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中华英雄 >> 企业家 >> 正文  
  李光前:一名营养不良的华人首富       ★★★
李光前:一名营养不良的华人首富
[ 作者:李敏    转贴自:福建侨报    点击数:568    更新时间:2021-04-12    文章录入:admin ]

 

 

世人慌慌张张,只为碎银几两,偏这碎银几两能解万种愁肠。李光前忙忙碌碌,富甲一方,只为世人解万种愁肠。他倾其全部身家,捐助公益,惠泽至今;献血18次,直至70岁方休……

 

宁可身受冻不要“改姓毯”

 

1893年,李光前出生在南安县梅山芙蓉乡(今南安市梅山镇竞丰村),在家排行老二,有一个哥哥和弟弟。他幼年家境贫寒,但其父李国专对他们的教育相当重视,先后送他们去私塾读书。

后来李国专移居新加坡,190310岁的李光前也乘船前往。开船不久,气温骤降,船上的人衣衫单薄,冻得直打哆嗦。当时船上还有一人,就是“华侨旗帜”陈嘉庚,他通知全船的人,凡是姓陈的,每人发一条毛毯。船上的旅客纷纷报名说姓陈,以此拿到毛毯御寒。

不久,陈嘉庚到各船舱查看,见到一个少年仍然穿着单衣,连忙问他为什么没去领毛毯。少年说:“先生,刚才通知说姓陈的才可以领毛毯,我不姓陈,不能冒领。”这位少年就是李光前。他这种诚实的举动,陈嘉庚深受触动,说道,“我再通知一次,不姓陈的也可以领毛毯,你去拿吧”。

1907年,清政府到新加坡招收华侨子弟回国求学,李光前入选,先后在南京、北京、唐山等地学习。后就读学校遭封闭,李光前返回新加坡,考入测量专科学校,毕业后进入商界。

1916年的一天,李光前偶遇冒雨买饭的陈嘉庚,便递上了一把雨伞,还阴差阳错,充当了陈嘉庚的临时翻译,帮陈嘉庚促成了一笔相当可观的生意。当时陈嘉庚有意跟欧美商人直接进行橡胶买卖,但苦于无人会英文,李光前的出现让他喜出望外,遂收入麾下,主要负责中、英文函件及对外联络工作。

李光前办事干练、业务精通,不久就被升为橡胶贸易部经理。李光前深得陈嘉庚赏识,陈嘉庚有意把长女许配给李光前,便请好友从中牵线搭桥。1920年,李光前与陈嘉庚的长女陈爱礼结为夫妻。

 

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

 

李光前成为陈嘉庚公司的强有力支柱,也学到许多知识,积累了大量经验,已过而立之年的李光前准备独立创业。1927年,李光前以10万元(叻币,下同)的价格,从一位英国种植家手上买下了1000多英亩橡胶园,但陈嘉庚却为之担心不已,原来,这块橡胶园如此便宜,是因为胶山上有老虎,传言曾吃掉割胶的工人。

李光前对这块橡胶园有着自己的想法,他曾经在英文报刊上看到,当地政府有意在这附近开辟公路,公路一开,老虎自然绝迹。果不其然,公路修建后,橡胶园价格暴涨。1928年李光前把这块橡胶园以40万元的价格售出,为日后创业积累了资本。1928年,李光前创办了南益橡胶公司。

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世界爆发经济危机,李光前纵横捭阖,南益公司渡过难关,而后迅速扩大生产和购销网络,向新加坡岛外扩展业务;作为当时华商银行第一股东,为应对全世界的经济萧条带来的影响,李光前推动华商银行与其他两家银行合并,共克时艰,最终发展成为了财雄势大的新加坡华侨银行。上世纪30年代中期,李光前跃居华人首富,是新加坡、马来亚等地家喻户晓的“橡胶大王”“黄梨大王”。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李光前在美国纽约创办西亚公司。1941年,李光前已经成为世界顶级“橡胶大王”。同年,李光前赴华盛顿参加国际橡胶会议。不久,太平洋战争爆发,他被迫滞留在美国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李光前回到新加坡,积极协助当地的复兴及重建工作,并努力恢复自己遭到严重破坏的产业。为了表彰李光前对当地教育、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19579月,马来亚授予他“拿督”(Dato)荣衔。1964年,马来西亚国家最高元首封给李光前P·M·N(意为“护国将军”)的称号。

到上个世纪60年代,李光前所属橡胶园的总面积已达1.85万英亩,拥有15个厂、20个办事处,实际掌握世界天然橡胶贸易总额的1/8。于此同时,李光前进行多元化经营,涉足银行、黄梨、木材、印刷、饼干、榨油等多个行业。

 

辅佐陈嘉庚  热血助抗战

 

经历了生活苦楚,见识了列强凌辱,李光前热切期盼祖籍国富强、民族振兴。青年时代的他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该会海外支部的活动。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光前担任董事会主席的《南洋商报》,揭露日军侵华罪行,讴歌祖籍国人民英勇抗战。

19379月,李光前、陈六使等人到陈嘉庚在新加坡的办公处怡和轩,希望陈嘉庚领导新加坡、马来亚的筹赈抗日工作,并表示愿意出钱出力。同年1010日,新、马华侨筹赈祖国伤员难民大会委员会成立(后简称新加坡筹赈会或星华筹赈会),陈嘉庚任主席,李光前率先捐献了10万元。

1938年陈嘉庚与其他侨领共同发起组织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李光前积极参加了该组织的筹备,并在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南侨总会第一届常务委员会委员。李光前积极参加该会组织的各项抗日救国及筹赈活动,同时还购买了一定数额的救国公债。

1939年,李光前被选为新加坡华商的最大组织中华总商会主席,他在任职期间,团结广大华商,维护他们的权益,资助抗日救国。

在李光前被迫滞留美国期间,仍然念念不忘祖籍国的抗日事业,利用在世界红十字会美国分会工作之机,积极发动侨胞捐款救济祖籍国的抗日伤员和难民。

 

热心兴教育  造福后来人

 

在陈嘉庚倾资兴学精神的感召下,1939年,李光前独资在家乡南安芙蓉乡创办国专小学;1943年,他捐资创办国光中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光前看到了祖籍国的新生,恋祖爱乡的热情更加高涨,捐巨资发展家乡教育事业。1952年,李光前兴建梅山学村,成为一个闻名中外的学村,拥有幼儿园、小学和中学,领有医院、影剧院、植物园、体育场、水厂、电厂等。这时期,李光前还扩大了国光中学、国专小学、国专幼儿园。

1934年,陈嘉庚公司歇业后,李光前不仅竭力支持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村所需办学经费,还捐资给厦门大学新建礼堂、扩建校舍和增加文体设施。1950年,李光前筹集600多万港币,由陈嘉庚统一筹划修复被国民党飞机炸毁的厦门大学校舍。

1934年,李光前接任陈嘉庚的南洋华侨中学董事长职务,长达22年之久。在这20多年间,他还负担该校每年的大部分费用。1953年至1957年,李光前共捐助了120多万元给南洋大学作建校基金。此外,每年还捐给该校优秀生奖学金。

196211日,李光前被聘为新加坡大学首任校长,期间,他推动设立新加坡大学医药研究所,并捐助100万元作该研究所的教育基金。

 

捐献数亿元  不舍隔夜饭

 

1952年,李光前将其家族拥有的南益公司及子公司总股份的40%捐出,设立李氏基金会。1964年,李光前把自己在南益集团的股份全部转入基金会,据估计,这笔股份每年有5000万—1亿元的收入。李氏基金会根据李光前定下的“取之以道,用之以道”的原则,广行善事,受益者不计其数,是华人最早建立的基金会,影响最为广泛。至今李氏基金仍然存在并贯彻李光前生前意愿。

李光前平生对公益事业动辄捐献十万、百万,但个人生活却很节俭,一箪食,一瓢饮,一陋室尔。日常生活中,李光前烟酒不沾,平时最爱吃的食物是番薯粥和花生豆,也不舍得倒掉隔夜的饭菜,在新加坡每次乘坐有轨电车都买三等位的票……

李光前夫妇从不做寿,他们认为这除了浪费时间、金钱外,没有任何意义。一天,李光前去医院献血,而这一天是他的70岁生日。这一次献血不是他第1次献血,而是第18次。

19651月,李光前患肝癌,2月他回到上海就医,医生诊断时发现他竟营养不良,不禁愕然。经中、西医生的精心治疗,病情有所好转。周恩来总理十分关切,亲自会见并慰问了他,对李光前在兴办教育、热心公益事业,促进华侨华人与当地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合作等方面所做的工作,慰勉有加。周总理和李光前夫妇还合影留念。

19672月,李光前终因操劳过度,再次病发,虽经多方医治,仍抢救无效,于62日逝世。《南洋商报》以《一代完人英灵不泯》为题进行了报道。尽管李光前临终前曾告诉家人,丧事从简,不用哀乐,不用锣鼓,遗体火化,悄然辞世,但闻讯参加葬礼的人有6000之多。

 

  • 上一篇文章: 王军解盘中信

  • 下一篇文章: 家国情怀铸就“南方之强”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57]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53]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55]

  • 张文木:一个纯粹自由主义…[55]

  • 张文木:虚无主义与教条主…[69]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林同济:战国时代的重演[3]

  • 林同奇:“我家才子,一生…[11]

  • 林同济的“道家回归主义者…[12]

  • 不懈追求的学者林同济[6]

  • 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6]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