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中华英雄 >> 军事家 >> 正文  
  在纪念聂荣臻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纪念聂荣臻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 作者:江泽民    转贴自:《人民日报》(1999年12月18日第1版)    点击数:47    更新时间:2025-01-31    文章录入:admin ]

 

 

在纪念聂荣臻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七日)

江泽民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座谈会,纪念聂荣臻同志诞辰一百周年。聂荣臻同志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深受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尊敬与爱戴。我们追忆他光辉战斗的一生,学习他的革命思想和崇高风范,将会激励全国人民更加奋发前进。

聂荣臻同志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坚强的党性原则,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他在青年时代就开始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五四运动时他在家乡参加学生爱国斗争,后来赴法国、比利时勤工俭学,在那里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一名共产主义者。他曾到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苏联红军学校学习,回国后参加黄埔军校工作和北伐战争,参与创建革命军队的政治工作。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下,他协助周恩来同志将上海工人纠察队转入地下斗争。他参加了南昌起义,并参与领导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转赴香港、上海、天津,继续开展白区斗争。在中央苏区反“围剿”的斗争和艰苦卓绝的长征中,他坚决拥护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和主张,同党内的“左”倾错误和张国焘的分裂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他长期领导一个军事战略区的工作,始终不渝地为实现党赋予的各项任务而忘我奋斗。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夙兴夜寐,公而忘私,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付出了大量心血。他一生坚信党,坚信人民,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身处逆境,也从来没有动摇过。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十分关心着国家和军队的建设事业,关心着祖国的统一大业。他为共产主义事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共产党人学习的楷模。

聂荣臻同志具有非凡的革命胆略和军事才能,是我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家和政治工作领导人。在红军时期,他参与指挥了攻克漳州、血战湘江、强渡大渡河、夺占腊子口等重要战役战斗,斩关夺隘,屡建勋劳。抗日战争中,他参与指挥平型关战斗,率部参加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他善于把握战略全局,把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方针和各项政策同具体的斗争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根据地建设和战争局势的发展。他领导创建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曾被党中央誉为“模范抗日根据地和统一战线的模范区”。解放战争中,在党中央部署下,他从晋察冀抽调大批部队和干部赴东北开辟根据地,指挥华北军区部队实施正太战役、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等一系列重大作战行动,牵制并歼灭了大量敌人,实现了华北和东北两大战场的紧密配合,促进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他长期担任或兼任我军高级政治工作领导者,对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有很多建树,这些建树至今对我军思想政治建设仍有着指导意义。他丰富的军事实践经验和见解,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聂荣臻同志是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卓越领导者。建国后,他长期主管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和国防科技工作,协助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为祖国科技事业特别是“两弹一星”事业的发展,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开拓性、奠基性工作。60年代初,在国家经济发生严重困难、苏联撤走专家和停止一切技术援助的情况下,聂荣臻同志力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继续研制导弹、原子弹。在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等的领导下,他组织开展全国范围内的大协作和科技攻关,使我国的导弹、原子弹、氢弹很快试验成功,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和科技实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他认真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狠抓科学管理,培养和造就了一支能吃苦、能攻关、能创新、能协作的科技队伍。他领导制定了被邓小平同志称为“科学宪法”的“科学工作十四条”,为我国科技事业和国防科技事业走上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

聂荣臻同志一生胸怀坦荡,光明磊落。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作风正派。毛泽东同志曾称赞他为“厚道人”。他实事求是,不尚浮华,反对空谈,踏踏实实为党工作。他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从不居功自傲,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严守党的纪律,坚持原则,维护团结,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聂荣臻同志的高风亮节,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尤其是高级干部都应努力学习和发扬。

我们深切缅怀聂荣臻同志,纪念所有逝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和继承他们的革命精神、先进思想、优良作风和崇高品格,把革命的火炬和接力棒一代一代传下去,更好地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新的世纪创造出无愧于前人的辉煌业绩!

 

《人民日报》(1999年12月18日第1版)

 

  • 上一篇文章: 深思断行与一思而行

  • 下一篇文章: 铁肩卫道,佑国丰碑 —— 纪念聂荣臻元帅诞辰123周年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5]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8]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0]

  • 宇树科技机器人创始人王兴…[20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5]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3]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47]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39]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5]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