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危机处理 >> 危机对策 >> 正文  
  成果来之不易,要长时间绷紧防疫之弦       
成果来之不易,要长时间绷紧防疫之弦
[ 作者:嘉佑    转贴自:人民网    点击数:458    更新时间:2021-02-17    文章录入:admin ]

 

 

新冠病毒突袭人类,在这场与新冠病毒的“遭遇战”中,中国人民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也为全人类抗击疫情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英勇奋战,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人民子弟兵闻令即动、勇挑重担,广大群众众志成城、踊跃参与,科研工作者矢志创新、勇攀高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下,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不断巩固和拓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这一成果来之不易,让人备受鼓舞,必须倍加珍惜。

 

当前,中国的疫情防控已经取得了决定性成果,但不意味着决定性胜利。近来,新疆地区、辽宁大连、香港地区等都有新增确诊病例出现。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今后一段时间,在国内出现散发甚至局部聚集性疫情,或将成为常态。因此,对可能发生的疫情,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麻痹大意、疏忽懈怠。

 

之所以必须绷紧防疫之弦,一个重要前提是关于新冠病毒还有很多未知因素。人们虽然与新冠病毒进行了“交手”,但是对病毒来源、致病机理、疾病全貌、病程特点、流行规律等,还只是初步认识,远远谈不上深刻把握。作为人类历史上最难对付的病毒之一,它在很多方面超出了人类认知。正是这种未知性与不确定性,让疫情的发展与变化也充满了一些新发特点与偶发特征。可以说,我们还远没到战胜病毒、高枕无忧的时刻,越是如此越不能松劲、松懈、松动。

 

守好战“疫”成果、绷紧防控之弦,必须克服出现的盲目乐观、盲目自信的心态。纵观近来,一些地方防控工作存在精力分散、工作懈怠的现象,降低了防控标准、放松了防控要求,比如检测体温“虚晃一枪”、查看健康码“一扫而过”、填报出行信息“可有可无”等等,都是可能引发问题的隐患。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低风险不等于零风险。包括医院、社区、公共场所、个人家庭等在内的社会各个环节的防控工作丝毫不能掉以轻心。要继续做到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切实把防疫的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必须时刻在路上、始终在状态。

 

守好战“疫”成果、绷紧防控之弦,必须清楚,不是疫情来时绷“一阵”,而是常态化防控绷“长久”。当前,做到从“无疫状态”向“适应疫情长期存在”转变、从“无疫发展”向“带疫发展”转变极其重要,这是谋划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战“疫”已经从“遭遇战”变成了“持久战”,只有做好长时间防控与长时间应变的准备,才能做到有备无患、防患未然,这是在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中赢得主动的关键。

 

守好战“疫”成果、绷紧防控之弦,也要看到,在全球疫情没有得到全面有效遏制的背景下,全球疫情仍将此起彼伏,大流行态势或将持续。由输入引发的传播风险不容小觑,也须长久地紧盯不放、严防死守。

 

“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只要切实提高风险意识,树牢底线思维,持续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我们就能捍卫好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 上一篇文章: “三个精准”,确保疫情不反弹、防护不过度

  • 下一篇文章: 中国船王卢作孚:实业界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指挥者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57]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53]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55]

  • 张文木:一个纯粹自由主义…[55]

  • 张文木:虚无主义与教条主…[69]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林同奇:“我家才子,一生…[11]

  • 林同济的“道家回归主义者…[11]

  • 不懈追求的学者林同济[6]

  • 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6]

  • 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5]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