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教育精神 >> 教育方法 >> 正文  
  美國父母如何讓子女長成?       
美國父母如何讓子女長成?
[ 作者:毛麗    转贴自:凤凰博报    点击数:1164    更新时间:2009-08-29    文章录入:admin ]
有人說:“美國人對上一代要像中國人,中國人對下一代要學美國人”。

這話的道理何在?中國人“百善孝為先”,美國人孝心欠缺。美國人對子女的教育,在乎的是活潑、多元、自由、寬容。中國人對子女的教育過分超前化,揠苗助長現象嚴重。

美國父母強化課業學習,讓孩子自由發展,讓社會成為孩子的探險地,寓學習於生活之中。中國父母隨意逾越孩子認知階段,超重的課程壓力使孩子的生理過早成熟、童真提早消逝。

     因中美文化背景不同,美國教育提倡正面的管教,鼓勵孩子自我控制、有責任感。保護和強化自尊,加強親兒關系促進孩子各方面的發展。用鼓勵代替責罵時,講究技巧,批評采用暗示性。不說;“你怎么慢”,而說;“我相信你做得更好”。贊美時強調貢獻及孩子本身的價值感。不說;“我為你感到自豪”,而說;“你一定覺得很自豪”。

孩子做得很好,父母評斷時會說:“我謝謝您的幫忙,您的辛苦的確幫助了我們家”。不說:“你做得很好”。強調努力進步會說:“我看到你的進步了,你練習得很認真”。不說:“我為你的得勝而感到驕傲”。

美國父母非常在意孩子的良好表現,能及時給予獎賞。不給巨額金錢或昂貴的禮物,而是讓孩子玩得更久些,遲點上床,讓孩子感到被信任了。當孩子追求某種嗜好、技能時,會給予支持、鼓勵,並創造條件。

孩子犯錯,美國父母不會立即責罵處罰、拳打腳踢,寧可讓孩子靜坐一段時間,跟孩子解釋自己的感受,讓孩子了解這是教他守紀律,不是處罰。有時父母會適當使用“忽略”的管教技巧,不看、不理,沒有反應。當孩子不當行為一旦消失,父母馬上給予安慰、認可,設定行為規范,讓孩子知道哪些事情的限度是什么?

美國孩子從小不回避“男朋友”、“女朋友”,小小年紀經常換“情人”。對于這種沒有真情的“早戀早練”,父母一般不會阻止,多數采取“放任自流”的態度。父母不在乎“戀情成敗”,而在乎孩子有沒有學到經驗教訓。

現在美國校園流行團體約會,這樣避免了很多單獨約會時可能發生的性行為。其實美國校園里的性選擇是嚴肅的。學生普通的想法是,“這是你的身體,只能你自己好好愛惜”。

近年;中國社會高速發展,中國的父母不惜為孩子一擲千金,幾乎很少有孩子不參加培訓班的。超前訓練使孩子背負沉重的課業壓力,有很多家長為了使孩子能掌握外語,竟讓孩子陷入英語成人化誤區。有的甚至陪孩子到海外就讀。

其實在美國當父母并不容易,父母稍有一點疏忽、不慎,就會誤觸“兒童福利法”。美國“兒童福利法”的條文相當嚴密,美國社會各層面有許多雙眼睛用該法的條文在監看。這些常跟兒童接觸的人有教師、醫生、護士、警察、神職人員、社區工作人員以及很多關懷兒童福利的社會大眾。只要家長有一點不慎,他們馬上向主管單位舉報。

不少華人家長最容易觸犯的是“不當疏忽”,因“體罰打罵”而吃上官司。

美國“兒童保護法”規定,12歲以下的孩子不能單獨在家,需有18歲以上成人陪伴。家長不能以暴力對待孩子。如孩子身上有傷痕,就是臉上有一巴掌的手印,只要有人舉報、孩子指認,父母就會有牢獄之災。在公共場所,父母當街怒罵孩子,警察都可以給家長戴手銬送拘留所。

如果在中國,10歲孩子可能被認為有獨立能力,屋里屋外可以幫忙家務,照顧弟妹,孩子單獨留在家中司空見慣。為維護絕對權威,父母完全可以操控“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器”這一“家法”。

倘若這樣的家長到了美國,仍因襲和不拋棄這樣的傳統,最麻煩的是自己的孩子被美國“兒童福利局”帶走,孩子被送入寄養家庭,父母要想和孩子團圓,必須經過非常繁瑣的過程。

由于美國對兒童過分的保護,家事法庭積案如山,孩子在寄養家庭起碼住了半年以上,家長才可能輪到出庭,獲得法官的裁決。父母打贏這種官司的機率只有1.6%。如果不服;上訴期間,經受政府有關部門調查的過程,更讓父母噩夢連連。

美國的學校教育,強調教導孩子如何保護自己,即使親生父母,也不可以加害他們,並鼓勵孩子老師舉報成人的不當體罰。所以美國孩子的父母,順其自然地讓孩子自由發展。在美國長大的孩子很少害羞;像鴕鳥一樣埋首沙中,自我封閉。孩子就是孩子,美國的家長不讓孩子了解人世紛爭,成人社會的復雜。父母盡量不在孩子面前爭執、說三道四、評論鄰里是非。

1993年中國全面開放國際認養嬰兒后,中國孤兒院里的女嬰進入美國家庭日增。美國父母,對孩子的中國背景都非常重視,盡量提供孩子學習中國文化的機會,有的甚至帶孩子回中國的出身地尋根。他們不限制孩子只在養父母的文化中成長,他們的胸懷是,孩子不應該屬于他們一部分的完全無知,孩子應該是中國人、美國人、華裔美人。

 

  • 上一篇文章: 加拿大小学教育:尊重孩子个性 培养创新精神

  • 下一篇文章: 批评权重要 批评的环境更重要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5]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8]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0]

  • 宇树科技机器人创始人王兴…[20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7]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3]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48]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0]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6]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