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科学精神 >> 科普播种 >> 正文  
  新一代载人登月火箭来了!采用了哪些革命性技术?       
新一代载人登月火箭来了!采用了哪些革命性技术?
[ 作者:佚名    转贴自:央视网    点击数:99    更新时间:2024-06-15    文章录入:admin ]

 

 

2024614日下午,未来将用于载人登月等任务的长征十号系列火箭,成功完成了一子级火箭动力系统试车,这是该系列火箭的首次系统级大型地面试验,对多项关键技术进行了充分验证,将为我国实现2030年前载人登月打下坚实的基础。

动力系统试车就相当于一次不起飞的发射。此次试车在航天六院101所进行,试车过程中,长征十号火箭的三台发动机正常启动、稳定工作、定时关机,各项参数测试正常。

 

未来可用于载人登月和执行空间站任务

 

长征十号火箭为三级半火箭,是为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研制的新火箭。火箭总长92.5米,起飞重量约2189吨,起飞推力约2678吨,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27吨,未来将可用于发射新一代载人飞船和月面着陆器,此外,长征十号还设计了另一种无助推器构型,可执行空间站航天员及货物运输任务。

按照后续研制计划,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将于近期再次开展第二次一子级动力系统试车工作,对其他工况进行进一步的验证,为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两个型号多种构型承担不同任务

 

长征十号系列火箭未来将承担包括载人登月在内的许多重要任务,据了解,长征十号将包括两个型号,具有多种构型。来看总台央视记者的独家解读。

长征十号系列火箭包括登月版和近地版两个型号,登月版主要用于执行载人登月任务,近地版可用于执行近地空间站任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徐洪平:登月版主要是用于运送登月的着陆器以及载人飞船到奔月轨道,所以它本身有两种构型,就是一个是打着陆器的,一个是打载人飞船的。近地版目前集中研制的实际上也是两款,它主要是用于空间站工程后面的运营发展这个阶段,主要是送人、送货。

长征十号系列火箭最大直径5米,沿用了新一代运载火箭模块化设计的理念,登月版和近地版根据不同的任务需要,可以选取相应的模块,像“拼积木”一样进行组装,研制更高效、组合更灵活、性价比更高。

徐洪平:发射奔月轨道,它需要的运载能力可能是更大,所以我们登月版它是一个三级半的(构型),所谓三级半就是一子级、二子级和三级,再加两个助推。那么在近地版研制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就把一子级作为一个它通用模块,二子级也做一个适应性的改制,这样一来,近地版就是一个二级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的火箭。

 

可重复使用还拥有智慧大脑

 

作为新一代的载人运载火箭,长征十号系列火箭都“新”在哪?采用了哪些革命性的技术呢?

为了优化空间站运营阶段的运营成本,用于空间站任务的长征十号近地版火箭的一级火箭按照可重复使用进行了设计,它的主发动机已经完成了十余次的可重复使用试验,研制进展顺利。

徐洪平:近地版的一子级可重复使用方案,前期也经过了陆地的缩比验证试验,以及海上的缩比试验验证,我们也期望早日能够进入工程的验证阶段。我们走出我们自己一些创新的一些方法,而且该方法应该可以在未来其它型号的研制中间借鉴使用,后来还可以发展出一些商业版的近地版火箭。

为了保障航天员的安全,长征十号系列火箭还拥有“智慧大脑”“智慧火箭”相关技术,会让火箭更加“聪明”。火箭在飞行过程中能够自主检测和排除故障,可以进一步提高任务的成功率。

徐洪平:那么我们在研制中间,把我们整个在研制中间可能想到的一些故障模式,在发生一些故障的时候,我们能够通过任务重规划,以及整个系统的重构来继续完成我们的既定任务。

 

  • 上一篇文章: 大师虽逝,风范永存——追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

  • 下一篇文章: 追记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侯伯宇:一年工作364.5天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5]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8]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0]

  • 宇树科技机器人创始人王兴…[20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7]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3]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48]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0]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6]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