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中华概况 >> 中华文化 >> 诸子百家 >> 正文  
  《澄怀园语》节录       
《澄怀园语》节录
[ 作者:(清)张廷玉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1783    更新时间:2018-03-21    文章录入:admin ]

 

 

凡意念之所及、耳目之所经与典籍之所载,可以裨学问,扩充识见者,辄取片纸书之,纳敝箧之中。而日用纤细之事亦附及焉。(相当于日知录)

 

大凡乌合之众,必有一二巨恶之倡率,果能歼厥渠魁,则胁从者,皆可使之革面革心,不必以多杀为防患之计也。

 

《周易》曰:“吉人之辞寡》。”可见多言之人即为不吉,不吉,则凶矣。趋吉避凶之道,只在失口间。朱子云:“祸从口出。”黄山谷曰:“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保家莫如择友,求名莫如读书;常觉胸中生意满,须知世上苦人多。

 

凡事当极不好处,宜向好处想;当极好处,宜向不好处想。

 

大臣率属之道:非但以我约束人,正须以人约束我。我有私意,人即从而效之,又加甚焉。如我方欲饮茶,则下属即欲饮酒;我方欲饮酒,则下属即欲肆筵设席矣。惟有公正自矢(自誓),方不为下人所窥。一为所窥,则下僚无所忌惮,尚望其遵我法度哉?

 

凡事贵慎密,而国家之事尤不当轻向人言。总之,真神仙必不说上界事,其轻言祸福者,皆师巫邪术,惑世欺人之辈耳!

 

吾人进德修业,未有不静而能成者。

 

安分循理,不愧不怍,梦魂恬适,神气安闲,其为吾心之真乐。彼富贵之人,穷奢极欲,而心常戚戚、日夕忧虞者,吾不知其乐果何在也?

 

慎起居,节饮食,时时慎疾。

 

与其于放言高论中求乐境,何如于谨言慎行中求乐境耶?

 

人臣奉职,惟以公正自守,毁誉在所不计。盖毁誉皆出于私心,我不肯徇人之私,则可受人毁,不可受人誉矣!

 

万病之毒,皆生于浓,吾有一味药解之,曰:淡!

 

人以不可行之事来求我,我直指其不可而谢绝之,彼必怫然不乐。然早断其妄念,亦一大阴德也。

 

余生来体弱,每食不过一瓯,肥甘之味,略尝即止。然生平未尝YUE痢,亦由不多饮食之故。世之以快然一饱而致病者,岂少哉!

 

待君子小人之际,一当以诚,但知其为小人,则浅与之接耳。

 

天下有学问、有识见、有福泽之人,未有不静者。

 

一家之中,老幼男女,无一个规矩礼法,虽眼前兴旺,即此便是衰败景象;小小智巧,用惯了,便入于下流而不觉。

 

欧阳公论诗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工。”

 

乐道人之善,恶称人之恶。

 

幸灾乐祸之人,不过自成其薄福之相耳,于人又何损乎?

 

喜传语者,不可与语;好议事者,不可图事。

 

今日行事俭,即异日做官清。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忍之须臾,乃全当躯。

 

求治不可太速;疾恶不要太严;革弊不可太尽;用人不可太骤;听言不可太轻;处已不可太峻。

 

静以修身,学须静以也。

 

东坡谓贾谊之为人:“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矣”。

 

静处乾坤大,闲中日月长

 

受人之恩而不忍负者,其为子必孝,为臣必忠

 

治心以正,保躬以静;进退有义,得失有命;守道在已,功成在天。夫复何为?莫非自然?

 

引睡之法:背读上《论语》数页,或十数页,使心有所寄。予试之果然。

 

明华亭县有民某,其母再本醮生一子。及母死,二子争葬,质之官。知县某判其状曰:“生前再醮(寡妇再婚),终无恋子之心。死后归坟,难见先夫之面。”令后子收葬。

 

富弼字彦国,少有骂者如不闻。人曰:“骂汝!”彦国曰:“恐骂他人。”又曰:“呼姓名而骂,岂骂他人?”彦国曰:“天下岂无同姓名者乎?”告者大惭。

 

薛文清曰:“多言最使人心志流荡,而气亦损;少言不惟养得德深,又养得气完。”鬼谷子云:“口可以饮,不可以言。”又曰:“圣人之言简,贤人之言明,众人之言多,小人之言妄。”

 

薛文清公曰:“在古人之后,议古人之失易;处古人之位,为古人之事难。”

 

为善千日不足,为恶一日有余。

 

“富贵原如传舍(古时供来往客人居住的旅舍),惟谦退谨慎之人得以久居。”身在富贵中者,当时诵此语。

 

教子之道有五:“尽其性;广其志;养其材;鼓其气;攻其病。废一不可。

  • 上一篇文章: 《聪训斋语》

  • 下一篇文章: 罗织经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57]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53]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55]

  • 张文木:一个纯粹自由主义…[55]

  • 张文木:虚无主义与教条主…[69]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林同济:战国时代的重演[6]

  • 林同奇:“我家才子,一生…[11]

  • 林同济的“道家回归主义者…[13]

  • 不懈追求的学者林同济[7]

  • 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6]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