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中华英雄 >> 政治家 >> [专题]和平崛起 >> 正文  
  马英九之父马鹤凌:毕生致力于国家统一,遗愿强调中华振兴       
马英九之父马鹤凌:毕生致力于国家统一,遗愿强调中华振兴
[ 作者:佚名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105    更新时间:2024-11-17    文章录入:admin ]

 

 

马鹤凌,1919 11 月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天马乡,祖籍湖南省衡东县。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曾学政治、从军、辅导青年、办党,并为反独促统奔号海内外。

1935 2 月至 1940 1 月,马鹤凌就读于衡山岳云中学,

在学习上,他展现出了非凡的才智和勤奋,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深受师长和同学的赞誉。除了学术成就,他对体育运动同样充满热情,积极参与各类体育活动,展现了出色的运动才能和团队精神。在校园生活中,他不仅在课堂上求知若渴,更在课外积极参与学生运动,投身于抗日救国的爱国行动中,他的心中始终怀揣着对国家的深厚情感和对未来的宏伟蓝图,立志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1941 年,马鹤凌考入国民党重庆南温泉中央政治大学第十一期,毕业前夕,他响应“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从军。1948 年,他到了台湾,1949 年又携妻女赴香港接老母亲。在港短暂居住期间,马英九于 1950 7 月在香港出生。

1951 年,马鹤凌举家再去台湾。投艰赴台后,马鹤凌先生,一位对国家复兴充满热忱的杰出人士,早年在政治与军事领域均有卓越表现。他不仅曾担任蒋介石先生的侍卫官,亲历重大历史时刻,还积极参与蒋经国先生领导下的“救国团”,为国家的振兴与青年的培养倾注心血。马鹤凌先生的一生,是对国家未来不懈努力的生动见证。他先后任国民党阴明山党部书记、国民党台北市党部第 2 组和第 3 组组长、国民党公路党部设计委员、中央委员会秘书处秘书、国民党知识青年党部书记长、台湾当局“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第四组主任等职位,培养教育出了许多优秀青年学子。

1981 5 月至 1986 4 月,马鹤凌任国民党台北市党部副主任委员。1986 年,他任国民党中央考核纪律委员会副主任。在台湾政界任职 40 余年后,他于 1992 年退休。

在重庆政治大学学习期间,马鹤凌与秦厚修女士的相遇,如同两颗流星在浩瀚的宇宙中交汇,擦出了爱的火花。他们的结合,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牵手,更是两颗心灵的相濡以沫。他们育有 4 1 男,女孩子均定居美国。

马英九,这位出生于1950713日的香港之子,在他幼年时期便随家人跨越海峡,定居于台湾这片热土。在其成长的过程中,马鹤凌先生不断地以晚清杰出政治家曾国藩的名言来激励和教育他:“惟天下之至诚胜天下之至伪,惟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这句话深刻地影响了马英九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引导他以真诚和朴实的态度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追求至诚至拙,以质朴无华的品格超越世间的虚伪与机巧。

在马鹤凌的培养下,马英九连续两届竞选台北市长成功,并于 2005 7 月当选为国民党主席,2008 年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

马鹤凌生前常常对儿女描述故乡的情景,以眷恋故乡情怀。他还将“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作为祖训,以此来教育子女。马英九办公室的墙上挂着的那幅字:“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就是马鹤凌将这句话作为祖训,以此来教育子女。而马英九也时常以此来激励自己。马鹤凌生前时时以“明强诚正,孝友贤良”提醒自己,并以这 8 个字对子女和孙辈进行人格教育。

在马鹤凌先生的一生中,我们不仅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和个人奋斗的轨迹,更看到了他对家国情怀和民族统一的深切期望。他的生命历程,是对后人的宝贵启示,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时代背景,都应怀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族未来的责任感。

马鹤凌先生的坚持和努力,特别是他对儿子马英九的教诲和影响,展现了家庭教育在塑造个人品格和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他所倡导的“至诚胜至伪,至拙胜至巧”的理念,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也是对社会风气的一种期许。

在今天,我们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选择,马鹤凌先生的故事激励我们要坚守信念,勇于担当,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贡献力量。同时,他对两岸统一的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也是值得我们继续探讨和推动的课题。让我们以马鹤凌先生为榜样,继续为实现民族的和谐与繁荣而努力。

 

  • 上一篇文章: 马英九父亲马鹤凌:至死不忘两岸统一

  • 下一篇文章: 广州贵人——陈济棠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5]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8]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0]

  • 宇树科技机器人创始人王兴…[20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5]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3]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47]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39]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5]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