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横向比较 >> 异国风情 >> 美国 >> 正文  
  融合与多样性:美国的多元文化         
融合与多样性:美国的多元文化
[ 作者:梅儒瑞    转贴自:三味书屋    点击数:2586    更新时间:2011-02-21    文章录入:admin ]

 

梅儒瑞:融合与多样性:美国的多元文化

梅儒瑞(美国驻华大使馆一等秘书)

主持人:今天我们请来了梅儒瑞先生为我们做演讲。我简单介绍一下梅先生。梅先生是美国驻中国大使馆政治处官员,一等秘书。曾经在美国驻中国广州和意大利罗马的使领馆任职。在2000年进入美国外交服务机构之前,梅先生曾在华盛顿特区的外交政策智库,尼克松中心的中国研究所担任助理总监和研究助理。1993年至1996年在台湾一个英语为主的广播电台——台北社区电台担任记者。在台北期间,他还担任过新闻周刊的通讯员。梅先生于1998年获得美国约翰·霍普金斯高级国际研究学院中国研究的文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得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文学学士学位。梅先生在京任职期间,非常重视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并热情地投身期间,做了许多有意义的工作。我们都知道,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几乎有来自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人民,但是你在美国任何问一个种族、肤色、籍贯不同的人,“你是哪国人?”他们都会骄傲地回答你,“我是美国人。”那么,如何在保持不同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又能高度认同国家理念,保持社会和谐,美国是怎样解决这一矛盾的,现在就请梅先生给我们讲述“融合与多样性:美国的多元文化”。(掌声)

梅儒瑞:谢谢大家!谢谢你们抽出时间来到这里听我演讲。对我来说这是一次非常特殊的聚会,这次聚会跟你们交流,要特别谢谢刘元生女士和李世强先生给我这次机会。我们美国大使馆跟三味书屋的关系历史是非常悠久了,非常密切的,从八十年代开始,很多著名的美国外交官和美国大使都来过这里做演讲。当然除了美国官员以外,三味书屋的论坛这么著名,是因为有这么多中国的思想家和中国的知识分子来到这里做演讲,我所了解到的上个星期夏业良教授和贺卫方教授都是中国非常伟大的知识分子,所以接下来是我做这个演讲,真的是有班门弄斧的感觉。我这次题目主要是谈美国的融合和多元化。这两个概念听起来有矛盾,有时候是真的有摩擦,真的有矛盾,但是基本上你会看到在美国融合和多样性没有必然的冲突,其实是有互补的关系,所以我演讲的核心就是谈融合和多样性的关系。我要强调,我来到这里,虽然我是在美国大使馆上班,但不是来做宣传性的演讲或者官方性的演讲,我觉得对你们意义不大。我是想来这里跟你们老老实实地、实事求是地讨论美国社会的好方面、坏方面,美国是一个非常不完满的社会,我很爱我的国家,但是我确认美国社会不是一个完美无瑕的社会,没有一个社会是完美的,所以我觉得通过这个演讲,可以谈到美国的成功部分,也可以谈到美国比较失败的部分。不管怎样,我觉得美国的经验有很多是值得参考的。另外一个我需要强调的是以美国白人的身份来做这个演讲,其实你谈到少数种族多元化的问题,在美国也是个敏感话题,说实话,民族关系在美国也是个敏感话题,很容易碰到高压线,所以我是从我的经验,我是美国白人,从来没受到过种族歧视,我不是一个移民,也不是一个少数种族,所以我的观点,就是从我自己的经验来说。如果是一个美国黑人,或者美国拉丁裔能够来给你们做演讲,来讨论同一个话题,他的看法跟我的看法肯定有一些不同。

这个演讲主要有五个部分,我首先讨论美国社会的一些背景资料,统计数字,接下来就是说哪一个因素是推进融合,哪一个因素是推进多元化,然后我想通过一些个案,一些例子来介绍融合跟多元化发生冲突的时候怎么解决,最后我要做一个小节、结论。

我每次谈到美国的少数种族问题和多元化,我都谈到中文和英文的一些不同,美国人讲的 “小数民族”跟中国人讲的“小数民族”概念有一点不一样,race一般我们就翻译成种族,但是nationality中国人翻译成民族,minority中国人说少数民族,但是在美国社会里面,我们历史上主要的问题就是种族的关系,美国黑人和美国白人,和美国拉丁裔的关系,所以说美国人,多一点的谈种族,少一点的谈民族。我们也有民族,像美国的印第安人,原住民,比较类似中国人所想象的少数民族的概念。但是在美国,种族概念和民族概念也有一些不同,美国人怎么想种族问题,第一个我觉得是十分重要,你的种族身份是自我认可,你认为你是黑人,你就是黑人;你认为你是白人,你就是白人。美国政府对个人的种族身份没有做任何记录,就是在美国政府里面,没有一个文件说“梅儒瑞是一个美国白人。“ 而且美国没有身份证,这个跟中国也有不同,就我所了解到,中国公民都有身份证,身份证上一清二楚地写明了你的民族身份。美国没有身份证,但是在美国社会里面,特别是最近三十年,种族的界限是越来越模糊。像二战时期,向我父母小时候,谁是黑人,谁是白人,谁是拉丁裔,都是非常清楚的,但是现在你很难说,像尔夫球手泰格·伍兹,高,他的父亲是个黑人,他的母亲是泰国移民到美国的亚裔。这样的人越来越多,美国的通婚率也是增加的很快,特别是1990年,通婚率有攀升。我下面会进一步介绍。美国政府每十年做一次人口普查,算一下这个国家到底有多少人,有怎样的人,人口普查时他们会问,你认为你是哪一个种族,这个是自愿回答,你要不回答,填表的时候你可以回避这个问题。原来到1990年的人口普查,你只能选一个种族,你是白人就只能选白人,如果是半白人半黑人,你只能选一个,不能填多个种族,但是从2000年开始,你可以多填种族,如果你觉得是三分之一黑人,三分之一白人,三分之一拉丁裔,你三个都可以填。所以美国政府也是认识到种族界限不像以前那么清楚。那么我要强调,有人问我说,人口普查有问你种族身份,但是你说美国政府不会做个人身份的种族记录吗?人口普查问人的种族身份是完全为了做统计数字,没有记录个人的身份。我刚才说是每十年做一次人口普查,2010年也就是今年美国政府也在做人口普查,但人口普查的数字还没有出来,今年年底我们才能知道普查的结果。所以我在演讲里大部分是十年前的数字。但是变化不是太大。上面这个数字就是美国人口的基本重则框架。2000年美国人口是2.8亿,白人2.1亿,占75%,但是里面我必须进一步介绍,拉丁族裔,也可以说西班牙裔,严格说拉丁族裔也是白人的分类,他们是属于白人里面的一个群体,他们不是算他们自己的种族。但是历史上拉丁裔受到种族歧视,所以一般我们说话的时候就会说拉丁族裔这个词,但是严格来说,他们也是白人,所以做这个统计的时候会说,拉丁裔的白人和非拉丁裔的白人。十年前拉丁裔是3500万,这个数字肯定是有增加,因为我们来自拉丁美洲的移民也是挺多的,所以这次普查拉丁裔的人口会增加。黑人是占总人口的13%,亚裔是占4%,大概是一千万,这个数字肯定会增加,这次人口普查肯定会有显示,在美国的亚洲人,有亚洲背景的人会越来越多。华裔就是中国人,十年前是二百四十万,这个数字我估计会增加,主要是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美国的原住民,就是类似中国的少数民族的人不多,不到总人口的1%,印第安人,阿拉斯加原住民,还有夏威夷、太平洋群岛的原住民,人数特别少,不到三百万,这个数字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还是很小。还有“其他”,一千五百万,就是很多人回避关于种族身份的问题,收到人口普查的表格,他们不愿意填,还有人认为,上面的分类不代表他们,他们不是黑人、白人或亚裔,他们就填别的,所以其他还是挺多的

通婚使种族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通婚率真的有增加了很多。我小时候,在七十年代,很少看到黑人跟白人结婚。但是现在增加了很多。2000年7%的美国夫妻是跨过了种族界限的婚姻,现在通婚率是8%,还不能说非常多,但是增加了很多。1990-2000年通婚率增加65%,是比较多的。40%亚洲裔会跟白人结婚,黑人跟白人的通婚还是比较少,接近15%的黑人男子会跟白人结婚,接近7%的黑人妇女会跟白人结婚。黑人跟白人的通婚比较少,但是跟1980年相比, 增加了3倍多。桑个世纪50和60 年代黑人跟白人通婚的话,他们会受到各种各样的种族歧视,那时候特别是在美国的南部,社会不接受通婚,但是现在接受了,所以增加了。

我在演讲中谈美国是个多样性的国家,多元化,但是只谈种族还是不够的,必须谈宗教。宗教的多元化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数字来自2008年的一个调查报告,基督教占78%的人口,你可以说美国是个多元化的国家,但是还以基督教为主的。但是基督教里面有新教、天主教,51%的美国人自我认为是新教。美国人经常发现中国人认为新教是“基督教”,可是天主教也是基督教的一个部分。 大概四分之一的美国人信仰罗马天主教。基督教本来就是一个多元化的宗教,里面有很多不同的教派,摩门教在十九世纪就开始发展的一个很独特的在美国土生土长的教派,还有耶和华见证人,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教派,也是基督教徒.东正教也是基督教,人数也是越来越多,很多是来自俄罗斯移民.除了基督教以外,犹太教是第二大的.接近5%;佛教,其实以前我想佛教人应该比较多,为了准备这个演讲,我做这个研究的时候,感到比较意外,佛教还不到1%,将来肯定会超过1%,有可能会超过2%,3%,因为移民和很多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开始信佛教。穆斯林也是很少,我本来也以为穆斯林会多一些,但不到0.4%;印度教人数不多,但增加了很快,主要是来自印度的移民增加了。无派别的是16%。不是说这些人没有信仰,他们或对上帝有信仰,但不参加一个组织的礼拜活动或者教会。无神论者是非常非常少,不到2%,这就是我为什么相信中国的无神论者比美国的多的多,据我所理解,共产党党员就七千万,理论上中国至少有七千万无神论者。但是在美国无神论者是很少的。对大部分人来说,如果不参加宗教,你还是相信God,还是对上苍有信仰的人。在美国社会里面你不能低视宗教的重要性。这些是同样来自2008年的统计报告,有些有趣的统计数字,我刚说的跨种族界限的婚姻,通婚,不同宗教的通婚越来越普遍。37%的美国人有一个不同宗教的配偶,这种情况越来越普遍。原来像我父母结婚的时候,我父亲是罗马天主教的背景,我母亲是新教,那时候是1965年,我父母受到他们两家的压力,最后我母亲换成了罗马天主教,也是受到了压力。那时候不同宗教的通婚率也不高。现在不同宗教的人结婚是非常普遍的,比不同种族的人结婚更普遍。三分之二的美国佛教徒不是亚裔,大部分是在美国出身长大的,有可能是在基督教家庭长大的,长大之后对佛教感兴趣,有可能就变成佛教徒。这是让我感到很意外,我以前并不知道在美国,佛教徒只有1/3是亚洲人。下面的数字简单地说明,美国的年轻人大部分是有宗教信仰,但是参加组织性的礼拜活动是比较少的,年纪大的人大部分是参加宗教活动的,所以简单地说年轻人不像老年人那样的虔诚,但是还是有宗教信仰。

我现在要进入这次演讲的主要话题,融合和多元化的关系。我是用光谱这样的概念来分析融合和多元化的关系。融合和多元化是一个光谱,在红色的方面,我个人认为是促进融合的主要因素,紫色的那面是推东多元化的因素。在融合方面我觉的公民意识很重要,“美国价值观”,民主,自由,平等等等;公共教育,公立学校也是很重要,不同种族的人融合成美国人,公立学校是很重要的,英语和美国流行文化当然很重要,下面我会进一步解释美国是一个以英语为主的国家,大部分的移民很快就学习英语,他们通过这个语言就能够进入美国主流社会,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在多元化方面,移民和少数族裔社区是很重要的。在场的有多少人去过美国?如果去过美国就会发现大城市有不同的移民群体,移民社会,比方说洛杉矶有一个地方是台湾人住的,有一个地方是韩国人住的;在华盛顿特区,有特别多的美籍阿拉伯人住的地方。这些移民和少数种族特区是非常多元化的。宗教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虽然美国社会还是以基督教为主,但是有那么多的教派,移民也带来他们特殊的宗教活动,不同的宗教文化,所以在美国的大城市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教会或者信众等等。我觉得公民社会的NGO主要是推动多元化,我下面就会介绍。移民群体或者少数种族他们都组成他们维权的NGO,这很重要。还有民办学校。公立学校是促进融合的,我觉得民办学校和私立学校比较促进多元化,因为很多的学校主要是针对特殊的移民和群体来进行教育的。还有外语媒体。在美国互联网开始发展的时候,可以看到美国的非英语媒体发展的很快的。所以我举了三个例子,你处在什么位置,要看你个人的情况。像我,就是在红色的部分,我不是移民,我的祖先是十九世纪来的美国,具体的情况我也不了解。我稍微知道我的祖先,部分是德国,部分是爱尔兰,部分是英国,但是我没有觉得我是欧洲人,我(的家族)已经六七代在美国,所以我是百分之百的美国人。我觉得我的公民意识很强,我是很信仰美国的价值观,民主,自由;我受的是公共教育,公立学校的教育,当然我是讲英语,我到了大学之后才开始学外语,我的亲戚都讲英语,不会讲外语。我讲另外的例子,我上大学的时候就可以学习普通话,为了练习普通话,我特意在老家的一个中国饭馆工作,而且我那年的工作是开车送外卖,有可能只有我一个人有驾照,其他人都没有驾照。但那是我很怀念那个时候,因为那是第一次我跟中国人有接触,而且是用汉语跟他们交流,虽然那时候我的汉语水平非常低的。但是那些到美国的中国移民,他们是在紫色的部分,他们融入的很少,虽然他们在美国生活二十年了,但是他们不太会讲英语,他们的朋友、同事都是中国人,而且我们一起吃饭的时候,他们就会说“老外怎么样”,其实他们是美国人,他们人在美国,但他们还是说“老外怎么样”,(笑声)这个很普遍,去过美国的人肯定会遇到这种情况,有点像人在曹营心在汉的情况。但是我以美国人的身份来看这种情况,我不觉的奇怪,其实美国是一个移民社会,所以美国一般的人对新的移民很宽容,也不要求第一代移民那么快地融入美国主流社会。我觉得这是美国人的习惯,也是对第一代移民的宽容。我举第三个例子,我念德州大学本科的时候,我的室友是一个埃及移民,他的父母是七十年代从埃及移民到美国休斯敦,也是在德克萨斯,他长大,他在家里也是讲阿拉伯语,他是在一个移民小社区长大,但是他也是公民意识很强,他也是很欣赏美国的价值观,他也是受到公立学校的教育,除了阿拉伯语以外,还能说和我一样流利的英语,跟我一样喜欢同样的文化,电视剧呀,电影,所以第二代移民在家庭生活和精神生活上都是紫色的部分,他也是很虔诚的埃及东正基督教徒,但是他在公民领域,他是红色的部分,所以他徘徊,有时候在摇摆,有时在紫色的部分,有时在红色的部分,像我,我都是在红色的部分,因为我没有这样的背景。我很喜欢用这样的光谱,虽然可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但是我喜欢用光谱这个概念来分析融合和多元的关系。

推进融合的主要因素,我从教育开始。公立教育,美国也有中国人所认识到的爱国教育,不能说美国没有爱国教育,在美国,特别是在美国小学,你读历史的时候,美国的历史课本肯定会把第一任总统华盛顿,以及杰佛逊等开创者,作为正面的人物,为了自由平等,与英国搞革命,建立我们伟大的美利坚合众国,这是我们所受的教育,当然也是把这些人当作正面人物,美国也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但是同时也不能说我们的课本是完全覆盖美国的不光彩的历史,我念小学三年级,我记得很清楚,我是学到黑人权利运动,马丁·路德·金,那时候我是住在美国北部,我觉得很惊讶,觉得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在美国南部,在公共场合还可以看到有两个公共卫生间,一个专门给白人用,一个专门给黑人用,这个历史不是很久,才五六十年前,其实我们是最近才摆脱种族隔离的社会,所以我们也有一些不光彩的部分,但是总体来说,美国的公立学校,历史课本,培养爱国主义和公民意识是肯定有的。培养爱国主义和公民意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效忠誓言,在美国没有全国性的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州政府管的,所以每一州都对这个效忠誓言有不同的规定,但大部分是有规定的。小学生每天早上上学的时候,都要起立,挑着美国国旗,右手放在胸前,说效忠誓言。我小时候上学的时候,每一天都会说效忠誓言。“我宣誓效忠美利坚合众国国旗,以及它所代表的共和国,一个国家,在上帝的保佑下,是不可分割的,全民永享自由和正义。” 效忠誓言的典礼是有很有意思的历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效忠誓言是有的,但二战的时候,变得普及化,二战时就开始规定,可能是跟战争有关系,战争期间爱国意识比较强。从二战开始有效忠誓言的习惯。“在上帝的保佑下”很有意思,原来的效忠誓言没有这句话。在195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一个法案,规定要加上“在上帝的保佑下”,那是跟冷战有关系,那时候我们跟苏联对立、抵抗的关系,当时美国国会代表要显示美国与苏联是不一样的,苏联共产主义者是无神论者,我们是有宗教信仰的,所以加上这句话,但是争议还存在,还是有人很反对“在上帝的保佑下”,是违背政府和宗教相分离的原则。但是这句话依然存在。我们的货币,硬币也写“我们相信上帝”。所以在美国有时候有些无神论者的家长不允许他们的孩子参加效忠誓言,因为他们觉得这违背了无神论者的权利,学校规定,无神论者的小孩可以回避效忠誓言。也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我刚才介绍的耶和华见证人,他们也不参加效忠誓言,他们的理由不一样,因为基于他们的宗教信仰,他们觉得作为一个耶和华见证人,不能对任何国家、任何国籍宣誓效忠,只能对上帝和基督耶稣(效忠),所以他们不参加效忠誓言。一般情况下学校的老师会容忍他们,不强迫他们参加。融合有时候是容许多元化的。

入籍誓言,因为太长,我没办法翻译成中文。新移民决定要入美国籍的时候,他们也要宣誓。主要的一段话是,“我会支持和保护美国宪法和美国的法律。“ 这就是公民意识,你愿意当美国人,当美国人是什么意思?就是你愿意保护美国宪法,你就可以变成美国人。这与其他国家不一样过,我以前在意大利工作过。在意大利,你怎么入意大利籍,你怎么拿意大利护照,主要是你的父母是否是意大利人,这是主要的问题。你的祖先是意大利人,你就可以入意大利籍。但美国是移民国家,你愿意保护美国宪法,你就可以变成美国公民。美国士兵他们入队的时候,也有一个誓言,他们要宣誓保护美国宪法。

美国还是以基督教和天主教为主的社会,以英语为主的社会,这是美国融合成功的一点,英语的普及度非常高,就是说让这些移民赶快学习英语,是美国制度的一个优点也是缺点。美国会讲英语的人口,这些数字也是来自2000年。美国2.6亿,只讲英语的,像我还有我的父母,是2.1 亿,英语的普及率是非常的高。不会说“非常好”英语的人,这个数字也是来自人口普查,是2100万,很少,占美国人口数也不多,大部分的人会讲英语。有双语能力的人为4700万,大部分有双语能力的人是会讲西班牙语和英语,也有1000万是会讲印欧语,讲亚太语言,比如韩语、日语、中文等有700万。但是我刚才讲了这是个有点也是缺点。像美国的外交部,国务院,我们经常被批评,说外交官的外语能力不够好,国会经常批评我们,说外交官的平均的外语能力很差,当然不如中国的外交官,中国的外交官会讲非常流利的英语,也会讲很流利的阿拉伯语,是让我们很敬佩的。所以美国国务院,在以英语为主的社会是一个难题,我们怎么聘用会讲外语的外交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为了培训外交官的外语能力,我们投入很多钱。所以英语是一个好处也是一个坏处

美国虽然是一个以英语为主的社会,但是面临着如何和面对不会讲英语的小孩,在这里我要特别谈到我的老家德克萨斯,因为德克萨斯靠近墨西哥,德克萨斯的拉丁裔特别多,来自拉丁美洲的移民特别多,德克萨斯16%的小学生不太会讲英语,会讲西班牙语,大约是七十万小孩,所以德克萨斯公立学校和州政府要怎么应对不太会讲英语的小孩是一个问题,而且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德克萨斯没有一个共识,还是有争议。在七十年代美国最高法院做出一个判决说,美国的公立学校如果有很多不会讲英语的移民小孩,学校一个要给他们提供双语教育。最高法院的意思是,如果你没有提供双语教育服务,你就是在剥夺这些小孩的受教育权利。所以德克萨斯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就面临这个问题,他们必须设立一个双语教育的制度,主要是培养这些讲西班牙语的小孩,所以德克萨斯现在有两个制度,一个叫Bilingual Education,一个叫Dual Language,其实翻译成汉语就是双语教育。Bilingual Education是法院逼迫为Bilingual提供服务。Bilingual Education主要的目的是为讲西班牙语的小孩补习英语,让他们早日进入普通班,但他们的英语水平不够高之前,也是要用西班牙语给他们基本的教育,比如数学还有历史课等等,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这些小孩赶快进入普通班。你的小孩要不要参加Bilingual Education都是家长的决定。有些家长觉得虽然小孩不会讲英语,但还是把他们扔在英语学校比较好,但是另一些家长则会说,特别是年纪比较大的小孩,如果把他们扔在普通的学校,他们可能会辍学,他们可能没办法发展。德克萨斯讲西班牙语的小孩辍学率是很高的。不能说流利英语的学生辍学率比普通学生高两倍,这是一个难题。在埃尔帕索有一个著名的制度Dual Language,我觉得这个制度是比较接近中国人所想象的双语教育。埃尔帕索离墨西哥非常近,大部分的奥帕叟人是拉丁裔,有拉丁的背景。Dual Language的目的是让这些小孩用西班牙语和英语一样流利,一半时间用英语教课,一半时间用西班牙语教课,高中毕业之后,他们真的是有双语能力,很多家长都肯定这个制度,觉得对小孩将来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跟Bilingual Education不同的是,他们会接受不讲西班牙语的小孩,白人的小孩,黑人的小孩,从来没讲过西班牙语,他们也可以进入Dual Language,但是我必须讲,这个争议还是很大,很多德克萨斯的领导者,还是反对两个制度,他们觉得两个制度,特别是Bilingual Education是好心做坏事,就是你好心让这些不讲英语的小孩发展的,但是有批评者认为,Bilingual Education的结果就是耽误这些小孩进入主流社会。他们觉得最好的方法还是把那些小孩仍在英语学校,让他们赶快学习英语对他们是最好的,让他们待在Bilingual Education的学校,他们永远赶不上普通的学生。在德克萨斯,关于双语教育我们还没有达到一个共识。双语教育不止在德克萨斯有很大的争议,加州,亚利桑那这些移民比较多的州问题还存在,没有一个共识。

现在我讲主要推进多元化的因素。我上面提到我大学本科的室友,来自埃及的,我进一步介绍他的背景。在休斯敦,休斯敦中国人都知道这个城市,是因为火箭队,姚明。在休斯敦有不少埃及人,在埃及他们也算是少数民族,科普特(Coptic Orthodox)基督徒。你们知道埃及是一个以穆斯林为主的国家。这些科普特(Coptic Orthodox)基督徒在埃及也是遭到破坏,所以自六十年代开始这些埃及基督教徒就陆续移民到美国。我不知道为什么,很多都在休斯敦落脚。自1968年到现在有600个家庭科普特埃及人家庭在休斯敦,因为我有这个室友,我才知道科普特在休斯敦。这是很有意思的,他们建立一个小小的社会,他们有三个教堂,因为他们的宗教虽然是基督教,但是与罗马天主教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有自己的埃及人的教皇,不承认罗马天主教的教皇。有一次我室友带我去参加他们礼拜的活动,非常有意思,他们都是用阿拉伯语做礼拜活动,在教堂里面你就觉得与在开罗一样,不觉得你是在美国。但是这些埃及人,虽然有600个家庭,也不算少,也不算太多,他们不是说那么多就可以回避美国主流社会,特别是在教育方面,在工作方面,他们需要进入美国主流社会,像我的室友。但是在洛杉矶,在纽约,在大城市你偶尔会看到移民群体大到一个程度,就变成了阻碍他们进入美国主流社会,比如纽约的唐人街就是一个例子。我以前在广州做移民签证,我对纽约的唐人街有所了解。有些人在纽约好几年,但是不会讲英语。有一些移民群体移民社会变得太大,有点阻碍这些移民进入主流社会。科普特比较少,他们必须进入主流社会。

这里是我的老家奥斯汀的民办学校。我刚才说了,民办学校是很重要的,推动多元化的。奥斯汀国际学校,以法语为主的教育,很多家长觉得法语教育很好的;第二个是女子学校,在奥斯汀有个学校是专门给女学生念得,因为有些家长认为女学生在这个环境发展的比较好,就是没有跟男孩儿一起上课,对女学生有帮助。罗马天主教的学校在奥斯汀是非常普遍的,圣胡安迭戈是奥斯汀非常大的天主教的高中学校,大部分的学生是拉丁裔。学校特别针对贫困家庭,贫困学生,给很多贫困的学生奖学金和教育机会。

除了民办学校,我觉得NGO也是很重要的。NGO在推动多元化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东西。少数种族的组织,在美国到处都可以找到,百人会不知道你们听没听到这个组织,它是著名华人组成的一个组织,他们的开创者之一是贝聿铭,还有马友友这些著名的美籍华人参加百人会,他们主要的工作就是推动中美关系。NAACP,是美国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对美国黑人做维权的工作,是美国黑人历史最悠久的一个组织,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AJC,美国犹太人工作委员会,犹太人也是少数群体,犹太人在美国也是受到一些歧视,所以这个组织主要是反对对犹太人的歧视。最后ADC,是美籍阿拉伯人反歧视委员会,这个是在九一一之前就存在的,但在九一一之后就变得太别活跃了,因为部分美籍阿拉伯人认为九一一和反恐战争是给他们负面的影响和增加对阿拉伯裔的歧视,这个组织是对他们做维权的。奥斯汀也有不少的地方性的少数种族非政府组织。第一个是首都非裔美国人商会,是美国黑人商会,第二个奥斯汀拉丁裔律师协会,这些律师是拉丁裔,他们为拉丁裔做一些贡献,对小孩做教育方面的工作。第三个是奥斯汀犹太社区协会,奥斯汀也有犹太人,有一个很著名的成员,戴尔电脑的创立人,他是奥斯汀的犹太人,他原来与我父母住的很近,开办戴尔之后可能就搬到比较豪华的地方。他对犹太协会捐赠大块土地。。这个组织不止是犹太人可以参加,它也接受非犹太人。但主要的成员还是犹太人。

我最后讲非英语媒体。互联网给非英语媒体带来很大的变化,开创媒体的成本在互联网时代很低。原来你只是在大城市比如洛杉矶、纽约才能看到中文报纸,非英语报纸,现在很多中等城市包括我的老家奥斯汀也有非英语的报纸,电视电台都有(屏幕的PPT上),这是德克萨斯最大的中文报纸《美南新闻》,这是他们的网站,以前只有纽约有中文报纸。这个是全国发行的阿拉伯语报纸,Arab American,是最大的阿拉伯语报纸,你们是否看的清楚,里面有一个人口普查的广告。美国政府靠这些外语媒体宣传人口普查。因为很多原因有些移民收到人口普查的表格,他们就感到有点不适合,还怕,万一他们没有身份或者签证过期等,他们填这个表格,人口普查会不会遭到麻烦。所以这个是宣传,欢迎所有的人参加人口普查,参加人口普查不会给自己添麻烦。

最后我要说如何处理融合与多元化之间的冲突,因为你不能说美国大家都是和睦共处,它也有一些冲突存在。我在这里想通过个案分析这些问题。第一个案子发生在1995至1996年,美国的新闻频道,美国的全国性的新闻,这个跟伊拉克难民有关系,第一次海湾战争结束之后,美国接受了很多伊拉克难民。这些难民大部分是什叶派穆斯林,他们受到萨达姆政权的破坏。他们以难民的身份移民到美国。美国政府当时的政策是把这些难民放在比较中等的城市,美国中部的一些中等城市,人口不多的城市,那时候的想法就是比较利于他们进入美国的主流社会。但是也有些问题存在。这个案子是伊拉克的难民到了林肯,内布拉斯加的一个城市,看到美国社会感到不适应,特别是公立学校,他看到美国的公立学校很不适合他的小孩,因为他是来自很传统的伊拉克的农村,他觉得美国特别是高中学校,男女关系就很乱,社会价值观很堕落,所以他不愿意给他的女儿被美国社会污染到,他觉得美国社会是很黑的。所以他有一个想法,把他的女儿早一点出嫁。他安排两个女儿嫁给其他两名伊拉克难民,她们办了婚礼。问题是这个伊拉克的小孩,这两个女儿只有十三岁和十四岁。这在伊拉克的社会里面是很普遍的,女儿早嫁出去,他们的社会是认可这种行为,但是在美国,碰到美国的法律,家庭法一般是州政府定的,在美国大部分的地方,未满十六岁的小孩不能结婚,而且如果与未满十六岁的小孩有性关系,这也是一个很严重的罪行。所以在办婚礼两个星期之后,两位新郎就被逮捕,那位父亲也被警察逮捕。两位新郎以强奸未成年人罪被起诉,父亲是以虐待小孩罪被起诉,这引起全美国的关注。最后这两个伊拉克男子被判五至六年的有期徒刑。他们被判决,为什么?你可以说美国是一个宽容的社会,但是你也可以说美国涉及到道德和价值观的法律还是反映美国主流的基督教犹太人的价值观,所以就这个问题,你要说是多元要让给融合,在这个案子里面美国社会就不接受。虽然这个父亲的辩护律师一直介绍这个在伊拉克是很普遍的一个情况,而且这个父亲刚到美国,不懂法律,但是最后还是判有罪。

另一个案子关系到阿米什人(Amish),美国的阿米什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不是新移民,大部分是十九世纪从德国和荷兰移民到美国,他们也是基督教徒,但是他们的信仰是很独特的,他们觉得当一个好基督徒,你必须回避现代社会所带来的各种各样的方便,比如说电力,他们的房子里面没有电,当然不看电视,而且他们不开汽车,他们驾马车(屏幕上的PPT)。他们的照片不是历史的照片,是最近拍的照片,在宾夕法尼亚,威斯康辛,俄亥俄你偶尔会看到阿米什人驾车,这是他们的宗教信仰。他们大部分以农业为生,种田没有用机器,是非常特殊的生活方式。阿米什人偶尔也碰到美国的一些法律,也跟主流社会有一些摩擦。第一个案子是涉及到教育,在六十年代末,在威斯康辛的一个阿米什人叫Yoder,他跟伊拉克难民有一样的感觉,就是觉得公立学校不适合他的小孩,太黑了,会污染到孩子,他不要他的小孩受到美国主流社会的污染,所以他不给他的小孩念公立学校,女儿念完中学就辍学,不给她念了。但是威斯康辛的法律规定,未满十六岁不能辍学,如果辍学家长就面临法律责任,所以Yoder被起诉。最后这个案子一直上诉到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1972年关于Wisconsin vs. Yoder案中,最高法院做了一个判决,Yoder是对的,在这个案子里面,Yoder的宗教信仰是超过地方政府的义务教育的法律。在这个案子里面你可以说融合是让给多元的,在这个案子里面美国主流社会容忍这种行为,他们的宗教信仰就是这样的,不需要叫他们的小孩念公立学校。另外一个案子是阿米什人跟美国联邦政府在四十年前也有一些摩擦。阿米什人他们缴税是没问题,缴所得税、收入税都是可以的,但是因为宗教信仰他们不参加保险项目,因为如果参加保险项目,他们认为这是对上帝有不信任。上帝会保佑你,你不需要任何保险。这对他们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则。所以医疗保险等项目他们不参加。他们不参加美国政府办的养老保险制度。有个阿米什人,他不缴养老基金的保险费,最后联邦政府派人去他的农场扣押他的马。当时很多人反对,说联邦政府剥夺他的权利,因为一点点保险费就扣押他的马,他就没办法生活,因为他们用马来耕田,对不对?他们没有什么机械车子。这个案子也是上诉到最高法院,最后美国最高法院做出判决说,阿米什个人和个体户可以不参加养老保险制度,但是阿米什经营的企业要参加这个保险制度,这是一个妥协,找到一个平衡点。个人因为宗教信仰不参加这个养老保险是可以的,但是企业还是因为宗教理由不参加所以企业都应该参加的养老制度,便对养老制度有威胁,对不对?我们在这儿就找到了平衡点。在报税的时候要填表格(屏幕上的PPT),4029表,基本上是给阿米什人的,如果你是阿米什人,你就填这个表格,说我不缴这个养老保险费,我就不参加这个制度,交这个表格就可以。

最后的个案是关系到教育。九一一发生之后,我刚才也说,很多美籍阿拉伯人感到他们受到很多歧视,部分的穆斯林说他们有不像以前受欢迎的感觉,也是因为九一一。九一一发生之后,很多美国媒体就开始调查美国的穆斯林学校,这些也是民办学校,穆斯林移民,穆斯林的美国人,他们觉得公立学校不适合他们的小孩,他们希望他们的小孩可以接受穆斯林的教育,用古兰经和穆斯林的价值观进行教育。一般情况下,按照美国的规定,宗教学校是受到肯定的,受到容忍的,但是九一一之后,有媒体开始调查,这所宗教学校位于华盛顿特区的郊区,有批评者认为这个学校的课本是培养仇恨犹太人的意识形态,他们有些课本对犹太人有偏见;另外沙特阿拉伯政府也有直接补贴这个学校,也引起部分的人反对,你看这个照片,有示威,老百姓到学校门口抗议。同时这个学校向北佛吉尼亚的当地政府申请扩大他们的校园,也是引起他们的反对,很多人说地方哪个政府不应该给伊斯兰学校扩大,也有人说当地政府应该关闭这个学校,因为美国主流价值观要宽容但是这个学校不要对犹太人持宽容的态度。但是佛吉尼亚地方政府决定不能取缔这个学校,这个学校还被允许扩大,盖了新的教学楼。但是这个学校也有妥协,他们把课本中对犹太人不好的地方修改了。这个例子是融合和多元都有一点让步。但是这个民办学校还可以办。美国任何政府不能关这样的学校。这是受到宪法的保护的。

我说过我来到这里不是要做什么宣传性的演讲,或者说官方的一些(宣传),但是我要向你们介绍美国国务院,也就是我的用人单位,怎么追求多元化。 历史上美国外交部是被批评说不能完全代表美国的多元化社会,为什么呢?因为美国大部分的外交官像我一样是白人,不是来自移民或者少数种族的群体,其实在三十四十年(前),你看美国的外交队伍,很难看到黑人,也很难看到女性。到1972年美国的国务院有一个规定,女性外交官结婚以后必须辞职,不允许有结婚的女外交官,这个是名副其实的性别歧视。但是最近十年,特别是鲍威尔,也就是第一个黑人的国务卿,还有赖斯,也就是第一个黑人女性国务卿,还有希拉里也是女国务卿。希拉里特别强调美国国务院要真正的代表美国的多元化社会,我们应该更多地聘用来自移民,来自少数种族群体的外交官。几年前美国国务院就开始成立一个奖学金,这个奖学金是孤立少数种族的学生学习国际关系,毕业以后考上美国的国务院,当上外交官。我们需要吸引来自不同社区,具有不同经验的外交官,我们不能像以前是以白人新教为主的外交对队伍,这样子我们就不是真正地代表美国

美国国务院里有很多工会性或员工性的组织,一个是专门给亚裔外交官Asian American Foreign Affairs Association,第二个,是美国同性恋者外交官协会,Gays and Lesbians in Foreign Affairs Agencies (GLIFFA),他们为同性恋的外交官维权,他们一直鼓励美国国务院给同性恋外交官以及他们的配偶或者伙伴以平等的待遇。希拉里最近做了一个改革,同性恋的外交官的配偶受到同等的待遇,比如说你被派到国外,你的伙伴也有美国政府提供给的飞机票,还有你生病的时候,美国的大使馆里面有一个小门诊。原来同性恋者不能到美国使馆内的诊所,现在可以了。因为他们这个游说团一直促进这个改革,同性恋者的对等待遇。我们美国已经有几个同性恋的大使。看美国的社会变化,同性恋者的权利是个新的话题,但还是说有争议。

下面是黑人的外交官的组织Foreign Affairs Chapter of Blacks In Government (FACBIG)和拉丁裔的外交官的组织Hispanic Employees Council of Foreign Affairs Agencies (HECFAA),还有Executive Women at State (EW@S) 专门培养女性,因为高层女性的外交官不是很多,不到一半。最后是对残疾人做维权工作的组织Disability Action Group (DAG) 。所以可以说美国国务院在追求多元化。

谈到这里,我做一个小节。回到光谱的这个概念。我一直说美国历史上有很多种族歧视,这些问题真的有,最近有改。这个不是宣传,我个人的看法,就是说一个黑人能够当选美国总统,显示了美国社会有正面的变化。但是历史上,你从紫色的部分到红色的部分,对少数种族是很难,你想融合,黑人想融合,但是没办法融合,从红色到紫色有壁垒,有障碍,有种族歧视。黑人想融合他们的公民意识,但是没办法,他们的投票权被剥夺了,现在这些壁垒就比较少,不能说完全没有,但是比较少。有移民想进入主流社会,基本上就看他们自己愿不愿意,是他们自己的决定,我觉得美国之所以成功融合那么多的移民,那么多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是因为我们不强迫人融合,我觉得这一点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不用硬的手段强迫别人必须融合。我举个例子,最近法国通过一些新的规定,说穆斯林女学生在学校里面不能戴面纱,他们在讨论新的法律,穆斯林女性在公共场合不能有面纱,这样的法律在美国肯定是站不住脚,没办法,因为这个事剥夺人的宗教信仰,戴面纱这样的行为是受到宪法保护的,所以这样的方法在美国肯定是形不成的。如果一个少数种族移民,看到他们的文化,他们的宗教被政府否定,他们更不愿意走到红色的阶段,他们更不愿意融合。禁止人戴面纱这样的作法真的是适得其反。我觉得保护宗教,宗教自由在美国是特别重要的。每一个移民都有他自己的宗教文化,所以让他们建立自己的教堂,政府不要管宗教事务是很重要的。民间组织,NGO也是很重要。第一,因为少数种族可以组成自己的维权组织,像我上面所提到的。第二,他们可以开办民办学校,民办学校也是NGO的一种。媒体自由是很重要的,根据美国的经验,让这些移民用他们的母语来做媒体和保护他们原来的文化。美国的制度,特别是教育制度,鼓励小孩赶快学习英语,但是也是鼓励移民保护他们的语言。最后从紫色的部分到红色的部分是一个过程,以什么速度来融合是你个人的选择,你最后到什么阶段也是你个人的选择,有的人不想融合,这是他的权利。但是很多人就想融合一半就够了,不像全部放弃他们原来的文化,这也是可以的。所以你要尊重个人的选择,个人的权利是美国融合的最重要的一点。好,我谈到这里,谢谢!(掌声)

提问交流部

问题1:有人介绍过以色列模式的共产主义公社基布兹(kibbutz),您能介绍一下情况吗,在美国是怎样的?

梅儒瑞:其实我个人不是很了解,自己不是犹太人,我也从来没有参加过,但是我稍微听到过这些以色列性的基布兹(kibbutz),有点像中国的公社,有人认为是比较社会主义的一个概念,就是一起来耕田,一起来做农业。我只是简单地回答,这样的行为是可以的,也是个人选择,受到宪法的保护。在美国,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都存在。而且以色列部分的犹太人,这样的生活方式是很重要的,所以这样的生活方式受到肯定。我只能简单的到此回答。

问题2:49年以来,中美两国长期敌对或者对立,您知道现在仍然有很严重的不信任,到底是什么原因?到底是意识形态的原因,还是文化的原因,还是利益的原因,还是宗教、种族的原因?

梅儒瑞:我也做一个简单的回答。可以说从1949年到1972年尼克松来,真的是意识形态的关系,那时候我们不叫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叫红中国,Red China,是有意识形态(的原因),那时候我们觉得中国与苏联是同一阵营,我们是资本主义,有宗教信仰的。当时我们和共产界有对抗的关系;但是从七十年代,我觉得你会看到美国跟中国在共同的利益(基础上)建立美中关系,虽然有些摩擦,很多历史学家、国际关系学家认为,这是两个大国,没有摩擦才奇怪,两个大国是什么事情都统一,这是很奇怪的,历史上没有这样的先例。我觉得美国跟中国现在的关系,一句话可以形容,复杂,非常复杂。以前刚开始,尼克松刚到中国北京来访问,破冰之旅,主要的战略是我们怎么跟中国合作,对苏联(遏制),主要是战略的想法为主,但是现在你看我们的贸易关系这么复杂,金融方面,以前人民币汇率怎样,对美国没有任何关系呀。地球变暖,这个也是一个新的问题,我当外交官十年,就看到地球变暖从一个没有人谈到的,从2000年我进入美国国务院,没有人谈到地球变暖在中美关系中会变成一个很重要的话题,现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所以现在不能简单地说我们所有的摩擦是来自一个方面。其实我们有很多摩擦,这个摩擦是来自经济方面,也说价值观,也可以说美国跟中国有不同的价值观,而且这个不同的价值观也造成我们的摩擦,这个是肯定的。美国跟中国我觉得将来没有什么必要的冲突,个人是反对美国跟中国将来肯定会有冲突的(说法的),我完全不同意这个说法。

问题3:美国对于非法移民持怎样的态度,例如南部边境靠近墨西哥,便有很多墨西哥人越境进入美国。非法移民占美国人口的比例是怎样的?美国对于这些移民是怎样管理的,政策和态度是怎样的?

梅儒瑞:在美国的确有很多非法移民,我听过一个数字是1200万人在美国没有合法的身份,没有绿卡,或者没有合法的签证。这肯定是一个问题,而且也跟美国历史有关系。历史上美国的发展程度是高于其周围的国家,特别是墨西哥,拉丁美洲,所以这吸引很多非法移民。而且我们跟墨西哥有个很长的边境,所以非法移民的渠道,原来就比较容易,现在比较难一点,因为美国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边境提高投入。这个(问题)在美国社会你会看到有很大的辩论,有些人觉得我们有那么多的非法移民,他们的存在是个事实,我们不能把1200万的非法移民赶回他们原来的国家,这个是不可行的,人太多。人在美国是个事实,我们怎么应对他们,怎么了解到这个事实,有的人说,我们应该有大赦,就是给他们赦免,使他们入籍或者至少给他们拿到合法地位的渠道;但是也有人很反对,你这样子做,你就对合法移民太不好,因为美国很欢迎移民,欢迎通过正常渠道,合法渠道,如果你给这些非法移民绿卡,或者给他们大赦,这对合法移民(不公平)。合法移民到美国是很难的事情,因为我自己做过移民签证,这是非常艰难的一件事情,这样太对不起他们。一方面美国在某种程度是依赖这些非法移民的劳动,这个是不可否认的,我以前小时候在餐馆工作,说实话,在餐馆里面有很多非法移民,我以前的同事,我也是在非法移民的旁边工作过(笑声);但是很多人觉得美国企业对非法移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美国经过金融危机,经济也是非常非常不景气,反对非法移民的声音也是越来越大。美国的失业率,有些地方是超过10%,所以这让一些人觉得我们应该对非法移民有更硬的措施。说实话,在美国,你提的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美国到底怎么处理非法移民没有共识,而且这个立场会跨党派,不是说民主党的人都主张对非法移民赦免或大赦,共和党主张对非法移民有比较强硬的手段,其实这是跨党派的一个问题。怎么解决我也不知道。

问题4:你如何看待全球美国化的现象的?因为这个现象会使全球国家的民族性减少。你如何看待中国的民族融合政策呢?

梅儒瑞:我觉得全球化也是给美国社会带来很大的变化。历史上,比如像我的祖先移民到美国,一方面多元是个贬义,大家都受到压力,要赶快融入主流,要学习英语,讲外语历史上也没有受到重视。你为什么要讲外语?美国是最伟大的一个国家,不需要有外语能力。但是现在,特别是九十年代以后,美国一般的老百姓就看到全球化是一个事实,美国很多地方,特别是经济有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其实是很痛苦的。我出生地是在密歇根。密歇根是汽车生产的主要的重地,但是因为外来的竞争,先是日本,将来也有可能是中国的竞争,美国的汽车业也是受到很大的打击,大家认为说我们没办法像以前那样自诩实在世外桃源,我们必须面对全球化,所以更多的家长希望看到他们的小孩学习外语,这个是一个事实。我在1988年开始学习普通话的时候,我在德州大学上学,德州大学是美国第二大的大学,五万学生,特别大,但是我去上中文课,只有十个学生,那是1988年,而且大部分是美籍华人的小孩。因为他们讲中文,不需要很辛苦就可以得到一个A。但是你现在可以看到到处有中文学校,汉语学校,连小学都开始教汉语,因为全球化,外语也受到重视。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中国社会怎么融合,我可能要回避这个问题,这可能是中国人要评估中国的制度,是否是成功融合不同的民族,中国没有很多移民,但移民肯定会是个问题。我相信中国会像美国一样面临怎么应对移民,因为那么多人,包括美国人,全世界的人很想来到这里发展。

问题5:您可否介绍一下美国的NGO发展情况,美国的NGO在美国社会中的重要性及对美国的民主法治所起的作用及角色,你怎样看NGO在中国的政策及角色?

梅儒瑞: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谈到美国的NGO不是三个小时的演讲,谈几个星期都谈不完。我希望通过这次演讲你可以了解到在美国社会NGO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力量,而且是正面的力量。美国的NGO最重要的就是N,即非,和G,即政府。非政府,政府不参与的组织才是真正的NGO,这很重要。美国的NGO在权利方面,人权方面做了很大的贡献,在黑人权利运动的时候,也可以说是马丁·路德·金个人(的力量),但马丁·路德·金之上也有NGO很大的力量在帮助他,所以美国的NGO对于美国的进步起了很大的作用。现在反种族歧视主要的力量也是来自NGO界。很多维权NGO,比如说你是少数种族受到歧视,NGO就会帮助你,帮你打官司,辩护服务。NGO在中国的发展,我看到在中国的NGO界G太多,也就是政府方面太多,政府办的NGO在美国人看不是一个真正的名副其实的NGO,我以中国朋友的身份提出建议,希望NGO的登记比较容易,让中国的NGO拿到合法的NGO身份是很重要,因为现在真正的NGO,真正的非政府的NGO,法律上他们需要以公司的名义来登记,在税收方面给他们很大的困难。如果你给NGO合法身份,而且免税身份,这个是很重要的。美国NGO因为有免税的待遇,所以他们才能发展;如果没有免税的待遇,他们就很难发展。

问题6:美国从建国到现在,发展成一个强大的国家,有没有发生过武装冲突?这个问题的有和无与美国的强大有没有直接的关系?您作为美国的一个领导或者共和党民主党的一员,入党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宣誓,有没有宣誓和效忠的形式?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实现党内的团结和凝聚的,促进国家的发展的?

梅儒瑞:第一个问题也是挺大的,很难回答。美国肯定是经历过很多武装冲突,革命战争,到第二次跟英国打仗,到1812年的时候我们也是被英国侵略,到南北战争,西班牙战争,第一次世界战争,第二次世界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还有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等等,你可以说美国是通过武装冲突成立的,这个是肯定的,第二次世界战争对美国的战略地位也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以前美国都是回避领导者的这个身份,二战发生开始,美国就不想介入,因为珍珠港美国被迫进入战争。战争结束之后,美国变成超级强国。但是我觉得历史学家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我没有这个能力回答。关于入党的问题,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刚才说了美国的民族种族概念与中国的有所不同,入党概念也是非常不同。美国的那个党跟列宁体制完全不一样。第一个,你要了解美国的政党,你就要放弃马克思主义列宁体制的看法。你怎么入党,在德克萨斯,如果你是民主党,你宣布你支持民主党的党纲,你就算是一个民主党,自我认可,跟种族身份也有一点关系的,你自我认可是民主党,你就入党。没有介绍人,没有入党的程序,不需要有领导推荐你,这个完全是列宁体制的一个概念。一般美国人登记为选民的时候,他们宣布对民主党的支持或对共和党的支持,为什么要宣布?每个地方的州政府有不同的规定,在德克萨斯你提起宣布你是民主党的支持者,在民主党初选的时候,你就可以参加民主党的初选。你登记就入党了,真的跟中国共产党不一样。

问题7:关于美国的政治正确的标准,您刚才也提到了多样化,一种是主流的美国社会,一种是比较多元化的不同思想,我也听说过一些美国私立大学,会以比较低的分数录取少数种族的学生,有些认为这是对历史的补充,也有一些人认为这对白人是不公平的,请问您对这种现象是怎么看的?谢谢!

梅儒瑞:政治正确(Political Correctness)在美国也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我念大学的时候,正好是在政治正确辩论的高峰的时候,那时候在德州大学有一个运动,就是要让所有的课程,包括少数种族的看法,不管叫什么题目,历史还是哲学,数学什么,你的课程要包含少数种族的立场。支持者认为会促进融合,我们不能以白人、基督教新教、主流社会的看法来看问题,特别是社会方面的问题。在德州大学有一个公投,所有的教授投票,我们要不要采纳多元化的原则来做我们的课程。我记得那个公投是失败的,因为很多教授很反对,他们说这是好心做坏事,一方面你要推进多元化,但是一开始就碰到言论自由和学术自由。我记得在公投前几个星期,我的哲学教授向我们抱怨政治正确这个想法,因为他的主要的课是讨论罗马和古希腊的哲学,他说,我怎么教柏拉图,怎么从少数种族的立场来谈这个事情?很难。我的另外一个物理老师也是很反对政治正确这个事情,物理学怎么采取少数种族(的立场)?想不通呀。所以政治正确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政治正确时什么意思,很多人也是持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政治正确最基本的就是你对少数种族有尊重,不用歧视的语言来说少数民族、少数种族移民,我觉得大部分的美国人会很认可的。但是如果你把政治正确推到说,我们的教育系统每个教授都是这样的教课,很多美国人就开始反对,我们反对种族歧视,我们喜欢多元化,但是我们不喜欢政府介入言论的领域。

问题8:随着经济全球化及政治多元化时代的到来,美国政府及美国国会追求的目标就是美国在国际上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昨天我看到一份材料,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美国的全球经济战略正在发生变化,由以前的柔和变成强硬,而且快速地向全球转嫁经济危机,平衡欧洲和抑制中国,请您谈一谈认识。

梅儒瑞:这是另外一个很大的问题。我觉得冷战结束的时候有一段时间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强国,而且有一个说法,在山头,在一个山峰上面,你只能走下坡路,我不知道翻译成中文有没有逻辑。我觉得美国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对这个问题,主流的看法是不反对新的强国崛起,包括中国,我觉得美国也不反对在世界有别的势力,美国希望不同的势力,不同的国家能够合作解决经济问题,金融危机,地球变暖,稳定。稳定就是共同来处理,比如说朝鲜半岛的稳定,不是一个国家,不管您多么强,不是美国,不是中国、日本,更不是韩国能够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起(解决),所以我觉得这是美国外交关系的主流的想法是要把合作做的更好,做的更强,虽然这个过程会产生一些矛盾。主要是这个意思。其他的很难回答。你可以看报纸,有不同的声音,有鹰派,也有主张和平的方面,在美国有个很大的辩论,有些媒体主张比较强硬的外交政策,有些主张和平玫瑰的政策。在中国,我觉得你要是看到这样的辩论,有些中国媒体,美国人认为是持比较强的民族主义的立场,也有些媒体所持的我们美国外交官认为是比较理性的。

问题9:梅先生您好,您在九十年代在台湾当过记者,请您分享一下,台湾九十年代在融合方面您有怎样的观察?

梅儒瑞:我生活在台湾近五六年,台湾刚好是经过民主化过程。我第一次去台湾的时候,他们没有总统直选,1996年我离开台湾时,他们已经有第一轮的总统直选,所以在民主的发展(方面)台湾做得非常多。关于融合,九十年代的台湾,他们的说法还是外省人跟本土人,还是有一些冲突,还是有一些来自不同的背景的人的摩擦。因为我在台湾的时候,我采访过很多民进党的人,民进党的人说他们小时候说的台语闽南话就被国民党否定,不能讲台语,在学校里讲台语就被惩罚。这样的政策,我觉得也是培养台湾的自我认可,这也是一个因素。但是台湾民主化之后,你会看到台湾对这些问题持比较宽容的态度,他们不再否认台湾文化,台语或者闽南语。另外媒体比较自由,以前媒体是国民党控制的,以后也有一些倾向民进党的媒体,你可以听到很多不同的各种各样的声音。对原住民,他们也做了一些有趣的政策调整,直到现在原住民也受到一定的歧视,叫做山地人,或者是一些更难听的词。台湾从九十年代开始,原住民受到比较优惠的政策(待遇),台湾政府也是采取一些保护原住民的土地、文化的措施,我觉得也是值得参考的。

问题10:昨天有一个青海的穆斯林,他现在在叙利亚,我与他谈了一些宗教方面的问题。美国从历史上说,是一个文明发展的历史,中国也在走自由民主宪政的现代化道路。对于穆斯林关于宗教的诉求与现代价值的冲突,您如何看待?

梅儒瑞:简单地说,美国与部分的穆斯林团体有摩擦甚至冲突,这个是肯定的,不可否认的。我希望你可以看到奥巴马总统去年在开罗的演讲,他强调美国应重新建立与穆斯林世界的友好关系。我觉得这个讲话是非常非常值得看的,是很重要的。其实美国在伊斯兰界要更努力建立比较好的关系,避免冲突。

问题11:美国的融合是建立在英国的盎格鲁-萨克森传统基础上的,现在出现的问题是底层拉丁裔人口的增多,而上层知识界亚裔与犹太裔的增多,白人将变为少数,那么,美国原来的融合政策还能继续下去吗?

梅儒瑞:你说的是很正确的,就是说,将来像我这样的人会变成少数,现在白人是多数,将来肯定会变为少数,这是个必然的事情,而且也是不可避免的,不应该避免的。我觉得主流白人社会也没有这样的想法,就是我们要保护以白人、盎格鲁-萨克森、基督教新教为主的社会,但是,也要承认,我们美国也有极端分子,我们也有白人至上主义者存在,很多人都不知道在美国这些主张白人至上,反对移民,反对少数种族,希望再建立一个以白人为主的美国的人也存在,而且他们的言论也是受到保护。但是我觉得美国的主流社会不是看到美国的移民,美国的变化不适应,刚好相反,美国的主流社会越来越多元化,适应白人不是多数的状态,谁是少数谁是多数,我觉得将来很难讲清楚。多元和融合开始合并了,也可以这样说。你刚才说的犹太人拥有很多资源等等,如果是在美国,这是很严重的宗教歧视的言论,一般美国社会很反对舆论这么说。我觉得犹太人在美国受到歧视是肯定有的,他们在全世界也受到歧视迫害,屠杀。现在美国社会我觉得反犹太的意识越来越少。亚裔在美国也受到一定歧视,你看报纸也会看到,美籍华人因为黄色皮肤就受到歧视,但我觉得社会真的是有进步。我不是以美国的外交官身份来宣传,我是以美国的老百姓来说的,美国的文化对种族有变化。我是1970年出生,我小时候觉得其实种族歧视是挺浓厚的,白人在一起的时候,也会议论黑人怎样,墨西哥人怎样,犹太人怎样,现在的美国社会不会容忍这样的(议论),现在你随便讲不同种族不同宗教怎样,违反政治正确的规定,你会受到很大的影响。2007年有一个事情,有个美国著名的电台主播,叫丹·艾玛斯(Don Imus),他在全美国有个电台节目,在美国也是很著名的,2007年讨论美国女篮大学的冠军比赛,Rutger大学是赢冠军的,大部分的女篮选手是黑人,他讨论的时候就有点开玩笑说,这些卷头发的黑女,他是在开玩笑,但语气有种族歧视的,他立刻被吵了鱿鱼,立刻失去了工作。他的言论受到宪法的保护,但是因为有种族歧视的言论,立刻失去了他的工作。后来他向全美国社会道歉,向他侮辱的女篮队道歉,最后他又找到新的工作。美国主流社会不像以前,五十年之前是可以随便讲的,现在不能。所以美国真的有些变化。

问题12:您好,很荣幸提问最后一个问题。在美国您作为一个白人或者一个普通人,在认可多元化的同时,其他的少数民族、种族,或者移民相处的过程中,在心理上是否完全真正平等的认可与接受他们,应该保持怎样的平衡?谢谢。

梅儒瑞:如同我刚说的,我以为我可以接受所有的人,我觉得我没有种族歧视,但是如果我说完全没有任何歧视,你可能会怀疑,对不对?每一个人,有时候,有些情况,对不同的民族,宗教会有一些歧视的想法。要承认,美国长期存在种族歧视,因为我们处在自我欺骗的状态,认为黑人跟白人隔离但平等,但是隔离有,而平等没有。美国社会长期没有面对自己的偏见,我们欺骗自己。如果你要解决偏见,解决种族歧视的话,第一步,你要承认有问题,你不承认有问题,就没办法解决。

主持人:谢谢梅先生的精彩演讲。梅先生虽然是外交官的身份,但是以普通人的经历向我们全面地,详细地,而且真诚地讲述了美国社会的情况。那我就在想,我们中国的外交官有没有这种勇气和能力也到美国去,向美国的普通民众详细地介绍我们在一元化体制下的和谐社会(笑声,掌声),促进中美两国之间的沟通。目前我们都面临全球化的大潮,而且这个脚步会越来越快,我们每个人不但要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还要关注外部世界,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无法躲避像资源、环境、气候对我们每个个人的影响。同时全球化也给我们每个人打开了对外交往的大门,关心别人就等于关心你自己。更多的了解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不同的社会生活,也是提升我们自身的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三味书屋曾经非常有幸地接待过许多外国朋友,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有意的知识,尤其是美国朋友,像前副总统奎尔先生,李洁明大使,芮效俭先生和詹姆斯·萨瑟(尚慕杰)大使,都是三味书屋的常客。在九十年代中美因为贸易关系、最惠国待遇不断出现麻烦的时候的日子里,美国政府代表团,两院代表团,美中关系委员会也多次光临书屋,和我们一些真正代表民间的各界人士进行了有益的沟通。更多的美国各界人士也成了我们非常好的私人朋友。我们一直认为,所谓的外交关系是有两个层面的,一个是官方,一个是民间。我的太太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官方的外交关系就像天气,有阴天,有晴天,而且阴晴不定,那是因为这种关系基于利益,利益一致的时候就友谊源远流长,同志加兄弟;利益冲突的时候,就说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坚决不搞西方那一套,甚至兵戎相见。而民间外交永远是晴天,因为这是建立在情感上的关系,你如果有幸结识了一位外国朋友,你会一生都把他当作朋友,而不会因为国家关系的改变而改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经常邀请一些外国朋友来,为我们讲述他们的文化,他们的经济和社会,让我们对外部世界有更清楚、更真实的了解,从而让我们走出封闭,丰富知识,充实思想,唤醒我们对人类普世价值的尊重。另外我们听说,美国现在的驻华大使洪博培(Jon Huntsman)先生是个中国通,酷爱中国文化,讲一口流利的中文,而且领养有中国的孤儿,我们对洪大使充满好奇和期待,希望知道他为什么如此喜欢中国文化,以及如何看待当前的中国,与他喜欢的那个中国有什么差别。我们希望他有机会来三味书屋会见他众多的中国粉丝,并请梅先生代表我们诚恳地邀请洪大使(掌声)。

  • 上一篇文章: 洛克菲勒给孩子的信: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 下一篇文章: 美国年轻富豪的简朴生活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美国人的“商人”…[52]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70]

  • 侯外庐西大治校[58]

  • 中国思想史的奠基人——侯…[59]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65]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媒体盘点习近平引用过的邓…[6]

  •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6]

  • 血浓于水一家亲——中国是…[8]

  • 王世真:握紧命运的缰绳[20]

  • 王世真:要做开创性的事[23]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