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个人精神 >> 办事精神 >> 提高办事能力 >> 正文  
  “人须在事上磨”         
“人须在事上磨”
[ 作者:佚名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653    更新时间:2018-01-13    文章录入:admin ]

 

 

   《传习录》记载了明代大儒王阳明与弟子的这样一段对话。问:“静时亦觉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先生曰:“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的确,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无事时能保持内心平静,一旦遇到问题就内心慌乱。王阳明认为,历事才能练心,在事上磨练,内心才会拥有强大力量,个人才能真正成长。这一观点可谓意味深长。

 

  现在的年轻干部,学历相对较高、书本知识丰富,特别是身处互联网时代获取大量信息,谈起道理头头是道。然而,有人却慨叹“懂得许多道理,仍过不好这一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道理的供给和做事的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失衡:所懂非所用,所需非所有。在未经历具体的事之前,知识和经验都停留于观念层面,是潜在的、异己的、尚未唤醒的;惟有经过事的检验,人的观念才会受到触动,才会对哪些道理尚不透彻、哪些信息与做事并不相干有清醒认知,才会去更富针对性地读书学习。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对于干部来说,平时保持良好状态与平和心态并不难,难的是在面对矛盾和问题、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还能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有干部说,能提前想到的,都不是问题;临时碰到的,才是问题。许多问题难就难在突发性、偶然性,无法提前做出预测和准备,没有规律和经验可循;难就难在无序性、叠加性,往往是“一事未平,一事又起”,甚至“多点冒烟、到处起火”。诸多不确定性,对干部的心理承受力、综合协调力、局面把控力提出了全方位考验。有的年轻干部之所以不够成熟,正是没有过好这一关。提倡“在事上磨练”,就是要学会在实践中而不是口头上、在战场上而不是舞台上摔打和进步。

 

  想舒舒服服、无忧无虑,就不要当干部;受不了苦、吃不了亏,也不要当干部。在事上磨练,需要经历漫长痛苦的过程。从遇到问题之初的吃惊慌乱到分析研判的艰辛思索,从协调各方的劳碌奔波到最终解决前的耐心等待,压力不可谓不小。然而,正是在这样日积月累的尝试和失败、等待和希望、煎熬与奋起中,在经受各种委屈或批评后,年轻干部的身板才会更加健硕,实现从茧到蝶的飞跃。成长的烦恼,谁也不能跨越,无人可以替代,该走的弯路,一步也少不了,惟有迎头而上、勇敢经受。

 

  应当看到,经历多并不意味着能力就自然而然提升。有的人碰壁不少、成长缓慢,长期在低水平徘徊,问题不是出在不经事上,而是做事不过脑、不走心,看似经历十年,经验只有一年。要破解这一困境,关键是学会找规律、想办法,举一反三,在同类的事情上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同时,开阔胸襟、强大内心,把自己的心磨出厚厚一层茧子,努力不为诱惑所困、不为琐事所烦、不被情绪所扰,做到定力不减、初心不改。

 

  在谈到年轻干部成长规律时,习近平总书记曾用过“墩墩苗”的比喻。年轻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在普通岗位上经历过一些难事、急事、复杂的事,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国情、社情、民情。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多在事上磨,年轻干部就能不断获得持续成长的动力。

 

  • 上一篇文章: 从秘书出身的“达康书记”说起

  • 下一篇文章: 巴菲特: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专注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5]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8]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0]

  • 宇树科技机器人创始人王兴…[20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6]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3]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48]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0]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6]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