们不仅需要机器狗自己跳舞,还需要走队形,配合人的舞蹈,这些都需要程序的配合。”虽然当时他们的机器人并不直接具备这些功能,但相关技术早已有所储备。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机会也是留给有准备的机器人的。因此,宇树科技在全国范围内“一炮而红”。

如今,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已经历经四度迭代,从最初的学会走路、上下楼梯、跑步,到现在学会跳舞,“最新版本的人形机器人已经可以用电机驱动,并学会了后空翻。这是全球第一次电机驱动机器人可以做后空翻。”

王兴兴透露,目前宇树科技已与汽车等多个产业合作方探讨适合人形机器人的工作岗位,“未来,我们或许会根据工作岗位和场景需求的不同,为它们安上不同的机械手。”

 

“比昨天做得更好小组”

无论从创立年限,还是团队成员年龄来看,宇树科技都是一家极其年轻的企业。

宇树科技成立于2016年,这并不是做机器人的好年份。那时,大众对机器人认知极少,大多停留在科幻片层面,极少有人觉得这能够走入现实乃至实现商业化,但王兴兴却毅然投身于此。

回看当时的选择与遭受的怀疑,王兴兴并不以为意,“初创阶段进入新兴行业或前沿领域必然会受到质疑,但创业的底层逻辑就是选择你认为值得做的、有价值的前沿方向,即便社会中的大多数人并不认同。”在他的逻辑里——全球有数十亿人口,哪怕再小的赛道,只要将其做到极致,公司生存不是难事,“相反,如果这个方向不被人怀疑,很多情况下说明你已经没有机会了,反而更要必须考虑自身能否在竞争力、团队、背景、技术和产品能力等多维度杀出重围,这也意味着更大的风险。”

王兴兴尤其喜欢“科技树”的说法,他说,他的人生理想就是能够为人类的科技树再添枝桠,“人一辈子数十载,留不下什么,只有科技进步,才能被留下。”只可惜,“科技树”不能作为公司名,这才有了“宇树”之名。

而今,我们看机器人,泡咖啡拉花、智能讲解、外卖配送……应用场景相较从前已丰富许多,但王兴兴仍表示:“在全球范围内,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发展都还比较缓慢,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够用,但机器人与AI的研究差了至少10年。不过,机器人领域硬件门槛高、人才基数少,整体节奏难免慢很多。”

“目前,AI和机器人结合的技术临界点还没到,整体技术方案尚未跑通,不过,通用AI技术已经出现曙光,或将有更多人才加入‘具身智能’的研究,预期如果快的话,也许三至五年就可能达到临界点。”王兴兴说。

如今,宇树科技已经涵盖消费者市场、学校或机构研究市场,以及行业应用市场。王兴兴表示,未来,宇树科技仍然会向这三个方向发力,采取“每天、每月、每年比过去做得更好”的领先战略。

夕阳余晖映得世界一片暖色,机器狗们仍在不知疲倦地“工作”。王兴兴和他的宇树科技,正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在科技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人类的科技树添枝加叶。

 

 

在本书成稿之际,正值浙江全面部署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型企业家正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关键力量。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本案例集,能够让更多人了解浙江省科技型企业家的风采,激励更多人投身于科技创新和创业的伟大事业中。这不仅是对他们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科技发展的美好期许。

愿大家都能从这些科技型企业家的故事中汲取力量,以创新为翼,以努力为帆,在时代的浪潮中翱翔,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 上一篇文章: “清谈盛而晋室衰”——读《二程遗书》心语

  • 下一篇文章: 兵棋专家张国春语录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5]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8]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0]

  • 宇树科技机器人创始人王兴…[20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6]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3]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48]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0]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6]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