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教育精神 >> 教育方法 >> 正文  
  批评权重要 批评的环境更重要         
批评权重要 批评的环境更重要
[ 作者:鲍传文    转贴自:深圳特区报    点击数:865    更新时间:2009-08-30    文章录入:admin ]

 

  教育部下文了,班主任被授予“批评权”,从此可以批评学生了。可是,我想请问每一位班主任老师——真给了你这样的权力,你敢行使吗?

  不是说这个“批评权”不重要,而是说这个“批评权”的获得,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不能接受批评的成长环境,因而起不到促进学生成长的目的,它仅有的一个明显作用,是规避了老师由于批评学生导致事故的责任风险。
 
 

  事实上,现在的老师,已经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了,“传道”也者,基本上是每一个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空白,“授业”的任务也非老师能够独立承担,剩下的主要事情就是“解惑”。在老师使命不知不觉发生变化的前提下授予的“批评权”,自然没有充分运用的土壤。

  也好,社会分工嘛,现代化嘛,全社会形成一个分工清晰的教育链条,也是大势所趋。这就要求承担“传道”、“授业”等各个环节,都能像老师那样,同样获得“批评权”,才能使学生接受“批评是伴随成长的必要手段”这一基本常识,才能使学生在老师批评的时候不至于产生接受不了的压力。没有与学生成长相伴随的批评环境,一味让老师行使“批评权”,特别是对于那些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学生,岂非意味着激化师生矛盾?

  想想看吧!如果你是一个学生,在你成长的不同环境、不同阶段,你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和父亲母亲,是否在一些关键时段行使了批评权,使你能够不断地修正错误、并接受“人的理性可以接受批评”这一基本事实?如果你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你们可曾克服自己的溺爱心理,对视若掌上明珠的孙辈行使过批评权?如果你是孩子的爸爸妈妈,你们又怎样行使了你们的批评权,一方面敦促祖辈更放松、更大胆地替自己“修正”孩子的行为、态度和思维,另一方面针对孩子的具体事例以身作则地行使批评权?你们怕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你们担心孩子还小,不能接受过强的批评压力,在孩子的心理、情绪成长等各方面,你们不是有意无意地行使了“过度保护”的权利了吗?

  老师的“批评权”,是在学生们把接受批评视为当然理性的前提下行使的,是在学生们接受了大量“被批评”的实践上进行的,是在学生的家长们充分验证了批评效果的共识下得以实现的。没有与学生成长相伴随的“批评环境”,单单班主任老师“批评权”的行使并不能给素质教育带来更多的曙光。

  因此,为改善“老师权”而反思和努力的,不应当只有教育部,全社会都应当承担起这个责任。“批评权”重要,但“批评的环境”更重要!

  • 上一篇文章: 美國父母如何讓子女長成?

  • 下一篇文章: 儿子在加国的“腐烂作业”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5]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8]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0]

  • 宇树科技机器人创始人王兴…[20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7]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3]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48]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0]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6]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