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缺点教训 >> 历史教训 >> 正文  
  “以人为本”与“以君为本”——中西文化源流谈之三(下)         
“以人为本”与“以君为本”——中西文化源流谈之三(下)
[ 作者:虚舟    转贴自:世纪中国    点击数:1036    更新时间:2004-01-14    文章录入:111


  西方文化,"以人为本"。人的本质特征是思想。所以,西方思想的发展线索清晰而完整。思想,是西方文化和西方社会发展的火车头。
  中国文化,"以君为本"。君主把全国的百姓当作工具,中国人因而就失去了人的本质特征--思想。没有思想是中国文化的表象,也是中国文化`中国社会只有量的增减而没有质的飞跃的原因;中国文化`中国社会千年停滞`循环轮廻的秘密。
  我所谓思想,是指人对自己的认识能力的认识和对世界本质的思考,并以此为出发点,对人类历史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的解答。人类进行社会革命,经济革命,科学革命都是以思想革命为基础的。二千年来,中国的思想不能引导中国历史前进,二千年来,中国历史虽然
  大起大落,充满动乱,但是循环往复,踏步不前,都在证明中国没有思想。今年"7`4"美国国庆日,布什总统在网上向中国网民发表谈话。他一开始就讲道,"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我们不仅没有把统治者关进笼子的现实,而且没有把统治者关进笼子的思想,我们有的只是"以君为本"的传统生活。相比之下,中国确实没有思想。虽然我们也有世界大同的理想,有天下为公的愿望,有志士仁人的努力,有民族几千年的奋斗,但由于没有思想,没有把统治者关进笼子的梦想,没有建立把统治者关进笼子的制度,没有实现把统治者关进笼子的现实,因此,我们每次向人间天堂的进军,都掉进了最可悲的人间地狱;每次辉煌胜利,带来的都是最可悲的失败。强大的秦帝国昙花一现,顷刻瓦解,繁华不再。几年之后的汉初,宰相也只能坐牛车。汉的文景之治,武帝功业没有辉煌多少年,绿林`赤眉起义,黄巾起义,不仅宣判了大汉王朝的灭亡,而且带来五胡乱华,南北分裂,辽阔的国土,成了最残酷的人类屠宰场。大唐贞观盛世,开`天盛世也没有辉煌多少年,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又把中国推进五代十国的痛苦煎熬之中。北宋的繁荣,南宋的发达都是空前的,曾几何时,金人的铁蹄踏破了东京汴梁,连皇帝都成了俘虏,元人的铁蹄踏遍了天涯海角,逼得大臣背着小皇帝跳海。在异族蹂躏下,汉人成了最底层的奴隶。明朝崛起,气象一新,没有多久,李自成`张献忠起义,推翻了大明,迎来了满清,百姓在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大清的康`乾盛世至今人们还赞不绝口,可惜列强入侵,割地赔款,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亡国灭种的危险,开除球籍的威胁,痛定思痛,仍感痛心。我们再不能让这样的厄运再重复了。清算"以君为本"的文化传统,建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文化,还我思想,还我人格,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唯一出路。
  中国"以君为本",由来已久,大约应该从大禹治水开始祘起。相传,"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岭。""于是尧听四嶽,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在这种情况下,"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之功不成受诛,乃劳神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正是依靠禹这样的首领,亲执耒臿,身先士卒,"股无胈,胫不生毛",三过家门而不入,甚至"生启予不子",才把大家的力量动员`组织起来,最终战胜了大洪水。人战胜了洪水,是人的胜利,不是神的胜利。这是中华文明最大的长处和短处:不信神,但是信首领。"有了禹,才有成功,禹为成功之本"。从洪灾幸存者的欢呼声中,"以首领为本"的信念产生了,成为初具规模的中华民族`由此发轫的中华文化最鲜明的胎记。后来统一的大帝国出现,产生王朝,领导者变成纯粹的统治者,百姓也由主动服从变为被动服从。统治者手拿鞭子,站在自己亲手制造的笼子外边,成了驯兽师,老百姓成了关在笼子里被驯服的野兽。"以首领为本"也就转变为"以君为本"。
  这个转变是在流血的过程中完成的。大禹成为万民归心的首领,完全是因为他功高德劭,贡献巨大。他儿子启做首领继承人,可全凭老子的关系。本来,大禹准备"以天下授益"。可是,"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冾。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这也是一个二律背反的问题。如果说,帮助大禹治水的益佐禹日浅,"天下未冾",那么,启还谈不上佐禹,更应"天下未冾",启怎能取益而代之?不是大禹生前实际上已靠启而不是靠益辅佐治理天下,启的势力和影响远远超过了益,就是启的家族势力在禹生前即已恶性膨胀,家可敌国,超过了益,甚至于二者同时存在。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说明"冾天下"的标准变了,由才德和贡献,变为势力和影响。统治者已走出虚拟的笼子。有反对者起来挑战,要把统治者重新送进笼子。"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这场战争的性质是,把统治者重新关进笼子,还是让统治者冲出笼子,任意自"冾"的决战。值得注意的是,启用了被后代统治者奉为圭皐的手法;神化自己,魔化敌人。"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勦绝其命。今予维共行天之罚"。人家明明是不服他破坏"冾天下"的规则,擅自冲出牢笼;自己明明是破坏规则,背信弃义,化公为私;却偏偏要说人家是"威侮五行,怠弃三正'的大逆不道罪人,而自己是替天行道的正义化身,"今予维共行天之罚"。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拉大旗作虎皮,包着自己去吓唬别人;拿一桶墨,去丑化敌人,美化自己。这两股污水,从民族发展的源头上即滚滚而下。其污染之重,危害之深,可想而知。"以君为本",君自然可以无所不用其极。结论是可怕的,"天用勦绝其命"。结果"遂灭有扈氏,天下咸朝"。"以君为本"就这样,一开始便建立在战争废墟和战死者骸骨之上。
  这是必然的。存在决定意识,主要依靠体力战胜自然灾害,争得生存权的人,本身思想就不活跃,除了用力量解决问题之外,不知道解决问题还有第二种方法,事关自己的切身利益时,只会打。然而,要人把君主的利益当成自己的利益,也不容易。因为人是有脑子的,有思维的工具,就会产生思想,不会总让人摆布。而君主的一己私利决定一切的现实,又要求人们不能有自己的思想。所以,君主便用编造谎言,把"伦常治道的人生智"这些巩固君主统治的信条,做为文化知识的唯一中心和全部内容,塞满人的脑子。强制百姓做他的工具,做他的武器,为他出力,为他卖命。这些强制能够成功,实赖于中国人不善于思维。人是什么?自己是谁?宇宙是什么?为什么是现在的样子?这些形而上的问题,中国人很少发问和探索。中国人只爱实实在在地考虑形而下的生产劳动,衣食住行。穷人食要果腹,衣要蔽体;富人要食前方丈,披锦戴银;百姓土里刨食,"三十亩地一头牛";士大夫权里刨食,护官有符,升官有图。非常奇怪的是,经常天马行空,奇思遐想的西方人,唯心而想,务虚求美,但发展很快,民族生活水平很高,家族的流传也很久远。而思想实际,要求具体的中国人,唯物而想,千年苦干,民族生活水平很低,文化水平也很低,也没有流传久远的大家族。为什么?可能唯心而想,心越想越聪明,创造力因而也越来越高;而唯物而想,物限制了人心,心受限制,聪明就被蒙蔽,创造力也随之萎缩。中西歧途,由此分界。而中国的统治者利用强化百姓的愚昧,推行愚民政策,唯我独尊,言出法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就为中国人立了千年踏不破的鉄门坎。为什么?没有解释。传统文化就是这样,只要提出问题就行了,不需要论证,因为没人会问为什么。"以君为本",君主就是一切,君主就是合理性。他说是他的,那就是他的。"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老百姓"不识不知",统治者当然用不着解释论证。"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稀里糊涂,就把百姓关进了笼子。
  愚民政策虽然厉害,人民思想仍要发展。诸子百家争鸣,就是这个不可阻挡趋势的产物。扑灭人民思想最有力的先例是秦始皇帝。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大帝国,给百姓翻新了一个旧铁笼:"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不过经过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斗争,社会发展了,诸子百家,箸书立说,各路宗师,开宗立派。民族智慧突现,民族灵光乍洩,不识不知已不可能。形势是严峻的。始皇帝和他的朝廷都认识到消灭思想的重要性,"天下无异议,安宁之术也"。为了使"天下无异议",消灭思想,秦始皇采用了两种方法,成为后代统治者扼杀思想的传家宝:一是焚书,二是坑儒。
  史载,李斯建言,"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臣李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並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所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鯨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独裁者采纳了这个恶毒的建议,言出法随,雷厉风行,"挟书律"直到代秦而立的汉朝第二任皇帝手上才解除。挟书律虽然解除了,但是焚书的精神未死。"罢黜百家"何尝不是不焚之焚?百家的精神生生被窒息了。"独尊儒术"也是不焚之焚,独尊之下,儒家的精神被活活阉割了。禁止出版,删节篡改,也都是焚书的变种。千年流行,至今不绝。何况焚书劈板,又时有发生。秦始皇帝的流风余韵,真是源远流长。 
  问题是,把草割了,只要根还在,草还会长出来;把书烧了,只要写书的人还在,书还会写出来。所以,斩草要除根,焚书必然要坑儒。秦皇坑儒虽说不是焚书政策的直接延伸,但精神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使"天下无异议"。史称,秦皇为了治理国家,寻找不死药,曾征集了不少方士儒生到首都咸阳。没想到,"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懾伏慢欺以取容。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然候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乃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贪于权势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于是乃亡去。"这些寄人篱下的方士儒生,不过看不惯,窃窃私语而已,既没有公开反对的胆量,更没有策划反对的行动,仅仅是明哲保身,远祸避害,落荒而逃,不再参与。书呆子们不知道,专制制度的要害就在专,一人说了祘,不许有异议,异议比异动更危险。所以,"始皇闻之,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转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逃走的不知真正逃掉没有,留下的倒是确实遭了罪,"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先秦人少,读书人更少,四百六十余不是小数字,而且诏告天下,在当时引起的震动,一定不小。心惊胆战的老百姓,会更加小心翼翼地看好自己的嘴巴,大秦帝国的土地上,再难听到反对朝政的声音了。从此天下无异议。从此天下无声音。大独裁者心头的满足,是难以名状的。秦皇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有名,主要原因并不在与他统一天下的赫赫武功,而在于坑儒。后代儒生提到这件事,无不心惊肉跳,怒火万丈,在对秦始皇痛加挞伐的同时,也为秦始皇在历史上扬了名。其实,这里也有不少的误解。诽谤秦始皇的,有儒生,也有方士,被牵连定罪坑杀的四百六十余人,也应是这两种人的混合,说坑儒,并不确切。另外,始皇以降,二千年间,党祸`文字狱诛杀的读书人,多得数不胜数。一个案件即处死数百成千上万的士人也不少见。即如毛泽东便常常自嘘他超过秦始皇多少倍,一个反右,坑儒几十万。在迫害读书人方面,绝非秦始皇一个人独擅胜场。但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两招,又确实为"以君为本"的中国封建社会消灭思想,使"天下无异议"开了先河,成为统治者治天下的不二法门。 
  虽说是不二法门,形式上还是有所变化的:坑儒变为化儒,焚书变为独尊。
  所谓化儒,就是改造儒生成为唯我所用的工具。这个过程是在统治者施压和儒生投靠互动配合的情况下完成的。惊心动魄,骇人听闻。汉初大儒叔孙通的经历,最具代表性。史有明文,"叔孙通者,薛人也。秦时以文学征,待诏博士。数岁,陈胜起山东,使者以闻。二世召博士诸儒生问曰:'楚戍卒攻蕲入陈,于公如何?'博士诸生三十余人前曰:'人臣无将,将即反,罪死无赦。愿陛下急发兵击之'。二世怒,作色。叔孙通前曰:'诸生言皆非也。夫天下合为一家,毁郡县城,铄其兵,示天下不复用。且明主在其上,法令具于下,使人人奉职,四方辐輳,安敢有反者!此特群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郡守尉今捕论,何足忧。'二世喜曰:'善'。尽问诸生,诸生或言反,或言盗。于是二世令御史案诸生言反者下吏,非所宜言。诸言盗者皆罢之。乃赐叔孙通帛二十匹,衣一袭,拜为博士。叔孙通已出宫,反舍,诸生曰:'先生何言之谀也?'通曰:'公不知也,我几不脱于虎口!'乃亡去。"朝廷是龙潭虎穴,面对现实,不能说实话,说实话则受罚,说假话则有奖。要活命,则只能委曲求全,虚与委蛇,昧着良心说假话。然而,虽能应付过关,逃得活命,人格尊严,学术真谛,也就同时全丢掉了,遭人唾骂,是罪有应得。主子在压,自己在卖,一个正直的读书人就这样变成了跳梁小丑。
  在叔孙通蜕化变质的第一幕里,读书人是被迫的,虽可鄙,亦可怜。人格良心全部抛弃之后,在蜕化变质的第二幕里,主动拿学术和尊严来换取名利地位,甘当走狗和打手,除了鄙视,再也得不到一点同情。史家详记,逃离秦廷的叔孙通几经周折,投奔刘邦麾下。"叔孙通儒服,汉王憎之;乃变其服,服短衣,楚制,汉王喜。叔孙通之降汉,从儒生弟子百余人,然通无所言进,专言诸故群盗壮士进之。弟子皆窃骂曰:'事先生数岁,幸得从降汉,今不能进臣等,专言大猾,何也?'叔孙通闻之,乃谓曰:'汉王方蒙矢石争天下,诸生宁能斗乎?故先言斩将搴旗之士。诸生且待我,我不忘矣。'汉王拜叔孙通为博士,号稷嗣君。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叔孙通就其仪号。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故夏`殷`周之礼所因损益可知者,谓不相复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三十余人。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在二世朝被迫"言之谀也"的叔孙通,到刘邦手下之后,察言观色,迎合上意,见机而作,左右逢源,不仅言谀,而且行媚,结果一帆风顺,步步高升。虽说目的是重要的,方法有时也能决定一切。再高尚的目标,只要用了卑鄙无耻的手段,高尚也就变成卑鄙,伟大也就变成渺小。路德说,为了崇高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也仅是说说而已,不过为了鼓舞士气罢了,不能当成真理。不能替为了个人利益而使用龌龊骯髒手段的人辩护。为了利益,忘掉思想;为了时代,忘掉永恒;叔孙通开了个恶劣的先例,把儒家引向做政治帮佣的绝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儒学大师,追求"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仁人义士,"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正人君子,摇尾乞怜于权势脚下,信口雌黄于大庭广众之中,起孔孟于地下,唤子路来重生,怕羞于认这后起之秀。刘邦封叔孙通为稷嗣君,不知这位地痞无赖出身的君王,是一点不懂稷下之学呢,还是存心戏弄嘲笑儒生?在当时,不同流合污,敢于说实话,面斥叔孙通奸邪的儒生也并不少,可惜在劣胜优汰的机制下,都凐灭消失了,长存的都是叔孙通之流的货色。汉儒之中,本来还有坚持理想,信仰学说的坚定分子。自从那几个劝皇帝禅让的儒生被害之后,就再没有敢在皇帝面前倡尧舜禅让的人了。至于皇权瓦解,臣子逼宫,禅让说辞是手段,不是信仰,不可一概而论。
  问题的严重就在于,叔孙通赢了个大满贯。刘邦如仪受朝臣跪拜,"竟朝置酒,无敢讙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因进曰:'诸弟子儒生随臣久矣,与臣共为仪,愿陛下官之。'高帝悉以为郎。叔孙通出,皆以五百金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逮着老鼠的猫就是好猫。叔孙通赢了,叔孙通也就成了圣人。叔孙通高明之处在于,他不仅没有跟专制统治者不同的异议,而且擅长揣度统治者的心意,每每先期说出人家要说的话,做出人家要做的事。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环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儒家学派,如何在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里生存,叔孙通进行了成功的实验。他的秘诀是,既不要盯住过去,又不要盯住未来,既不要盯住自然,又不要盯住生产,而要牢牢盯住"当世之要务",一切以当权者的政治需要为转移,甘当政治工具。焚书坑儒之后,儒家崛起,叔孙通起着关键作用。他让统治者看到了儒家无人可比的重大用处,他让儒生看到了儒学可待挖掘的巨大时义。孔孟之道,其实要改为叔孙之道才对。
  在"以君为本"的社会里,君主的意志决定一切,而君主的意志又随环境变化不定,总在"摸着石头过河",所以"政策和策略"是生命线。书呆子不通此理,硬套原则,恪守祖训,自然到处碰壁,无一是处。叔孙通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弃理论而就形势,弃原则而重策略,弃思想而靠政治,只要做上政治巨人,宁肯充当思想侏儒,就成了后代儒生二千年间一脉相承的共同手法。叔孙通确实是汉以来儒生的不祧之祖。叔孙通的变化其实是儒家变化的缩影,是统治者施压和儒家投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是后世缺乏司马迁那样的大手笔,使后人如我们无法看到儒家像叔孙通蜕变那样惊心动魄地蜕变画面。
  叔孙通是志愿钻入笼子的,还有很多读书人也愿意钻进来。如何使所有的读书人都志愿钻进来,都只能钻进来,并且无论钻进来与否,都心无怨言,成了统治者的心病。又经过许多年许多次的实验,终于到隋朝找到了一条规范的途径,建立了完善的机制:科举考试。相传唐太宗看到应考的士子鱼贯进入试场,兴奋地说道:"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足见这种制度对"以君为本"的国家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以君为本",关键是要人们没有思想。国土辽阔,人口众多,生活复杂,怎么能不产生思想呢?只有让有思想能力的读书人,按规定只读一种书,只想一个问题,只说一种话,才自然不会产生新思想。科举考试就有这样的功效,所以唐太宗才那样高兴。果不其然,后来科考规定只能在四书中出题目,考生作文只能代圣贤立言,文体必须合乎八股要求,笼子越做越精致,思想越压越贫乏。除了官方规定的对孔孟之作的解释和官家告示外,思想空空,一无所知。所以,中国历史就只能在原地徘徊`轮迴,不能突破,不能前进。在每一个瓦解的封建帝国的废墟上,长大的仍然是一模一样的封建王朝。虽然有徐光启这样的先知,皈依基督,相信科学,但除了翻译几本欧洲的自然科学著作外,以首辅之重,仍无力突破科举笼罩,科学窒息的局面。虽然有黄宗羲这样的先知,否定君权,呼唤人性,然而吉光片羽,不成气候,未能形成启蒙思潮。虽然有康熙大帝那样英明的君主,也跟外国传教士学习英文,学习代数,但也只是个人爱好,不曾像同时代的彼得大帝在俄罗斯冲破封建体制,推动近代化那样,推动中国走向工业化。虽然有洪亮吉比英国人更早提出人口问题,但毫无对策,只属清谈,无补于中国人口成倍增长,成为中国贫穷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成为中国今天发展的一个最严重障碍。一千年来,在浑浑噩噩中做着老子天下第一美梦的中国人,从肉体到精神都在麻痹中慢慢腐烂。
  这完全是历代统治者以奴化儒,以儒化天下的杰作。化到这种程度,也是颇费周折的,暴力是自始至终的伴娘和产婆。最有名的是明太祖朱元璋那句话,"士大夫不为君用者罪该抄杀"。杀伐之重,可谓空前。诗人高启就因为不合作,在39岁的盛年,被腰斩于南京。明人笔记中甚至于有这样的议论,国朝初年,士人动辄得咎,鲜有善终,是专来还债的。清朝的文字狱,较朱元璋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一句诗,一句话,一个字,一篇文章,杀人灭门,株连九族。读书人担惊受怕的程度,读书人学问思想的浅薄,从晚清龚自珍的两句诗,可知一二:"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只为稻粱谋"。就像被杀怕了的中国男人留下辫子一样,被杀怕了的中国读书人,服服帖帖交出了思想和思想的权力。中国人的脑袋成了摆设。所以,直到欧洲列强用炮舰敲开了封建帝国的大门,我们才从黑甜乡中惊醒,睁眼看世界,才发现自己积贫积弱,一穷二白。然而思想的建设是艰难的。想改变中国的英雄豪杰,搞太平天国,搞辛亥革命,搞共产主义革命,也只能向欧美思想求助。移植的秧苗敌不过本地的野草,欧美的思想敌不过"以君为本"的传统,洪秀全仍是当万岁,蒋介石坚持的仍是一个领袖,一个主义,一个政党,毛泽东钟情的仍是万寿无疆,永远健康。万变不离其宗,外国思想的孙悟空仍难逃脱中国思想如来佛的手掌心。坑儒以来,化儒之功,儒化之效,可谓举世无双,空前绝后。中国苦难,可谓创深痛巨,惨绝人寰。
  焚书的效果则没有坑儒化儒那么直接。史载,孔氏子孙就在自家的院墙内藏有典籍,伏生则把典籍记在脑子里,条件好了再背出抄下。始皇帝烧的书至今流传,生动地证明焚书失败了。汉家统治者记取了这个教训,改焚书为选书`解书。在集中闪现民族智慧的诸子百家中,反秦皇之道而行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家尊崇的这个儒家,已不是孔孟原创的那个儒家,而是经过叔孙通实践,董仲舒改造的儒家。"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什么是天?什么是道?为什么道出于天?为什么天不变道亦不变?为什么儒家讲仁,讲义,讲礼,讲信,这儿又冒出个道家的道?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不回答,只要提出命题就行了。有立场,有态度,有观点,就是没有道理,不讲道理。唯我所用,任我所用。这就是董仲舒改造儒学的基本方法。公羊传明明是景帝时始出,硬要说成创于子夏,突出公羊传精义在"大一统"。"春秋无义战",何来一统!武王伐纣,分封天下,何来一统!"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始于秦嬴政。"汉承秦制",当然要"大一统"。为了当前的政治需要,编造改动古代典籍,是焚书之后的又一大发明,并不仅以今古文《尚书》为然。"以君为本",君的需要可以改造今人,当然也可以改造古人。"托古改制"和"文艺复兴"是不可相提并论的。
  汉儒造经改经的规模是空前的。皓首穷经者大有人在,注疏动辄千言万语,越解越奇,不得要领。文字垃圾遍地,儒林成了克隆前儒思想木乃伊的展览馆。不要说治国平天下,就连人心也安不了。大汉天朝崩溃了,天下大乱,老庄登场了,无为化作清谈;佛教登场了,色空化作劝善。既无补于强国,又不利于安心。《三教珠英》,就反映了"以君为本》的社会遇到麻烦,统治者病急乱投医,用佛老化儒,用儒化佛老的窘迫。焚书只是一时限制了儒家典籍的流传,并无损于它的存在。而三教合流,虽有益于儒家典籍的流传,却无补于它被进一步阉割的命运。
  最早站出来从佛老进攻中抢救儒学正统的是韩愈。"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荀扬之后,问题更大,择焉而有错,语焉而有误。于是他要替天行道,仗义执言。而实际上,除了突出道统的概念外,韩愈别无建树。因为儒家并不独立,它以统治者的需要为转移。统治者既不需要人们有思想,就需要把人们的思想能力放在它的笼子里。儒家的笼子用了好几百年,已不太好使,需要编造新的笼子,三教坐桩,就是在尝试。试验虽不完满,但也非毫无可取之处。韩愈全盘否定,不合时宜。相形之下,宋明大儒提出"理"`"心"两个概念,吸纳了佛老的精神,化腐朽为神奇,儒学又成了精致的新笼子,安下人们躁动不安的心。任何思想,都有多样发展的可能性,结果是这样发展而不是那样发展,完全是由人选择决定的。因而在"以君为本"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思想的任何异动,都只能结出窒息精神,扼杀思想的恶果。即如理`心只论,如果走上欧美主观`客观`唯心`唯物的思路,也许能引导国人达到对世界的新认识。然而在封建主义中国,心`理二说只能证明"以君为本"的国家是合理的,在人心中,不容置疑,必须服从。
  "以君为本"编造的笼子,控制了人们的思想,也就控制了人们的方方面面。"诗缘情","诗言志",缘情`言志都是要求直接间接为封建制度服务。"文以载道","宗圣""征经",都是要求一切精神活动全为"以君为本"的封建社会服务。像徐光启那样的一代大儒,重为台辅,皈依基督,其著作除了译著《泰西水法》`《几何原本》`《农政全书》尚有历史文献价值外,大量的奏议,表赋,书信,碑铭,诗词,今天看来,对提高认识能力,打开思路,活跃思想,毫无意义,根本无法和英国大哲培根相比。历史上众多人物的皇皇巨著,还不如徐光启,满是文字垃圾。鲁迅先生劝青年人不读或少读中国书,真是知几见道之言。学术为政治服务,学术就不能发展。不能发展的学术,对巩固不发展的政治也许大有用处,但对政治发展毫无裨益,对发展的政治一无用处。经过焚书,劈板,注疏,改写,新作的儒家学说,与时俱进,跟"以君为本"的国家结合得愈来愈紧密,成了统治者得心应手的驯服工具,红得发紫,不可一世。世界在进步,中国有变化,犬儒之学终遭唾弃。被统治者关进笼子的思想,随着统治者的没落而没落了。
  就是这样,欧洲搞文艺复兴,人们可以向希腊哲人请教,搞启蒙运动,人们可以向复兴先贤请教,搞工业革命`社会革命`科学革命,人们在总结自己的经验的同时,可以借鉴前贤往哲的思想理论。所以,西方社会便以加速运动的形式飞速地发展着。中国人则很可怜。要发展,向前人求教,托古改制,只能在"以君为本"的体系下照葫芦画瓢,跳不出旧牢笼。任凭圣贤改革,农民起义,城市暴动,异族入侵,闹来闹去,闹不出"以君为本"的老框框。要前进,只能向欧美学习新思想和新思想方法。思想和思想方法是人的生存根本,做为一个大民族,要创造新世界,没有思想和思想方法的创造是致命的,根本无法创新,严重时还会有生存危机,遑论前进了。所以,在学习西方圣哲先贤,宗师大匠的思想学说的同时,尤其要注意把人的思想从笼子里解放出来,努力培养创造思想和思想方法的活力,着重思想和思想方法的创造。因此,批判"以君为本"的文化传统和生活现实,树立"以人为本"的文化新风尚,社会新生活,把统治者关进笼子里,让人们自由思想,是中华民族必须完成的历史课业。

  • 上一篇文章: “以人为本”和“以君为本”——中西文化源流谈之三(上)

  • 下一篇文章: 历史留给我们什么——“精神生产力”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大疆创始人汪滔:我欣赏乔…[52]

  • 世界第一的大疆无人机,想…[50]

  • 张文木:关于中国人口问题…[60]

  • 蔡崇信对话张忠谋|面对宏…[57]

  • 任正非:全面提升软件工程…[55]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传…[6]

  • 走向安国、人道与和平——…[7]

  • 张文木:谈文化自信,而又…[14]

  • 张文木:政治人物安危与国…[18]

  • 张文木:诱倒对手的最佳方…[15]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