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教育精神 >> 教育方法 >> 正文  
  浅谈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浅谈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997    更新时间:2008-06-27    文章录入:admin ]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句已被改成流行歌词的古语,说明了人与人之间互助合作的重要性。一个人要立足于社会,就离不开竞争和合作,国外一位心理学教授,在进行多年的研究后,把“与同事真诚合作”列为成功的九大要素之一;同时把“言行孤僻,不善于与他人合作”列为失败的九大要素之首。那么,作为中小学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和能力呢?
  一、要让学生学会欣赏和悦纳他人。
  一个人由于天性及家庭环境教育的不同,总有自己的好恶观。表现在集体生活中,只喜欢与自己爱好、性格相近的同伴交往,即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本无可厚非,但他们往往也排斥与自己习惯、个性迥异的同学。经常听到学生说:“我讨厌死××了”。其实,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而长处和短处也是相对的。一个人要和他人友好合作,就要相互认识对方的长处,欣赏他人的长处,这样合作才会有真正的动力和基础。教师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时,首先要使学生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教育学生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真心地欣赏他人,由衷地赞美他人,从内心去悦纳他人,而不是别人有成绩时就嫉妒、诋毁,别人有失误时就讽刺、嘲笑,甚至落井下石,这些阴暗心理乃是合作之大忌。
  二、让学生学会理解他人,与他人沟通。
  有一名记者在访问日本的一位小学校长时问:“您办学最注重什么?”这位校长回答说:“教孩子理解别人”。在现代社会,如果不能同他人相互理解和合作,知识再多也没用。学生们在平时的交往中、肯定会产生许多问题和矛盾,教师要引导学生来客观地分析问题,能够换位思考,学会多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理解他人,并能主动地与他人沟通、交心,从而取得他人的理解。平时可设计一些问题,如“老师误解你怎么办?”同学冤枉你怎么办?”“如何与一个不喜欢你的人交往?”等,让学生思考、讨论,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总之,教师要使学生知道,不理解他人,不会和别人沟通,就无法去与之交往、合作。一个人只有主动与人相处,积极与他人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拉近彼此之间情感的距离,才能使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减少摩擦,形成合力,使合作逐渐达到完美境界。
  三、要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分享。
  一个人若从小就自私自利,斤斤计较,那么他以后就很难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也就更谈不上和他人进行合作。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努力消除自私心理,处事慷慨大方,不过分计较个人得失,要让学生体会到与人分享的快乐,如把自己喜欢的书介绍给大家阅读,把自己心爱的玩具和伙伴一起享用,自己喜爱的邮票或收藏品请朋友一起欣赏。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主动和别人分享,使他人感到分享对他并不是一种剥夺,而是更大的快乐,有句哲言说得好:“把你的快乐和朋友分享,你就会得到双倍的快乐;帮助朋友分享痛苦,就会使痛苦减少一半。”合作说到底是互惠的,教师在教育学生与他人的交往合作中,学会既能分享利益,也能主动分担风险,不能“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
  四、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合作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时,要使学生知道合作双方是一个对立统一的关系,不能唯我独尊,只顾自己的需求,要充分考虑他人的需要和感受,顾全大局,目光长远,必要时要降低些要求,牺牲点个人利益,同时也要讲究原则,要守住自己的底线,不无原则迁就。否则,丧失了自己的个性,也得不到同伴的信任和尊重。平时要让学生多参加一些有利于产生合作关系的活动。如拔河、篮球、足球、排球、春游等。因为这些集体活动大多是团体之间的对抗、竞争,更需要团体内部协调一致,这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非常有效的。心理学家多伊奇的理论也认为:当一个活动的目标和手段是参与者积极地相互依赖时,才最可能产生合作关系。 

  • 上一篇文章: 让批评成为一道美肴

  • 下一篇文章: 大学文化育人与国家软实力提升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7]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5]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8]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0]

  • 宇树科技机器人创始人王兴…[200]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7]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4]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48]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0]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6]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