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专题 >> [专题]总论民族精神 >> 正文  
  民族精神与青年责任(上)         
民族精神与青年责任(上)
[ 作者:谢占强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473    更新时间:2011-07-10    文章录入:admin ]

 

[摘要]伟大的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资源,也是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源泉。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劫难而奋发图强,展现出强大的活力和生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千百年来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近代中国没有亡,一个最重要、最根本的内因根据,就是有近代的中华民族精神作为脊梁,无数中国的志士仁人,奋起抗争,慷慨悲歌,宁死不屈!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中国共产党真正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精神,而且是新的民族精神的创造者。鲜活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身边:如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杨利伟、钟南山等人身上体现的民族精神感动着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应对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离不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青年学生,应勇敢地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成为弘扬民族精神的先锋,成为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

 

 

[提纲]

一、中华民族为什么历经磨难而不衰?

二、中国共产党是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和创造者

三、鲜活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身边

四、当代青年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先锋

 

 

民族精神是民族识别、民族认同的根本标志之一,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它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和动力,是维系民族的纽带,是民族内部各个个人在世界上所能享有确定地位的赐予者,也是民族命运的铸造者。任何一个民族,都需要自己的民族精神。没有深邃厚重的民族精神,就没有强劲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伟大的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资源,也是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源泉。

70多年前,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在研究世界文明史时发现,埃及、巴比伦、波斯、马其顿、罗马等几个有名的古帝国的文明,都陆续消亡了,只有中华文明生存并延续下来。对此他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为什么中华文明会成为世界上唯一幸存至今的文明?究其原因,最重要的就是由于强大的民族精神的维系,这些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永不枯竭的思想源泉。几千年来,从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历史责任感,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历史使命感;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大义;从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献身精神,到朱自清“宁可饿死,不吃美国救济粮”的宁折不屈的爱国骨气……正如鲁迅所言:“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一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记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所走过的拼搏奋斗的光辉历程,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精神财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儿女发扬了自强不息、刚健有为、坚忍不拔、勇于探索的奋斗精神和万众一心、团结奉献、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冲破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迎接一次又一次严峻考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为人类的进步、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一、中华民族为什么历经磨难而不衰?

我们的祖先,靠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曾创造出了领先世界的东方文明。早在公元前2500年,中国人就开始了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活动,逐渐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局面和诸子百家学说,在世界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秦代到清末的2100多年间,中国记录了哈雷彗星的27次出现;汉代的张衡发明了地动仪和浑天仪、先秦的数学家提出了勾股定律、南北朝的祖冲之算出了圆周率……而造纸、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四大发明,不仅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更推动了整个人类的文明进程。中华民族几千年兴盛繁荣的岁月,是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留给炎黄子孙的光荣。
  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华文明长领风骚,也曾一度衰落。但历经风雨沧桑,总能克服困难,不断前进。她的历史、她的文明从来就没有中断过。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劫难而奋发图强,展现出强大的活力和生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千百年来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多难兴邦。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发展的道路上,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灾害。唯有那些经历血与火、生与死的严酷考验,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天灾人祸的民族,才能培育出伟大的民族精神;唯有具有伟大民族精神的民族,才堪称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民族。无数历史事实表明,惟有中华文明成为“世界上唯一幸存至今的文明”,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兴盛;惟有中华民族精神,在五千年的传承中,源远流长,万古常新。“这个民族精神,积千年之精华,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正是依靠这个民族精神,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创造了绵延不绝、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靠着中华民族精神,在历史上先后顺利地战胜三大危机,开创了世界文明史上独一无二的多元一体、连续进化的综合创新模式。

  第一大危机,需要追根溯源到中华文明形成的原创时代,即五千年后的“炎黄时代”。形成过程中的原始的中华民族,炎帝、黄帝、蚩尤等诸多民族部族之间,战乱蜂起,民不聊生,而黄帝既是中国原始国家的首创者,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首倡者,他带领中华民族顺利地闯过了第一次大危机。对内“修德”,以改善民生;对外“振兵”,以安定百姓,是黄帝创立国家、削平内乱的主要两手。

  第二次大危机,则是在四千多年以前。在夏、商、周三代时期的起点上,洪水泛滥,生态剧变,给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危机。“大禹治水”的历史故事集中反映了这个时代主题,中华民族精神也由此初步确立起来。

  按照《尚书·尧典》的记载,中国遭受的洪水,是非常大的。大禹治水,主要靠两手:一靠艰苦奋斗,团结众人;二靠因势利导,科学治水。在治水方法上,禹汲取了鲧的经验教训,变堵截为主为疏导为主,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科学技术。其成功之道,在于抓了两手:一手抓身先士卒,治水安民;一手抓生产生活,改善民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传说,至今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典型象征。

  第三次大危机,则是从近两千年前开始。当时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南下入侵,往往给农耕为主的农耕民族,带来严重的生存危机,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时代,中国彻底实现了统一大业,并实现了国家制度上的重大创新,建立起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的强大帝国,并大力修筑万里长城,以保证中华民族的和平发展。这是中华文明与古代国家的定型期,古代中华民族精神也由此基本定型。

  纵观世界文明史长河,北温带农业民族怎样处理与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命运攸关的重大课题。与汉朝几乎同时兴盛的古罗马帝国,还有更早些的古印度河文明,西亚两河流域文明,几乎都由于生态剧变、内部矛盾,加上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大举南下入侵,先后发生严重中断,变成“失落的文明”。

  而中国的特点,则是早自春秋战国时代后期开始,特别是在秦始皇到汉武帝时期,经过长期努力,彻底实现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四个层面的国家统一,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大帝国,成为抵抗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维持农耕民族和平发展的强大政治保证。对中国历史、世界历史来说,这种统一的国家制度,都是一项决定命运的重大制度创新。

  这一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还特别集中地物化为万里长城。修筑长城,经过了近两千年的漫长过程:春秋战国长城———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长城通常称“万里长城”,实际上却是“十万里长城”,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到一起总长约五万公里,十万华里。在那个时代,这是一项多么艰巨的伟大工程!

  长城不是一道简单工事,它体现了三大历史功能的有机统一:军事防御功能———保护经济功能———联系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的民族纽带功能。“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万里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典型象征。“众志成城”,“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古代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在“六经之首”的《周易》中,其核心观念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经近代梁启超先生的倡导,“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成为古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典型概括,也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源泉。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的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它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早在远古时代,以炎帝和黄帝为代表的两族融合发展,延向四方,后经不断发展,融为一个以中原族体为主体、包括四方民族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的图腾崇拜——龙的形象,就是融合的产物。在中华千年文明史里,统一是主要特征和内容。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民族气节和反抗精神,抵御外侮、威武不屈、维护统一。

  “爱好和平”,中国人崇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哲学,热爱祖国、善待邻邦、扶危济贫,维护正义与人权。

  “勤劳勇敢”,中华民族以经历千年的聪明智慧,创造了商周秦汉隋唐的辉煌文明。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将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和创业精神。

“自强不息”,千年来,中华民族提倡“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信条,形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周虽旧邦,其命惟新”的时代精神。养成排除万难、百折不挠、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伟大精神。

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中,中国历史上民族精神的价值取向基本形成,在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又经过不断充实、发展和创新,逐渐成为一种激励民族奋发向上的强大力量。从孔子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到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再到荀子的“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从范仲淹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到东林书院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再到顾炎武的“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都在丰富和发展着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在历史的每个发展阶段,都离不开民族精神的激励和引导。

二、中国共产党是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和创造者

不应讳言,由于种种复杂的历史原因,古代辉煌的中华文明,在近代工业化转型期,却屡次失利,严重滞后。帝国主义列强,先后六次打进中国,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先后六次陷入民族生存的危机之中。然而,也正是在抵抗外侮、战胜危机的英勇斗争中,升华出“万众一心,振兴中华”的近代中华民族精神,激励着一度落伍的中华民族,转败为胜,变弱为强,死而后生。

  中华文明近代落后的外部根源,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年间,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先后六次发动的对华重大侵略战争。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使近代中国陷入了落后、挨打、更加落后的恶性循环圈中。

  —18401842年,英国发动了侵华的第一次鸦片战争。这是中华民族面临的第一次危机。

  —第二次危机是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三次危机是18841885年的中法战争。

  —第四次危机是1895年,由日本侵略引起的中日甲午战争。

  —第五次危机是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的侵华战争。

  —第六次危机是1931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

  从1840年到1949年,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这一百零九年间,外国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先后发动了六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大大加剧了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严重危机,大大加剧了中华民族的屈辱贫穷落后的地位,大大加剧了中国近代发展的滞后状态。正是这历史的与现实的、内部的与外部的根源,综合到一起,造成了中华民族的近代落伍。这是中华民族永远刻骨铭心的一段历史悲剧,也是激励中国人民发愤图强的强大历史动因。

  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页中,在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对外殖民地侵略的狂潮之中,许多古老的民族国家成了殖民地,如历史悠久的埃及、印度、西亚诸国、中南美洲各国……但是,中国没有亡,中国没有完全沦为殖民地。这不仅是由于列强的矛盾,一个最重要、最根本的内因根据,就是有近代的中华民族精神作为脊梁,无数中国的志士仁人,奋起抗争,慷慨悲歌,宁死不屈!一部一百零九年的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包含六次危机的沉沦史,而且是一部可歌可泣的中华民族奋起抗争史!

  在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林则徐是力主禁烟、奋起抵抗的第一位近代民族英雄。他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实现了自己的人生誓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关山万里残霄梦,犹听江东战鼓声

  1890年的戊戌变法,堪称是近代史上中国政治改革的第一次初步尝试。谭嗣同慷慨就义真是燕赵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上古已然,于今为烈。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与现代化的伟大先行者,在中华民族危机最深重的年代,他第一个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成为倡导中华民族精神近代革新的第一人。“万众一心,振兴中华;发愤图强,后来居上”———这就是孙中山先生首倡的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即把民族忧患的意识与民族振兴意识熔为一炉的现代中华民族精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振兴中华奉献毕生。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北京大学教授李大钊不仅同陈独秀一起,高举起民主与科学的现代化旗帜,而且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倡导“少年中国精神”,实现了民族精神的创新。在年仅39岁的时候,面对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他毫无畏惧,从容就义,用自己的生命实现了自己的诺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自鸦片战争以来,在振兴中华的呐喊声中,无数仁人志士都在痛苦地反思民族精神。从梁启超、孙中山、鲁迅等等,都试图改变民族的种种不良传统及重建民族精神。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勇抗争,在反压迫、反侵略的过程中,形成了反抗压迫、维新图强、自强不息、爱国救亡等革命精神,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华各族人民表现出了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仆后继、救亡国存的近代中华民族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

真正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危难的时刻,毅然肩负起领导中华民族求生存、求解放、争取民族独立的重任,中国终于从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建成了社会主义共和国。解放之初,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仅用短短的十多年时间就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就是在共和国较为困难的时代,我们的科学家发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将“两弹”送上了天宇,震惊了世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奋斗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中华民族精神。
  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中国共产党人在白色恐怖笼罩下,没有被吓倒、被征服,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发动武装起义,创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形成了井冈山精神
  193410月至193610月,面对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红军爬雪山、过草地,铁流万里奏凯歌,形成了长征精神
  就在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我国,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人挺身而出,带领中国人民历经八年抗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并形成了“延安精神”。
  当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面内战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并形成了“西柏坡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在我们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帝国主义对我国实行全面封锁,我们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试验成功了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形成了“两弹一星精神”。

而在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中国共产党又领导中国人民战胜五个难关,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培育和丰富着伟大的民族精神。

  在新的历史时期,正是改革开放、经济起飞、国家统一、文化复兴这四股大潮,汇聚在一起,必然使这种现代革新的中华民族精神空前强烈、空前普遍、空前高涨———这是中国思想文化跨世纪的发展潮流,是一种不可阻遏的时代大潮,是催动中华民族走向现代腾飞的巨大精神源泉!

  不过,改革开放也不是一路顺风的,在迄今为止的20多年时间里,至少先后遇到了五道难关。党中央领导带领我们,以开拓创新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作为强大动力,越过了一道道难关。

  改革起点上的第一道难关:十年浩劫,“两个凡是”。邓小平从民族精神、民族命运的高度提出:“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改革终于突破坚冰,开始启动。

  改革关键期的第二道难关:苏联解体,东欧剧变。20世纪8090年代之交,是当代世界历史中一个急剧变化的转折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当代社会主义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曲折。在1989年政治风波中,中国也发生了重大动乱。世界上的一些反华敌对力量,把和平演变的主要矛头转向中国,采取了制裁中国、封锁中国、孤立中国的强权政策,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同时,东亚经济持续起飞,中国经济发展却因整顿而滑坡,这更加剧了外部压力。邓小平这次又处变不惊,出奇制胜,提出了面对变局的两步韬略:在变局未定之时,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在变局初定之际,出奇制胜,转守为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速发展。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为中国的改革目标,在克服危机中迈出了关键一步。

  改革关键期的第三道难关:体制转轨,加快发展。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后,中国开始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期,同时也开始了加快发展的经济起飞过程。既要体制转轨,又要加快发展,这是世界历史上从未遇到的空前难题。经济失控,乃至经济过热苗头的出现,亮出了危险信号。从19936月起,在邓小平支持下,中共中央果断采取了加强宏观控制的系统措施,成功地实现所谓软着陆,终于找到了难题的解决办法。

  改革关键期的第四道难关:东南亚金融危机,波及中国。从199771日,香港回归之日起,一场后来席卷全球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悄然袭来,在强大的冲击之下,许多人预言人民币必然贬值,中国经济必然崩溃。然而,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党中央沉着应对,先后采取了四个重要步骤:第一步,预先防范,去掉泡沫。早自19936月起,就为防止过热、防止泡沫,打下基础;第二步,稳定币值,沉着应对。人民币不贬值,不仅对中国有利,而且对周边国家负责,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第三步,扩大内需,自我动力,通过发掘内部市场、内在动力,解决了持续发展的动力问题,后来还提出了西部大开发重大决策;第四步,总结经验,全面创新。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深层根源,是内部腐败型政府主导市场经济,而政治体制创新不多,外部搞雁行模式、发展模式,经济结构创新不足。在总结这些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国不仅克服了东南亚金融危机造成的消极影响,而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引,开始了全面创新的探索。

  改革关键期的第五道难关:九八洪水,特大灾害。

  1998年夏天,我国发生了特大洪水灾害。江河横溢,洪水泛滥,千里决堤,一片汪洋,冲毁了无数人的家园,威胁到中国广大人民的生命安全。洪水冲垮了一些堤坝,却不能冲垮中华民族精神,正是在这种民族精神的支撑下,全党全军全民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抗洪斗争之中,谱写了新时代的大禹治水篇章。诞生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抗洪精神

  也正是在总结上述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江泽民在《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特别鲜明、特别突出地提出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问题:“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中华民族有着自己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积千年之精华,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那么,究竟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呢?江泽民更加明确地提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最突出的就是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精神”。

  200211月,十六大报告把民族精神问题提到一个新高度: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在新时期、新世纪、新千年的起点上,一场非典型性肺炎的传染性疾病,突如其来地袭击了中国的一些地方。它是一种过去人们不了解的新病毒、新疾病,人们了解它、战胜它,是要有一个过程的。但中华民族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儿。只要我们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民族精神,筑起一道新的长城,我们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战胜疾病,我们的伟大祖国、伟大民族,一定会历经百劫而不衰,屡历磨难而常新!

大量历史事实表明,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个重要历史关头,都会孕育出新的民族精神。它不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简单重复,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都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的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

历史经验也证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次胜利,都与时代精神密切关联。正是这种闪烁着时代光辉的民族精神,造就了一大批具有民族先进思想和顽强奋斗精神的杰出人物,如林则徐、谭嗣同、瞿秋白、方志敏、鲁迅等。他们为振兴中华上下求索、矢志不移,推动了历史发展和民族进步,深刻地改变着一个时代的面貌。正是这种闪烁着时代光辉的民族精神,哺育了一大批具有优秀思想品格和无私奉献精神的优秀人物,如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他们张扬着鲜明的时代精神,挺起了坚强的民族脊梁。他们的名字已载入史册,与时代一道熠熠生辉,彪炳千古。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每一次遭受民族磨难之日,正是爱国主义主旋律高奏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传承与发展,其爱国主义精神却是亘古不变的永恒旋律,永远回荡在伟大中华民族的心中。

当历史航船驶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华民族迎来了改革开放、经济起飞、国家统一、文化复兴四股大潮交汇的伟大时代。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激情更是空前高涨,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就是把民族自信意识与民族忧患意识相结合,正在形成了“万众一心、振兴中华、发愤图强、综合创新”的现代革新的中华民族精神。

  • 上一篇文章: 新时期民族精神的壮歌

  • 下一篇文章: 民族精神与青年责任(下)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一个纯粹自由主义…[50]

  • 张文木:虚无主义与教条主…[55]

  • 冯友兰:对于人生问题的一…[81]

  • 冯友兰:人生术[56]

  • 冯友兰:哲学与人生之关系…[74]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安德罗波夫仅执掌苏联15个…[6]

  • 张文木:历史的经验值得注…[6]

  • 《求是》集中刊发5篇文化遗…[9]

  •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10]

  • 张文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10]

  •  
     相 关 文 章
  • 民族精神与青年责任(下)…[1385]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