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中华英雄 >> 思想家 >> 正文  
  胡适的宽容       
胡适的宽容
[ 作者:佚名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907    更新时间:2017-01-17    文章录入:admin ]

 

 

胡适一生,誉满天下,亦谤满天下。说他好的,说他坏的,都到了极致。这样的人,也是少有的。胡适当然爱惜名誉,但是,他性格之中,似乎更能容忍 “毁谤 ”。他常说,“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 ”,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社会要自由,就需要 “容忍 ”。有学者评价,“容忍 ”表现了胡适追求自由的谦谦之风,也体现了他温文尔雅的为人之貌和处世之道。“容忍 ”并非懦弱,而是人性的善良。

 

胡适晚年曾说,“我已被人骂了四十多年。我觉得应该做的,只要百分之六十对国家有利,百分之四十被骂,我是不怕被骂的。为什么胡适之在外国,别人对他多少尊敬,回来后会被骂呢?因我认为应该说的,应该做的,我不怕人家的批评!”人之已老,依然如此坦荡,仍不失其和易的君子之风。

 

胡适的宽容,也是有许多史料可以佐证的。他有一句名言:“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他一生交际广泛,待人坦荡,热情,与人为善。他与陈独秀的交往,便是生动的例子。他们都是中国现代思想界的巨人,初为同道,其后则在思想上互为仇敌,然而私谊仍在。1932年,已被开除出党的陈独秀被国民党以 “共党魁首 ”名义逮捕,并拟处极刑,胡适则鼓动北大教授,全力营救陈独秀,他通过各种关系,四处活动,请好友罗文干(时任司法部长)设法斡旋,在蒋介石首肯下,将陈从军事法院转到刑事法院,最终以判刑保全了生命。

 

陈独秀在狱中曾经给胡适写信。这封信,很有意思。以陈独秀一生孤傲的性格,写出这种信,亦透出陈对胡适的信任。这种信任,或许也是对胡适做人的评价。我们必须了解,想当年,陈独秀在潦倒之时,曾有不少高官权贵以怜惜心态,送他金钱厚礼,他都是一概拒之的。他也是一个有傲骨的人,一个不怕死的人。附信如下:适之先生:此次累及许多老朋友奔走焦虑,甚为歉然。审判约在本月底,计尚有月余逍遥。判决后,以弟老病之躯,即久徒亦等于大辟,因正式监狱乃终日禁闭斗室中,不像此时在看守所尚有随时在外散步及与看守者谈话的自由,所以我以为也许还是大辟爽快一点,如果是徒刑,只有终日闷坐读书,以待最后。如能得着些纸笔,或者会做点东西,现在也需要看书以消磨光阴。先生能找几本书给我一读否?此信之中,陈独秀还附录了一些书目,如亚当·斯密的英文《原富》以及“关于甲骨文的著作 ”等。1937年,抗战爆发,陈独秀得以提前出狱。

 

他出狱后,即住在胡适最好的朋友傅斯年家中。南京武汉失陷,陈独秀流浪到重庆江津,生活窘迫(曾有人专文论及陈独秀晚年的生活)。当时,胡适出任驻美大使,远在彼岸,仍多次关心陈独秀的命运,并曾有心请其到美国研究讲学。1942年,陈独秀在贫困中死去。谁能想到,最后给他最大的关怀的人,不是他当年的同志,而是一个思想上的敌人。一个人,只有在困境中才能看到真正的朋友。

 

胡适与鲁迅(周树人)和周作人的交往亦有意思。他们相识在北大,先是朋友,后则完全不同道。其实,胡适对周家兄弟是真心喜欢的,胡适曾在日记中写道:“周氏兄弟最可爱,他们的天才都很高 ”。然而,思想与政见的不同,导致他们最后分道扬镳。据我所知,鲁迅当年骂胡适,是尽人皆知的,但是,胡适则采取 “老僧不见不闻 ”的态度,不反击,不回应。鲁迅去世之后,胡适不仅没有说过一句恶话,相反还说了不少公道话。胡适曾在书信中说:“凡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鲁迅自有他的长处。如他早年的文学作品,如他的小说史研究,皆是上等工作。”鲁迅死后,胡适同周作人亦保持友好关系,即使在周作人最终 “淌了日本人的混水 ”,沦为汉奸,被囚南京老虎桥监狱之时,胡适仍有恻隐之心。

 

他顶住巨大压力,帮了周作人一把,使其免于一死。对此,周作人心中是明白的。1962年,胡适在台湾去世,周作人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写了一篇回忆胡适的文章。当时,胡适在大陆已被批臭。周作人以文人的智慧,写出了他的怀念之情,他的文章对胡适一句好话没讲,而是细数了由胡适帮助出了几本书,几篇文,得了多少钱,分毫清楚,也说明拿到某一笔钱,买了坟地,埋了母亲、女儿,至今念念不忘,云云。文字是隐讳的,苦心是深藏的。

 

梁实秋在怀念胡适的文章中特别指出:“胡先生最爱写的对联是: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认真的做事,严肃的做人。我常惋惜,大家往往注意上联,不注意下联。”这段话是极有道理的。直到今天,我们在谈论胡适的时候,对其学问政见,谈论较多。当然评价是截然不同的,盖因立场不同也。这位 “文人书生 ”,在政治上也有不成熟的一面,有些观点,我也极不认同。但是,对其做人待物的一面,是不是谈论的太少了点呢?显然,任何人都不是非黑即白的。 1962 2 24日上午,胡适以 “院长 ”之职主持了 “中央研究院第五次会议 ”,下午 6时半,“欢迎新院士酒会 ”,胡适因心脏病猝发去世,时年 72岁。当时的情景,曾有人专文记述。

 

掩卷沉思,《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中有两句话是叫人铭心刻骨的。

 

胡适说:“有高度修养的人,才能有自省的功夫;能够自省,才能平心静气地听别人的话,了解别人的话。了解别人的话,乃是民主政治最基本的条件。”他还说过:“人家骂我的话,我统统都记不起了,并且要把它忘记得更快更好!”这是一种什么胸襟呢?

  • 上一篇文章: 严复:不合时宜的“盗火者”

  • 下一篇文章: 国学大师陈寅恪的学问为何有力量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69]

  • 侯外庐西大治校[56]

  • 中国思想史的奠基人——侯…[57]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63]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72]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媒体盘点习近平引用过的邓…[2]

  •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3]

  • 血浓于水一家亲——中国是…[4]

  • 王世真:握紧命运的缰绳[17]

  • 王世真:要做开创性的事[22]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