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专题 >> [专题]总论民族精神 >> 正文  
  民族精神与青年责任(下)         
民族精神与青年责任(下)
[ 作者:谢占强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389    更新时间:2011-07-10    文章录入:admin ]

 

三、鲜活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身边

2003年,有多种精神贯穿始终,有许多人感动着我们,时刻感动着整个中国。

航天精神:

  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地球村”日益狭窄拥挤的当代世界,太空正成为综合国力的增长源,就像19世纪、20世纪工业的生存发展依赖于电力和石油一样,国家和民族间竞争与合作的舞台迅速在太空展开。与美国、俄罗斯相比,我们的起步较晚,在跳跃式的赶超中,航天人以高度自觉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到跨世纪载人航天工程中去,为我国争取更为广阔可能的发展空间,以获得一张进入新世纪民族之林的门票而拼搏奋斗。

  征服太空是有代价的冒险事业。就在航天员紧张的训练之际,20032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执行任务返回地面时一声灾难性爆响,机上的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面对如此大的灾难,我们的航天员还有勇气去继续实现中国的首飞任务吗?首长、亲人、战友们关心、问候、探询。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航天员们心灵平静得像一湖碧水。不害怕吗?有人问。从当上飞行员的第一天起,我就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是我此生不变的誓言!回答铮铮有骨。飞天的前天晚上,吴川生政委将指挥部的决定告诉杨利伟,杨利伟平静地回答:感谢祖国人民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我一定以一颗平常心去作准备,完成首飞。这一夜,他睡得特别香,特别甜,工作人员两次才把他叫醒。一查,血压116,心率76,体温36,都很正常。太空飞行的21个小时里,面对如振动、冲击、噪声、失重、超重、宇宙辐射、高真空、昼夜节律变化、剧烈的温度变化等恶劣的太空环境,杨利伟要承受的超负荷心理、工作压力可想而知。这些环境因素会导致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骨骼与肌肉结构和功能变化、睡眠周期紊乱、航天运动病、情感抑郁等一系列生物医学和心理方面的问题。此外,杨利伟更需面对一旦发射失败可能会失去生命的危险。但是,载负着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这位中国的首位太空使者,还是凭借自身超人的素质和勇气,最终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神圣使命。苟为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航天员坚定、沉着、勇敢的大无畏精神,来源于对祖国和祖国航天事业的无限热爱,亦来源于2000多个日日夜夜严格的近乎残酷的训练,是高尚的英雄主义。训练中的坚忍执著,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已经使他超越了航天英雄的称号,变成中国人心中一个大写的人。航天人弘扬和培育的鲜活的民族精神,反映了他们对当代社会生活的高度自觉,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建设伟大实践的高度自觉,它和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交相辉映,展现了中国军人、中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将它发扬光大,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伟大复兴是无疑的。

抗击非典的精神:

2003年春天,非典病魔袭来,短短几个月,我国内地26个省区受到侵袭。抗击非典的斗争,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一次锤炼。
  这是一次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大锤炼。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形成抗击疫病的强大合力。
  这是一次团结互助、和衷共济的大锤炼。全社会广泛动员起来,团结一致,共同行动,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给患病群众以无微不至的关爱,给医护人员以满腔热情的支持,给发病地区以切实有力的帮助,做到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应对疫病的挑战。
  这是一次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大锤炼。全国人民坚定战胜困难的昂扬斗志和必胜信念,实事求是地分析形势,沉着冷静地面对挑战,坚忍不拔地克服困难,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不惊慌、不退缩、不悲观,坚定信心,顽强拼搏,坚决同病魔斗争到底。
  正是通过这样的锤炼,民族精神进入中华儿女的头脑里,落实在人民群众的行动上。人们自觉地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理解和支持政府采取的各项防治措施;坚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伟大的民族精神支撑,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有较好的医疗技术条件,有军民合作,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灾害。人们开始自觉地认识到,做好防治非典的各项工作是每个公民的光荣职责和应尽义务,是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人们满腔热情地对待非典患者,没有疏远和歧视他们;对疑似隔离人员工作耐心,晓之以理;对患者家属、亲友做好思想工作。人们正确对待非典给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的暂时困难和影响,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立足各自岗位,做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为防治非典斗争作出应有的贡献。

面对这场灾难,从中央领导到普通百姓,从城市到乡村,从沿海到内地,从医护、科研人员到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广泛动员起来,紧急行动起来,全身心投入到这场抗击非典的攻坚战中。从亲临一线深入调研、果断决策、沉着应对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身上,从舍身忘我、无私奉献的医务工作者身上,从披荆斩棘、奋力攻关的科技工作者身上,从临危不惧、抗击病魔的人民群众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不屈的崇高品格,看到了源自民族灵魂深处的强大凝聚力,看到了中华民族正在实践着“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抗击非典的精神。看到了一个民族在危难时刻所表现出来的追求理想、坚忍不拔和胸怀宽广的强大凝聚力,以及贯穿其中的爱国主义的赤诚情怀和精神纽带。

  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推动国家、民族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也是我们夺取抗击“非典”斗争胜利的重要法宝。中华民族历经无数艰难险阻、生死存亡的考验,始终没有被压垮,反而愈挫愈勇、愈挫愈奋、愈挫愈坚,靠的就是强大无比的民族精神。越是艰难困苦,越是危急关头,越需要发扬伟大的民族精神,越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作支撑,越需要大力增强民族凝聚力。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民族精神,在锤炼中愈加坚强!

其他还有……

钟南山:以无畏感动中国
  非典是2003年中国人抹不掉的共同记忆,平时很少流泪的人,那个时候也会泪流满面。平时很少动心的人,那个时候也会怦然心动。在那充满疑虑、充满期待的日子,有一个人让我们踏实、让我们感动,他就是钟南山。
  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钟南山以科学家的无畏一语定乾坤:非典可防可治!在疫情最严重时,他以一个医生的医德主动请缨:“把最危重的病人转到呼研所来”,这淡淡的一声,无异于平地惊雷般的“向我开炮!”这一声之后,是他以66岁的高龄,连续38小时救治患者的身影。他说:在我们这个岗位上,做好防治疾病的工作,就是最大的政治。
  钟南山不仅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他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敢医敢言的道德风骨和学术勇气更令人景仰。中国知识分子最宝贵的精神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不唯上,不信邪,敢担责任。紧要关头,他勇敢地否定了有关部门关于“典型衣原体是非典型肺炎病因”的观点,为广东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制定救治方案提供了决策论据,使广东成为全球非典病人治愈率最高、死亡率最低的地区之一。

  高耀洁:以博爱感动中国
  77岁的高耀洁已经是一位步履蹒跚、腰背佝偻的老人,但她在实现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的民间防治艾滋病之路上却迈着坚定的脚步。70岁才开始做防治艾滋病工作,能做到什么时候呢?面对这样的疑问,高耀洁的回答是八个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常见的书面语让录制现场的观众潸然泪下,自1996年她开始自费进行艾滋病预防和救治工作,已经走访了河南100多个村庄,见到1000多个艾滋病患者。把自己的全部收入都用在了艾滋病防治上,家里仅有的一台电脑还是别人捐赠的。从2000年开始她将主要精力放在对艾滋遗孤的救助方面,至今已花费8万多元,无偿资助了164名艾滋病孤儿。
  20037月,作为中国民间防艾第一人,高耀洁获得了亚洲的诺贝尔奖”——亚洲拉蒙-麦格塞公共服务奖。
  面对艾滋孤儿一双双无助的眼睛,本已弱不禁风、应该颐养天年的高耀洁爆发出了巨大的生命能量,但在节目录制现场,高耀洁却脆弱地在舞台上落泪,“从现在再过55天,就是8年,我介入艾滋病已经8年,在这8年的岁月中间,酸辣苦甜不敢想,很多事情让人不敢想。但她是母亲、是医生、是艾滋病人心头的阳光,她还要继续宣传、写书,并抓紧时间想办法解决孤儿的生存问题、教育问题和心理问题
  巴金:以真诚感动中国
  20031125日,巴金百岁华诞。这一天,世纪老人巴金只是静静地躺在上海华东医院的病床上,迎来自己的百岁华诞,由于气管切开手术,他已经4年无法开口说话了。
  巴金伴随中国走过了一百年,然而他是当代中国活的最痛苦的老人,不但是因为病痛,更是因为他沉浸在噩梦般的恐怖之中,解剖自己、指责自己、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曾经有过的民族劫难。巴金研究专家这样说:“在社会开放,人人追求成功、财富、名利的时候,惟独巴金还在一字一句地写他的忏悔录般的《随想录》。”这个敢讲真话的温顺老人,以自己的真诚和80年的文学创作生涯,印证了自己的一句话把心交给读者
  梁雨润:以清廉感动中国
  “官可以不做,老百姓的事情不能不管”,山西省运城市纪检委副书记梁雨润这样说。作为一名工作在基层的纪检干部,短短五年时间,他组织查处了数万起群众上访案件。尤其是处理了一批关系老百姓生活疾苦的陈年积案而备受人们称赞。赢得了诸如“梁青天”、“梁包公”这样的称呼。他用清廉书写了一个百姓爱看的“官”字。
  每次找他的百姓在他面前一掉眼泪,他都显得有些激动,“我就想这假如他是我的父母姐妹,假如他是我的姑舅伯姨,假如他是我的亲戚朋友,我该怎样对待。”带着这样一种感情,梁雨润可以为解决一个问题先后15趟跑一户农家,可以为了解决一桩17年没有解决的案件,挤进人群抬起棺材板……
  没有一种正气和勇气,没有一种责任和追求,当好这个官,当好这个公仆,就无从说起。梁雨润的眼睛是向下的,时刻关注他的服务对象、他的衣食父母。

  阿西木:以坚毅感动中国
  在平常的日子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谁是英雄,谁是普通人,有的时候我们很难分辨,但是有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却像是一个试金石,2003年新疆一场我们记忆中的地震,就把一位英雄送到了人们的身边———达吾提·阿西木———新疆巴楚琼乡6大队的村党支部书记。
  2003224日,新疆巴楚、伽师地区遭受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地震灾害,共造成268人死亡,琼库恰克乡受灾最重,仅这一个乡就有256人不幸遇难。阿西木是在这次地震中失去家人最多的人———一夜之间痛失5位亲人。生离死别,非亲历者难知其心,难忍生离死别之痛。但是他强忍5位家人遇难的巨大悲痛,不顾受伤的4位家人,从墓地回来后就直接到了一户牧民家里,开始着手规划如何带领村民重建家园。
  灾后重建的日子里,达吾提·阿西木和其他支部成员每人承包了7户重灾群众的建房和200多户困难群众的春耕播种任务,使重灾户成为了全村住进新房的村民。630日村里人全部搬进了统一规划,能抗8级地震的木框架夹心房。
  衡阳消防兵:以忠诚感动中国
  2003113日凌晨440分左右,衡阳市珠晖区一栋八层四合院式商住楼突然起火,衡阳市消防支队官兵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冒死进行救援疏散,在楼房经过大火长时间焚烧、强度下降、极度危险的时候,几进几出,将老弱病残者逐一背出,使412位居民无一伤亡。但在救援过程中,该楼的东面、北面及西面的一小部分房屋突然倒塌,就在这可怕的瞬间,有21名忘我救火的消防官兵被埋在废墟之中。
  1161005分,抢救人员在废墟中找到了最后一名消防战士,医务人员证实他已经牺牲。至此,21名被倒塌房屋掩埋的消防官兵全部被找到,其中仅江春茂一人生还。在衡阳特大火灾事故中,共有20名消防官兵因公殉职。他们中最年轻的仅有17岁。
  今晚,他们中间只有江春茂来到录制现场,当这名年轻的战士站在舞台上,20名年轻英雄的照片徐徐从舞台上方垂下,观众席里传来一片哽咽声。他们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捍卫了他人的生命,捍卫了武警消防兵这个崇高的职业,那壮烈的一幕已经成了忠诚的最好诠释。

陈忠和:以执着感动中国
  20031115日,日本大阪,中国女排以30击败日本队,时隔17年重夺世界冠军。历史以惊人的相似重新上演了22年前中国女排第一次夺冠的一幕。22年前陈忠和还是中国女排的陪打员,当时因为经费紧张并未随队出征,22年后他以中国女排主教练的身份带队出征,以全胜战绩为2003年的中国体坛赢得分量最重的世界冠军,在此期间,他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一座阔别了17年的奖杯,更重要的是,他把自己面对人生不幸坎坷的生活态度融入到体育事业中,用自己的执着教女排姑娘们怎样打球,用自己的淡定来教女排如何面对人生荣辱。

成龙:以关爱感动中国
  成龙是演员,但他总是利用各种机会,不遗余力地在世界各地宣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每次在公众场合露面的时候,都坚持以唐装示人。
  成龙素来热衷公益事业,近期,虽然成龙被诊断得了甲状腺肿瘤,但他仍在坚持工作,并表示,要趁脖子未肿前多拍电影,回馈社会。2003年,无论是在香港经济陷入困境期间,还是在抗击SARS期间,作为香港演艺圈大哥级人物的成龙,都率先挺身而出,组织义演义捐等慈善活动,为帮助北京振兴因非典影响的旅游业,成龙义务帮北京拍宣传短片。
  成龙在好莱坞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中英雄的概念,然而最打动人心的还是成龙心里藏着一个宏大的中国英雄之梦。一向以健康机智、勇敢风趣的形象示人的成龙在节目录制现场吐露了一件“怄在心里很久的事情”。有一次他在日本成立了一个基金会,当他拿钱出来要救济他们的时候,日本朋友说“我们日本是没有穷人的”。这句话二十年来令成龙耿耿于怀。“我希望有一天,我们也可以做到,在中国是没有穷人的。”成龙的这个梦想赢得了现场观众如雷的掌声。

四、当代青年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先锋

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但是,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等等。要改变这种状况,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要实现奋斗目标,尽快缩短与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差距,唯有调动和凝聚全社会全民族的力量。因为,这正如十六大报告所指出:“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而要调动和凝聚全社会全民族的力量,就迫切需要在党的正确政策和策略指引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大团结。同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进路上,应对挑战,化解风险,克服困难,也离不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强盛的重要保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而统一大业的推进、共同心愿的实现,必须依靠全民族的团结合作与长期奋斗。要形成全民族、尤其是海峡两岸团结合作的局面,在其它条件尚不成熟,诸多因素尚未达成共识的情况下,高举民族精神的大旗,着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强化民族意识,必然成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明智选择。维系两岸关系的基础和共同点,是两岸关系的根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具有对内动员民族力量,对外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

当今世界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全局性。这种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精神以及国民素质的竞争。在种种机遇和挑战面前,如果没有昂扬奋进的民族精神,没有坚韧不拔的民族品格,没有万众一心的民族志向,就不可能在世界舞台上拥有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对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策略性问题,更是一个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败得失、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性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只有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为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昂扬向上的精神动力。

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要有一批有觉悟、有奉献精神的年轻一代。“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在这个进程中,青年人,尤其是青年学生,应勇敢地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成为弘扬民族精神的先锋,成为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

1914年,当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先生来到清华大学,在题为《君子》的演讲中,梁先生援引了《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来激励学生刻苦学习、修身成才。从此,自强不息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在大学校园里广为流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志士为了理想而努力奋斗。自强不息之所以能够在当时的校园里广为流传,构成传统,是有一个“动力源”的,这就是民族屈辱感。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外患与内忧连绵不断。灾难虽然降临到中华大地的面前,但同时也激发出大家自强不息的精神。平外患,解内忧,雪耻兴邦,成为一代人的梦想。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一大批热血青年投身报效祖国,为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的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84年前,北京大学的爱国学生发起了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已经内化成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时代在变,“五四精神”没有变,它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的强盛不懈奋斗,为了弘扬民族精神终身拼搏;时代在变,中国青年的使命没有变,青年人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伟大的民族精神,同时为其增添新的时代内容。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在国家发展的关键时刻、在民族危机的紧要关头,青年学生总是勇立时代潮头,以无所畏惧的姿态冲锋在前。上世纪初,面对民族的内忧外患,青年学生发起了“五四”爱国运动、抗日救亡运动;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青年学生自觉将青春奉献于祖国和人民,用青春和热血喊出了一个个时代的最强音。改革开放后,面对现代化建设新的伟大历史征程,青年学生喊出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口号,抒发了广大青年献身祖国的豪情壮志;面对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事业,青年学生又高呼“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90年代初,面对经济社会的腾飞发展,青年学生又喊出了倡导文明、修身进取、提高素质的口号。我们要结合各自时代的特点,将“五四精神”与这个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联系起来,现在民族复兴的重担最终要落在我们青年人的肩上,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创造最终要在我们的手中实现,民族精神的源远流长要靠我们传承和发展,这就是我们青年学生的责任。这种责任有对自己的责任、对祖国和人民的责任,更有对时代的责任。要承担起青年学生的责任,我们不仅要有满腔的豪情,更要有承担责任的行动。越是在危急关头,就越要与人民同呼吸,与国家共命运,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要体现在青年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贯注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改革开放以来,当代青年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以建设繁荣富强的祖国为己任,奏出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时代强音,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进模范人物和先进模范群体。北京大学年轻的生物基因工程教授陈章良、搜狐的创立者张朝阳等成为上世纪90年代青年中的潮头人物。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青年英才创造性地继承和发扬了两弹一星的光荣传统,成功研制被誉为民族精神的体现,大成智慧的集成的曙光3000超级计算机;壮国威、扬国魂的神舟号宇宙飞船成功升空的背后也正是大批青年科研人员默默的无私奉献。

历史证明,只有那些深深扎根于实践之中,以实际行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青年才能真正体现并发展伟大的民族精神。当代青年在民族精神的熏陶下成长,在救国家危难和实现民族复兴过程中弘扬和发展着民族精神。我们需要激情,我们更需要有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态度,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工作,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不辱时代赋予青年的神圣使命。面对肆虐的疫病,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党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牺牲自己,是弘扬民族精神;在本职工作岗位上争创一流,真诚奉献,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自律,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样是弘扬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弘扬,联系着青年一代的责任。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建设和发展我们的国家,需要我们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刻苦学习、自强不息、德才兼备、勇担重任”应成为当代青年在弘扬民族精神的实践中健康成长,争做具备综合素质的英才的座右铭。在前进的道路上自强不息,最重要的是踏实,摆脱青年人惯有的浮躁,时刻牢记刻苦学习。刻苦学习是当代青年的首要任务。当代青年是否刻苦学习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成才,更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每一个青年学生都要为之付出毕生的精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体现民族精神,担负时代责任需要青年德才兼备。青年是国家的未来,要真正担负起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任,就要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

勇担重任是当代青年真正弘扬民族精神,担负时代使命的最终体现。当代青年要担负起历史重任,就必须具有勇担重任的时代品格与非凡勇气。在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充分发挥青年的生力军作用,团结带领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 上一篇文章: 民族精神与青年责任(上)

  • 下一篇文章: 民族精神研究现状与前瞻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66]

  • 侯外庐西大治校[54]

  • 中国思想史的奠基人——侯…[53]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58]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7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王世真:握紧命运的缰绳[15]

  • 王世真:要做开创性的事[19]

  • “核医学之父”王世真[18]

  • 中国核医学之父王世真院士…[17]

  • 陈达:心远愈知宇宙宽[18]

  •  
     相 关 文 章
  • 民族精神与青年责任(上)…[1476]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