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科学精神 >> 科普播种 >> 正文  
  怎样成为一位科学家?         
怎样成为一位科学家?
[ 作者:周峰    转贴自:士柏咨询网    点击数:1948    更新时间:2004-01-14    文章录入:333 ]

 

    科学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必需的!

  在许多人的眼里,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了。这是因为科学和我们日常生活已经具有了密切关系。公众因为科学和科学密切有关的技术科学所享受的实实在在的益处。
  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使人们能够过上体面的生活。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生活也会越来越体面。因为科学和科学技术能够解决人类的基本生活问题。同时也能够不断地美化和完善人们的生活。
  比如,科学研究使我们懂得了动物的生育机制,以及遗传和发育的规律。于是我们不仅能够使人类实行计划生育,避孕和优生优育。有关生育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过程中,还可以改良家畜,进行物种改良。这些事对于人类来讲,其影响可以说是巨大而广泛的。一方面,计划生育和避孕技术把妇女从过去那种生育机器的角色中解放了出来。使她们可以象男人那样更多地参预到社会和生产实践中去。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等同于解放了世界上一半的生产力。不仅如此,优生优育还大大地提高了人口的质量,由于避免了具有遗传缺陷的人员出生,使得现在人口的平均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这个基础上,科学家又在发展以治疗为目的器官克隆技术,希望在不远的将来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的器官移植,基因治疗等方面的问题。
  再比如,对于细胞分裂和细胞周期控制机制的认识,又可以最终帮助人们解决癌症的治疗问题。这些必将会继抗生素和免疫技术的发现和应用之后,在基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人类的传染病之后的更大的进步。一旦遗传病,肿瘤等疑难杂征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的和控制之后,那可以想见人类的生活品质必将会再次得以提高。
  而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解决人类的寿命问题。使人们在已有的生活条件下,延年益寿,永葆青春,直到长生不老。那么如果要想做到这些,那也只能通过科学的手段对衰老的本质问加以研究。

  由于农业科学的进步,人们可以培育出高产,适合各种各样不良自然条件的作物品种,不但解决了吃饭问题,而且还可以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进行有目的的改良和克隆出各种各样的食品。

  显而易见的是这些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已经或必将使人类的生存状得到将极大地改观!

  以上仅是生命科学研究及成果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影响。
  再比如化学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化学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和生命科学和技术一样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益处。它们不仅可以解决大家所需要的日用化学品,而且还可以合成药品,和其他工业材料。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富丽多彩。
  一个都能感受到的事实是,化学和化学工业的出现和发展使人们摆脱了长期以来依靠自然的界问题。比如衣服材料的化学合成就已经使我们不必再只是依赖棉花,麻,以及动物的毛皮等资源。科学家和化学工程师完全可以从石油起步,通过化学合成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可造成衣服和各种各样的装饰的纤维。还可以通过化学改性来进一步改善这些化学纤维的品质。使之能更好地被为我们所用。在化学领域最能被人们喜欢上的就是感光化学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可功照像用的胶片,使我们能够看上电影,电视,可以把许许多多值得纪念的事情通过影响的手段加以留存。
  此外,化学合成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还可以合成出各种各样的可供人类临床治疗的药品。不仅使现代医药的开发研究和实际生产成了一项流水作业式的工作,而且对于中国人来讲,还可以使我们不必单纯地依赖自然药物。并且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药物的疗效,和改良天然药物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通讯交通等方面。电子学,机械,光学,波等物理学的发展,给我们的提供了电视,电话,电报,传真,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等等工具,还可以所人们制造高速和安全的交通运输工具。比如磁悬浮电车,超音速飞行器等。

  等等这些都会使人无形之中对科学和技术产生好感。所以到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年代,科学已经不象在十七世纪那样受到人们固有观念的排挤,打压甚至是迫害了。科学也不象十八世纪那样蒙董和缺乏作为。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特别是在二十世纪的中后叶,科学技术出现发生了爆炸式的发展。

  十九世纪,牛顿的机械力学,和瓦特的蒸汽机的发明促成了西方的首次工业革命。使人不再简单地依赖刀耕火种和畜力。可以说是从马背上一跃而到了汽车,机器的时代。几乎与此相同,电报电讯业,火车,一致稍后的飞机,轮船等的出现,根本上塑就了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蓝本。

  社会中的科学--------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

  现在的科学和科学研究已经不再象当初那样是属于有钱,有闲和有兴趣的人的活动。既然科学已经给我们的现实生活带来了如此巨大的改变,使科学技术和人们生活密切有关。那么科学的发展就可以体现一个社会的发达和文明程度。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出现在我们的社会之中。而科学从业人员,也就是通常说的科学家们和工程技术人员已经变成了社会之中的一个行业中的劳动者。而不是如过去那样是某些人的个人行为了。

  科学从业人员也象社会中其他人群那样,有白领,兰领,师傅,学徒,领导者,被领导者,剥削者,被剥削者,甚至也有资本家,工人,甚至还会有无赖,骗子,夸夸其谈者和滥竽充数者。这些都会在科学界存在。

  所以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作为一个行业,作为一个工种,也会和其他的行业,其他的工种那样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合理,各种各样的不公平。科学界的人员也会是形形色色。但是作为科学从业人员和其他行业不同的是,无论你在其中担当什么样的角色,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你必须遵守的一个原则就是实事求是。科学界可以没有民主,可以没有社会上的那些伦理,但是必须遵守的一条就是实事求是。

  英国前首相,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丘吉尔曾说过这样的话: 作为一名科学家,你可以不懂礼貌,但是你必须有是非观念,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因此在科学过程中,世俗的繁文茹节可以不必过份的强调。当然如果能够做到“我尊重我师,我更尊重真理”,这样两全其美的事情那更好。如果做不到,我们就只有选择尊重真理就已经足够了。因此在科学界可以不尊重老人,可以不讲孝悌仁义,但是最起码的必须讲事实求是。事实求是也就是一是一,二是二,不因为话是年长的讲的,事情是老人家做的就可以不加验证地相信它,更不可盲目地去执行。注意三思而后行,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是一时也不能离开的。


  科学的原则是人人平等------我尊重吾师,我更尊重真理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马克思,F,配如兹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说他老师当初在法国读博士的时候的一件事情。他的老师后来成了著名的线虫专家,只是因为他无意中发现在果蝇的唾液腺遭线虫感染,而当时却被认为是一个新发现。他老师的老师建议他的老师放弃这个事情,接着从事原先的工作,但配如兹的老师却研究开了线虫,并最终成了知名专家。
  马克斯,F配如兹本人是一位物理化学家,因为花了二十年的时间搞出了血红蛋白的三维空间结构而获诺贝尔奖。他对上述故事很有感慨,那就是学生应不应该维老师的意思是从。
  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如果老师已经知道了答案,那其实根本没有必要再去研究了。作为导师,需要做的不只是撰写基金申请书,更重要的在于作为一名过来人,应该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传给学生。我觉得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如何培养研究生的问题。作为一位研究生导师如何对自己的研究生加以培养?是把他们看做为自己工作的助手?还是准备真正希望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一名科学家?这反过来看就是一个如何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问题。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更多的时候是需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逻辑和已有的知识来从事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分析。而不是把学生当作完成任务的工具。因此如果你碰巧遇到一位只想把学生当成工具的导师,那一定要千万百计地离开。作为博士生的培养关键是培养其思维方法,实验技术一般可以说是不重要的。而思维方法可以从培养逻辑开始。逻辑是连贯的,而且这个世界本身就遵循着一种逻辑在运转着。

  因此学会了逻辑思考很重要,它不仅可以使你尽快进入角色,而且还可以使你顺藤摸瓜,可以很快地发现问题的实质。这就叫做研究先得要领。得了要领就可以提纲挈领地开展工作。而这其实就使你自己处在一个非常得心应手的地位,这样的工作状况会使你觉得很有劲头,从而促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
  不得要领,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探索,往往没有什么好结果。特别是博士研究生,时间很有限,往往事情刚刚有点眉目,那边时间到了,结果没有什么结果不说,就连答辨起来也非常被动。毕竟人们习惯于以最后结果来作评价一件工作质量的高低。如果你没有使人觉得振奋的结果,那意味着麻烦也就离你不远了。


  成为科学家的策略----科学研究不买辛苦帐

  成为科学家的一个标志是首先是一个独立的研究者。也就是说一个科学家必需有参与科学研究,发表,交流等活动的自主性。而如何赢得这种自主性呢?这种自主性是和成果挂钩的。说白了所谓的成果无非就是发表文章或获得专利权。这对于一位以科学研究为职业的科学家是至关重要的。在过去我们总强调科学家应该首先具备科学精神,也就是你如果想以科学发现为职业,就必须从精神上有一种献身,求实,严谨和持之以恒的内质。这就是所谓的科学精神。但是随着科学研究成了一种社会建制,特别是当现代科学活动出现了政府主导的特征之后,科学就一下子从”小科学“变成了“大科学”,科学也随之变成了一种职业。这就是为什么说科学从业人员也象社会中其他人群那样,有白领,兰领,师傅,学徒,领导者,被领导者,剥削者,被剥削者,甚至也有资本家,工人,甚至还会有无赖,骗子,夸夸其谈者和滥竽充数者。这等的原因了。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并不是所有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人员都可以被称为“科学家”。只有那些获得了“自主性”,独立性,并且可以参预科学研究和交流等活动的科学研究人员才能称为实质意义上的科学家。
  但话又说回来了,不管你是不是一位具有独立能力的科学家,但如果你从事的是科学研究,那么你就必须具备科学精神。也就是具备求实,敬业精神。
  这一点和一个人是不是科学家没有关系。

  因此在研究生阶段发表一些有力的文章是你找工作的撬门砖,否则这个发表文章的任务就必须在博士后阶段尽快完成,否则你肯定不会有轻松日子过。除非你不准备再从事相关的科学研究。也就是你不准备再成为科学家了。

  科学家的贡献

  科学活动有时看上去更象一种信誉投资。不仅是因为在当今的“大科学”时代里每一位科学家都需要有人资助,而且没有信誉的科学家也算不上是实质意义的科学家。好象有人说过一句话:一个有贡献的科学家顶得上很多的政治家或将军们。这句话如果评价处于“小科学”时代的科学家是不过份的。但是在当前的“大科学”时代,我们更应该强调的是科学研究集体的贡献,而不是单个人的贡献。但是在现实中,人们还总是习惯于把科学发现的功劳算在一个研究小组的领头人名下。因此如果说科学成果能够给科学技术人员带来“信誉”的话,那受益最多的往往是其中的少数人,体现社会中常见的“马太效应”。
  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说科学研究越来越是一种职业的原因了。
  对于一个准备成长为科学家的青年人来讲,你所需要的是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建立自己的学术信誉。但是鉴于目前人们的认识习惯,对于一个年轻的科学生来讲是很难不需要自己的导师分些学术信誉给你的。因此当你在挑选导师的时候就一定要看你将来“导师”的为人。特别是看他/她能不能帮助你最终成为“独立”的研究者。在英语里有一个名词“mentor” 相当于汉语的”恩师“。那么衡量你的导师是不是你的“恩师”的判断依据除了你是否真的学了些什么之外,最终一定要看你的导师在你成为一个独立的科学研究者的过程中起没起关键的作用。这一点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也许有些人会以为只要是导师做到了“授业解惑”就行了,但我觉得那确实远远不够。因为一个科学家的责任除了需要做出科学贡献之外,还必须能够培养成独立的科学家。这其实是科学家的另一个重要任务之一。应该算在一个科学家的贡献里面。

  因此在现在的科学环境下,对于一个有志于成为科学家,准备献身科学研究的年轻人来讲就必须注意一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认同科学是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须的。有了这样的观念才会热爱科学,才会产生献身科学的动机和愿望。
  二,自觉培养科学精神,尽可能地系统掌握已有的科学知识。其实这是一个科学家所必不可缺的东西。
  三,鉴于现在大科学的特点,如何最在经过一番努力之后成为科学家还需要一定的策略。其中选择导师是关键。

  古人云:择业不可以不慎。同样择师也是很严肃的事情。

  • 上一篇文章: 中国为什么衰落

  • 下一篇文章: 日本诺贝尔奖得主箴言录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菜根谭》原文[52]

  • 大疆创始人汪滔:我欣赏乔…[58]

  • 世界第一的大疆无人机,想…[55]

  • 大疆无人机默默崛起背后的…[53]

  • 张文木:关于中国人口问题…[65]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棋事》专访周星增:建围…[6]

  • 建桥集团董事长周星增:天…[5]

  • “杨家匠”造桥记[6]

  •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传承…[6]

  • 不懂战略退却的人,就不会…[6]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