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中华英雄 >> 军事家 >> 正文  
  铁肩卫道,佑国丰碑 —— 纪念聂荣臻元帅诞辰123周年         ★★★
铁肩卫道,佑国丰碑 —— 纪念聂荣臻元帅诞辰123周年
[ 作者:部龙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47    更新时间:2025-02-15    文章录入:admin ]

 

 

今天是中华民族伟大的佑国元帅聂荣臻诞辰123周年。

正如一位哲人所说:“聂荣臻元帅的伟大不是语言可以描述的,他的传奇不是故事,而是他一生的经历所铸造的辉煌。仅凭‘两弹一星’的丰碑,便足以春秋千古。”

1899年12月29日,聂帅出生在四川省江津县吴滩镇(现重庆市江津区),那时正处于清朝崩溃的前夕。

聂帅的的名字是由父亲所取。按照聂家祖谱,他正好是荣字辈,而后,其父在《随身宝》“百福骈臻得双全”一句中就取“臻”字得名荣臻,字福骈,小名双全。

我曾听说过这样的话:留千金不如留一艺,留一艺不如留一名。

中国人有句话叫做:燕过留声,人过留名。可见留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得不重视。

或许是因为巧合,当我用《周易》《说文解字》等一些典籍、工具进行推演时,得出“聂荣臻”的名字有以下寓意:美花丰富,鹤立鸡群,德量荣达,百福并臻。

由史料可知,聂帅年少时,天资聪颖、好学善思,平时娴静少言,但与同学探讨学问时政时,却理通词达,慷慨激昂。老师曾评价其为:资赋不凡,终非池中之物。

可贵的是,聂帅不仅理论出众,更是在行动中领悟前行。

当中国在巴黎和会被辱,五四运动爆发时,聂帅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走向街头,抵制列强,抗议霸凌。很快,聂帅发现抗议无用,若想救国,必须学会本领,实业兴邦,于是,在1919年秋,他怀揣借来的三百大洋,踏上了前去法国的留洋之路。

和一些“职业革命家”不同,聂帅是怀着实业救国的梦想去的西方。因此,他先后去了蒙塔尔纪的橡胶厂、克鲁邹钢铁厂(主要是军工生产)和沙洛瓦大学(化工),拼命地学习知识,掌握工作技能。但是,他也尊重那些为了救国而努力的职业革命家,如蔡和森、蔡畅、向警予、陈毅等同学。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和这些革命者一起,自然会受到影响。在法国,赵世炎和陈毅等同学闹罢课运动,后被抓捕,即将被遣送回国。当此这危急时刻,聂帅用领事开的通行证,独闯芒特吕克炮台,利用外国人对中国人认不清的机会,机智勇敢的救出了赵世炎和另一个同学。

当时,赵世炎是留法学生的领袖之一。在聂荣臻智救赵世炎出狱的消息传开后,留法党组织一致认为——必须把聂荣臻这样的人,发展成为党的人。而后,功夫不负有心人,1922年夏,聂帅在刘伯坚和熊味耕的同志介绍下加入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3年,该组织在周恩来的建议下,改名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3年春,由赵世炎和刘伯坚介绍,聂荣臻成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以后,聂帅由实业救国转变成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救国,无论艰难险阻,一直为党奉献一生。

1924年9月22日,聂荣臻离开法国,奔赴苏联。当年10月,他进入东方大学学习。10月7日,他见到了观礼台上阅兵的斯大林。当时,年轻的聂帅心情澎拜,和叶挺等同学一起,刻苦学习努力训练,以优异成绩,受到了苏联教官的好评。

当时,斯大林修改了列宁的思想,正在排挤列宁的党中央重要人员,尤其是苏联红军的总政委托洛茨基。这个事件或许让明理善思的聂帅对苏联有了自己的看法。以致于在后来的广州起义中,他坚持自己的原则,保护叶挺,敢于直面苏联教官的错误。

当聂帅回囯时,“第三国际”的书记季诺维也夫找中国同志谈话,特别强调不要回国后把革命“搞左了”。

而对于已在苏联目睹过种种乱象的聂荣臻来说,他早将极左的危害记在心头。

后来,在“AB团”的肃反中,聂帅作为一团政委,牢牢把握原则,没有搞扩大化,保护了更多的同志没有牵联。这就是得益于在苏联学习的经验教训。

 

格局大,才能视野开阔。

聂帅在回国后面临两个选择,一是给时任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汪精卫当秘书,一个是去黄埔军校当教官。聂帅直接拒绝了前者,选择了去任教军校。后来,在黄埔的刊物上。他提出了“革命军人不要为十个钢洋而战,要为理想,为人民而战”的主张。对于黄埔军校的同学提升境界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四·一二大屠杀中,很多人都指责陈独秀的右倾思想,而实际上陈是执行了斯大林的意见,——不允许武装工农。这是历史的另一个问题,事实求是的讲,当时的领导人怎么能反抗苏联老师呢?

在若干年后,当康生说陈独秀“被三百大洋收买”时。聂帅仗义直言:“陈独秀是三百大洋能收买的吗?”

长征开始后,有一派意见说,“让毛泽东留下打游击”,毛主席不干,一定要跟主力红军走。可是当时毛主席没有决定权,而且还生了病。聂帅当时是一军团政委,对毛主席非常敬重。二话不说和林彪军团长一起去找毛主席,力请毛主席随老部队一起走。找来几个身强力壮的战士,抬上担架。有人说,如果不是长征初期的担架小组,也就不会有遵义会议上的重要转折和伟大成功。

抗日战争爆发后,聂帅孤悬敌后。

其时,三千将士深入华北敌军重地。硬是开创了国共两党共同认可的抗日模范根据地。日本“名将之花”山地战专家阿部规秀也被聂帅部队打成重伤,死于黄土岭战役。可以说是在正面战场打死日本鬼子中将的有二个人——一是聂荣臻元帅,一个是传作义将军。历史的机缘巧合,后来这二位伟人,和平解放了北平。

抗美援朝战争中,聂帅是代总参谋长,他坚持原则,除了采购苏联的武器装备军队,坚决让苏联给我国提供完备的军工产业基础设施,苏联同意了。到抗美援朝结束时,我国已经能生产常规的武器了,并且仿制创造了我国的独立军工体系。

在原子弹的问题上,很多人不敢向苏联提,只是说核电站和平使用。聂帅据理力争,又逢国际局势动荡。让赫鲁晓夫痛快的支持了一把。可以说,如果聂帅没有直接的向苏联要求提供制备原子弹的设备、设施,二年后,当苏联撕破协议时,我国的原子弹计划将成为泡影。

 

一次,一个老红卫兵跟我讲:“都说‘文革’不好,那‘两弹一星’不是文革期间造出的吗?”

我本来不想说什么,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我说:“你知道‘文革’中造反派曾抢走核武器的图纸资料吗?你知道赵九章是谁迫害死的吗,你知道聂帅为了保护各核基地,请傅崇碧派部队武装保卫吗?你知道为什么钱学森等科技工作者都穿上军装当了解放军吗?”......等等。当然,我相信这应该不是聂帅一人冒险就可完成的,没有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支持此事难为。但是,无论如何,“两弹一星”的成功绝不能算是‘文革’的功劳。

功过是非,历史记载。

今天我只想对聂帅说:您的功勋,天知道,人民知道,中华民族记得。

您可以笑傲苍穹了。

曾经我写过一首诗献给聂帅的,今转送有缘。

“厚道智深聂荣臻,献身共产主义真。春秋无须多着墨,两弹一星佑华根”

伟大的聂荣臻元帅永垂不朽。

 

  • 上一篇文章: 在纪念聂荣臻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 下一篇文章: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低调简朴,临终留下三条遗嘱,中央只同意了第三条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5]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8]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0]

  • 宇树科技机器人创始人王兴…[20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5]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3]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47]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39]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5]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