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专题 >> [专题]和平崛起 >> 正文  
  建议两岸合办大学 让年轻人决定未来         
建议两岸合办大学 让年轻人决定未来
[ 作者:佚名    转贴自:台湾联合报    点击数:827    更新时间:2009-01-04    文章录入:admin ]

著名诗人、金门技术学院讲座教授郑愁予,日前为金门技术学院升格为大学请命,他希望金门能发展成“大学岛”,吸引台湾和大陆的学生来就读,为两岸教育“接轨”。

郑愁予在金门高峰论坛上提出的这项倡议,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是“大学岛”,可将几所大学的分校设在金门,以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其二是“两岸教育接轨”,藉由教育和文化,使两岸更趋融合。前者属于技术层面者多,偏重“硬件”,比较容易;后者属于思想认知层面者多,偏重“软件”,困难度高,但价值也大。

大三通全面开始了,经由人民相互往来,货物互通有无,两岸自然会逐渐减少隔阂,增进情谊;但也有人认为,“三通”毕竟属于外层接触,而且稍嫌缓慢,不如“心通”更直接有效。让两岸青年在一起读书受教,即是一种“心通”,在共同的中华文化陶冶下,把青年人的精神凝铸在一起;祛除他们心理上“大陆/台湾”的障碍,使下一代青年未来有可能共创两岸双赢。

这是不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宏愿”呢?端看我们有没有这样的认识,以及下多少决心、做多少努力。目前两岸小学、中学和大学,常有互访、学习营和各种竞赛的活动。虽是短短时间的相处,彼此每为对方的聪敏、好学、善良和有礼所心折。临行含泪相拥,别后鱼雁往来。这些事固然很好,还有人要做进一步的事。

大陆有些教育界人士感觉到,两岸问题也许要三十年、五十年甚至百年才可望解决。这一代的人要给下一代的人提供机会,把他们放在一个比较相同的环境里,譬如学校,让他们相互认识,相互切磋,相互恢宏志士之气,由他们自己决定,未来的两岸应该是个什么样子。

西安交通大学东方学院院长雷原教授,更具体提出“两岸共建中华文化大学设想”的说帖,宗旨是“复兴中华文化,推进两岸关系,构建和谐世界”,学校不谈主义,只谈文化。至于推动方法,他建议“由海协、海基两会领头,两岸企业家积极响应”。

雷原这个“两岸大学”的构想,正好可与郑愁予“金门大学岛”的建议合并考虑。两岸合设大学,当然愈多效果愈好,但总要先办一所作为“试点”,那么金门技术学院升格,也许就是个机会。原为技术学院教授、现任监察委员的周阳山就认为,台湾本岛对招收大陆学生有“反弹声音”,金门的学校恰可开放给大陆学生就读。

所谓“反弹声音”,就是有人认为,大陆学生来台,一方面占去台湾学生入学名额,另方面也分用了台湾的教育经费。事实上,台湾是大学多,学生少,名额云云应不是问题。至于说分占了教育经费,那更是所见者小。两岸对峙,台湾为了“国防安全”,每年军购经费动辄以百千亿计。让大陆学生来台读书,从而认识台湾,得与此岸青年和民众同此心、同此理,那是长远的安全保障,是“本小利厚”的“投资”。

金门县长李炷烽说,他们已调查过,金门有很多中小学校校园都很宽敞,设大学、设分校都不必另建校舍,只要把老师请来就行,这就方便省事多了。

厦门大学派校长助理、经济系教授庄宗明出席金门高峰论坛,他说:“从小三通到大三通,金门、厦门两门对开应该有新局面,文化及教育交流合作是未来可发展的方向。”

我们瞩盼设置“两岸大学”,或许第一所“两岸大学”即可在“金门大学岛”上矗立起来。这样的期望,自需两岸共同努力,才能成为事实。

 

  • 上一篇文章: 发放人民奖励金就是高薪养廉

  • 下一篇文章: 反腐败的沉思与启示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5]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8]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0]

  • 宇树科技机器人创始人王兴…[20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7]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4]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48]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0]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6]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