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专题 >> [专题]和平崛起 >> 正文  
  发挥文学提升国家软实力的作用         
发挥文学提升国家软实力的作用
[ 作者:李朝全    转贴自:中国作家网    点击数:1033    更新时间:2008-07-14    文章录入:admin ]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这是第一次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将文化提高到了国家软实力的高度,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时代前进要求,审时度势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的勇气和胆魄,也是文化在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中地位与作用日益彰显的具体表现。
  国家软实力主要体现在文化上。过去我们讲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现代化,都是强调国家硬实力。现在我们讲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现代化,特别突出和强调国家软实力建设。文化建设是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同等重要的,是我们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新的“四个现代化”的一大指标。
  国家硬实力指的是国家的物质力量、物质生产力,包括经济、科技、国防、外交等方面的能力。国家软实力就是精神生产力、文化生产力,包括文化艺术、宗教、法律等一系列意识形态的和精神领域的力量与实力。
  软实力是构成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在国家发展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新“四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不可或缺、无法替代的作用。首先,软实力能够对硬实力产生支持力。以文化为主要代表的软实力可以为物质生产力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创造和谐协调的经济社会发展氛围,构建思想基础,凝聚民族力量,对国家硬实力起着重要的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作用。其次,软实力也能对硬实力产生推动力。硬实力的基础是物质生产力,而人才是第一位的资源,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活的动力,软实力的发展进步可以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人的全面进步和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文关怀和心灵抚慰,从而推动物质生产力也就是硬实力的发展。软实力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转化成硬实力。文化产业化,文化、信息、资讯等精神产品的交易、使用、输出等都可以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产生经济效益和物质利益。
  文学是组成文化的一个主要内容。作为一切艺术样式的母本,为其它艺术样式提供母题的文学在提升国家软实力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首先,文学能为国家硬实力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文学作为一种文化、精神产品,作为一种宣传产品,能够起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作用。通过贯彻以人为本,对人的人文关怀和精神关怀,文学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学可以自觉参与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提升每位劳动者的综合文化素质,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发挥凝聚人、团结人、鼓舞人、引导人、教育人、愉悦人的独特功能,发挥文学作为一种重要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其次,文学的对外译介和传播可以帮助树立中华民族文化新形象,塑造中国的新形象。中国形象是中国发展的无形资产,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文学作品译介到国外、版权输出既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更能产生国际影响力,有助于塑造中国的文化形象。文学作品还可以借助改编成影视剧、动漫等其它艺术样式而输出国外。文学主要是通过状摹、刻画、表现中国的人、物、事,立体式、全方位地、有血有肉地建构中国形象。“人”是独特的中国人,体现着中国人独特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语言方式、待人接物方式。如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成龙塑造的“中国超人”系列形象等。“物”是特有的中国事物、器物或物品,涉及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汉字、书法、国画、中医、中药、民歌、戏曲、菜肴、食物、风俗、礼仪、四大发明、龙、春节、武术、皮影戏、筷子、灯笼、对联、人民币等,也包括如小脚、长辫之类的丑陋事物。“事”是在中国发生的事情、事件等:五千年文明史、灾难深重的近现代史、自强不息的新中国、恢弘壮阔的改革开放、新世纪的科学发展等。具体如:丝绸之路开辟、唐僧取经、郑和下西洋、鸦片战争、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原子弹爆炸、载人航天、青藏铁路、“嫦娥”奔月、北京奥运会等。文学就是通过书写和反映中国的人、物、事来塑造中国形象,影响外国受众对于中国的印象、认识与看法等。
  中国的和平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稳定、对我友善的国际环境,对中国的国家形象进行科学、理性、积极的自我定位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中国形象的基本定位应该包括:历史悠久深厚的世界文明古国,讲礼、崇信、尚义的礼义之邦,勇担责任的泱泱大国,不断寻求变革、团结进取、尊重人权、关怀民生、坦诚友善、平等和谐的发展中国家。在当今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成为国家重要的软实力,文化竞争日趋激烈,我们的文学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着眼于塑造和建构一个新的国家形象,大力倡导我们的文学将主要精力和创作激情放在描写正面积极的、充满人情味的、高尚优美的中国人和事,展现优雅人生,体现传统美德。即使是描写落后事物、揭示社会阴暗和丑陋的内容,也要分清主流与支流,充分表现中国人的人性美和美好心灵。要让外国受众从中国文学作品中认识和感受到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进步的国家。
  因此,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尊重并遵循艺术规律,更加主动地发挥文学在提升国家软实力中的重要作用。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追求语言的质地和诗情画意。这就要求我们的文学创作要运用优美的汉语、优雅的汉语表达,来塑造中国的人、物、事,展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文学是想像的艺术。要尊重作家的创作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创作者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创作活力与热情,让作家的创作激情及才情充分迸发和涌流,借助形象思维和丰富斑斓的艺术想像,来表现中国人民的美好心灵和精神世界。
  文学具有独特的民族性。越是民族的便越容易成为世界的,文学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要树立起中国特色、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标杆,注意向民族文化民间文化学习,向群众生活学习,努力去表现中华民族独特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表现民族特有的心理积淀和文化底蕴,锻造富于民族个性的文学。对民族风土人情、文化特色的描写与表现是近年来广受好评的部分长篇小说共同的审美特征。
  文学发展具有鲜明的传承性。文学的传承性正是文明、文化具有传承性的具体体现。中国文学和中国士子/知识分子的传统是爱国忧民、感时忧世,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气节,是仁、义、礼、智、信的人格美德,是勇于担当、敢于做一时代的良知和全民族的良心……今天,中华文化孕育和滋养的中国作家越来越增强了文化的自信与自觉,越来越注重向文学传统学习,向历史学习,向传统经典借鉴,古为今用,吸收精华,从中汲取艺术创作主题和母题,延续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保持中华文化的独立品格,创造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艺术形象,展示中国文化的无穷魅力。
  同其它文化形式一样,文学发展具有交融性。中国文学要勇于面对并充分利用国内文化和国际文化两个资源,在与其它文化的相互激荡、碰撞、吸引与交汇中,文学要主动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混合吸纳异质文明,获取新鲜的精神血液。对外国文学和文化要采取鲁迅先生提出的“拿来主义”,放出眼光,自己动手,扬弃升华,洋为中用。同时要警惕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思想渗透以及西方腐朽没落思想的侵蚀,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还要大力推进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最大限度地扩大中国文学出口和在世界的传播。先锋派代表作家余华在谈到《活着》的创作时写道:“我听到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活着》正是吸取了美国民歌《老黑奴》的主题和故事脉络,以感人肺腑却不动声色的故事讲述,向人们展示了活着本身的高尚、艰难与伟大,从而激发人们对于人类共同生存及生存处境的思考。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的“新三十年文学”,一茬茬作家都比较深刻地接受了外国文学的浸润和滋养。
  文学具有普适性。借助语言的艺术,通过描写和表现生死、美、人性、人心、爱情友情亲情人类共通的情感等永恒的主题,反映生命的本质、生命的痛苦与欢乐,人类的生存方式、生存状态与生存困境,展现美的艺术的魅力,表达理想主义、人文情怀、终极关怀,增强作品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中国文学可以参与建构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为世界读者所普遍接受。
  文学具有可观赏性,能够发挥认识、教育、审美、娱乐功能。文学是通过受众而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的,是面向读者的艺术,要满足读者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在文学上贯彻以人为本精神,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人民群众作为创作的表现主体和接受主体,使文学源于人民、表现人民、服务人民。文学的发展也要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同时还要兼顾到国际读者,要着眼国内和国际两个阅读消费市场,积极满足两方面读者的阅读期待和阅读需求。
  文学具有时代性,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这就要求文学创作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创新,增强文学发展活力。这就要求文学要跟随时代步伐,在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方式等方面推陈出新,解放和发展文学生产力。这也要求文学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深入反映现实,表现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基本道德规范,努力踏准时代前行的鼓点,弹奏出时代的最强音,成为引领时代思潮和精神走向的先锋。
  文学还具有生态共生性。文学生态是多样丰富的,不能也不可能是单一的。作家个性、风格、生活文化积淀、审美情趣五彩缤纷,创作题材和主题无限丰富,读者需求多样多元多变,这些都要求文学发展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弘扬主旋律的同时,大力提倡多样化,推动文学创作在题材、品种、风格、载体和传播手段等方面的极大丰富,促进文学百花园的全面繁荣。
  文学是其它艺术的母本,具有艺术母本性。文学要积极并主动寻求新鲜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更加主动地利用网络、广播影视等新传媒和其它艺术样式的优势,将文学转化成其它的艺术形式,扩大文学传播和影响受众的能力,从而更好、更快、更显著地发挥文学的社会功能,发挥其在推动社会生产力特别是精神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
  总之,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要求文学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发挥其提升国家软实力的作用。我们全体文学工作者肩上的任务很重,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作为时代良知代表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文学工作者要自觉践行和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时代鼓与呼,为人民歌与吟,为全面提升国家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聪明和才智。
 
  • 上一篇文章: 发展文化产业的国际经验借鉴

  • 下一篇文章: 强国摘录(92)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一个纯粹自由主义…[50]

  • 张文木:虚无主义与教条主…[55]

  • 冯友兰:对于人生问题的一…[81]

  • 冯友兰:人生术[55]

  • 冯友兰:哲学与人生之关系…[74]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安德罗波夫仅执掌苏联15个…[3]

  • 张文木:历史的经验值得注…[4]

  • 《求是》集中刊发5篇文化遗…[7]

  •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8]

  • 张文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8]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