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个人精神 >> 学习成才 >> 学习精神 >> [专题]两弹一星 >> 正文  
  姚桐斌在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学习岁月       
姚桐斌在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学习岁月
[ 作者:彭洁清    转贴自:《二十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书系——姚桐斌》    点击数:428    更新时间:2021-03-15    文章录入:admin ]

 

 

19418月,姚桐斌赴湖南衡阳和长沙,分别参加了几所大学的考试,他凭着扎实的学习基础,--路“过关斩将”,可是一回到生活中,却无法那么“潇洒自如”。会考第--名所得的奖学金已所剩无几,他不能坐等发榜,于是设法在衡阳湘桂铁路局机务处修理厂工具室找了一个临时工的职位,拿点微薄的工钱维持生活。两个月后,各大学陆续发榜,姚桐斌报考了五所大学,均录取了他,姚桐斌选择了他被保送的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矿冶系就读(人们习惯称呼为唐山交大)

据现居美国加州的翟因寿先生回忆,他和姚桐斌是同时被江西省教育厅保送至唐山交通大学的,当时该校由日寇占领的华北迁到贵州省平越县。平越位于贵州省省会贵阳以东120公里,像贵州大多数的县城-样,平越也是被群山环抱,一水绕城,给人的第--印象就是朴实和清静。平越既无闹市,也无车马,是一座古意盎然的山城,居民亲切而淳朴。像其他偏辟地区的城镇-,平越没有水、电等公用设施,晚间自习,油灯-,灯火摇曳,但学子们不以为苦,在这豆火下,埋头学习。平越现名福泉县,当地有座福泉山。在学生心目中,福泉二字含意深远,可以解读为:“到唐山交大读书是幸福的源泉”,因生活艰苦也可释义为“艰苦求学是幸福的源泉”,交大矿冶系教室就建立在福泉山上。

考人大学后,姚桐斌父亲的态度稍有改变,但姚桐斌为了“争一口气”,发誓不向家里要钱。他每天早晨为学校分发信件,每晚为一名高三生辅导--小时物理,自已挣钱维持生活。由于会考取得江西省总分第一名,姚桐斌还得到江西省教育厅转来的“林森主席奖学金”100元。林森是辛亥革命的元老,曾任中华民国首任参议院院长,后任国民政府主席。1936年为了庆祝林七十寿辰,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定由财政部拨款20万元,设立“林森奖学金”,获得奖学金的都是成绩优秀的学生。姚桐斌用这笔钱买了书籍和绘图仪器。

姚桐斌的父亲为什么会改变态度呢?这是因为二儿子不但进了大学,而且是中国当时最负盛名的大学之-。只要提起儿子被保送到唐山交大,乡亲们无不啧啧称羡,说姚家老二中了状元,是姚老先生的福气好,也是姚家的风水好。唐山交大创立于1896年,当时叫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1900年校址被八国联军摧毁,1905年在唐山复校。1916年,国民党教育部在北京举办全国高等学生成绩展览,参展的高等学校共71所,由专家评审,唐山交大名列第-一,时任教育总长的近代教育家范源濂先生亲自书写了“埃实扬华”匾额一方,以资奖励。埃实扬华可以理解为“培养人才,扬我中华”或“培养人才,振兴中华”。1921年,粤汉铁路招考工程练()习生,500多人报名,只取28名。唐山交大有23人报名,全部录取。这样一来,大家都知道这个学校好。怪不得姚老先生得知二儿子被保送到唐山交大后,心花怒放,早已把“不许他回家,否则打断他的腿”这句话忘记得干干净净。其实,凡能进入唐山交大的,无论是本人还是亲友,无不高兴万分。土木系1944级校友王章清先生回忆:1933年,我念初一时,一天英文老师王啸虎先生在课堂上很得意地告诉我们,他的儿子考取了唐山交通大学土木系。他说唐山交大在武汉考区有300多位考生,只录取了两名,他的儿子是其中之一。王老师这番话,激起了我从小就想进唐山交大的志愿。“1940年我在重庆参加全国大学统-招生考试,以第一志愿考进唐山交大,总算如愿以偿。我自认在高中时成绩不错(学业平均90分以上),可是到了唐山交大,发现我的同班同学几乎都是天才型朋友或者各省会考的前一-、二名,真是人才济济。”

“说到交大的情形,这所学校不仅难以考进,在校四年重重关卡更难通过。在交大,一般是若有两门功课不及格就留级,如果三门不及格,就面临被开除的险境。开除是很严重的事,当时我们都靠政府贷金上学,食宿皆由国家提供,一旦开

除就有饿肚皮的危险。因为大家都是流亡学生,无家可归,所以在考试时无不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当然,平时很用功的同学不用担心,桐斌就属于这一类。“我们交大的教授个个都是几代元老,都很有名。而且每个人都非常BS(Be Square),方方正正,六亲不认,毫不通融!现在我略提几件真实事例如下:在我们矿冶系有一位教采矿学的教授王绍瀛,年已花甲,为人和蔼可亲,把学生视为自己子女,经常笑脸迎人,是位好好先生。一次有位矿冶系的同学期考很糟,如果加上采矿不及格,可能被开除,这是非常严重的事。他满怀希望地来到王教授家中求情,要求加几分,渡过难关。他一再恳求,王教授毫无所动,这位同学情急之下,双膝跪地,请求开恩!见此情景,王教授也卜通一-声,跪倒在地,但仍一分未加。如此坚持原则的精神,大家也只有刻苦的份,别无他话可说。

以上教授的特性说明,姚桐斌和其他交大同学都为能够有这样好的老师而庆幸。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学生们一定都会将老师的教导永远铭记在心。严既表现在师尊们的认真教学,严格要求,也表现在学生们的刻苦用功,以及学校的严谨校风。唐山交大校友在社会上一向口碑甚佳,受到各用人单位的欢迎,根源便在此。

姚桐斌进人唐山交大时,中外知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在该校任教(后任唐山交大校长)。实际上,茅先生是唐山交大的老校友。他于1916年在唐山工业学校毕业后考取清华公费留学。1917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桥梁专业硕士学位。两年后,即1919年,又获美国另一名校卡利基一梅隆大学(CarnegieMellon University)的博士学位。他在美国卡利基一梅隆的博士论文《柜架结构的次应力》达到了当时的世界水平,该文的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但茅先生不愿留在海外,他于1920年回国。此后,他一生都从事桥梁方面及教育方面的工作。20世纪30年代,茅先生主持设计和建造了钱塘江大桥,这是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近代铁路、公路两用桥。该桥在工程技术上的成就增强了国人在桥梁建设方面的自信心,令国外同行对中国桥梁建筑工程师刮目相看。茅以升先生又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早在1926年,茅先生就提出了工科教学要理论联系实践、“先习后学,边习边学”,要求科研、教学和生产相结合。在教学方法上,茅先生注重启发,反对灌输,这种教育思想对唐山工学院的教学方法产生了重要影响。茅先生的言行起到了表率作用。、

姚桐斌的同班好友邓钟瑞先生说:“我们有个共同的愿望,就是能公费留学深造,像先辈们那样学成回国。年轻时在工业上作出成就,到晚年做个受人尊敬、诲人不倦的教授,这就是我们的人生理想。我们有个共识,穷学生没有靠山,只能努力读书,有好成绩才能分配到好的工作单位,才能有机会考公费留学。”邓先生还说:“桐斌本性耿直,朴实无华,生活上有规律,做学问勤奋而认真,待人厚道。我常向他借课堂笔记,对我帮助很大。他讷于盲而敏于行,不愿花时间交际和打桥牌等,但他利用课余时间在矿冶系图书馆对面塔楼楼上办矿物标本陈列室,我是他的助手。”姚桐斌不得不用功,因为交大教授讲课律用英文,教材也是英文原版,有的教授更愿用自已编的讲义,当然也是英文的。尽管姚桐斌中学时英语基础很好,但他仍不敢掉以轻心,他坚持每天清晨早早起床,到室外朗读英语。上课时,姚桐斌专心听讲并做笔记,他的课堂笔记写得条理清楚,一丝不苟,很多同学都向他借课堂笔记。除了功课外,姚桐斌还做家庭教师,时间总是排得满满的,但是如有同学请他帮助,他都仔细耐心地讲解。同班同学冯大宗先生1994年在给姚桐斌妻子彭洁清的信中说:...想起贵州平越时,我常常向桐斌请教些功课(他总是第一),后来知道他去了英国深造.....

抗日战争时,流亡学生大都贫苦,而姚桐斌是最清贫的学生之一。他的同级同学童谦瑞先生回忆:“桐斌给我的印象是一个非常严肃、认真、勤学苦读的好学生。从他的衣着来看,他的经济很困难,老是穿一件薄薄的灰色土布棉衣。晚自习时间,总见他一手抱大叠书,一手提一盏油灯,不知躲到什么地方独自一人用功去了,一直到很晚才回到宿舍就寝。不管是天晴下雨、还是冷天热天,都是如此,从未间断过。

学校迁到四川后,条件更差,那时宿舍只能睡人,连一张桌子也放不下,又没有电灯,有的人睡得早,但桐斌从未早睡过。”姚桐斌总感到时间不够用,但他不是一个读死书的人。同班好友庄镇恶问忆说:“平越水西]外的溪流是同学们夏季向往的地方,水深处可以游泳,而四周可以休息及活动。课后或是星期天总有成批同学去游泳或游玩。我水性不佳,只能游一、二十米,却时常去。桐斌也常去,他的水性不错,特别是蛙泳游得好。桐斌一来到,就迅速地脱下衣服,买不起游泳裤只好穿短裤下水,接着就不停地游,等游够了,上岸穿上衣服就匆匆地走了。

桐斌注意锻炼身体,但也爱惜时间,只要感到锻炼够了,就回去干别的。他总是善于利用时间,你很难看到他花费时间在一些无谓的事情上。桐斌努力利用时间增长自已的学识,一点点地积累起来。如果到他房间去,总会看到他端坐在小桌子前潜心学习,在这点上他超过了所有的同学。“桐斌把时间用在该用的地方。只要是对学业有利,不管哪门课,他都认真对待。当时,工程画是一必修的基础课,但是特占时间,可是桐斌则不论哪张图,都是十分认真,一丝不苟,一笔一笔地画,线条该粗的粗,该细的细,线条均匀而且图纸十分整洁。在那物质条件十分差的年代(如用新闻纸代替画图纸,用自制的三角板、三棱尺及丁字尺),能画出好图尤其难能可贵。桐斌作图时的那种认真专心一致的神情至今仍历历在目。“临毕业前在我们的宿舍里,桐斌同我有一次较长时间的交谈,也可以算是.一场小小的讨论。我们谈论的是关于今后的个人问题。我们不久都要进人社会了,我的看法是,在现实社会的具体条件下,一一个人是否会有成就主要靠他自己的努力。桐斌不同意我的观点,他认为那样就太狭隘了,要靠集体的努力,要着眼于全社会。这是我们之间关于这方面问题最深人的交谈,从中可以看出桐斌的人生观,可以看出,他努力学习的目的不单只为自己个人,而是为了全社会。”

像姚桐斌这样优秀的学生,很快就引起了矿冶系主任王钧豪博士的注意。王博士1910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北洋大学矿冶专业,1911年被公派赴美深造,1914年夏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理学博士,他是中国第一位冶金学留洋博士。同年8月,王钧豪博士回到祖国,执教于浙江大学,并长期从事矿山及冶炼厂的领导工作。王教授虽然喝过洋墨水,但穿着朴素,头上戴一顶圆顶翻边绒线帽,身着中式对襟大褂,下边扎足裤,脚穿一双双起梁的老棉鞋,手理根早烟管,完全是一副乡下土老帽的打扮,而且说话总是笑咪咪的。但是矿冶系的学生提到他就叹气:“你们要是把王教授当成一位土老帽,那就大错特错了,他可厉害着呢!”这些学生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他们对王教授佩服之至。王教授上课时讲解清晰、条理分明、不疾不徐,稳步前进。当时缺乏实验设备,工业上的细节全凭老师口头讲述。王教授用言辞手势表示各种操作,一大本英文教科书一学期教毕。宣布考试日期后只可提前,绝不允许后延。学生们上课专心听讲,考试前更倍感紧张。王教授的一门“冶金计算”有一年曾经有半数学生不及格,要补考,大家一谈及此事就感到后怕,但对他的严格要求毫无怨言。教授严明不苟、诲人不倦,弟子满天下,是一位杰出的事业家和教育家,国内外不少“矿冶人”都出自于王钧豪博士门下。姚桐斌有幸成为王教授的学生,而且是得意门生。王博士在授课遇到一些可议之处时,经常停下来问姚桐斌:Mr.Yao,你的意见如何?”而且王教授还对自己的儿子说:“志忠,你在中学一直是名列前茅,现在姚桐斌比你更胜一筹,看来你还得更加努力。”

就这样,在平越的艰苦环境中,姚桐斌实现了“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的校训,克服重重困难,又一次走在同学们的前面。

緊唐山,灵秀钟,

我学院,声誉隆。

灌翰文化尚交通。

习矿冶,土木工,

窥学术,贯西中,

相期同造最高峰。

璨兮如金在熔,

璀兮如玉相攻,

桃浓李郁广座被春风。

宜诚笃,宜勤朴,

基础坚,事功崇。

文轨车书至大同。

姚桐斌和同学们用青春的歌声,把这首《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院歌》传遍了平越县的山山水水。

 

  • 上一篇文章: 穿越时空的爱——郭永怀和李佩的故事

  • 下一篇文章: 彭桓武先生的治学精神、为人之道和学术思想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陈云:毛主席一个无可比拟…[54]

  • 怀念科学巨匠竺可桢[57]

  • 吕本中:《官箴》[51]

  • 陈立夫直评蒋经国对“台独…[51]

  • 《帝范》全文[54]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任正非:全面提升软件工程…[11]

  • 任总在专委会建设思路汇报…[12]

  • 殷志峰:无为而治[13]

  • 任正非:一个职业管理者的…[11]

  • 关于AI和大模型 工信部、上…[12]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