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中华英雄 >> 模范英雄 >> 正文  
  最美奋斗者包起帆:从“抓斗大王”到大学教授       
最美奋斗者包起帆:从“抓斗大王”到大学教授
[ 作者:陈国亮    转贴自:搜狐    点击数:327    更新时间:2021-02-18    文章录入:admin ]

 

 

198110月,上海码头装卸工、机修工人包起帆发明了中国港口史上第一只用来卸大船的木材抓斗。他后来又发明了双索、四索、电动等一整套木材抓斗,再后来,又发明了装卸生铁、废钢的抓斗系列,被称为全国闻名的“抓斗大王”,上世纪八十年代被评上连续四届全国劳模。

那后来,包起帆又做了什么工作?现在,他又在干什么、是什么身份?

在先后历经了车间副主任、工艺科长、技术副经理、副局长、副总裁、政府参事等众多岗位后,今年68岁的包起帆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国际航运物流研究院院长、教授。

2019925日,包起帆荣膺“最美奋斗者”称号。

 

创新发明之王

 

从发明第一个抓斗开始到现在的这38年,包起帆一直在搞创新发明。

在接受采访时,包起帆对津云记者说了两件趣事。前几年,他又为一项创新成果到北京参加国家科技进步奖答辩,奖励办的同志一见到他,就说:“老包,怎么你又来了?”奖励办的同很难理解一个人一辈子已经得了3个国家发明奖、2个国家科技进步奖按理说可以享福享受了,怎么后来还源源不断有创新发明。不但国人难以理解,连外国专家也觉得不可思议。2015年,包起帆的发明在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又获得3枚金奖,这是他在国际上拿到的第36枚发明金奖。闭幕那天晚宴上,日内瓦发明展组委会主席看到中国的包起帆28年前在这里拿金奖的资料,觉得十分感慨,他很难理解一个中国人28年前在这里拿金牌,28年后居然还会有新的发明。

津云记者发现,包起帆就是一个独特的创新发明之王。这种独特,不只在与他这38年来的一连串身份的变化,也不只在于他以“非主流派”的身份取得了许多“主流派”也难以取得的辉煌成就,更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创新发明的原动力

 

1981年,包起帆顺利拿到了大专文凭,回到上海南浦港务公司当了一名工程师。那时,码头上木材装卸全靠工人下舱、人力捆扎,险象环生、事故不断,从包起帆1968年进港工作到1981年这短短十几年里,码头上有11名职工因木材装卸而身亡,轻伤重伤职工更高达546人次之多,木材装卸因此被工人们称为“木老虎”。码头安全问题,让已离开装卸工岗位的包起帆开始研究抓斗。

经过近3年的不懈努力,包起帆在码头上发明了木材抓斗,并形成一套完整的“木材抓斗装卸工艺系统”,工人们再也不需下船舱用人力去捆扎木材了,上海港此后再也没发生过一起重大伤亡事故,效率也因此提高了2.67倍,卸船期缩短了46%

当时,中国其他港口木材装卸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9个沿海港口从1981-1983年在木材装卸过程中,死亡14人,重伤64人。交通部得知上海港搞成了木材抓斗,就发文在全国港口大力推广,这之后再也没有发生伤亡事故。

后来包起帆又把目光瞄准了“铁老虎”,发明了装卸生铁、废钢的抓斗系列和袋装货物装卸夹具等一系列新颖的装卸工具,实现了装卸工艺流程的变革,使得我国港口装卸从人力化迈向了机械化,这些成果还在铁路、电力、环卫、核能等30多个行业1000余家单位得到广泛应用,并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此,获得国家发明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

包起帆的这些革新都是紧紧围绕着码头装卸生产第一线的薄弱环节搞的,哪里不安全,哪里效率低,哪里成本高,他就在哪里动脑筋。

前几年,包起帆到江苏连云港去,码头上几个工人认出了他,对他说:“过去我们这里人工卸木材,经常死人,您的抓斗来了,我们再也不用下船舱,您的抓斗救了我们。”听了这些话,包起帆觉得这要比自己在国际上拿金奖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包起帆对津云记者说,他的初心就是要用创新造福全国职工,对工人兄弟的真挚感情,是他这一辈子一直搞创新发明的原动力。

 

火车头带动了整列火车

 

2001年以后,包起帆被调到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担任分管科技、装备和基本建设的副总裁。

包起帆告诉津云记者:“从那以后,我的创新舞台更大了。过去我是带动团队几个人一起搞革新,现在我要带领集团广大职工一起来搞创新、搞发明。”

包起帆一直认为,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自己取得多少成果,更在于能够带领和帮助更多的人成长成才,为国家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为此,他努力创造条件,让更多的职工加入到创新团队中来。

2001年,中国集装箱业发展方兴未艾,包起帆和同事们系统地开展了现代集装箱码头智能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提出并研发了具有模糊智能技术支撑的集装箱机械全场自动调度系统,显著提高了码头集装箱处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此发明获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巴黎和发明者世界联合会金奖。2006年,包起帆提出创意并主持研制了世界上首台全自动桥式抓斗卸船机、全自动散货装船机和我国首台全自动散货斗轮堆取料机。

在码头基本建设方面和节能减排方面,包起帆和同事们又研究出了许多创新成果,并获2010年发明者世界联合会授予的创新大奖。

2011年,包起帆离开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到上海市政府任参事。后来,为了继续保持我国在集装箱国际标准制定方面的优势,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为包起帆组建了国际航运物流研究院。

面对崭新陌生的岗位,包起帆没有退却,他反而认为新的岗位给他提供了他更大的创新舞台。

针对全世界集装箱物流和信息流分离、透明度低的难题,包起帆发明了基于互联网实现集装箱全球跟踪管理的方法和解决方案,发明了融合北斗的多传感物流跟踪与监控技术,这几项成果让他在2015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又获得了3枚金奖。这是包起帆28年前在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首次获得金奖后的第36块金奖。

包起帆认为,岗位可以变,初心不能忘;身份和地位可以变,宗旨不能变。这些年来,立足不同的岗位,他带领同事们一起先后完成了130多项技术创新项目,授权了50项国家和国际专利,3项获得国家发明奖,3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7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特别是2006年他的发明项目在巴黎国际发明展览会上一举获得4枚金奖,成为了该展会举办105年来一次获得金奖最多的人。2009年他获得了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在科威特颁发的“阿西布·萨巴格优秀工程建设奖”,成为第一个在工程上获此殊荣的中国专家。

 

想带动全国年轻人参与创新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包起帆激动地对津云记者说:“是党和国家培养了我,给了我极大的荣誉,让我从一名普通的码头工人成长为发明家、全国劳动模范,成为现在的高工、教授。我拿什么来回报祖国和人民?我想,那就是要尽我最大力量,把自己开展创新的方法和经验去传授给全国更多的年轻人,让参与创新的队伍越来越庞大。”

包起帆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他先后在全国30多个省市作了近千场有关创新、劳模、成果等方面的报告会、研讨会和推介会,他毫无保留地向与会者讲述和传授了自己搞创新的体会和经验。

近年来,包起帆还努力帮助全国各地的工友做好国家科技进步奖的申报工作,从项目遴选、申报书填写、答辩材料制作、现场答辩等,他都手把手为他们提供帮助。从201420174年里,国家科技进步奖(工人农民组)全国一共授奖10项,其中经他辅导获奖的就有6项。

包起帆说,他把工友的创新成功,也看成是自己的成功,心里乐滋滋的。

2017年,包起帆又在自己的母校上海市第二工业大学,建立了“包起帆创新之路展示馆”。他把自己40年来在国内外获得的所有奖牌、奖状、奖杯、证书,以及各项创新的所有资料全部奉献给展示馆,以此鼓励前来参观的所有年轻人走上创新之路。

 

奖金用来分享和捐献

 

在外人看来,包起帆38年来获得了这么多创新发明大奖,不说专利费,仅奖金就已经让他成为千万富翁了。但事实的真相却是:他一直将奖金慷慨地与同事分享、无私地捐献给工友和社会。

包起帆说:“很多人都奇怪我怎么现在还会源源不断有成果。其实很简单,我的答案是,分享成果,才能凝聚团队;凝聚团队,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成果。”

很早时,包起帆到甘肃酒泉去,知道了酒泉名字的由来,原来汉朝时,霍去病将汉武帝为了犒劳他的美酒全部倒进了当地的泉水中,让所有的将士都能喝上美酒,分享胜利果实。包起帆想,连古人都有此举,如今自己作为一个党员和科技工作者,更要淡薄名利。2011年中组部组织专家到井冈山学习考察,包起帆又听到故事,称朱德总司令在那个年代就说,红军将领要和战士“有盐同咸,无盐同淡”,这更加增强了包起帆要与同事们分享成果的信念。

包起帆说,现在社会上都流传,科技成果好搞,奖金难分;但这样的现象从来没有在他的团队里发生过,也从来没有同事在他面前来争奖金的高低,后来大家都希望加盟到他的团队中来。

1981年包起帆的革新成果获奖开始,他就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不管是国际上的大奖(像何梁何利奖奖金有20万港币,世界工程奖则有更多)还是国家级的、省部级的,局级的,所有这些奖金绝大部分要送给团队里的同事;属于他个人的部分他就全部拿出来送给企业伤残职工和困难职工,他还长期资助失学儿童,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

包起帆这样做已经坚持了38年。

包起帆说,其实从他的经历就可以理解,他搞创新的初心都是为了解决生产难题,提高工人作业时的安全和效率,他很少会想到自己要有多少好处,因为他在创新时的付出和艰辛其实绝不是这些钱就能衡量和打动他的,反过来恰恰是他和工友和上海港的感情成就了他,是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理念坚定了他的创新发明之心。

津云记者还了解到,九十年代初,包起帆是上海最早获得国家级专家津贴的技术人员,而从拿津贴的第一个月开始,他就把津贴全部拿出来送给企业里的困难职工。

  • 上一篇文章: 我的二舅叶恭绰

  • 下一篇文章: 全国劳模包起帆:创新是生命动力 “工人”是永恒底色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68]

  • 侯外庐西大治校[56]

  • 中国思想史的奠基人——侯…[56]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63]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72]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王世真:握紧命运的缰绳[16]

  • 王世真:要做开创性的事[21]

  • “核医学之父”王世真[21]

  • 中国核医学之父王世真院士…[22]

  • 陈达:心远愈知宇宙宽[23]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