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中华英雄 >> 思想家 >> 正文  
  一个知识分子与国家的情感变迁         ★★★
一个知识分子与国家的情感变迁
[ 作者:李翔    转贴自:经济观察网    点击数:1068    更新时间:2009-01-19    文章录入:admin ]

他变得越来越温和,他不再是那个在上海街头演讲的青年,也不再是那个险些被饿死的忧郁的右派知识分子,而是作为中国最知名的经济学家之一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之中。他对这个国家的情感也正变得温和而理性。只是这种对国家和时代的审慎情感仍然在不断变化着。2005年,当我问到他对这个国家和这个时代的态度时,茅于轼说,尽管他一直保持乐观,但在本质上,他一点也不喜欢这个时代。那个时期针对他个人的一些事件让他越发尖锐,尽管他是个生性平和的人。他想要发起成立的一家慈善基金会碰到了几乎是无法逾越的障碍。有关方面要求,这个民间性质的基金会必须募集到2000万人民币的资金才能够被批准——2000万和800万,这是2004年颁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中对非政府所有的私募基金会和公募基金会的注册资金底线。尽管这个基金会的发起人包括了吴敬链、柳传志和任志强等社会名流,他们仍然无力改变政府划定的边界(最终成立基金会的想法宣告失败,妥协的方案是将之变成一个投资基金)。他个人的言论和作品也一时难以发表。他严厉地评论我们现在是 “利益代替了理想”,“法律在道德之前,道德只是底线,可是我们现在首先是法律得不到保障”。说完这些之后,他又大声宣称自己是个乐观主义者,原因很简单,也让人有些沮丧——“因为从长远来看,人类总是要进步的”。

三年过去之后,他没有再直白地表达自己对国家和时代的个人情感。只是,他说自己已经看到了进步。如果说杨佳之死让很多愤世疾俗的人看到了种种问题,却让茅于轼看到我们越来越关注人的生命,而这在漫长的视平民生命为草芥的中国历史上,是难以想象的——这样说时,他扬了扬放在面前的唐德刚著作《晚清七十年》;与此同时,政治斗争也不再以失败者付出生命为代价。

但是青年呢?这个世界的青年已经和那些在1949年走上街头的青年们不再相同。他们摇摆着,一会儿给人希望,一会儿又把希望他们能创造新世界的长辈们打入绝望之境;时而表现得机智、勇敢,时而又陷入狂热和非理性。“年轻人总是太容易受到影响”,茅于轼说。在最近的关于18亿亩土地红线的争论中,他被这些青年们怒斥为“汉奸”,而这种谩骂在此前已经多次出现过。这真让人感到尴尬:一个国家的道德楷模,总是因为自己的勇敢言论而被这个国家的年轻人辱骂。

在2009年的1月14日,他要度过自己的八十岁生日。他曾经目睹了这个国家的分裂和统一,经历过战争和死亡,也曾见证一个新政权的挫折与重生。旧世界的年轻人已然老去,曾经炽热的情感也开始变得温和。世界终于还是要变好,它依然应该值得我们用1949年那位二十岁青年的情感去热爱。

  • 上一篇文章: 每一个重大的进步都有很大的斗争

  • 下一篇文章: 墨子:挺直腰杆大声说爱的思想巨人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大疆创始人汪滔:我欣赏乔…[53]

  • 世界第一的大疆无人机,想…[50]

  • 张文木:关于中国人口问题…[61]

  • 蔡崇信对话张忠谋|面对宏…[57]

  • 任正非:全面提升软件工程…[56]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传…[6]

  • 走向安国、人道与和平——…[9]

  • 张文木:谈文化自信,而又…[14]

  • 张文木:政治人物安危与国…[18]

  • 张文木:诱倒对手的最佳方…[15]

  •  
     相 关 文 章
  • 盖茨的资本主义精神[870]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