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专题 >> [专题]总论民族精神 >> 正文  
  民族精神与国家的富强         
民族精神与国家的富强
[ 作者:佚名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1285    更新时间:2004-01-14    文章录入:admin ]

 

  一个民族怎样才能长久的繁荣富强呢?我们认为这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这个民族自身的素质。这主要表现为这个民族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进取的精神,简称为民族精神。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主要由两方面构成,一是这个民族每个人的素质;二是这个民族中的所有个人组成整体棗民族时的方式棗主要表现为这个民族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及规模棗这是由人口数量决定的。总之,民族精神是民族富强的内在因素。
  二、取决于这个民族所生存的环境。一个民族生存的环境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地理环境;二是政治环境。地理环境是指这个民族所占有的土地的面积、经纬度及各种资源;政治环境是指与这个民族有联系的其它民族。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地从她的地理环境中吸取各种物质和能量,并且还要和其他民族发生各种联系(政治的、经济的或军事的)。这个民族的地理环境与政治环境的险恶都不利于这个民族的发展。
  从长久而言,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的富强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因为,民族精神是民族兴盛的能动因素。只有一种优秀的民族精神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整个民族的创造力和开拓精神,从而促使这个民族开拓更多的土地、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从而最大限度的创造财富。这样这个民族也就有了在其他民族中生存的资本。
  我国目前最缺乏的正是一种优秀的民族精神。我国的土地面积广大、所处经纬度适中、资源丰富。所处的东亚、东南亚地区又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地区,因此我国具有繁荣富强的环境因素。我国目前所缺乏的只是一种优秀的民族精神。我国以前的民族精神曾使我们民族屹立于世界五千余年,然而由于这种民族精神没能孕育出科学,因而不能进入工业文明,从而在近代落后于西方,我国现今最根本的任务并不是现代化问题,而是塑造一种新的、优秀的民族精神的问题。
  该如何塑造我们的新的民族精神呢?有三个办法:一是完全抛弃我国传统的民族精神,利用西方文明塑造,这也就是所谓的西化主义;二是将我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有机的融合起来,利用这种新文明塑造我国的民族精神,这实际上就是创新派或融合派;三是固守我国传统的民族精神,仅仅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这实际上就是守旧派。其中一没有必要,因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并不是一无是处,西方文明也并非完全合理。正相反,目前的西方文明正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许多西方的有识之人正在向我们东方寻求解药,而我国的许多人士却在大喊西化,这岂不是可笑。三是不可能的,因为我国的传统文化本身是具有重大缺陷的,我们不应该固守这些缺陷,而应在这个文化真空环境中借鉴西方文明纠正我国传统文化的缺点。再者,西方的科学是与西方的文明相融的,如果不改变我国的传统文化,两者是不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的。因此,我们的路只应有一条,那就是融合。
  需要指出的是塑造一种新的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确立一个正确的、崇高的、有感召力的理想。一种正确的、有感召力的理想是一个民族前进的方向,它对于引导这个民族的前进是极为重要的;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具有辐射功能的社会基层组织。我们知道,我国的传统的基层组织是家,家具有很大的缺点,她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用一种新的社会基层组织代替她。而所谓辐射功能,就是指社会基层组织中的各种重要特征在社会的其他方面都可以反映出来。辐射功能源于社会的同构性,比如古代的“家国同构”制,辐射功能使得整个社会的理想可以溶入每个社会基层组织。
  我们民族只有建立了这种新的民族精神才能真正的长久的繁荣富强。

  • 上一篇文章: 李嘉诚在北京发出三个呼吁

  • 下一篇文章: 中国的民族主义:一个巨大而空洞的符号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大疆创始人汪滔:我欣赏乔…[53]

  • 世界第一的大疆无人机,想…[50]

  • 张文木:关于中国人口问题…[61]

  • 蔡崇信对话张忠谋|面对宏…[57]

  • 任正非:全面提升软件工程…[56]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传…[6]

  • 走向安国、人道与和平——…[9]

  • 张文木:谈文化自信,而又…[14]

  • 张文木:政治人物安危与国…[18]

  • 张文木:诱倒对手的最佳方…[15]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