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横向比较 >> 异国风情 >> 日本 >> 正文  
  劳动教育 日本学生成长必修课       
劳动教育 日本学生成长必修课
[ 作者:杨秋月    转贴自:中国教育报2020年9月4日5版    点击数:810    更新时间:2021-11-21    文章录入:admin ]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一项基本技能和品质素养,无论何时何地,都需要予以重视。二战后,日本就确立了智、德、体协调发展的教育方针,在1947年制定、2006年全面修订的《教育基本法》中对劳动教育相关的内容进行规定,提到为了实现“完善人格”等教育目的,要完成“重视教育与职业和生活的关联,培养尊重劳动的态度”等教育目标。

  如今,日本的劳动教育在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阶段的课程方案中都有不同的规定,以不同的形式与途径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创造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幼儿阶段体验劳动。幼儿园作为劳动教育的起点,其主要目标在于确保幼儿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日本幼儿园劳动体验学习的活动形式主要有:以手工活动为主,利用幼儿自制的玩具活动,寓教于乐,让幼儿能够享受劳动过程,收获劳动喜悦;幼儿参与幼儿园环境创设过程,发挥幼儿想象力,释放劳动才艺;在幼儿园设置小苗圃,让幼儿亲自尝试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等方式进行体验劳动过程。

  小学阶段开始独立劳动。日本小学开设生活和家庭课程,统称家政科。现行的《学习指导要领》中规定小学家政科的目标是:“通过衣食住等相关的实践、体验性活动,教会学生日常生活中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加深对家庭生活的理解,培养努力过好生活以及实践的态度。”这一阶段的目标在于让学生了解家庭生活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小学一、二年级开设生活课程,分别有102和105课时;小学五、六年级开设家庭课程,各有60和55课时。小学劳动教育相关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当地居民生活习惯,通过具体活动理解社会和自然的关系,比如查找并分析资料,解决实际问题等;五、六年级学生要了解动物饲养和植物种植知识,并尝试饲养动物和种植一些植物;生活与家政课程要与其他学科相联系,例如国语、音乐和图画等学科,提高技术课程学习效率,并培养技术习惯和家庭概念。

  初中阶段强化劳动技术。2008年颁布的《学习指导要领》中的“技术·家庭”课程目标为,通过实践体验性的制作类学习活动,加深理解家庭的技能,培养使生活越过越好的能力和态度,侧重于技术和家庭的基本知识技能,技术、家庭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及正确对待技术和家庭的态度。2017年修订的《学习指导要领》目标则强调面向生活的技术能力品质,更关注自我认知和科学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培养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和技术思维。

  日本“技术·家庭”课程主要围绕设计和制作展开,制作题材依据时代变化花样翻新,但其核心方法是设计法。设计法用以指导学生制定计划并进行实践,包括一系列的设计制作过程:构思设计、画草图、选择材料和工具等。这类方法的特点在于给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性,通过对设计过程的体验,加深对事物的认识。而设计制作活动不仅在于对技能的掌握,同时也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

  高中阶段加强劳动教育。日本高中设立家庭技术、家庭综合、生活技术三门选修课。日本现行的《学习指导要领》规定高中阶段家政科的目的在于,习得与家庭生活有关的产业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术,理解生活产业的社会性意义和作用,合理地解决生活产业中的各种问题。为了实现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培养创造性能力和实践性态度。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在三门课程中进行选修。至此可见,日本已形成小学、初中、高中贯通一致的劳动教育。

  职业教育重视职业技能训练。日本重视企业教育制度构建,鼓励企业发挥其优势开展有关职业训练与教育的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课程比例,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职业训练,充实其调研与技术操作,建立产学研融合体系,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与素质。此外,日本企业重视员工的劳动精神,职业院校也将职业精神作为教学重点内容。

  学校与企业的要求存在较大差异,学生难以在校园环境中感悟到职业精神的内涵。因此,教师应当具备较强的职业精神,从而为学生输入更为贴近劳动场景的知识。日本职业院校要求教师应当兼具教学能力与技术素养,能够进行“双师型”教学。基于这一理念,日本的职业院校将教师称为“职业训练辅导员”,在参与教学活动前,其必须要在企业内进行为期一年的实践劳动。日本明确要求“职业训练指导员”必须同时具有技术专业和教育专业双学士学位。

  高等教育在合作中促进劳动教育。在高等教育阶段,日本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表现形式主要是“产学官”合作制度,即产业界、学界和政府在教育和科研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日本的“产学官”合作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合作层次和对象上来分,一种是高中阶段的产学合作,另一种是大学和大学附属研究所同民间企业的合作,政府从政策、制度、财政等方面予以支持。此阶段的劳动教育更多地是强调在“产学官”制度执行中充分发挥自我的劳动素养,在劳动中能够自己组织劳动经验、体悟劳动过程、完成劳动任务、养成劳动习惯、完善劳动人格等。

  日本的劳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其主要方式是劳动体验学习,期望学生通过直接体验的方式感受劳动和创造的愉悦,从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和职业观。在劳动教育活动的选择上,日本按不同年龄阶段提供不同的选择,重视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使得学生对劳动教育的主动性较高,循序渐进、由表及里地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

  日本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特色在于注重劳动与技术教育在道德教育层面的价值,看重劳动教育对人格培养的作用,不过多关注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经济效果。日本认为,劳动教育要关照学生的人格成长,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劳动观。这种对劳动教育在道德层面的价值的重视,促使日本社会形成了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社会风气。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时期劳动教育的中国理论和中国探索”【AAA190012】成果)

  • 上一篇文章: 士之德操

  • 下一篇文章: 稻盛和夫15句经典名言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陈云:毛主席一个无可比拟…[55]

  • 怀念科学巨匠竺可桢[57]

  • 吕本中:《官箴》[51]

  • 陈立夫直评蒋经国对“台独…[51]

  • 《帝范》全文[54]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任正非:全面提升软件工程…[11]

  • 任总在专委会建设思路汇报…[12]

  • 殷志峰:无为而治[13]

  • 任正非:一个职业管理者的…[11]

  • 关于AI和大模型 工信部、上…[12]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