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危机处理 >> 危机对策 >> 正文  
  “坏事变好事”是危险的自慰         
“坏事变好事”是危险的自慰
[ 作者:刘文宁    转贴自:中国改革论坛    点击数:1403    更新时间:2004-01-14    文章录入:111
“非典”是一场瘟疫、一场灾难。面对灾难,有人开始反思如何让“坏事变好事”,列举“非典”的诸般“好处”,如激励国民的精诚团结,强化对民众生命的珍视,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以及官员的尽职尽责,唤醒公民的个人卫生意识,以及将促进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的建设,等等。

  这种似乎很讨巧的“辩证法”,多有庸俗的成分,甚至隐患极大。我承认,以上的“好处”并非虚妄之语,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这些是我们在与这场瘟疫做殊死搏斗时的本能的应急反应,是别无选择、万般无奈,是承受了惨重代价的。我们现在需要的不是以总结“好处”而有意无意地淡化这场灾难的惨重,我们需要的是刻骨铭心、真真切切地记住这空前的灾难,从灵魂深处、从最深切的层次直面灾难,忍着所有的创痛承认“灾难就是灾难”,承认为了承受灾难,我们所付出的代价是惨重。这代价方方面面,有物质的,有精神的,有可以统计出数字的,有无形的,有眼下看得见的,也有留待未来评估的。它包括因“非典”而消失的生灵及其亲人的痛苦、家庭的残缺,包括国民经济的受挫与停滞,包括民众正常生活秩序被打乱以及民众的心理损伤,这种记忆甚至将埋藏在他们终生的记忆深处。总之,这一切都必须清清楚楚地、原原本本的、不遮不掩地展示给公众以至留给后人,而不能留一丝矫情与掩饰。

  所谓直面灾难的勇气,绝不只是灾难来临时的恐惧与否,而是不逃避灾难,正视灾难,具有承受苦难的毅力与胸襟,勇于自责和忏悔,痛改前非。只有具备承受苦难的力量和勇气,才有可能超越苦难,真正从苦难中成长,吃一堑长一智,脱胎换骨。动不动就是“坏事变好事”,骨子里是对灾难、对责任的一种逃避,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变相的自我麻醉、自欺欺人。

  如果我们缺少直面灾难的勇气,那么,所有的反思都可能是肤浅的,都难以刻骨铭心,也难以警示持久,用不了多久,难免会好了伤疤忘了痛。这种化解灾难的方式是可悲的,于人类文明也是难有补益的。因而,还是先别忙着舔拭伤口,先要真真切切地记住这鲜血淋漓的创伤及其所有的痛苦,多一些反省。反省是一种勇气,是一种精神追寻,是为了以后不再重蹈覆辙。

  在医学上,疼痛可以保护身体免受伤害,一个人如果缺少疼痛所提供的自我保护本能,将感觉不到自己的手和脚是自己的,这种疼痛信号的消失,会使人体极易受到伤害。因而,“疼痛以非凡的方式日日保护着每一个健康的人”,我们实在应该珍视这种疼痛的本能,应该对疼痛怀抱一种敬畏和感激。我们必须时刻倾听来自我们身体的各种或隐或显的微妙的疼痛信号。医学测验揭示出,在不同文化历史背景和社会自然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对疼痛的感应是不同的。

  譬如,犹太人和意大利人对疼痛反应较快,比北欧人牢骚更大;爱尔兰人则有较强的疼痛忍耐力,爱斯基摩人是最能忍受疼痛的。可见,不但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怎样感知疼痛,而且能够减缓和压制疼痛的信息。因而,只有学会倾听疼痛,才能控制和消除疼痛;只有通过学习和掌握疼痛,才能避免被疼痛所主宰与支配。

  如果说肉体的疼痛感是任何一个健康的人的正常生理反应,那么,心灵的疼痛感则是人类的正常心理反应。可以想见,一个对于任何形式的精神伤害都麻木、迟钝、冷漠的人,其心理、精神会是健康、正常和有人性的吗?因此,奥古欺丁说:“事前忧患愈重,则所得快乐也愈大”。

  具体到我们这个民族,忏悔意识、批判意识,似乎总是很陌生的东西。回首文革那样一场践踏人类文明的浩劫,应不应该忏悔?大而言之,没人反对,但一旦落实到具体的某个群体或某个人,则立时遭到激烈反对——“在那个环境里有什么办法?”“那是一个时代的悲剧”,诸如此类,都可以成为极好的遁词。在《苦难与风流——老三届的道路》一书中,一位上海联合服务公司的知青以严肃的解剖态度回忆:一些人喋喋不休的所谓红卫兵的理想主义,其实一开始就未必存在过。如文革初期红卫兵可能出于阶级义愤而冲杀,但到了中后期,红卫兵就深陷在帮派的斗争之中,口里说的是保卫毛主席,行动却是维护山头的利益和个人得失。于是,投机钻营者有之,趋炎附势者有之,卖身投靠者有之,并非都是那么简单的受骗上当。他说:“我认为红卫兵一代人不从主观上去拷问自己的灵魂,不让自己曝光在光天化日之下,那么他就不仅对不起那些在他们手中受难的师长,也就没有资格去诅咒自己人在文革中的遭际。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当某种气候又来到的时候,或者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变幻出新的样式时,难以保证他们中的某些人旧病不复发。”这是一种历史的忧虑。

  无论天灾还是人祸,凡给人类文明蒙上浓重阴影的东西,都不该被掩饰,不该被淡忘。如果没有一种历史发展的眼光,如果缺少一种批判的锐气,谁又能保证我们不会重蹈覆辙?如果我们今天轻描淡写地将“非典”瘟疫的一页翻过去,也许过不了多久,这场灾难所警示人类的一系列严峻问题,如何协调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如何检点我们的生活方式、确立一种有节制的生存意识,如何调动整个社会系统应对突发灾难等,都可能被我们淡忘,伤口愈合之后,又是一片歌舞升平、其乐融融……

  “祝福他们,这些为世界分担痛苦的人们:在时间的流逝中,他们将比那些回避痛苦的人得到更多的幸福。”这是耶稣的话。也许会对我们有所警示。

  原文载于《中国经济时报》
  • 上一篇文章: 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责任

  • 下一篇文章: 非典提振社会责任和公众意识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关于中国人口问题…[58]

  • 蔡崇信对话张忠谋|面对宏…[55]

  • 任正非:全面提升软件工程…[51]

  • 任总在专委会建设思路汇报…[61]

  • 张文木:美国人的“商人”…[63]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张文木:谈文化自信,而又…[10]

  • 张文木:政治人物安危与国…[16]

  • 张文木:诱倒对手的最佳方…[14]

  • 毛泽东:“乡村就是小城市…[11]

  • 嫦娥六号月球“出差”干什…[13]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