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民族理想 >> 理想评估 >> 正文  
  精神不死仍有传承       
精神不死仍有传承
[ 作者:杨锦麟    转贴自:凤凰博报    点击数:1039    更新时间:2009-10-10    文章录入:admin ]

 

从媒体报道看到,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高锟,一脸童真的微笑,我和我的同事心都快碎了。

我们知道,姗姗迟来的诺贝尔奖虽然给高锟以及他的家人和海内外华人带来了喜悦,但患上了中期老年痴呆症的他,现在最清晰的记忆,只有他的患难夫妻,他已全然忘记了光纤,以及它在发现光纤过程中的千辛万苦了。

高锟现在尽管现在不再拥有中国的国籍,却仍保留着中国读书人诸多的优良传统,淡泊名利的情操和境界,其实也可以从袁隆平以及我们很多熟悉或不熟悉的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上获得完整的展现。

我们每个人都会被高锟和他的妻子数十年而不辍情感深深感动,但让我们更加感动的是他们全身心服务和回馈社会的那种精神境界。在物欲横流,功利主义甚嚣尘上的当下,这样的读书人不是越来越多,而可能是越来越稀少了。

张大千说过,伟大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之所以不朽,是因为他同时也拥有一个伟大的人格和气节。人文社会科学家,其实也是这样。陈寅恪就是这样一个被人们经常提起的名字。报载,十月七日当天,在广州中山大学陈寅恪生前居所前,摆放着不少追思和悼念的白色菊花,可见,很多人并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将他给淡忘。

已故北大教授,中国伦理学权威周辅成先生的学生最近撰写一篇回忆文章,详细回忆了和老师相知相学数十年的点点滴滴,拜读之后,深受感动。我的一位新加坡学者朋友读后长叹,像这样有知识,有涵养,有风骨,有气节的学者绝种了。这是对周辅成先生最高的褒扬,但其实这样的学者未必就已经绝种了。从袁隆平,高锟身上,我们其实也看到了博大精深,坚持不懈的精神传承。虽然稀少,但种子还在,还会在中国这一块土地上,在两岸三地的中国人社会发扬光大,生根开花结果。

当然,我说的是假以时日,而不是现在。

感谢王康兄,送给我和我的同事们一份珍贵的六十年国庆的礼物。

周辅成先生门下撰联泣诵其人其德曰:

百年仁者寿,生命伦理不出人民二字;

  孤夜醉乎神,腊梅品格堪入李杜全诗

高锟,袁隆平,还有天底下更多真正的读书人,何尝不是?

 

  • 上一篇文章: 甲子华诞:欢乐中国·青春中国·力量中国

  • 下一篇文章: 中国求索现代化之路:60年,我们走了多远?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60]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55]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57]

  • 张文木:一个纯粹自由主义…[56]

  • 我国科研人员找到控制水稻…[53]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王世真:握紧命运的缰绳[3]

  • 王世真:要做开创性的事[3]

  • “核医学之父”王世真[4]

  • 中国核医学之父王世真院士…[3]

  • 陈达:心远愈知宇宙宽[4]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