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教育精神 >> 名校名师 >> 正文  
  反思私塾与大师培养       
反思私塾与大师培养
[ 作者:我思即我在    转贴自:搜狐博客    点击数:1482    更新时间:2009-10-12    文章录入:admin ]

 

我们现在普遍的在呼吁我们缺乏大师,我们的各个学科的大师们都是在上世纪30年代以前的人物,而这样的结果实际上我们更要看一下当时与我们现在的不同。

我们知道这些大师们都是早年上过私塾的,即使是自己没有上过,其父辈也上过,而且在家里有教育的背景,这样的结果我们就要再看一下我们的私塾教育,不能像当初洋学堂进入中国以后,对于中国的本土教育模式进行一个彻底的清洗。

当年的洋学堂打败中国的私塾,主要的先进性有两点,一个是引入了西方的科技,主要是数学,中国的私塾教育数学基本是没有的,这样的帐房先生的技术更多的是店家的学徒要学习的和师爷从幕要学习的,但是西方的科学进入中国了以后,对于中国的传统教育最大的冲击就是这些科技知识,这是教书先生所不及的,因此很多小学生也可以看不起进士了,原因就是他不会算术。洋学堂打败私塾的第二点就是标准化,每一个年级所学习的内容是标准的,你学了几年级毕业,大家就知道你是什么水平,而读私塾,即使是到了几十岁的老童生,水平怎么样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这样的标准化使得教育的总体水平和进度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但是私塾有什么的优势呢?这里我们首先要说的就是私塾是因材施教,私塾良莠不齐,但是私塾有很多确实是名师教课的,中国的天地君亲师杜玉中国的读书人即使是才高八斗也是愿意的天下英才而育之,当然这不是家有三斗糠不当孩子王的蒙童。这样的名师因材施教,对于真正有才能的人,提高是极快的,这就是专家定制的产品肯定比工厂化大规模生产的要精品得多,这私塾的教育就有如定制,而学校的普及教育就是工厂化的生产,对于人中龙凤的大师培养,当然就是需要定制了。所以古代有很多人是神童少年进士,如果是按照洋学堂的教育模式一步步地进阶的话,是很难迅速冒尖的。

而私塾与标准化的学制教育还有一个不同就是私塾保持了一个多样性,学制教育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材和基本统一的辅导材料,实际上毁灭了多样性的,当初我们说八股文就是僵死没有多样性,而只尊儒家也是这个问题,这样就限制了思想的发展,但是学制教育统一教材和教学大纲,把思想的思维的多样性实际上是比以前更加的统死了,这样的结果对于学生的独立思考是一个问题,更大的问题是对于教师的独立思考也被局限,教师更多的是照本宣科,而私塾的老师,在中国的历史上都是在努力的苦读准备赶考或者在思考中国的问题,中国现在的中小学老师是做不到的。

在这里我们还有一个关键,就是私塾的教育方式,现在我们很多人已经不知道私塾是怎样教学的了,这里有必要重复一下。私塾是分为开读、开讲、开笔三个步骤,在开始的阶段就是让孩子拼命的死记硬背,只是朗读识字,把文字书籍内容全部记背下来,同时对于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读书,还要学习儒家的道德,这样的道德和知识在中国历史上是以德为先的。更有一点是私塾要教孩子学习的方法,儒家也是参禅打坐的,要修心的,这修心也是带有功法的性质,所以我们把儒家也说成是儒教,他们的宗教性质是具备的。对于儒家参禅的效果我们不说有什么特异功能,这样的修炼实际上是让人达到内心的专注,内心专注才可以读书,心杂了就读不下去书了。而这里我们要注意到对于孩子的智力开发,孩子在56岁的时候是记忆力发展最好的时候,而理解能力不足,所以在这样的时候就是只让孩子记忆,把记忆力训练出来,要知道经过强化记忆训练的人,可以快速记忆过目不忘的。在私塾我们是5岁进学,在中国的虚岁来说,5岁实际上是现在4岁不到的概念,也就是我们的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来读书的。当时对于孩子的死记硬背,先生还要打戒尺的,这样的结果我们总是以西方的眼光来解释,但是实际上我们要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我们的孩子在私塾5岁的时候是既记住了知识,更主要的是让孩子的记忆能力得到巨大的开发和强化训练,是训练了孩子的记忆能力,而儒家的参禅等等让孩子的专注之心可以专心读书而不是看书三心二意,是培养了孩子的学习的能力,很多聪明的孩子读书不佳不是智力问题就是读书的时候不能有足够的专注。在孩子这样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强化训练了,在孩子开始学习内心还没有多少杂念的时候训练了学习能力,所以我们原来指责说的“死记硬背”实际上是培训了孩子的记忆能力和学习能力,这两者能力的培养,对于孩子的以后发展是极其重要的。这个死记硬背绝对不是我们现在说的概念,其中也是非常讲究方法的,而我们现在的死记硬背更多的是在准备高考的时候,是孩子理解力很强的时候不让孩子多思考和理解,而是僵化的记忆,而中国古代的私塾这个时候却是开讲开笔的时候,该记忆的在小时候已经完成了,10岁以后开讲,14岁以后开笔,早已经是注重理解淡化记忆了,实际上私塾的方法比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科学。

在这里我们还要讲一个问题的关键,这个问题我前面文章已经分析过,中国要学习汉语、外语、政治等等,汉语还特别的复杂难学,而西方的孩子只需要学习一门他们的母语,语言知识的学习量极大的不对等,造成我们素质教育的无奈,而私塾的教育,实际上是在很早的时候解决这样的难题,孩子3-4岁就在私塾进行记忆强化训练,把需要多学的语言给解决了,这样就比西方的孩子多掌握很多知识,而且记忆和学习能力大大超过一般孩子,我们的读过私塾的大师们,一般都在自己专业学科外还掌握多门语言,这在我们今天一门英语就压力不少,会好几门还有自己的专业这样的学习量是难以想象的。

这样的教育就是苦了孩子,孩子的童年在戒尺体罚下度过,但是这也就和我们的孩子学习钢琴一样,幼小的孩子不带有特别的强迫谁会学好钢琴,要能够弹出美妙音符前一定有一段痛苦的记忆,而私塾对于孩子学习的强化训练也是这样。我们的文明不是世界第一了,我们必须学习外语而西方得孩子不用,这样的差距一定要我们的孩子有痛苦的付出的,严厉的教育对于他们的将来是有益的,我们也要反思私塾的体制,这样的体制有它一定的优越性的,我们的教育应当是百花齐放,应当允许有条件的恢复私塾和让有能力的孩子接受私塾的因材施教,我们标准化的教育是普及大众的知识水平,我们的大师和精英的培养,是需要有特别的精英教育的。

而这样的体制西方也不是没有,贵族富豪是有专门的家庭教师和特别辅导的贵族学校的,这些机构的性质实际上是类似我们的私塾的,西方贵族子弟也是会很多语言也有这样的家庭教育背景,上标准化的学校教育是无法有这个水平的。这个世界永远是各个群体的精英进行的博弈,如何在教育上培养我们的精英与西方不落后,才是问题的关键核心,我们大师缺失的时代,正是中国走向现代时只有标准化教育的时代,这样的标准化教育对于思想的提高和大师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我们对于我们历史上的教育制度的得失是要反思了,我们的私塾体制绝对不是有些人说的应当彻底淘汰,中华文明延续数千年自有其中的道理,不是任何人就能够简单的否定得一无是处的。

 

  • 上一篇文章: 从评价体系看中国与诺贝尔奖的距离

  • 下一篇文章: 从知识需求看素质教育的无奈本质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63]

  • 侯外庐西大治校[54]

  • 中国思想史的奠基人——侯…[50]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58]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65]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王世真:握紧命运的缰绳[14]

  • 王世真:要做开创性的事[17]

  • “核医学之父”王世真[18]

  • 中国核医学之父王世真院士…[15]

  • 陈达:心远愈知宇宙宽[17]

  •  
     相 关 文 章
  • 清王朝为什么闭关限制科技…[3067]

  • 从知识需求看素质教育的无…[1313]

  • 深度认识中国崛起给世界的…[1419]

  • 陆地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对撞…[1967]

  • 古时人才的快速选拔通道[1631]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