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教育精神 >> 教育方法 >> 正文  
  前行的灯塔-纪念我的恩师范立础院士       
前行的灯塔-纪念我的恩师范立础院士
[ 作者:王瑞龙    转贴自:同济大学    点击数:514    更新时间:2020-03-29    文章录入:admin ]

 

 201653日上午,正在宿舍做着博士毕业离校准备的我,突然收到导师在中山医院因病逝世的消息,顿时感到万分悲痛,心情久久难以平复。虽然导师因病住院已一年有余,但听说这个噩耗,还是觉得难以接受。此时,导师在过去数年来的音容笑貌一幕幕涌上心头。

 20079月,我高中毕业如愿从山西省考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学校为了让新生尽快对所学专业进行了解,邀请了十几位名师,为我们开设了一门普及性的课程—《土木工程概论》,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范老师,此时的范老师刚刚年过73岁。在400人的大会议室里,我远远看着精神矍铄的范老师,和周围同学窃窃私语:“这是我们专业的工程院院士,是我们这个行业的大牛。”此时的我听着范老师为我们讲述关于桥梁工程的基本知识,逐渐对我国桥梁的发展有了基本的了解。

 200812月,同济大学学生会邀请范老师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做一个讲座,题目叫“30年,中国桥梁的巨变”。为了一睹心目中院士的风采,我当时早早跑到报告厅去等候。现在依稀还记得,报告厅里座无虚席,连过道都占满了人。范老师以时间为轴,通过介绍一座座有代表性的桥梁,给我们讲述了中国桥梁一步步走向腾飞的过程。在3小时的讲座期间,范老师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让我们体会到桥梁世界的乐趣,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培养起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20116月,在本科毕业典礼上,恰好是范老师亲自给我拨穂,并勉励我们要善于钻研,努力提升自身素质,怀有一技之长,方能谈得上有所作为,报效祖国。

 20119月,我怀揣着对桥梁抗震的浓厚兴趣及对范老师人格魅力的崇拜,进入桥梁系抗震教研室学习桥梁抗震。在桥梁馆4楼,只要范老师不出差,每天上午都会来教研室,只要我们听到范老师洪亮的声音在安排一件件事情的时候,学生们就在感叹范老师的勤勉。

汶川地震后,在范老师的领导下,抗震教研室编制了我国的桥梁抗震规范,填补了中国桥梁抗震方面无规范可循的空白。在此基础上,教研室做了很多国内大型桥梁的抗震性能研究,解决了很多技术难题。其中包括上海南浦大桥、上海杨浦大桥、广东虎门大桥、江阴长江大桥、东海大桥、苏通长江大桥等重大桥梁工程。其中,以范老师为领导的抗震教研室开发的弹塑性抗震挡块和双曲面球形减隔震支座取得了大量的应用。双曲面球形减隔震支座填补了我国大吨位抗震支座的空白,产值已达几十亿元。造价低廉、抗震效果好的弹塑性抗震挡块在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中发挥的重要的作用,使用该挡块的四川雅泸路高速公路和雅安高速公路在地震中完好无损,成为了抗震救灾中的生命线。

21世纪初,范老师认识到仅靠计算机来模拟结构的地震并不足够,需要靠振动台试验作为有效的补充。振动台试验通过向振动台输入地震波,激励起振动台上结构的反应,可以较好地再现地震过程,是试验室研究地震反应和破坏机理最直接的方法,也是研究与评价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上述认识,在范老师的积极倡导下,学校在嘉定校区兴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试验能力最强的振动台试验系统,该振动台试验系统由4座振动台组成,总试验能力达到200吨。正是在这个试验室,我完成了我的博士论文的试验部分—大比例尺斜拉桥的全桥振动台试验,为我国大跨度桥梁抗震研究方面的不足做了基础性资料补充。

范老师一生淡薄名利,几十年来一直居住在同济新村的两居室。只要范老师不出差,每天上午都从同济新村的家里走到桥梁馆,我由于住在同济大学彰武路校区,经常可以在来教研室的路上碰到范老师,这时的范老师身体还很好。范老师和我说:“人老先老腿,我每天走路就是为了锻炼好身体,我们要做好科研,首先要把自己的身体锻炼好。”范老师也经常和我们说,年轻人要拿出年轻人的朝气,走路挺起胸,昂首阔步。有一次,我正和范老师走到桥梁馆门口,正好碰到一个同学背着双肩包路过桥梁馆,范老师说:“小伙子,走路要挺起胸,不要驼背,我就不喜欢双肩包,包一沉就容易驼背,以后背个单肩包嘛!”作为一个在同济工作六十多年的老同济人,范老师很关心学校的发展,且敢于直言。桥梁馆前边是生命科学学院的动物实验中心,由于动物标本的制作需要采用一些化学物,周边经常有一股化学试剂的味道,范老师觉得这个不利于学校师生的身心健康,就向学校反映了这个问题,后来实验室通风口就加装了空气过滤器。每年元旦,抗震教研室都有一次集体聚会,每次聚会大家最喜欢的就是范老师的精彩演讲和演唱。现在还清楚的记得,范老师最喜欢喝无糖可乐,喜欢各种小玩具,保持一颗童心。范老师感叹90年代时整个土木专业也就十几个研究生,没想到现在光我们教研室师生加起来都有60多人了,发展真快,同时也勤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多想多问多钻研,不要追名逐利,学好技术报效祖国。

回顾自己在同济的9年时光,范老师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使我成长,让我有能力在未来的工作中做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范老师是中国桥梁抗震学科的开拓者和带头人,中国的桥梁事业有着范老师的浓墨重彩的一笔。身正为范,德深立础,敬爱的范老师,您放心吧,学生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殷切期望,以您为榜样,将您的精神传递下去,更加努力工作、报效祖国,为中国的桥梁事业奋斗一生。

 

 

  • 上一篇文章: 大学生社交中,情商不是庸俗关系学

  • 下一篇文章: 追忆范老师的几个片段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54]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51]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52]

  • 张文木:一个纯粹自由主义…[53]

  • 张文木:虚无主义与教条主…[66]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以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夯实文…[9]

  • “碳达峰”“碳中和”:是…[11]

  • 研究益世学问 书写时代华章…[7]

  • 求索人类社会繁荣之路——…[8]

  • 王蒙:文化自信的历史经验…[16]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